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学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46.65 KB
- 文档页数:23
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
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
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本单元学习运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写作指导(一)知识回顾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二)带问题自读课文写作指导材料《写出人物的精神》。
问题:写出人物的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读后交流,教师点拨。
1.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
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过程环节三指导训练3.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呈现方式。
写人物的理想境界是将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合二为一。
在行文中可以先概括出人物精神特点,再具体描写外在表现加以印证。
如《邓稼先》就是先说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然后用邓稼先竟然有能力成功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群众组织,“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加以印证。
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可以先写具体表现,再以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句子概括精神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这些议论句在前文具体材料的根底上,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写人物精神,还常用比照、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邓稼先》中通过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比照,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从不骄人〞“忠厚平实〞的性格。
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完成“写作实践〞一、二、三。
环节四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2篇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环节五拓展延伸总结写作心得,重新修改各自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写作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其外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内在的精神。
同时让同学们逐步掌握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比照、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根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精读“三味书屋〞局部,理解“先生〞这个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写作写出人物精神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法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二、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邓稼先》典型事例人物精神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开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典型事例人物精神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加群众大会。
《回忆鲁迅先生》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关心帮助青年。
生活平凡随意、踢鬼、谈鬼。
为人宽厚仁爱,带病坚持工作。
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决照顾鲁迅、勤俭持家工作辛苦〔反衬〕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第一个驿站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忧,好似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似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材料一: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
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
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要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
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
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七年级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范例三篇七年级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范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