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25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第一篇:民族学通论读后感《民族学通论》读后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有关名族的一系列东西。
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很大,书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畅游在书海里。
下面我就谈谈读了它的感受吧。
下面是我觉得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现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人类种族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奇观,原因决不在于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在于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整个地球生物史上,人类是唯一的一个分布范围遍布全球而没有在内部发生种系分化的物种。
造成这种奇观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拥有文化。
靠着文化,人类能够从赤道分布到南北两个极圈附近,生存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而保持着物种内部的一致性。
这是任何一种别的高等生物无法做到的。
总之,现代智人种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是个统一的物种。
这个物种中的所有成员,在用双足直立行走,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够创造各种文化事物,且能通过有性繁殖而生育出健康的子代等最基本的特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世界上任何种族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的音节语言和全球各地遍布着各种混合的人种类型这两种现象即是明证。
这也是我们一贯主张所有种族一律平等的科学基础。
第三节种族和民族上面的讨论更是深刻,我了解到种族作为一种生命科学现象,完全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的结果,其中本来不包含也不应包含任何社会文化意义。
读到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探讨种族和民族的关系问题呢?换言之,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之间又有什么相干呢?后来我才知道了,从纯粹科学的意义上讲,二者的确是互不相干、泾渭分明的。
种族所涉及的是人类种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民族所涉及的则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群体(简称族群)与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社会科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我们也可以把种族和民族看作是两套分类系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人类这个统一体所作的划分;前者主要考虑生物学因素而不考虑文化因素,后者则主要考虑文化因素而不考虑生物学因素。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号:学时:60主编姓名:吴国富单位:人类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 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民族学、考古学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08年2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学的学科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前查阅相关内容的学习资料,并做读书笔记;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及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民族相关问题;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一共包括18 章。
各章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通过对当今社会中民族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介绍,引导初步涉及这门学科的学生关注这一重要现象,并阐述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激发同学们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本章重点是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安排3学时。
入门读物:【法】若盎·塞尔维埃:《民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美】乔治·穆多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年。
参考读物: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马子富主编:《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相关网络资源:中国民族网 /doc/cb18677892.html,中国民族文化网/doc/cb18677892.html,(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doc/cb18677892.html,.tw视觉人类学网站/doc/cb18677892.html,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doc/cb18677892.html,/gjmw/index.htm 云南民族网/doc/cb18677892.html,第二章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1、重新审视民族学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关于民族概念的认识及其深化;从“活化石”到“主人”;关于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反思);2、民族学的学科发展,着重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讲述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学与西方人类学的关系。
《民族学通论》读书笔记由林耀华先生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一书,是一部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文化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六个方面划分成六个单元对民族学进行概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史学习的学生,研读这本拥有较丰富资料的民族学教材后,我学习到民族学不仅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能够为实践服务的学科。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
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
下面我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回顾的读书心得。
第一单元民族学研究基础知识,包括人类起源、种族、语言与民族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同生态学有关的经济文化类型问题。
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一直在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更迭。
它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唯心主义的我国女娲氏抟土造人传说、古埃及相信第一个人是由神在陶器场里塑成、泥土造人说的“上帝造人说”,到人类初步产生了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可西曼德及我国庄周分别提出的“从鱼到人”和“马生人”的论点,到“人猿同祖”的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海克尔《自然创造史》,再到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劳动是人类、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近年学术界的诸如劳动创造说、劳动“推动力”说、突变选择说对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证明和确立。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习任务课时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必背重点拓展提升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历史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总体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民族关系: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密切又广泛的联系。
2.当代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3)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教材问题解答【P61材料研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P63问题思考】提示:可结合具体例证谈认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中国梦的关键。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P64课后活动】1.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 提示:孔繁森曾于1979年、1988年两次赴西藏工作,与西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93年,孔繁森任阿里地委书记。
孔繁森赴各地进行考察,为阿里地区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心血。
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阿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七年级民族大团结笔记当我读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那么为什么中国现在有如此的成就呢?以我看是因为二大原因。
第一,是因为在党的英明领导比如:20世纪50年代,西藏实行的还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
从政治制度来看,它的特征是神权和政权相结合。
西藏地方政府有地位显赫的僧侣和贵族组成,达濑喇嘛既时宗教领袖又是西藏地方政权的首领。
而占当时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终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可以被领主随意打骂、处罚、出卖、赠送、乃至监禁、处死。
旧西藏的法庭和监狱对触犯其法典者斩手、跺脚、抽筋等十大严酷的刑罚。
从经济上看,沾西藏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及大部分畜牲;而占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不占有土地,没有人身自由,依附在某一领主的庄园为生。
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西藏开展民主改革运动,首先,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同年西藏版乱平息后,中央政府立即解散了压迫西藏人民数百年的噶厦政权及法庭和监狱,废止了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
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此获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
其次,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
再次,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一直到现在,西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而且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是因为人民的团结2008年是中国幸运的一年还是苦难的一年?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了,我只想定义为2008年是中国接受挑战的一年,也许这样感觉好受一些。
在中国遭受天灾、人祸、地难的同时还要鼓足精神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奥运盛会,我们是应该向世界面带微笑还是倾吐苦楚?最近几年,海、风、旱、洪、、疾病、动乱、地震接踵而来,给中国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我们只有面对这一切,尽力所能及之事援助灾区,淡化同胞内心中的灾难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