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学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46.65 KB
- 文档页数:23
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
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
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
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本单元学习运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写作指导(一)知识回顾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二)带问题自读课文写作指导材料《写出人物的精神》。
问题:写出人物的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读后交流,教师点拨。
1.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
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
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过程环节三指导训练3.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呈现方式。
写人物的理想境界是将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合二为一。
在行文中可以先概括出人物精神特点,再具体描写外在表现加以印证。
如《邓稼先》就是先说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然后用邓稼先竟然有能力成功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群众组织,“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加以印证。
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可以先写具体表现,再以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句子概括精神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这些议论句在前文具体材料的根底上,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写人物精神,还常用比照、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邓稼先》中通过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比照,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从不骄人〞“忠厚平实〞的性格。
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完成“写作实践〞一、二、三。
环节四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2篇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环节五拓展延伸总结写作心得,重新修改各自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写作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其外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内在的精神。
同时让同学们逐步掌握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比照、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根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精读“三味书屋〞局部,理解“先生〞这个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写作写出人物精神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法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二、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邓稼先》典型事例人物精神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开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典型事例人物精神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加群众大会。
《回忆鲁迅先生》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关心帮助青年。
生活平凡随意、踢鬼、谈鬼。
为人宽厚仁爱,带病坚持工作。
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决照顾鲁迅、勤俭持家工作辛苦〔反衬〕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第一个驿站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忧,好似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似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材料一: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
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
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要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
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
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七年级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范例三篇七年级语文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范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神总是成为人的主导因素,充实人的精神,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路。
”这是文学大师泰戈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是我们所写的主体,不同的人物之间,不仅有着物理上的差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不同。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转变,都需要精神状态的支持。
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我们非常重视人物精神的刻画。
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第一节课:认识“人物精神”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人物精神”。
通俗地说,人物精神是指在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个性化的心理特征。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是人物的心理抒发,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
在作品中,人物精神对故事情节推动和主题传达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学生需要懂得如何通过作品中的语言和事实,从一定程度上把握和掌握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第二节课:人物性格刻画第一节课中我们介绍了“人物精神”的概念,而人物性格刻画是人物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此课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述如何在作品中进行人物性格刻画。
这种刻画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反映人物的特有思想、感情和行为倾向。
例如,一个人物善良、温柔、宽容,就可以通过其在文本中的言行体现出来,包括对待别人的态度、用语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理解文本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分辨出这些手法和人物性格刻画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课:人物性格转变人物性格的转变在文学史上历久弥新,很多优秀作品都因此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在此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如何理解一位文学人物从初到终,过程中所经历的性格变化。
性格变化通常由抉择、刺激和情感发展等因素所引发。
在这一过程中,文学人物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为背景,不断经验、感悟和调整,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言语。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内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人物的精神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包括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
2.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三、示范与实操(15分钟)1. 展示一篇写人的范文,解读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2.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不同思路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2.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并且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评估: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估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描写人物精神特点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抓住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练习,提高抓住细节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小专题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导航】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剖析本单元课文写人的技巧,提炼写人物精神的方法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来加以突出、强调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写作的信心教学重点:剖析本单元课文写人的技巧,提炼写人物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写作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四幅人物图片,让学生猜猜是谁?(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猜测)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判断依据3.教师:判断一个人,可以根据外貌、服饰,也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即人物的精神来判断,那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如何把人物的精神写出来。
板书课题:写出人物的精神二、展示目标,析内涵1.教师课件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努力方向。
2.展示四组词语,让学生选择哪组不属于人的精神A 优雅妩媚风度翩翩B 开朗沉静圆滑老练C 瘦小丑陋眉清目秀D 高尚清廉勇敢正义3.学生明确答案:C4.教师讲解C选项为外在特点的描述。
外在特点的表现手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内心也就是人物的精神是人的思想、气质、个性、品格等。
人物精神的重要性:如果人物没有精神,就如同画龙没有点睛一样,形象就会泛化,没有灵魂,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析教材,学写法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1)让学生观察红色字,感受鲁迅的精神(性格)特点——乐观爽朗、平易近人(2)师生明确这属于细节描写(3)教师总结并板书:细节描写绘精神2.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重病期间写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各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习选取具体事例、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2.学习借助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正侧面描、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写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3.在典型事件的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围绕中心事件来写人物。
2.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章要想突出人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境界。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运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次要借助一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等;最后是运用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二、精彩回顾(一)首先,可以抓住具体事例、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刻画闻一多先生:专注认真、锲而不舍、废寝忘食(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1)职务、功劳、技术水平——相当(2)国籍、文化背景、性格——不同(3)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纯”——奉献精神表现了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三)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1.如《邓稼先》中:(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这些句子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2.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写出人物的精神》学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人物精神的内涵。
2.引导学生了解写出人物精神的三种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精神的三种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2-3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课前预习】阅读下面四组词语,以第一组词语为例,分析并写出其他三组词语的特点,明确人物的精神的涵义界定。
第一组:活泼开朗风趣幽默性格第二组:善良自私舍己为人()第三组:优雅妩媚温文尔雅()第四组:苗条粗壮貌美如花()人物的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等。
常用形容人物精神的词语有:心地善良、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勤俭节约、谦虚好学、鞠躬尽瘁、忠心耿耿、乐于助人、嫉恶如仇、大公无私、无私奉献、敬老爱幼、舍己为人、宽容仁慈阅读下面三个文段,说说每个文段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
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
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
爸爸还是走了。
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
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幸会,妈妈》妈妈的精神品质:。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
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美好的化学反应》秋明的精神品质:。
几天后又见到他。
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就给他打了电话。
电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
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紧张。
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