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2
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二、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热病的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伤寒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我们称它为“无欲貌”;破伤风病人由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恐惧面容等等。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
4.皮肤与黏膜。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7.排泄物。
(二)生命体征
1.体温的变化: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的病人;体温低于35.O℃,见于休克和极度衰竭的病人;持续高热、超高热、体温持续不升均表示病情严重。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二、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热病的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伤寒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我们称它为“无欲貌”;破伤风病人由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恐惧面容等等。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
4.皮肤与黏膜。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7.排泄物。
(二)生命体征
1.体温的变化: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的病人;体温低于35.O℃,见于休克和极度衰竭的病人;持续高热、超高热、体温持续不升均表示病情严重。
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二、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热病的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伤寒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我们称它为“无欲貌”;破伤风病人由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恐惧面容等等。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 4.皮肤与黏膜。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7.排泄物。 (二)生命体征 1.体温的变化: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的病人;体温低于35.O℃,见于休克和极度衰竭的病人;持续高热、超高热、体温持续不升均表示病情严重。 2.脉搏的变化:应注意观察病人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的变化,如出现脉率低于60次/分或高于140次/分,以及间歇脉、脉搏短绌、细脉等,均表示病情有变化。 3.呼吸的变化:应注意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音响等的变化。如出现呼吸频率高于40次/分或低于8次/分,以及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均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4.血压的变化:应注意监测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变化,特别是观察高血压及休克病人的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如收缩压持续低于70mmHg或脉压低于20mmHg,多见于休克病人;如收缩压持续高于180mmHg或舒张压持续高于100mmHg,是重度高血压的表示。 (三)意识状态
0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1、 生命体征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
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和强弱;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异常呼吸(如:深大呼吸、表浅呼吸、间断呼吸、潮式呼吸、鼾声呼吸等);吸氧病人,观察氧流量及缺氧症状改善情况。
心电监测心率 、心律、,血压 ,氧饱和度情况 。
2、面容与表情
观察有无异常面容和表情,如面容憔悴 、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表情痛苦或表情淡漠等病容 ;观察有无脱水面容,如双目无神 、眼眶凹陷,唇干 、皮肤干燥松弛等 。
专科疾病面容有:二尖瓣面容:双颊紫红 、口唇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肝病面容:面色灰暗 、皮肤和巩膜黄染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眼裂增大 、眼球突出 、兴奋不安 、烦躁易怒 、惊愕貌 。
3、姿势体位
观察是自动体位 、被动体位 、还是强迫体位,如是强迫体观察引起的原因 。
4、意识状态
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神志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肝性脑病病人可出现神志恍惚、谵妄、定向力异常和计算能力下降。
嗜睡: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轻度刺激或语言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不易唤醒,经压眶、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可存在,血压、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可有排尿、排便失禁。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肢体呈迟缓状态,对外界任何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血压、脉搏、呼吸有改变,排尿、排便失禁。
Glasgow昏迷评分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① 睁眼反应 正常睁眼 4分
1 / 8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1、根据病情妥善安置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休克患者给与中凹卧位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观察呼吸、脉搏、心率、脉血压、尿量、意识状态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与氧气吸入和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
4、严密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打折及滑脱,准确记录并按时总结5、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如患者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根据医嘱补充液体及定时监测患者各实验室检查结果
6、加强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局部观察和护理,按时换药,正确封管
7、定时观察病人皮肤和粘膜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气垫床定时减压、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8、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饮食及方式,不能经口进食者,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肠内营养,报告医生
9、意识模糊不清者给与床栏及约束带,并在家属的帮助和陪护下定时放松约束带10、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三短六洁,病室定时通风,进行空气消毒
11、根据患者压疮评分及跌倒坠床评分做相应的措施
1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
13、严格交接班制度,床头交班,交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填写护理记录
备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多发伤病人的观察要点
2 / 8
1、迅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意识情况并给与心电监护持续监测,如出现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应及时报告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与补液、止痛等药物;如有休克应建立多组静脉通道3、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体位,如有休克者给予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4、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4~6L/分)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临床护理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护理专业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护士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往往能够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1.危重病人特点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1 脑功能衰竭 如昏迷、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1.2 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袞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1.3 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I型呼衰、Ⅱ型呼衰。
1.4 心力衰竭 如急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等。
1.5 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1.6 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2.1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呼吸梗阻)
2.2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
2.3 心悸
2.4 昏迷
2.5 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10分钟)
3.急危重症的快速识
要点生命“八征”(T、P、R、BP、C、A、U、S)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査,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
3.1 体温(T):正常值为36~37℃。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1、根据病情妥善安置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休克患者给与中凹卧位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观察呼吸、脉搏、心率、脉血压、尿量、意识状态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与氧气吸入和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
4、严密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打折及滑脱,准确记录并按时总结
5、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如患者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根据医嘱补充液体及定时监测患者各实验室检查结果
6、加强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局部观察和护理,按时换药,正确封管
7、定时观察病人皮肤和粘膜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气垫床定时减压、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8、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饮食及方式,不能经口进食者,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肠内营养,报告医生
9、意识模糊不清者给与床栏及约束带,并在家属的帮助和陪护下定时放松约束带
10、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三短六洁,病室定时通风,进行空气消毒
11、根据患者压疮评分及跌倒坠床评分做相应的措施
1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
13、严格交接班制度,床头交班,交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填写护理记录
备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多发伤病人的观察要点
1、迅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意识情况并给与心电监护持续监测,如出现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应及时报告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与补液、止痛等药物;如有休克应建立多组静脉通道
3、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体位,如有休克者给予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4、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4~6L/分)
..
. .下载可编辑 . . 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二、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热病的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伤寒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我们称它为“无欲貌”;破伤风病人由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恐惧面容等等。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
4.皮肤与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弹性、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等。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时间、方式、性状、量、颜色、气味、伴随症状。
7.排泄物。 性状、量、颜色、味、次数。 ..
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二、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热病的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伤寒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我们称它为“无欲貌”;破伤风病人由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恐惧面容等等。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
4.皮肤与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弹性、有无出血、水肿、皮疹等。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时间、方式、性状、量、颜色、气味、伴随症状。
7.排泄物。 性状、量、颜色、味、次数。 (二)生命体征
1.体温的变化: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的病人;体温低于35.O℃,见于休克和极度衰竭的病人;持续高热、超高热、体温持续不升均表示病情严重。
精品文档
.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临床护理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护理专业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护士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往往能够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1.危重病人特点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1 脑功能衰竭 如昏迷、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1.2 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袞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1.3 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I型呼衰、Ⅱ型呼衰。
1.4 心力衰竭 如急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等。
1.5 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1.6 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2.1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呼吸梗阻)
2.2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
2.3 心悸
2.4 昏迷
2.5 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10分钟)
3.急危重症的快速识
要点生命“八征”(T、P、R、BP、C、A、U、S)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査,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
危重病人呼吸困难观察要点
呼吸困难是危重病人面临的常见症状之一,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及时准确地观察和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呼吸困难的观察要点,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护理患者。
1. 观察频率和节律
首先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而儿童则更高一些。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是否规律,是否有明显的异常。
2. 注意呼吸形式
危重病人的呼吸方式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出现浅表呼吸、快速浅快呼吸、深度不一等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深度、幅度以及异常呼吸形式的出现。
3. 观察呼吸的气道
气道通畅对于危重病人的呼吸非常重要。医护人员要观察病人的气道是否有阻塞,以及病人是否有咳嗽、喘息等症状。此外,也要注意病人是否使用氧气或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4. 注意呼吸的表情和姿势
危重病人可能会因为呼吸困难而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医护人员要观察病人的呼吸症状是否引起不适的表情和姿势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 5. 注意皮肤颜色和情况
呼吸困难可能导致危重病人缺氧,此时皮肤会出现苍白、发绀等异常颜色。医护人员需要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并注意有无冷汗、湿漉漉等情况。
6. 观察血氧饱和度
医护人员可使用血氧饱和度仪器(血氧仪)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对于呼吸困难的危重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7. 注意伴随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和体征。医护人员需要观察病人是否有咳嗽、胸闷、胸痛、呼吸音异常等情况。此外,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也很重要。
8. 病史和监测结果
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危重病人的病史和相关监测结果。病史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呼吸困难的原因,而监测结果则可以作为辅助评估的依据。
总结起来,危重病人呼吸困难的观察要点包括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形式、呼吸的气道通畅性、呼吸的表情和姿势、皮肤颜色和情况、血氧饱和度、伴随症状和体征,以及病史和监测结果等方面。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危重病人导管情况观察要点
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必须非常细心和谨慎,其中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观察病人导管的情况。导管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及及时采取措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导管观察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导管固定情况观察
危重病人体内的导管往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设备,因此必须确保导管的固定情况。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导管固定是否牢固:稳固的固定可以减少导管脱落的风险。检查导管所使用的固定方式,如胶布、胶带、固定板等,确保固定牢固。
- 导管固定位置:导管应位于正确的部位,确保导管顺利使用。注意观察导管是否因患者活动而移位,及时进行调整。
- 导管长度合适:导管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会造成问题。观察导管长度是否适当,确保导管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因拉力过大而脱出或导致不适。
2. 导管通畅情况观察
确保导管通畅是关键的观察点,保持导管通畅可以防止病情加重。以下是导管通畅情况观察的要点:
- 导管有无堵塞: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物,如血块、分泌物等。堵塞会阻碍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需要及时清理或更换导管。 - 导管排气:某些导管需要定期排气,以避免过度充气引发意外。注意观察导管排气情况,确保适当的气体流通。
- 引流情况:某些导管常用于引流液体,如胸腔引流管、尿管等。观察导管引流情况,确保正常排出积液。
3. 导管连接情况观察
导管连接的稳固和正确性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病情观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以下是导管连接情况观察的要点:
- 连接紧密:导管连接处应紧密密封,避免漏气或漏液。观察导管连接是否松动或有泄漏现象,确保连接可靠。
- 连接正确性:核实导管与相关设备的正确连接,避免误连接或错位。特别是在导管快速更换时,需要注意连接的正确性。
- 引流袋等装置:某些导管可能需要连接到引流袋、吸引器等装置。观察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功能正常且使用正确。
4. 皮肤情况观察
导管进入皮肤时,对皮肤的观察也至关重要。以下是皮肤情况观察的要点: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一、意识:清醒、嗜睡、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极度昏迷)
(1)清醒:清醒是能够正确理解言语,准确回答问题,按吩咐做动作,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3)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3)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
“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6)谵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体温观察
危重病人的体温观察要点如下:
1. 定时观察体温,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耳温计、口温计、腋温计等。
3. 确保测量体温的环境条件稳定,避免在进食、活动或药物使用后立即进行观察。
4. 危重病人应当全天候进行体温观察,特别是在发热、寒颤、出汗、低温等状况下。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1. 根据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人的体温稳定。
2. 如发现病人发热或低温,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退热或保暖措施。
3. 注意观察病人的出汗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确保病人体温的调节功能正常。
二、心率观察
危重病人的心率观察要点如下:
1. 定时观察心率,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心率观察方法,如听诊、脉搏触诊等。
3. 确保观察心率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1. 如发现心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口服或静脉注射心率调节药物。
2. 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情况,如有心率不齐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心律失常导致的并发症。
3. 提供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心率的恢复和稳定。
三、呼吸观察
危重病人的呼吸观察要点如下:
1. 定时观察呼吸,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呼吸观察方法,如观察呼吸起伏、听诊呼吸音等。
3. 确保观察呼吸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危重病人床位体位更改观察要点
病人的床位体位更改是医护人员在照顾危重病人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正确的床位体位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不适感,并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床位体位更改的观察要点。
一、背位
背位是危重病人最为常见和基本的床位体位,观察要点如下:
1.保持自然曲线:在更改背位时,要确保病人的躯干与腿部处于自然曲线位置,避免出现过度伸展或过度弯曲的情况。
2.支撑防止滑落:在将病人调整为背位时,要确保床位上的支撑物稳定可靠,避免病人滑落或身体不稳定导致的意外发生。
3.观察头颈位置:应观察病人的头颈位置,避免过度侧向或向后仰头的情况,以防止气道阻塞或颈椎损伤。
二、侧位
侧位是危重病人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调整的床位体位,观察要点如下:
1.保持平衡:将病人调整至侧位时,要确保病人躯干与下肢呈现一个平衡的状态,避免出现身体向前或向后倾斜的情况。
2.注意肢体角度:在侧位时,要注意病人上肢和下肢的角度调整,避免身体过度弯曲或过度伸展导致不适或压力溃疡的产生。 3.观察压力分布:在侧位时,要特别关注病人的侧部身体接触面,确保压力得到合理分散,预防压力溃疡的发生。
三、卧位
卧位是危重病人需要长时间休息、保持平稳的床位体位,观察要点如下:
1.保持垂直平衡:在卧位时,要确保病人的头、胸、腹、下肢呈现一个垂直平衡的状态,避免身体前倾或后仰导致不适或肌肉酸痛。
2.观察睡眠质量:注意观察病人在卧位时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打鼾、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3.保证肢体舒适:在卧位时,特别要留意病人的肢体部位,保持舒适的角度和支撑,避免出现肌肉疼痛或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
四、翻身
翻身是危重病人床位体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观察要点如下:
1.选择合适时间: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生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翻身操作。
2.操作规范轻柔:在翻身时,要注意规范的操作方法,并确保动作轻柔,避免对病人造成不适或不必要的伤害。
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记录的要点
病情观察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危重病人的持续观察,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介绍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病情观察记录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一、基本信息记录
在记录危重病人病情观察时,首先要确保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日期和时间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找到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二、生命体征观察记录
1. 体温:记录患者的体温,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并注明测量时间和方式(如口温、耳温等)。体温异常波动可能意味着感染或其他生理疾病。
2. 血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标明测量时间和部位(如上肢或下肢)。血压的升高或下降可能提示病情的变化。
3. 心率:记录患者的心率,一般以每分钟心跳数为单位,同时要注明测量时间和心率的节律(如规律或不规律)。心率的变化可能与心脏功能有关。 4. 呼吸频率: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般以每分钟呼吸次数为单位,并注明测量时间。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与呼吸系统的疾病有关。
5. 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并标明测量时间和血氧探针的位置。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可能意味着氧合功能的异常。
三、疼痛评估记录
1. 疼痛评分: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一般以0-10分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并注明评估时间。疼痛评估有助于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计划。
2. 疼痛缓解措施:记录患者的疼痛缓解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并标明实施时间和效果。疼痛缓解措施的记录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脱落物观察记录
1. 呕吐物:记录患者的呕吐物情况,包括频率、颜色、量等,并标明观察时间。呕吐物的改变可能与消化道疾病或其他病理问题有关。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观察危重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以下是危重病人观察的要点:
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血压一般应在正常范围内,脉搏应有规律且强弱一致,呼吸频率不应过快或过慢,体温不应过高或过低。
2.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反应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状况。
3.呼吸状况:观察患者的呼吸深浅、频率、呼吸节律等,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浅快等情况。
4.导尿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多次排尿,尿量是否正常。检查尿液颜色、是否有血尿等。
5.饮食摄入情况: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量、摄入种类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进食困难、呕吐或者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
6.疼痛: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便适当控制疼痛。
7.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时间间隔、便秘或腹泻等。检查粪便颜色、质地、是否带血等。
8.寒战、发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或者发热。测量体温,及时报告医生。
9.皮肤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光滑度等。判断是否有发红、发白、发紫、发黄、皮疹等异常情况。 10.氧气供给:观察氧气供给情况,检查氧气瓶压力、氧气面罩、导气管等设备是否正常使用。
11.导管和管路:观察各种导管和管路的位置、固定是否松动、有无漏气、有无渗血等,如:导尿管、输液管、鼻胃管、血压监测管等。
12.病情记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症状,以及进行的各类处理措施,如给药、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危重病人的观察应该是全天候的,同时要保持耐心和细致。准确可靠的观察可以提供给医生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