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治疗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LncRNA LASTR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 063000摘要: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过去几十年在分子水平对癌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认识仍然不足,应用于临床上新的诊疗方法进展缓慢。
研究表明,有研究报道,lncRNA LASTR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提示LncRNA LASTR可能是一个新的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LncRNA LASTR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肠癌;lncRNA LASTR1.1结肠癌的特点和危害根据2021年结直肠癌症筛查指南结果显示,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
结肠癌的发病过程缓慢隐匿并且早期无典型表现,相关统计显示早期有15%-25%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低。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然而术后转移复发仍十分常见,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和肠系膜切除联合治疗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到10%以下,但并没有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结肠癌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1.2 LncRNA LASTR与癌症的联系1.2.1LncRNA LASTR与肺癌LncRNA LASTR在肺癌方面,目前有研究表明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中有调控作用,在Man hui xia[1]的研究中肺癌中LncRNA LASTR 通过miR-137/TGFA/PI3K/AKT轴发挥致癌基因作用,其具体的机制为:miR-137为LASTR的一个靶点,可靶向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而TGFA靶向miR-137在肺癌中发挥其活性,且TGFA与MiR-137是负调控的关系,miR-137/TGFA是肺癌中LASTR活性的下游轴。
该实验的免疫印迹显示,LASTR/miR-137/TGFA轴可调节经典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结肠癌常见的三种护理措施肠癌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大肠,大肠又分为了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其中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部分,发病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大部分肠癌患者都是结肠癌患者,对于结肠癌。
很少有人去重点关注,但是在最新的临床数据中发现,我国的结肠癌发病率正在连年升高,死亡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
很多明星和公众人物都因为结肠癌而失去生命,从21世纪初期,台湾著名的导演杨德昌因结肠癌在美国逝世,享年60岁;人民的好干部,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患结肠癌死亡,年仅52岁。
改革开放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结肠癌在上海逝世,享年38岁。
美国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医患盲肠与结肠癌死于瑞士洛桑家中,终年63岁。
2020年,知名的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与结肠癌抗争四年后去世,年仅43岁。
这样一个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令人民群众无不恐慌,究竟什么是结肠癌?面对这种结肠癌,整个医学界都是束手无策的吗?结肠作为人体肠道内的一部分,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结肠癌是由于结肠内的细胞不断增殖而发生的。
结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部疼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乏力发热等全身的症状。
对于结肠癌,一定要在发现了相关的症状后,尽早就医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配合日常的护理,就能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给身体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今天跟着文章来了解一下结肠癌的基本情况以及结肠癌最常见的三种护理途径吧!结肠癌的情况概述1.发展现状结肠是我们身体中,起着一个重要作用的部位。
它分为四个部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它们大部分都固定在腹后壁,把小肠裹在里面。
结肠并不起消化作用,因为它不含起消化作用的酶,不过,结肠含有大量的有益细菌,合成维生素里的重要物质就是这种有益细菌。
结肠部位的疾病并不少,只是基本上都是些不那么重要的疾病,但如果忽视了这种疾病,也会导致疾病的加重,而且很有可能引发肿瘤。
ω -3鱼油脂肪乳在结肠癌营养支持中的特殊作用摘要】ω-3鱼油脂肪乳主要系指从鱼油里提取所得的一种活性物质。
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过去几十年来医学研究人员证实:服用不饱和脂肪酸能预防动脉硬化,有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而最近的多个临床研究表明:ω -3鱼油脂肪乳,具有抗癌活性,适当的运用可以改善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是结肠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结直肠癌营养支持治疗ω -3鱼油脂肪乳笔者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ω -3鱼油脂肪乳在治疗结肠癌中的现状综述如下。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我国(特别是在大城市)结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则怎样更有效的治疗结肠癌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营养支持作为结肠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1 背景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是患者治疗的难题,也是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结肠癌患者更是如此,因其恶性肿瘤位于肠道,会造成肠腔狭窄、堵塞甚至梗阻,影响营养的吸收,治疗结肠癌的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部位位于肠道,术后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肠道恢复期,故营养支持治疗又显得尤为重要,这段时间必须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恶性肿瘤病人在营养支持后也会使得肿瘤细胞增殖、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既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又能防止肿瘤细胞生长的营养支持品,让处于化疗期或放疗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治疗亦可补充患者摄食不足所带来的问题,能与放化疗产生协同作用,并大大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我们知道,脂肪乳在营养支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我们广泛运用的脂肪乳广泛来源于大豆油或花红油,通过加工可具有良好理化稳定性,安全性高,使用方便,除可提供患者所需的能量外,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脂质过氧化所致的免疫抑制。
2 概念ω-3鱼油脂肪乳主要系指从鱼油里提取所得的一种活性物质。
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收稿日期:2011-05-15作者简介:张钧书(1966-),男,浙江临安人,临安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从事肿瘤外科相关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现状张钧书综述1黄建审校2(1.临安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浙江临安3113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浙江杭州310009)摘要: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具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为此,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其进展。
关键词:肝肿瘤/继发性;结直肠肿瘤/病理学;肿瘤转移;蛋白质类;肿瘤标记,生物学;综述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692(2012)04-0441-04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癌症相关死因中占第2位,其主要死因为肝转移。
据统计约50%的结直肠癌会发生肝转移,其5年生存率不到10%[1]。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癌细胞脱离原发灶渗入脉管,游离细胞逃避免疫攻击,播散到远处器官增殖并生成血管而形成转移灶。
其转移过程主要有两种假说,(1)Paget 提出的“种子”和“土壤”学说[2],认为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与转移靶器官微环境相匹配。
(2)Ewing 的机械捕获学说[3],强调原发肿瘤与转移靶器官之间的解剖关系。
事实上,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中也许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4]。
近年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和可能阻断途径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1肿瘤转移起始细胞及标志至今,肿瘤转移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描述,(1)随机突变学说,起源于体细胞突变的肿瘤细胞经历多步骤的基因突变与克隆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包括获得远处器官转移潜能。
(2)肿瘤干细胞学说,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转移肿瘤起源于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干细胞,且肿瘤干细胞的转移潜能具有组织器官嗜异性[5]。
许多研究证实结直肠癌中存在肿瘤干细胞[6-7]。
右半结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近2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完整结肠系膜理念的推广,右半结肠癌手术的技术和理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右半结肠手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和循证医学证据,为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争议问题达成共识提供理论支撑。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和中国结直肠临床研究协作组牵头,组织全国结直肠外科专家,就右半结肠癌手术的14项关键临床问题,结合我国医生及患者的偏好和干预措施的利弊,形成中国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右半结肠癌手术。
共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1)手术解剖:概括右半结肠癌手术系膜、筋膜、间隙、血管分支的结构和定义;并推荐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界作为CME手术的内侧界。
(2)手术方式:推荐腹腔镜作为初始可切除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3)手术原则:标准D 2手术可作为右半结肠癌的常规手术方式。
但术前影像评估和术中探查可疑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考虑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
除非考虑存在幽门下淋巴结转移,否则不建议常规行幽门下淋巴结清扫。
此外,共识还对血管离断部位、肠管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了推荐。
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1 ];且疾病负担逐年加重[2 ]。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hinese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Database,CCCD)2022年度报告数据,结肠癌患者占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总体的42.4%,其中盲肠和升结肠癌占结肠癌的36.3% [3 ]。
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存在诸多关键问题,包括血管结扎部位、淋巴结清扫范围、肠管离断部位、肠管吻合方式等均缺乏共识意见。
针对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研究为这些临床问题提供了不断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右半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创造了条件。
既往国内外制定的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指南中也包含了部分手术原则[4 , 5 ]。
结肠癌扩散往往是患者病情恶化到晚期的主要标志,也预示着患者离死亡的距离更近了一步,癌性疼痛是肿瘤病人痛苦的主要来源,在结肠癌手术后多会出现关节疼痛。
患者们普遍会担心疼痛会不会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前兆。
因为若是结肠癌病情进展的讯号,就不是生存质量受影响,会危及性命安全。
那么,结肠癌手术后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治疗呢?结肠癌手术后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先说结肠癌患者们担忧的问题,是否与结肠癌复发、转移相关?有可能,当结肠癌术后残余微小病灶,肿瘤持续生长出现肺部转移或肝转移,可能会压迫神经牵涉引起关节痛;还有可能是结肠癌骨转移,肿瘤蔓延到颈椎压迫到颈部神经出现肩关节、颈部关节疼痛。
当然,也不能排除患者本身有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或是心脏疾病,在结肠癌手术刺激下,长期卧床复发关节疼痛。
故,一定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腹部超声、肺部CT、全身骨扫描等,帮助排除关节疼痛是否与结肠癌肺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相关。
结肠癌手术后关节疼痛该如何治疗呢?若是确诊后没有肿瘤复发、转移,可以针对疾病专项治理,颈椎病治疗颈椎;腰椎病正骨、药物保守治疗;炎症疼痛进行消炎治疗等。
如果经过检查明确为结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则要及时进行抗肿瘤治疗,抑制病情进展,若是疼痛较为剧烈,可以同时开具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结肠癌术后出现关节疼痛的抗肿瘤治疗,因为已经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要以全身性化疗、中医药治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二次手术、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抑制癌情进展。
之所以这样进行治疗,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提出的观点:结肠癌并非单一的局部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
化疗可以针对结肠癌外在显现的肿块进行治疗,短期快速控制恶性肿瘤引起的“肿”“痛”“水”等表症。
中医药治疗是从整体出发,注重提高及巩固患者的免疫机能、体质,维持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从而实现远期疗效,长期稳定结肠癌紊乱的内环境。
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董小牛;何亚琴;胡小明;羊馥华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9(15)3
【摘要】目的:介绍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方法:对38例患者行一期切除肠吻合术25例,Hartmann手术8例,永久性造瘘5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3个月后行造瘘口回纳手术4例,余未回院行二次手术;由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处理相对比较棘手,其合理的外科手术处理对策值得探讨.
【总页数】2页(P259-260)
【作者】董小牛;何亚琴;胡小明;羊馥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外科,富阳,311400;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外科,富阳,311400;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外科,富阳,311400;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外科,富阳,3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2
【相关文献】
1.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现状 [J], 牛敏;程惠民
2.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的临床分析 [J], 金伟勋;邓卓超;姜
小康
3.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对策 [J], 张中骥
4.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J], 周伟;黄林平;王正康;韦佳明
5.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 [J], 李韶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马欣雨1,程环毓1,赵亚瑞1,祝 筠2*1.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山东250012;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s o c i a l i s o l a t i o na m o n g su r v i v o r s o f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M AX i n y u ,C H E N G H u a n yu ,Z H A OY a r u i ,Z H UY u n 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 a n dR e h a b l i t a t i o n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d o n g 250012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UY u n ,E -m a i l :z h u yu n z h u @h o t m a i l .c o m K e yw o r d s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e n t e r o s t o m y ;s o c i a l i s o l a t i o n ;r e v i e w ;n u r s i n g 摘要 概述了社会疏离的概念及其相关测评工具,从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社会疏离现状及其不良影响㊁影响因素㊁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回归社会㊂关键词 结直肠癌;肠造口;社会疏离;综述;护理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4.04.016 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仍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约占所有癌症的10%[1],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㊂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群众早诊早治意识的增强,结直肠癌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2],结直肠癌幸存者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㊂生存率的提高使病人必须直面治疗副作用㊁身体形象改变以及疾病复发和死亡不确定性的影响,长此以往造成病人社会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可能出现自我封闭和退缩等社会疏离行为[3]㊂社会疏离是指个体未能与外界进行良好互动,导致社交意愿得不到满足,继而出现孤独㊁无助以及冷漠㊁拒绝等消极情绪和行为[4],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5]㊂本研究对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以期降低该群体的社会疏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㊂1 社会疏离的概念及评估工具1.1 社会疏离的概念社会疏离也称社会隔离,涉及社会学㊁心理学㊁护理学等多学科领域㊂美国护理学家B i o r d i [6]强调社会疏离是由于个体脱离自己所在的集体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而T a yl o r 等[7]则认为社会疏离包括客观和主观2个维度,客观社会疏离是指与他人接触频率减少,主观作者简介 马欣雨,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 祝筠,E -m a i l :z h u y u n z h u @h o t m a i l .c o m 引用信息 马欣雨,程环毓,赵亚瑞,等.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2024,10(4):658-662.社会疏离是指与他人的亲密度下降㊂我国学者漆彦忠[8]将社会疏离定义为个体因缺乏对社会事物的全面认知而形成的消极否定态度,进而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最终导致自动疏远和隔离的表现㊂目前,社会疏离的概念尚未得到统一,但都包括心理和行为2个层面,心理层面包括个体感受到的孤独㊁无助等负性心理感受,行为层面表现为与他人疏远㊁隔离等㊂1.2 社会疏离的评估工具1.2.1 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2022年,王文等[3]编制了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并在236例结直肠癌幸存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总体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923㊂该量表包括社会性疏离㊁情感性疏离2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 5级评分法,总分为16~8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疏离感的程度越高;相较于其他普适性量表,该量表结合了我国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疾病特征,更具有针对性㊂此外,该量表以社会疏离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对病人的社会疏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但由于开发较晚,该量表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㊂1.2.2 一般疏离感量表(G e n e r a lA l i e n a t i o nS c a l e,G A S) 1977年,J e s s o r 等[9]编制了一般疏离感量表,吴霜等[10]学者将其汉化修订,用于测量个体孤立感与个体对参与活动的不确定感,多用于评估老年人[10]㊁大学生[11]及中青年脑卒中[12]等群体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sα系数为0.81,包括4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 4级评分法,总分为15~60分,得分越㊃856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N U R S I N GF e b r u a r y,2024V o l .10N o .4高表示病人疏离感的程度越高㊂王芬等[13]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结果显示信效度良好;但该量表侧重于评估病人情感性疏离水平,不能反映其社会疏离的客观行为表现,在结直肠癌幸存者这一群体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㊂1.2.3社会影响量表(S o c i a l I m p a c t S c a l e,S I S)2000年,F i f e等[14]编制了社会影响量表,P a n 等[15]将其汉化修订,用于测量癌症等慢性病病人的病耻感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53,包括社会排斥㊁经济歧视㊁内在羞耻感㊁社会隔离4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4级评分法,总分为24~96分,得分越高病耻感越严重㊂沈青竹等[16]对其进行修正后在肠造口病人中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㊂王文等[17]认为,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病耻感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其社会疏离水平㊂因此,大多数研究将该量表与其他量表共同使用,以评估病人社会疏离水平㊂1.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R a t i n g S c a l e,S S R S)1986年,肖水源[18]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于1990年对其进行了修订㊂用于评价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㊂该量表包括主观支持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各条目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90~0.940,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㊂社会支持与社会疏离水平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低则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孤独感是构成社会疏离的重要因素[19]㊂因此,该量表能够间接反映病人社会疏离水平㊂2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现状国外关于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较少,一项社区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直肠癌病人感到 污名化 ,进而选择退出社交活动[20]㊂L i m等[21]研究发现,肠道功能障碍㊁尿失禁及疲劳等躯体症状影响了大多数幸存者的日常活动,如工作㊁兴趣爱好或社交等㊂有研究显示,由于疾病造成身体机能的改变,约70%的幸存者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面临减少工作量或失业的风险[22]㊂国内研究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3,19,23],高于国内一般老年人㊁康复期脑卒中病人及其他癌症幸存者群体㊂病人主观上表现为产生孤独感㊁自卑感及病耻感等情绪体验,客观上表现为社交活动减少㊁重返工作岗位受阻等,出现社交回避㊂结直肠癌幸存者的躯体形象和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大多数人因害怕受到他人的歧视而减少社交活动,并且在社交过程中变得敏感,进而选择回避或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拒绝社交㊂王文等[17]研究发现,频繁出现肠道问题或肠造口引发的自卑感使病人倾向于选择回避与屈服,不愿与亲友联系或是谈论癌症相关感受㊂一项质性研究显示,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因担心难闻的气味而不敢参加聚会,常常感到孤独㊁自卑,并产生病耻感,因此减少了社交活动[24]㊂赵海蓉等[25]发现,我国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参与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室外参与水平最低,由于室外活动接触的大多是陌生人,病人担心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因此羞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㊂邵李娇等[19]发现,身体不便阻碍了结直肠癌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其职业发展,进而导致病人自卑敏感,产生社会疏离㊂3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不良影响社会疏离对结直肠癌幸存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幸存者的预期寿命㊂社会疏离水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社会疏离导致的心理压力会使病人出现焦虑㊁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㊂赵迪等[26]指出,抑郁在社会疏离与生活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疏离者容易产生应激性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㊂张云飞等[27]研究发现,社会疏离是影响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智谋水平的主要因素,而智谋水平会影响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后续的康复治疗㊂社会疏离与病人出院准备度及造口适应性呈负相关,可能增加肠造口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风险[28-29];侯梦晓[30]的调查显示,约25.7%的病人由于造口适应不良而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其中肠梗阻㊁水电解质紊乱是导致病人再入院的主要原因㊂此外,社会疏离与结肠癌病人早期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并被确定为病人早期死亡的共同特征㊂D o n n e l l y 等[31]研究表明,与已婚病人相比,单身㊁丧偶㊁离婚和独居都与早期死亡相关;而发生社会疏离的结直肠癌幸存者由于失去了与他人讨论健康问题或分享健康信息的机会,而造成治疗延误,最终导致病人早逝[32]㊂4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4.1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㊁性别㊁文化程度㊁经济状况均是影响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因素㊂年轻的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水平更高,尤其是女性,其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较高,在面对身体形象紊乱时更容易产生自卑㊁焦虑㊁抑郁等消极情绪,更容易发生社会疏离[20,23]㊂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社会疏离水平较低,这些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更加准确,并且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社交,从而增加社会支持[20]㊂此外,疾病治疗及康复期间医疗㊃956㊃循证护理2024年2月第10卷第4期(总第120期)费用支出增加及经济收入减少都会导致病人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病人常常否认自身价值,进而选择社交回避,容易发生社会疏离㊂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年轻女性㊁文化程度低㊁经济状况差的群体多加关注,促进其社会参与,以降低社会疏离水平㊂4.2疾病相关因素手术方式㊁造口类型㊁造口术后时间㊁住院次数等是影响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疾病相关因素㊂一方面,行造口手术病人比保肛手术病人的羞耻感更加严重,社交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33]㊂由于肠造口病人的排泄功能不再受病人自主控制,且排泄时会发出声音并伴有难闻的气味,这使得病人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大部分病人因此而减少社交活动㊂而保肛手术保存了病人正常的肠道功能,虽然术后会出现大便失禁等症状,但通过盆底肌训练等方法可以得到有效改善[34],并且该手术方式并没有改变病人的身体形象,病人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㊂另一方面,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社会疏离水平更高[35]㊂临时性造口病人有机会恢复正常的排泄功能,而永久性造口病人在整个生存期都要面临肠造口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其病耻感更强烈,社会疏离水平也更高㊂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病人对自身躯体变化的意识减弱,造口接受度逐渐提高,逐渐积极主动地了解造口相关知识并实现自我护理,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得以提升,社会疏离水平会有所降低[36]㊂此外,频繁住院的病人因社交活动受到更大程度限制,社会疏离水平更高㊂因此,医护人员应尽早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并主动㊁多次进行交流,鼓励和引导病人了解肠造口知识,建立对待肠造口的正确态度,使病人主动接受㊂4.3社会关系因素社会疏离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其病耻感水平越高,而病耻感升高会导致病人倾向于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最终发生社会疏离;同时社会疏离又会导致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形成恶性循环[37-38]㊂在面对疾病发生这一应激事件时,个体往往对情感支持有较高的需求,亲人和朋友的帮助能够使病人重新树立信心,降低病耻感,进而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㊂邵李姣等[19]发现,肠造口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在面对病情变化㊁疾病管理等情况时将更有信心㊂而且,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及社会关系质量越高,社会疏离水平越低[35],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和高质量的社会关系是个体获得满意的社会支持的前提[37]㊂因此,在实施延续性护理期间,要充分调动结直肠癌幸存者主动获取来自亲友㊁社会等多方面支持的欲望,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进而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㊂5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干预措施5.1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指通过在特定人群中分享知识和经验,利用朋辈之间的影响力,在彼此间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思想,以达到唤起共鸣的一种教育形式;包括4种模式,即 内行患者 计划模式㊁虚拟社区模式㊁造口访问者模式及小组互动模式[39]㊂研究发现,通过让有相似经历并在身心各方面已经调整好的同伴对结直肠癌幸存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40]㊂一项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同伴教育在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焦虑症状㊁提高自护能力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方面效果显著[41]㊂因此,探索并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同伴教育计划,促进同伴教育在结直肠癌病人中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水平㊂5.2接纳与承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 c c e p t a n c ea n dc o mm i t m e n t t h e r a p y,A C T)由美国心理学家H a y e s创立,是基于正念技术的第3代行为治疗技术,在慢性病[42-43]㊁恶性肿瘤[44]㊁精神心理疾病[45]等疾病的心理治疗中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㊂A C T强调接受㊁正念等观点,注重个人价值观的树立,同时帮助病人做出行为策略的改变,其主要内容包括接纳㊁认知解离㊁关注当下㊁以自我为背景的觉察㊁明确价值观及承诺行动等内容,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心理适应能力[46]㊂通过基于A C T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结直肠癌病人更快接受现实,从而采取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逐渐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内心的病耻感[47]㊂并且该疗法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汪冰心等[44]研究显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社会心理适应在干预3个月末仍处于较高水平㊂这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尝试运用此方法以降低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疏离感,促进其适应社会㊂5.3造口联谊会肠造口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48],但微创手术的开展使肠造口术后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病人难以在住院期间完全掌握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延续性照护来提高病人的造口自护能力㊂造口联谊会由造口病人及家属㊁医护人员㊁社会志愿者等共同组成,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㊁造口护理指导㊁病友经验交流等活动[49]㊂病人在联谊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造口护理的专业指导,而且与同伴间的交流和支持能够减轻其孤独感,提高自信心[50]㊂研究发现,参加造口联谊会越频繁的病人,其社会疏离水平越㊃066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F e b r u a r y,2024V o l.10N o.4低[23]㊂经常参加造口联谊会能够帮助造口病人树立健康行为,掌握造口相关的知识与护理技能,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病人在联谊过程中能够逐渐适应社会,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康复[51]㊂因此,医务人员应及时向结直肠癌幸存者推送造口联谊会相关信息,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加强病友间的关系联络,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㊂综上所述,结直肠癌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现象普遍存在㊂虽已有针对该群体社会疏离的测评工具,但未得以广泛应用;因此,当病人出现社会疏离时难以被及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干预效果㊂此外,国内外研究多侧重于肠造口病人,对保肛病人的干预研究较少,干预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㊂因此,未来还需要多中心㊁大样本的研究以完善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的信效度数据㊂护士在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时要综合考虑肠造口病人与保肛病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水平,促进病人回归社会㊂参考文献:[1] F E R L A YJ,E R V I K M,L AM F.G l o b a l c a n c e r o b s e r v a t o r y:c a n c e rt o d a y.l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g e n c y f o r r e s e a r c ho nc a n c e r[Z/O L].[2021-02-20].[2] Q A D E R IS M,D I C KMA N P W,D E W I L T J H W,e t a l.C o n d i t i o n a ls u r v i v a la n d c u r e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l o n o rr e c t a lc a n c e r: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d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t he N a t i o n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a n c e rN e t w o r k,2020,18(9):1230-1237.[3]王文,吴丹,钱金平,等.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2,36(19):3385-3392. [4]王硕.乳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与病耻感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5]秦姝姝,朱文娟,杨丹锋.老年人社会隔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2):284-288.[6] B I O R D ID.S o c i a l I s o l a t i o n[M].B o s t o n:MA:J o n e sa n dB a r t l e t t,2005:1.[7] T A Y L O RRJ,T A Y L O R H O,C H A T T E R SL M.S o c i a l i s o l a t i o nf r o m e x t e n d e d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a n d f r i e n d s a m o ng A f r i c a nA m e r i c a n s:f i n d i n g s f r o man a t i o n a l s u r v e y[J].J o u r n a l o fF a m i l yS o c i a lW o r k,2016,19(5):443-461.[8]漆彦忠.论社会疏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82-86.[9]J E S S O R R,J E S S O R S L.P r o b l e m b e h a v i o r a n d p s y c h o 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 o f y o u t h[J].N e w Y o r k:A c a d e m i cP r e s s,1977,948-949.[10]吴霜,李彦章,赵小淋,等.一般疏离感量表在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6):751-754. [11]陈维,赵守盈,罗杰,等.一般疏离感量表测试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0):780-784. [12]李永平,王娟,戴舒惠,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0):685-691.[13]王芬,于海燕,张淑娟,等.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14):40-43.[14] F I F E B L,WR I G H T E R.T h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i t y o fs t i g m a:ac o m p a r i s o no f i t s i m p a c t o nt h e s e l f o f p e r s o n sw i t h H I V/A I D Sa n d c a n c e r[J].J o u r n a lo f H e a l t ha n dS o c i a lB e h a v i o r,2000,41(1):50-67.[15] P A N A W,C H U N G L,F I F E B L,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p s y c h o m e t r i c s o f t h e s o c i a l i m p a c t s c a l e:am e a s u r e o f s t i g m a t i z a t i o n[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2007,30(3):235-238.[16]沈青竹,牟绍玉,王希罕,等.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信效度测评[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9): 1188-1192.[17]王文,吴丹,邰安婷,等.结直肠癌幸存者情绪调节策略在病耻感与社会疏离水平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3,30(14):59-64.[18]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19]邵李姣,王俊霞,吴田瑞,等.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2,29(15):19-23.[20] MA C D O N A L DLD,A N D E R S O N H R.S t i g m a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r e c t a l c a n c e r:a c o mm u n i t y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C o mm u n i t y H e a l t h,1984,38(4):284-290.[21] L I M C Y S,L A I D S A A R-P OW E L L R C,Y O U N GJ M,e ta l.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 h i p: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t h e m a t i cs y n t h e s i s o f q u a l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C a n c e rC a r e,2021,30(4):1-18.[22] G R U BI,H A N S O N G,B R A D L E Y C,e ta l.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c h a l l e n g e s t o r e t u r n i n g t ow o r k: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t u d y[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C a n c e rC a r e,2019,28(4):e13044.[23]端木艳丽,陈晓娟,齐琳娜,等.郑州市242例老年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 49(16):3014-3018.[24]杨静,马雪玲,王玉珏,等.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0):51-55. [25]赵海蓉,张连香,张志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2):3927-3930.[26]赵迪,赵梦璐,王娜,等.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及抑郁孤独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2020,35(15):92-95. [27]张云飞,骆惠玉,朱虹玉,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智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2,29(14):12-17.[28]王艳,杨富国,鞠陶然,等.不同应对方式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5):29-32.[29]王汐嬅,史莉娜,成颖,等.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出院准备度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9):710-714. [30]侯梦晓.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现状及因素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31] D O N N E L L YC,H A R T N,M C C R O R I E A D,e t a l.P r e d i c t o r s o fa n e a r l y d e a t h i n p a t i e n t s 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c o l o n c a n c e r: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 i n t h eU K[J].B M JO p e n,2019,9(6):e026057-e026057.[32] O Z A K IA,L E P P O L DC,S AWA N O T,e t a l.S o c i a l i s o l a t i o na n dc a n c e r m a n a g e m e n t-ad v a n ce dr e c t a lc a n c e r w i t h p a t i e n td e l a yf o l l o w i ng th e2011t ri p l ed i s a s t e ri n F u k u s h i m a,J a p a n:ac a s er e p o r t[J].J o u r n a l o fM e d i c a l C a s eR e p o r t s,2017,11(1):138.[33] H E R R I N T O NLJ,A L T S C HU L E RA,M C MU L L E NCK,e t a l.C o n v e r s a t i o n sf o r p r o v i d e r s c a r i n g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 c t a l㊃166㊃循证护理2024年2月第10卷第4期(总第120期)c a n c e r:c o m p a r i s o no fl o n g-t e r m p a t i e n t-c e n t e r e do u t c o m e sf o r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o w r e c t a lc a n c e rf a c i n g o s t o m y o r s p h i n c t e r-s p a r i n g s u r g e r y[J].C A:aC a n c e r J o u r n a l f o rC l i n i c i a n s,2016,66(5):387-397.[34]梁雪萍.综合盆底肌锻炼对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9.[35]高兰英,靳月丽,王静.不同造口类型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0):74-76. [36]胡婷,王惠珍,甄莉,等.造口患者造口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7):3250-3255.[37]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41-244.[38]赵慈.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9):147-149.[39]唐茂婷,刘贤亮,施雁.同伴教育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实施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17-1220.[40] G R A N T M,M C C O R K L E R,H O R N B R O O K M C,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c h r o n i c c a r e o s t o m y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p r o g r a m[J].J o u r n a l o fC a n c e rE d u c a t i o n,2013,28(1):70-78. [41]冷雅楠,高维杰,李玉琦,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同伴教育效果的M e t a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9,35(2):259-263. [42]S I M I S T E R H D,T K A C HU K G A,S H A Y B L,e t a l.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 o n l i n e 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 c o mm i t m e n t t h e r a p y f o r f i b r o m y a l g i a[J].T h eJ o u r n a lo fP a i n,2018,19(7): 741-753.[43] D I N D O L,Z I MM E RMA N M B,H A D L A N D S MY T H K,e ta l.A c c e p t a n c ea n dc o mm i t m e n tt h e r a p y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o fc h r o n i cp o s t s u r g i c a l p a i n a n d o p i o i d u s ei n a t-r i s k v e t e r a n s:a p i l o t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T h eJ o u r n a lo fP a i n,2018,19(10):1211-1221.[44]汪冰心,张苇,陈晓娟,等.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接受度和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护理学报,2021,28(20): 68-73.[45] D'O R A Z I O M,P A L L A G R O S S IM,B I O N D IM.T e a c h i n g h o wt oa s k f o r h e l p:s o c i a l s e n s i t i v e n e s s a n d e a r l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p s y c h o s i s[J].L aC l i n i c aT e r a p e u t i c a,2009,160(4):323-330.[46] L IH Y,WO N G C L,J I N X H,e ta l.E f f e c t so f a c c e p t a n c ea n dc o mm i t m e n tt h e r a p y o n h e a l t h-r e l a t ed o u t c o me s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 c a n c e r: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N u r s i n g S t u d i e s,2021,115:103876.[47]杨文洁,陈阳,冯红.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4):108-111.[48] T A I E B J.H o w b e s tt o t r e a t o l d e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T h e L a n c e t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H e p a t o l o g y,2019,4(5):331-333.[49]赵嘉,李小芒,黄丽,等.直肠癌病人肠造口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14):1893-1896.[50]曹学文.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9):797-799.[51]程方方,张欢,李嘉宁,等.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病耻感对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28(11):852-857.(收稿日期:2023-11-10:修回日期:2024-01-17)(本文编辑孙玉梅赵奕雯)I C U联络护士服务在重症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耿珍珍1,李雪松1,张鹏1,崔卓凝1,高照渝2*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C Ul i a i s o nn u r s e s e r v i c e s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G E N GZ h e n z h e n,L IX u e s o n g,Z H A N GP e n g,C U IZ h u o n i n g,G A OZ h a o y uM u d a n j i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e i l o n g j i a n g157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A OZ h a o y u,E-m a i l:g z y721031@163.c o mK e y w o r d s l i a i s o nn u r s e s;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I C U;r e v i e w;n u r s i n g摘要对重症监护病房(I C U)联络护士服务在重症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I C U联络护士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联络护士;重症病人;重症监护病房;综述: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4.017作者简介耿珍珍,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高照渝,E-m a i l:g z y721031@163.c o m引用信息耿珍珍,李雪松,张鹏,等.I C U联络护士服务在重症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24,10(4):662-665.㊃266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F e b r u a r y,2024V o l.10N o.4。
结肠癌治疗现状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的趋势,达到或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高发年龄普遍在50~60岁,比西方国家平均提早10岁。本病与高脂肪少纤维素膳食有关,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后期产生的症状则视病变部位、类型、范围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右侧结肠癌常表现为贫血、乏力、疲劳、发热、消化不良、腹部持续隐痛不适等症状;左侧结肠癌则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间歇性便秘和便频,可有黏液血便或血便,如发生梗阻可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肠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与其它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现就几种主要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对肿瘤进行外科的手术切除,这是癌症治疗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多应用于早、中期病人,对某些早期实体瘤是首选的方法。结肠癌对放射治疗和抗癌药物都不敏感,应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症为早期癌,局部浸润范围小,未波及重要器官,无远处转移,健康情况良好者,适于做根治手术。所谓根治性手术,是指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全部,及其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必要时还需将该部位周围的淋巴结转移区整块切除,即所谓根治术。对于结肠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王正康从原发癌的彻底切除、所属淋巴系统的清扫、中间淋巴结的清扫、主淋巴结的清扫、扩大的淋巴结清扫等几个方面做了专门研究。王文跃还介绍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王文跃认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以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为手术的解剖基础,沿胚胎发育的先天层面锐性分离,精细解剖,保证包裹肿瘤系膜的完整性,防止结肠系膜破裂造成的肿瘤播散,更加符合肿瘤手术中的无瘤操作原则,从而通过手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晚期癌局部浸润广泛,固定不能切除,又有梗阻者,可作姑息性减压手术。姑息性手术是不能完全彻底地切除癌症病灶的手术。其目的在于:切除部分肿瘤包块和区域淋巴结,以解除梗阻、减症状、缓解疼痛。临床实验显示,部分晚期癌症经手术姑息性治疗,也可获得较长时间的控制和稳定。临床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处理非常棘手,但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做好围术期的处理,临床研究发现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 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是可取的。适于做根治手术的患者一般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50%,预后较好,可是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大多数结肠癌患者都需要进行化疗。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进行辅助化疗,可以有效提高5年生存率或10年生存率。一般对于I期结肠无需术后辅助化疗,Ⅲ期结肠癌是术后辅助化疗主要适应证,建议对高危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高危因素包括淋巴结清除不够、T4期肿瘤、组织学分化差等)。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标准方案为FOLFOX方案,XELOX是新的又一标准方案。 2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自从20世纪40年代应用氮芥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后,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癌症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手段之一。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抗癌药物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抗生素、抗癌植物药及其他类型的抗癌药的研制成功,大大扩大了对肿瘤的化学治疗范围,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它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患者及术后辅助治疗。对于结肠癌患者,首选药物为氟尿嘧啶(5-Fu),国际癌研究机构对2000例分析,总有效率21%,标准计量为12 mg/(kg・d),静脉注射,连用5 d。但是临床上对5-Fu的抵抗也很常见,最近有研究发现迷迭香提取物可以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为对5-Fu不敏感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次为丝裂霉素(有效率12%)和甲环亚硝脲(有效率18%)。临床上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有:MOF方案、MFV方案、FCF方案等。化疗的缺点是良莠不分,在抑制和杀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身体的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杀伤力,且临床常用的多数抗癌化疗药物都是毒性较大、安全系数较低的药物。其近期的毒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等)、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皮肤和黏膜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障碍等,远期毒性反应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碍及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3 免疫治疗 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方法——生物治疗问世,其中的免疫治疗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免疫疗法就是采用免疫学方法和途径,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调整身体的抗肿瘤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消灭肿瘤的目的。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癌异性蛋白(抗原),可诱发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通过这个活性化了的 免疫反应,特异地导致肿瘤死亡,这就是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理。其疗法就是用自体肿瘤(自体肿瘤疫苗)或同种肿瘤(同种肿瘤疫苗)进行的。它包括主动免疫治疗(有一部分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范围内)、被动免疫治疗、继承免疫治疗、冷冻疗法和电凝疗法等(都是带有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Sun等发现采用慢周期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可缩小肿瘤的体积,并延长荷瘤小鼠的总生存期。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只有消除肿瘤干细胞才能治愈肿瘤。肿瘤干细胞对常规化疗和放疗是抵抗的,因此,大家寄希望于免疫治疗来清除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抗原识别的靶向性和时空效应性,同时也使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的治疗成为可能。以单克隆抗体和致敏的免疫细胞为主要治疗技术的免疫治疗清除肿瘤干细胞具有可实践性和挑战性。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细菌免疫刺激、病毒治疗、淋巴细胞治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局部变态反应治疗等。前人已开发了把化疗药物5-FU和免疫复活剂左旋咪唑或干扰素加以组合,作为外科切除后的辅助疗法,以预防复发和延长生存率的有效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并且证实BCG在动物实验中有缩小肿瘤的效果;左旋咪唑与5-FU并用的Dukes C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的复发得到抑制,生存率明显改善。在IL-2存在下诱导的LAK细胞或TIL进行的过继免疫疗法在小鼠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但对进癌则未发现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是把LAK细胞与大肠癌特异抗体相结合,治疗效果得到增强。即指单克隆抗体在体内可提高人LAK细胞的肿瘤聚集性,明显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4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可贯穿肿瘤治疗过程的始终,无论是手术,放、化疗的患者,还是无法手术,不能接受放、化疗毒副反应者,均可用中医药治疗。手术后患者服用中药可以尽快恢复元气,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还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术后复发转移。放、化疗同时服用中药,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部分中药对放、化疗有增敏作用,能提高疗效。晚期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又不能耐受化疗毒副作用,可以单纯以中医药辨证论治,既扶正又祛邪,减轻病痛,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刘嘉湘认为肠癌的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脾胃运化失司,湿毒内生,久而化热,邪毒湿热蕴结,下淫肠道,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肿块。治法方面,刘嘉湘将肠癌分为湿热蕴结、瘀毒内阻、 脾虚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6型辨证论治,分别予白头翁汤加减、膈下逐瘀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八珍汤加减。王小宁等又肾肠癌分为湿热内蕴、瘀毒内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4型辨证论治,与上比少了两型,但临床疗效亦较满意。陈黎莉通过大量引用文献,有力地证实了中成药、灌肠法、介入法等有效利用中草药治疗肠癌的满意疗效。比如: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可使患者的病情进展得到延缓,生存期得以延长,减轻不良反应,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附注射液可适用于肠癌术后患者,能明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郑玉玲等经实验发现采用中药肠达顺灌肠液(鸡血藤、苦参、败酱草等)和5-氟尿嘧啶交替灌肠联合应用比二者单用效果明显增强;王嘉民等发现去甲斑蝥素(NCTD)可抑制裸鼠体内结肠癌细胞HT-29原位种植瘤的增殖和生长;刘曼曼等通过建立小鼠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模型,证实抑癌方有明显的抑制移植瘤生长及提高荷瘤鼠生存质量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片仔癀可以通过阻止G1/S期细胞周期的进程来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的活力和生存能力。总而言之,中医药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以研究中医药为根本,努力寻找和筛选更有效的抗癌中草药和复方制剂。 5 综合治疗 在实践中,虽然手术、药物等都能治愈不少患者,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所以要合理使用、综合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即使用综合疗法。肿瘤的综合治疗也称多学科治疗,是根据患者癌细胞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免疫功能状况、TNM分期、体质状况、重要脏器功能等方面,兼顾全身与局部的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后,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等诸多治疗措施中选择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疗程,以期最大程度地杀灭癌细胞,尽可能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综合治疗不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使各种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结合,既考虑患者局部情况,也顾及患者整体的全身情况。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泰合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行XELOX化疗方案。同时,也得出以下结论:通泰合剂可以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某些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衣学新对序 贯与同步放化疗法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他通过观察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现同步放化疗模式能延长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更优的治疗模式,但是药物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多。当然除上面谈到的疗法以外,还有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随着人们对肠癌内分泌性及胃肠激素对其作用的认识,逐步探索使用内分泌疗法治疗肠癌,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疗效。目前其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胰岛素样肽5(INSL5)、生长抑素(SST)、雌激素受体(ERs)以及组织胺受体等。研究发现AN-162 可以使结肠癌细胞HCT-116和 P388/R84停滞在S/G2期,并促进细胞凋亡;体内实验证实AN-162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生长。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对结肠癌特定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影响,而后再通过RNA干扰下调基因表达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如邱明远等发现利用siRNA可以有效抑制CXCR7的表达,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集功能性受体与清道夫受体于一身的CXCR7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但CXCL12/CXCR7生物轴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值得深入研究。尽管治疗结肠癌的方案很多,但是它们多半有待完善,效果亦需进一步证实。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视野,相信结肠癌的彻底根除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