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71.08 KB
- 文档页数:5
238第15卷 第6期 2013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6 Jun .,2013免疫功能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 11 ):1459.[ 13 ] Seo Y,Baba H,Fukuda T,et al. High expression of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is associated with liver metastasis and a poor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ductal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J ] .Cancer,2000,88 ( 10 ):2239-2245.[ 14 ] 曹志群,张维东,孟庆坤,等.昆参颗粒对诱导型胃癌大鼠模型血管生成因子(bFGF)的影响[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 ( 3 ):314-315.[ 15 ] 董智平,胡志前,彭炜,等.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 ( 5 ):458-462.[ 16 ] 苏晓妹,李峻,许玲,等.消痰散结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及胃癌组织中VEGF 表达的影响[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 ( 4 ):296-297.[ 17 ] 郑清芬,赵香梅.抑癌基因PTEN 在胃癌中的表达[ J ] .医学信息,2010,23 ( 19 ):3569-3569.[ 18 ] 余志红,魏品康,许玲,等.金龙蛇颗粒对原位移植人MKN-45胃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 ( 9 ):1934-1939.[ 19 ] 陈亚琳,魏品康,许玲,等.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P21ras及P185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 ( 5 ):374-376.[ 20 ] 陈小义,徐瑞成,陈莉,等.蟾蜍灵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细胞毒作用[ J ] .中草药,2000,31 ( 12 ):920-922.[ 21 ] 孙波,吴云林,王升年,等.鸦胆子油乳抗人胃腺癌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J ] .上海医学,2001,24 ( 8 ):482-484.[ 22 ] 杨丽萍,张文娴,蒋时红,等.胃康舒宁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 ( 19 ):1978-1981.[ 23 ] 李勇,黄伶,杨雪飞,叶知峰.乌梅丸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基因c-myc、survivin 表达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 ( 5 ):385-386.[ 24 ] 唐少波,王美丽,梁健,等.健胃愈疡片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 30 ):3678-3679.[ 25 ] 吕东来,魏品康.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15例[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 ( 6 ):103-105.[ 26 ] 尤建良,周留勇,徐明,等.中药微调三号合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J ]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 ( 6 ):8-9.[ 27 ] 宋家驹.健脾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研究[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 22 ):2956-2957.[ 28 ] 黄伟贤,李晓峰,孙伟芬,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84例[ J ] .福建中医药,2007,38 ( 6 ):72-74.[ 29 ] 陈建华,王琪雁.扶正抗癌冲剂对中晚期胃癌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J ] .吉林中医药,2007,27 ( 11 ):8-10.[ 30 ] 朱琳,陈玉超.扶正散结法结合OLF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J ] .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30 ( 6 ):7-8.[ 31 ] 白秀丽,刘建军,王玉文,等.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J ] .河北医药,2009,31 ( 13 ):1665-1666.[ 32 ] 黄煌.经方的魅力[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9.[ 33 ] 梁茂新,范颖.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复方制剂研制可行性分析[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 ( 1 ):19-20.[ 34 ] 邹玺,刘宝瑞,钱晓萍.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 ( 4 ):270-271.[ 35 ] 徐福建.浅述中药质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 J ]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 ( 3 ):50.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直肠癌为最常中医药对直肠癌治疗进展研究杨阳(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改变,使人类患癌症的几率逐年增高,其中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引言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便秘是大肠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治疗大肠癌便秘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大肠癌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中医理论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大肠癌便秘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血瘀内阻、痰湿内停。
大肠癌患者正气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郁滞,血液瘀滞,痰湿内生,阻塞肠道,导致便秘。
2. 治则中医治疗大肠癌便秘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通便润肠为基本原则。
三、诊断1. 主症(1)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
(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3)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2. 辅助检查(1)粪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2)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
(3)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四、治疗方法1. 内治法(1)中药治疗1)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选用以下方剂:①气机郁滞型: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理气通便。
②血瘀内阻型: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便止痛。
③痰湿内停型:二陈汤加减,以燥湿化痰,通便润肠。
2)中成药:可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通便灵、麻仁丸、复方甘草片等。
(2)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大肠俞、天枢、足三里、支沟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大肠、小肠、皮质下、交感等穴位,采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 外治法(1)中药灌肠:选用大黄、芒硝、黄连、黄柏等中药,煎煮后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30分钟。
(2)穴位贴敷:选用大黄、芒硝、吴茱萸等中药,研末后贴敷于神阙、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8小时。
3. 饮食调理(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适量摄入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3)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嘉俊;赵杰;赫兰晔;林天松;李华山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8(027)021
【摘要】大肠癌是下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
目前,大肠癌的发病率已跃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前5位。
【总页数】4页(P2391-2394)
【作者】李嘉俊;赵杰;赫兰晔;林天松;李华山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晚期大肠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3.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4.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5.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疗效及预后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