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篮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14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小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案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是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小篮球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项运动要求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并掌握正确的运球技巧。
下面是一份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运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篮球场地及篮球。
2. 学生运动服装。
3. 障碍物如小锥桶、小障碍物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10分钟)运用基本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为学生做好准备。
2. 介绍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目的和重要性,并解释基本动作的要领。
3. 示范与练习(15分钟)a. 教师进行技术示范,重点讲解正确的运球姿势和变向运球的关键点。
b. 学生进行基本的独立练习,保持良好的运球姿势,并试着进行变向运球。
4. 拓展练习(20分钟)a. 设置障碍物,让学生进行带球穿越练习,锻炼其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b.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模拟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技巧。
5. 比赛与总结(10分钟)a. 安排小规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际应用。
b.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运球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地练习。
四、评估方式: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运球的速度和灵活性等来评估学生的运球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在其他篮球运动中加入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要求,如传球与接球、射篮等。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运球姿势的形成与运用、变向运球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学生在跑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同时进行变向运球。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了运球的基本姿势和变向技巧。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小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在教案的设计上朝着求实、拓宽、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合理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教材的分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虽然为水平三的教材内容,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行进间接传球脚步动作比较陌生,他们对传接球的动作、身体跑动时的节奏变化不是很清楚。
在本课前学生学习过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在水平二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基础,但身体素质相对较薄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又是比较强的技术,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以多练为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来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球时,结合接球人的位置、速度和时机,准确地将球传出,做到人到球到;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
2、教学难点:传、接球动作与脚步协调配合,接球时跨步迎球。
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90%的学生提高双手胸前传球技术,75%了解行进间传接球正确要领,60%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和练习活动中与同伴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主要流程:兴趣引入(游戏)→热身练习(球操)→导入性练习(球性练习)→主教材教、(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游戏)→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课课练)→放松活动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时计划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篇二一、指导思想在球类内容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尤其对技术的掌握,应多和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合作学练。
小学体育水平三篮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学习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掌握正确的投篮姿势和传球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篮球、篮球架。
2.投篮网、传球靶。
3.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引出本单元的主题:篮球。
二、学习基本规则(10分钟)1.学生齐声朗读篮球的基本规则。
2.老师讲解篮球的进攻和防守基本规则。
三、教学技巧和动作(30分钟)1.教学投篮姿势:站立姿势、手臂的动作、发力点的掌握等。
2.教学传球技巧:直传和斜传的区别、手臂的动作、发球点的掌握等。
四、练习技巧和动作(30分钟)1.篮球技巧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投篮练习。
2.传球技巧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传球练习。
五、小结(10分钟)1.学生回答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的问题。
2.学生讨论篮球对于身体素质的影响。
六、巩固提高(30分钟)1.进行小型比赛,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实战演练,体验篮球比赛的激情。
2.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动作规范和正确性。
七、结束(5分钟)1.学生适当放松活动,进行简单的舒展运动。
2.学生集体点名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对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篮球技巧的掌握仍然有待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今后可以加强实践训练的时间,提升学生的投篮和传球技巧。
小学六年级(水平三)篮球《原地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
采用篮球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和创新的意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本课针对水平三学生的身心特点,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选用篮球运动技术中的原地运球为主教材,旨在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通过篮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里巩固与提高,从而真正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高低运球练习,了解运球控球技术,体会手指、手腕上下按拍球的方法,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2、能简单的讲述高低运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3、让学生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动脑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法:使用小组合作法,结合讲解示范法、启发、模仿、创新、竞赛法,评价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法: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自主练习法,比赛法等。
五、教学特点1、设计理念创意新。
本课一开始就用非常愉快的纯音乐渲染气氛,学生跟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慢跑,同时教师领跑,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边线、端线、中线及三分线慢跑,并逐一介绍;然后利用各线分别做移动,变向跑、侧身跑等。
学生不但热身了而且学到了篮球的基本知识。
最后利用了《大家一起来》的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自编的球操,不但活动了各关节,达到热身的目的,而且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基本部分:以学生自由玩篮球来导入基本教材的教学——原地运球,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为了避免学生在练习中的枯燥感,本课用了三段不同快慢节奏的音乐配合练习高低运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以至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水平三篮球教案
【篇一: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水平三】
篮球—行进间运球
小学体育《水平三》
教
案
执教教师:
学校:
课堂展示场地:小学塑胶篮球场
1
【篇二:水平三篮球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游戏:迎面传接球接力
小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游戏迎面传接球接力
一、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在“教”与“学”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并掌握小篮球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学生分组反复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三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以前都接触过篮球,
但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设
计多种练习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小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篇三:桂花岗小学水平三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五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时计划(教案)。
水平三体育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篮球基本技能:运球、传球、投篮2.篮球比赛规则及战术意识3.团队合作与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2.难点:团队合作与战术意识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篮球基本技能训练1.准备活动(1)慢跑两圈,活动全身关节(2)篮球基本步伐练习:高抬腿、马步、滑步2.基本技能训练(1)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转身运球(2)传球:胸前传球、击地传球、反弹传球(3)投篮: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3.练习与比赛(1)分组进行篮球基本技能比赛(2)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挑战(1)学生分享训练心得(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指出优点与不足第二课时:篮球比赛规则及战术意识1.准备活动(1)慢跑两圈,活动全身关节(2)篮球基本步伐练习2.篮球比赛规则讲解(1)篮球场地的尺寸、设施及作用(2)比赛时间、得分方法(3)犯规、违例及处罚3.战术意识培养(1)讲解篮球战术的基本概念(2)示范进攻与防守战术(3)学生分组进行战术训练4.练习与比赛(1)分组进行篮球比赛(2)设置不同难度的战术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挑战(1)学生分享训练心得(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指出优点与不足第三课时:团队合作与沟通1.准备活动(1)慢跑两圈,活动全身关节(2)篮球基本步伐练习2.团队合作训练(1)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示范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3)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任务3.沟通技巧培养(1)讲解沟通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2)示范沟通技巧(3)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训练4.练习与比赛(1)分组进行篮球比赛(2)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提高比赛质量(1)学生分享训练心得(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指出优点与不足五、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的程度2.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3.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兴趣与热情六、教学资源1.篮球场地、器材3.教学PPT七、教学建议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4.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篮球基本技能训练重点:运球、传球、投篮的技能掌握难点:技术动作的连贯性与准确性教学过程补充:1.准备活动2.基本技能训练运球练习时,教师B:“注意运球的节奏,手腕要灵活,眼睛不要只盯着球,要看前方。
《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五年级(水平三)%%教材内容:篮球一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目标:1学习篮球直线运球动作方法;2 .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3 .培养学生勇敢、拼搏、与他人合作、集体主义精神。
一、教学内容:行进间直线运球第一课时二、授课年级:五年级(水平三)三、设计理念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
采用多种篮球运球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能力。
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力性,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能力,将新课标里面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主教材行进间直线运球是发展学生球类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就好,且活泼好动。
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重单薄导致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所以本课采用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技能水平。
五、教学目标(一)体验并感知行进间直线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与球落点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练习的方法。
(二)在行进间直线运球学习中,逐步提高控球能力,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三)表现出乐学练,会评价的行为,在游戏中体现团结协助,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手触球的部位和对球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脚步移动的熟练程度以及手脚的协调配合。
七、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观察模仿法、纠错提高、交流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
八、教学流程调动情绪热身阶段:慢跑拿球一一球操一一熟悉球性练习一一原地运球掌握技能阶段和拓展能力阶段:两人原地运球交换一一行进间直线运球一一起动急停运球一一接力放球恢复身心阶段:放松拉伸练习一一总结评价九、教学主要特色(一)注重竞技技能教材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技能学习。
篮球—行进间运球小学体育《水平三》教案执教教师:学校:课堂展示场地:小学塑胶篮球场小学体育《水平三》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有效的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提高与篮球运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水平三(六年级)教材内容,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小篮球的简单动作,并能通过游戏的形式体验到篮球的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力量素质较差,因此对于他们完成动作的要求不高。
本次课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切入点,安排了学习内容与方法,以原地运球来引出行进间运球,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正确的行进间运球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于“篮球”这一学生内容,由于受外界环境等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大部分的男生通过平时的自我体验与锻炼,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模仿,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本堂课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与小组协作,来进一步学习篮球基本动作,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
2.技能目标: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手跟球接触的部位——球的后中上部位运球时球的落点——同侧脚的外侧前方难点: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和运球的持续性六.教学策略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配任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水平三篮球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自主学练为手段,来学习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并且,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探索,勇于实践,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人生观。
二、教材内容:(1)篮球(传接球)(2)游戏:以篮球为主的创编游戏三、教材、学情分析:本课所学内容是在水平一阶段已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延伸。
学生对此已有了一定基础。
另外篮球这个运动项目通过媒体尤其是NBA 转播,学生对它是十分喜爱。
本课授课班级在平时学生打篮球的也比较多,其中很多人还是校篮球队主力队员,所以,在教学中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为理念,通过小篮球与游戏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较简单的传接球技术,提升身体基本活动的水平,在游戏和练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是切实可行的。
同时在篮球运动中还能发展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合水平的提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篮球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篮球之运球技术,掌握简单的运球技术。
2、水平目标:通过学习,在练习与游戏活动中,提升自己篮球运球的水平,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充分促动个性的发展,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合水平,提升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玩中学、学中玩为主旨”。
围绕这个教学主题,根据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来完成。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接球时上下肢的协调动作。
2、教学难点:传接球时两人间的默契配合。
篮球(传接球)游戏课教案下蜀中心小学校王义平 06.5 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篮球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篮球之运球技术,掌握简单的运球技术。
小学体育水平三篮球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篮球传接球技术;
篮球运球技术;
篮球投篮技术;
篮球技战术;
体育游戏。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自己能示范所学的动作并积极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动作;
运动技能:知道篮球运动的常用术语,且能掌握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投篮及传接球的动作技能;
身体健康:能从事各种迎面接力跑的练习;
心理健康: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影响;
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本单元共十课时。
水平三篮球课教案
水平三篮球课教案
水平三篮球课教案
水平三篮球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