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 2013年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一、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当儿童有选择地对某些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他们才能真正从环境中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注意能使儿童发觉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自身的活动,为应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准备,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首先,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其次,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突出、最清晰、最完全。
三、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儿童对其所熟悉的或与注意指向相关联的事物也能够进行感知觉分析。
注意力发展不良的儿童,往往记忆发展水平也较低。
四、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注意与儿童行为和活动的坚持性紧密相关。
要维持儿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注意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一)定向性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无意识注意的初级形势。
定向性注意是一种本能,到成人阶段也不会消失。
(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儿童对某类刺激或信息表现出集中的注意,而忽略其他刺激或信息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和对象变化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最初主要是由刺激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比如刺激物的声音强度、色彩明亮度、气味的特殊程度等。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一、选择题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D.选择性较强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偏好复杂的刺激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内部注意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第四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
如: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充耳不听”。
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注意与知觉的发展。
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
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对象的变化。
三、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
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
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岁以后开始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
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
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第四章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婴儿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一)婴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个月以后,婴儿能看清距离眼睛20cm的物体;2个月时能根据物体距离远近的不同来调节视力;3个月时,双眼已经能同时盯住处于不同距离的物体;4个月末,眼睛的调节功能基本上接近成人了。
研究表明,婴儿最远的视觉焦距是31cm,刚好是被妈妈抱着的婴儿到妈妈的脸部的距离。
这一焦距能够促进母婴联结。
2.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指辨别物体(或物像)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
视敏度以物体(物像)与双眼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变量,即视敏度的指标是表示在一定距离辨别物像最小差别的能力。
新生儿能看见物体,就表明他们有一定的视敏度。
研究发现,成人在2米远能看清的物体新生儿则只能在0.2米远处看清,此时新生儿视敏度为6/60(表示在6 m处只能看到正常视力情况下在60m可以看到的视标)。
3.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
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黑、白、灰三色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慢慢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红颜色特别能够引起婴儿的兴奋。
心研究表明,出生只有2周的新生儿,能够区分红色和灰色。
2个月大的婴儿能够从白色中区分红、橙、绿、蓝,但不能区分黄、绿色。
(二)听觉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
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之间的差别;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为1%);在4000-8000赫兹范围内音高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
2.音乐听力的发展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声(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7~8个月的婴儿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5.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6.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数是()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7.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8.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
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 分配能力较差
D.转移能力有限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选择性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三、简答题
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3 、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4.3至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5.简单分析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与对策?
四、论述题
1.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
五、案例分析题
1.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
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
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
请你:
(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