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之写出人物精神
- 格式:docx
- 大小:18.90 KB
- 文档页数:3
写作指导: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2023年写作教案《写出人物的精神》2023年写作教案《写出人物的精神》1(6903字)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导入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__,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写作实践作文导写作家老舍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要想写出人物精神除了特定的动作描写还需要一些其它的技巧。
中学生作文绝大多数与人物有关。
中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写人的课文,在课外阅读中,也认识到不少人物形象。
而当同学们下笔时,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没有个性的形象便无法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写活人物?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形传神。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好的文学作品是很注重细节描写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因此,平时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展示精神,如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特征。
1.通过语言展示精神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语言虽简练,却能体现出鲁迅先生对待客人的关怀与体贴,手腻与否要远重要于自己的校样,更体现出鲁迅先生随性而谦和的特点。
2.通过动作展示精神高尔基说过,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动作往往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水浒传》有一段这样的动作描写:李逵并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吃了。
一个“捞”,一个“嚼”,把一个粗鲁率性、不拘小节的莽夫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3.通过外貌展示精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写张飞的外貌,可谓未见其人,先识其形,一个活脱脱的强悍武夫形象跃然纸上。
4.通过神态展示精神人物的神态最能直接凸显人物的精神。
如《孔乙己》中有这样的描写:“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人不单单只是人本身,人既是群居动物,也具有社会性。
我们总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网中,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与他人发生某种联系,每天既能与成百上千的人相遇,又会以更快的速度遗忘掉。
如何在大浪淘沙中抓出与“我”重要关联的那个“他”,请看这节课老师提供的妙计锦囊。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这是统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实践三,你准备写谁呢?你为什么会写他?你准备怎样写出他的精神?老师送你几个锦囊,希望能够帮助你快速确定写作对象并写出人物独特的精神品质来。
《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__》这个题目提示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这样的人“是谁,这是材料选择的问题;一是你对这样的人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态度?这是叙事及刻画人物的表达问题。
寻找那个给你生活,甚至给你人生带来深刻影响的人,是整个写作的关键。
阅读文本课前请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数学老师》(三毛)和《音乐老帅》(毕淑敏)。
【文本参考附件】身处困境,有人雪中送炭,用智慧、博爱、善良来拯救我们,如亨特爸爸,如莎莉文老师。
有人雪上加霜,用斥骂、无情、侮辱来毁灭我们,如毕淑敏的音乐老师,如三毛的数学老师。
这些人,在心理学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重要他人”。
概念界定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他可能是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
寻找他人老师举例:陌生猥琐男,他在雨夜小巷骚扰我。
学生举例:钟老师,他当众骂我笨。
妈妈,撂我于黑夜却要我不哭。
卖刀老头,在我“做贼的那回”却放了我一马。
巧用模式写困境要想写好身处困境时起关键作用的那个人物的精神,先得清楚交代困境故事。
请看课文困境故事的“行走”: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技法大餐】人跟人不仅容貌、长相、身材等外形各异,而且个性、气质等也迥别,比如,同样是遇到意想不到的急事,有人坦然面对,有人躲闪回避,有人犹犹豫豫、不置可否,看看,差别还不小。
作文中写人追求形神兼备——“形”是指容貌、神态、衣着、身材和姿态等,彰显其外在特点;“神”是灵魂,是内在精神,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人的精神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
所以,提炼人物精神,须得从观察人物言行出发;表现人物精神,落脚到写好人物的言行举止上。
01观察时别忘“提炼”动笔就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前提是功在平时,心中有“人”。
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强分析、总结和提炼。
比如,对某个人,要提炼出他(她)的个性、品格,不妨揣摩他(她)在大事、难事面前的表现,不妨比较他(她)一贯的做法,不妨分析他(她)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不妨看看面临同样的事他(她)和别人做法的区别……注意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炼出比较准确的个性、品格,给他们画好“像”,这样,写起来就有源头活水,水到渠成。
02写作中别忘“细描”事要靠人做,事中显个性,所以我们说,记事与写人密不可分。
用事情来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写人的文章,一方面要聚焦人物个性品质,精选典型材料;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要选好细节、写好细节——因为,最能凸显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常常是典型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生活细节,包括细小情节、细小场景、细小物件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能收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爱在细微处》一文在记叙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为“我”报听写的经历:【例1】(爸爸报听写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了太多陌生的词语。
“停!”我不耐烦地厉声喝道,一把抓过了词语卡片,与我的听写纸核对着,怎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啊?原来,是他读错了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的精神》+范文3篇争论海浪与海浪之间的拍打即会出现美丽的浪花,那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呢?“老师!不行!小绿可能不太适合这种活动的领诵,要不让小蓝上吧。
”小红激动的争议着。
“那怎么行?小蓝已经上了好多次了,就不能给别人一点机会吗?机不可失啊!”小紫又在旁边插了一嘴,又有点生气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同学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学校要在4月1日举办一个别开生面活动——“清明诗歌会”。
每个班都要认真准备。
我们班都已经同心协力的规划好了内容,却为人选而发愁,谁上台领诵,谁领唱,谁表演,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争论不断。
一大早上,老师就来到了班里对同学们宣布一件事:“清明诗歌会”的人选已经初选出来了,让我们参考一下,如果都同意,那就这样了。
小绿同学领诵,小红同学领唱,小青同学弹乐器。
同学们觉得不均衡,便开始强烈地争议起来。
“我选小绿。
”小紫说。
“我选小蓝。
”小红说。
“不行不行,我也选小绿。
”小黄争着说。
“都别争啦,”这时小青过来了,“小绿的声音好听,但是有些胆小,这个可以练习。
小蓝声音洪亮,但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活动了,可又跃跃欲试。
”小青仔细地分析着。
“我有一个主意,但不知道会不会被采纳。
”我高调急促地说道。
“说吧。
”旁边的同学说道。
“嗯,要不然,让老师再多加一个领诵的人选,如果这样就可以妥协了。
”我说得振振有词,其他的同学也答应了,老师也默许了。
我来了,小绿和小蓝,他们双方也欣然地接受了。
就这样小绿和小蓝领诵,小红领唱小青弹乐器,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行”,同时还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交流并非吵与骂。
这次争论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促进了我们班的团结,争论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我们班里飞出欢乐的歌!争论一次争论,看似平淡如水,但又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泛起了一个又一个浪花。
记得去年暑假,我到表姐家小住。
表姐家住在农村,院子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还种了各种蔬菜。
门前一颗很粗很粗的大树,我和表姐经常一起在大树下玩耍,嬉戏,有时也在树下读书、写作业,我们还给这颗树取了个名字——“萤火树”。
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扌旨计"( ) T—・+——l-f f _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耍领。
很多学生写作, 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但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
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精神。
•教学课时2课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本单元学习运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写事离不开写人, 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写作指导(一)知识回顾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儿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 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二)带问题自读课文写作指导材料《写出人物的精神》。
问题:写出人物的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读后交流,教师点拨。
1 •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写作实践高频素材积累与中考作文人物描写素材1.也许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并不难,但你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请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指导】提示:1.注意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需要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能够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2.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
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与。
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他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进行描摹。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论时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请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还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或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
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1.世间繁华,唯一缕人间烟火;万家灯火,唯一盏叙尽温柔。
就这样,一眼一眼凝望您的眉眼;就这样,在爱里慢慢长大。
2.小时候,总觉得母亲做饭并不能算美味,于是每每因此与母亲争吵不止。
许是在我心中母亲便是不可击倒的,于是常常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她。
终于,我看到母亲一口一口吃下早已冰冷的饭菜,再抬起头时,却红了眼圈。
我只记得母亲的眼在夕阳下那样委屈而无奈,以至于后来每次坐在夕阳下的餐桌,那双眼与未坠的泪,便在脑海久久回放。
写作指导之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典型,围绕主题写作;
2.理解并学会人物描写中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写作技法;
教学重点:
以人物题材为例,培养学生写作的整体意识、大纲意识,理解并践行写作时一切为主题、主旨服务;
教学难点:
分析写作技法、不同表达方式在写作时的妙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鉴赏好的人物片段描写,感受好在哪儿
展现片段“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忧愁、美
神态、动作描写:“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忧愁、体弱
总结性评论(议论):“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聪敏、病美人
总结: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这是一段对林黛玉的描写,可以写的内容非常多,可作者曹雪芹只抓住典型,外貌上的眉眼、神态上的“两靥之愁”、动作上“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全都围绕着林黛玉“聪敏、病美人”的性格特征。
开头
二.写作步骤:审题,立意中间典型【事例、细节】
结尾
典型事例、细节的选取,一定要为了“立意”环节确定的主题而服务,紧紧扣住主题。
例如在写人的文章中,不求全面描写人物,但一定要想清楚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什么特点?抓住一个点,深入描写刻画,全文布局、内容只为主题服务。
第二课时
复习: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围绕中心、围绕主题展开的。
在写人的作文中,围绕人物的一个特征,抓住典型事例展开,进行典型的细节描写,除此之外,结合我们刚刚看的片段,想想还可以怎么做?
一.借助写作技法
点明常用的写作技法:对比、比喻、夸张、正侧面结合(讲评作文的时候需要讲)等
举例说明,写作技法用得妙能使人物鲜活、生动: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比喻既凸显了杨二嫂瘦高的身形,也和文章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相呼应)二.注重抒情议论
回顾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恰当的抒情、议论,能表达思想,更能进行点睛式概括
板书设计:
如何写出选取典型事件
人物的精神描摹人物特征
借助写作手法
注重抒情议论
教学反思:
1.两节作文课,课上练笔时间不够,在讲解“写作技法”、“抒情议论”部分时,除了少量的
分析、体会外,还可引用一些材料,学生练笔“写作技法”“抒情议论”的运用。
2.每节课训练的内容不求多,但求学生能理解运用,因此可参考的方式是:作文一强调了“立
意”、“审题”并教授如何拟大纲后,作文二即开始写作练习;下一周作文一讲评写作情况,并进一步讲授第二课时内容,作文二抓住练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