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机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994.50 KB
- 文档页数:8
机械导向机构的要求、分类和设计要点导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在工作时一部分固定不动,称为支承导轨(或导轨),另一部分相对支承导轨作直线或回转运动,称为动导轨(或滑座)。
1.导轨的基本要求(1)导向精度是指动导轨沿支承导轨运动的直线度或圆度。
影响它的因素有:导轨的几何精度、接触精度、结构形式、刚度、热变形、装配质量以及液体动压和静压导轨的油膜厚度、油膜刚度等。
(2)耐磨性是指导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否保持一定的导向精度。
因导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所磨损,所以应力求减少磨损量,并在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3)疲劳和压溃导轨面由于过载或接触应力不均匀而使导轨表面产生弹性变形,反复运行多次后就会形成疲劳点,呈塑性变形,表面形成龟裂、剥落而出现凹坑,这种现象就是压溃。
疲劳和压溃是滚动导轨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控制滚动导轨承受的最大载荷和受载的均匀性。
(4)刚度导轨受力变形会影响导轨的导向精度及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要求导轨应有足够的刚度。
为减轻或平衡外力的影响,可采用加大导轨尺寸或添加辅助导轨的方法提高刚度。
(5)低速运动平稳性低速运动时,作为运动部件的动导轨易产生爬行现象。
低速运动的平稳性与导轨的结构和润滑,动、静摩擦因数的差值,以及导轨的刚度等有关。
(6)结构工艺性设计导轨时,要注意到制造、调整和维修方便,力求结构简单,工艺性及经济性好。
(7)对温度的敏感性导轨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既不“卡死”,也不影响系统的运动精度。
导轨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导轨材料和导轨配合间隙的选择。
2.导轨的分类常用的导轨种类很多,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开式导轨(借助重力或弹簧弹力保证运动件承导面之间的接触)和闭式导轨(只靠导轨本身的结构形状保证运动件与承导面之间的接触);按其接触面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流体介质摩擦导轨等。
(1)滑动导轨导轨工作面的摩擦性质为滑动摩擦。
如图2—36所示,图a为普通导轨,图b为液体静压导轨。
第七周第一讲目的和要求:了解注射模具导向机构设计(导柱导向机构、锥面和合模销精定位装置),初步了解脱模机构设计的内容(方式、原则),脱模力的计算,一次脱模机构。
重点难点:导柱导向机构、锥面和合模销精定位装置、一次脱模机构类型4.8 注射模具导向机构设计—每套塑料模具必备。
注射模具导向机构的作用:(1)在模具工作时,导向机构可以维持动模与定模的正确合模然后保持其型腔的正确形状;(2)导向机构可以引导动模按顺序合模,防止型芯在合模过程中损坏,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3)对于三板式结构的模具(双分型面注射模),导柱可承受卸料板和定模型腔板(点浇口的浇口板)的重载荷作用;(4)对于大型模具的脱模机构,或脱模机构中有细长推杆或推管时,导向机构可以保持其机构运动的灵活平稳。
4.8.1导柱导向机构导柱导向是指导柱与导套采用间隙配合,使导套在导柱上滑动,配合间隙有一定级别,主要零件有导柱和导套。
1. 导柱如图4-127所示,导柱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带头直通式导柱,用于简单小型模具。
小批量生产时,一般不需要导套,导柱直接与模板导向套配合;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导柱需要与导套配合。
另一种是有肩导柱,用于大型模具。
所有的导柱都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且表面要耐磨,心部要坚韧,因此导柱材料多采用低碳钢渗碳淬火,或用碳素工具钢淬火处理,硬度大。
另外导柱的端部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便于导柱顺利进入导套。
2. 导套导套的几种结构形式如图4-128所示,其中有直导套、I型带头导套和II型带头导套。
为使导柱进入导套比较顺利,在导套的前端倒一圆角。
导向孔最好打通,否则导柱进入未打通的导柱孔时,孔内气体无法逸出,产生反压力,给导柱的进入造成阻力。
当结构需要开不通孔时,就要在不通孔的侧面增加通气孔,或在导柱的侧壁磨出排气槽。
导套可用淬火钢或铜等耐磨材料制造,但其硬度应低于导柱硬度,这样可以改善摩擦,防止导柱或导套被拉毛。
导柱、导套的相关结构形式和尺寸,可由设计模具时选定的标准模架对应的导柱、导套结构形式和尺寸决定。
注塑模具中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说到注塑模具的导向机构,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导向什么东西啊?”导向机构可不是个儿戏,它在模具中的角色可重要着呢!简单来说,导向机构就像是模具里的“交通警察”,它负责确保各个部件在开合的时候都能乖乖排好队,避免互相碰撞、卡住。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导向机构,那模具的两部分对接时,岂不是像两辆车对撞,最后都变成一堆废铁了。
别说,导向机构在注塑模具中就是那么“稳如老狗”,默默地承担着这个“守护者”的角色。
那说到设计原则,咱就得从基础说起。
导向机构的设计得简洁、有效。
要知道,复杂的设计往往带来更多的麻烦。
你想啊,要是导向机构设计得过于复杂,不仅生产起来麻烦,日后维护起来也是一场大灾难。
想想看,设计一个结构简单、使用起来又可靠的导向机构,才能保证模具长久稳定地工作,减少后期的维修工作。
好比咱们买车,车上那一堆花里胡哨的配件看着炫酷,但一旦出了问题,修起来真心麻烦。
还不如简简单单的车型,能跑就行。
导向机构得具备足够的强度。
别看它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导向机构承受的压力可不小!毕竟它得承受模具的开合、冲击,最重要的是它得承受注塑过程中高温高压带来的挑战。
如果强度不够,岂不是一碰就弯,或一用就坏?所以,这个地方的材料选择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设计师会选用合金钢等高强度材料,确保导向机构在高压、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稳稳的状态。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耐磨性。
大家都知道,模具一开一合,重复操作频繁,导向机构得经得起反复的摩擦。
那种脆弱的材料,可能用了两天就出现了磨损,时间一长,模具就开始跑偏了。
所以,为了确保导向机构的耐久性,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也会特别注意那些具备良好耐磨性的合金,甚至会加上一些涂层,像镀铬啥的,来增加表面的硬度,避免快速磨损。
然后呢,导向机构的精度也很关键。
你想象一下,模具的各个部件位置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到产品的精度。
尤其是对于那些要求特别高的塑料制品,如果导向机构没有把位置“盯住”,一切就乱套了。
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一个机构或组织的时候,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实现其使命和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协作,提升员工士气,增强竞争力等。
在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要确保机构的目标明确。
导向机构的设计应该始终以机构的使命和目标为中心。
这意味着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应该围绕着实现这些目标展开,确保机构的方向清晰明确,避免偏离初衷。
要注重机构内部的沟通与协作。
一个良好的导向机构应该能够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流通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现象。
只有通过高效的沟通与协作,机构才能更好地协调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冲突,实现更好的绩效。
第三,要注重员工的参与与激励。
员工是机构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的参与和激励是机构成功的关键。
因此,导向机构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提出建议,为机构的发展贡献力量。
导向机构的设计还要注重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一个良好的导向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冲突。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机构的健康发展。
要注重机构的学习与创新。
导向机构的设计应该鼓励机构不断学习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机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设计导向机构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机构的使命与目标、内部沟通与协作、员工参与与激励、管理与监督以及学习与创新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机构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压紧机构的设计范文压紧机构是一种常用于工程设计中的装置,用于将物体通过外部力的作用,使其紧固或固定在一定位置上。
该机构主要包括机架、导向机构、压紧元件和驱动设备等组成部分。
其设计需要考虑物体的尺寸、形状、材料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下面将从机架设计、导向机构设计、压紧元件设计和驱动设备设计等方面对压紧机构进行详细设计。
1.机架设计机架是压紧机构的主要支撑结构,其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架的材料应具备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常见的材料有钢、铝合金等。
机架上应设置适当的固定孔和连接孔,以便于与导向机构和压紧元件的连接。
此外,机架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易于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2.导向机构设计导向机构用于引导和限制被压紧物体的运动轨迹,其设计应确保压紧力的均匀分布和稳定传递。
导向机构通常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在设计时需根据被压紧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特性选择适当的轴承类型和尺寸。
此外,导向面的设计也应考虑被压紧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于实现稳定的导向效果。
导向机构还应具备良好的润滑和密封设计,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保证机构的长期稳定运行。
3.压紧元件设计压紧元件是压紧机构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根据被压紧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特性来确定。
常见的压紧元件包括螺纹节距副和齿轮副等。
对于螺纹节距副,需要根据被压紧物体的材料硬度和所需的压紧力来选择合适的螺纹尺寸和松紧度。
对于齿轮副,需要根据被压紧物体的尺寸和所需的压紧力来选择合适的齿轮模数和齿数。
在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传动效率、噪音、可靠性和维护性等因素。
4.驱动设备设计驱动设备用于向压紧元件提供足够的力和运动,其设计应具备足够的扭矩和速度。
常见的驱动设备包括电机、液压缸和气动驱动装置等。
在设计时需根据被压紧物体的质量和压紧力来选择合适的驱动设备类型和参数。
此外,驱动设备的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实现压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我们这里选取导柱导向机构,其结构如图十:
我们在设计此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
以下几点:
⑴、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
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
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⑵、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凸模)端
面的高度高出6~8mm(图八),以免型图八导向机构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
⑶、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耐磨度和强度。
⑷、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该倒角。
⑸、导柱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⑹、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H7/k6,导套外径的配合按H7/k6。
⑺、一般应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⑻、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大小而决定,可
参考准模架数据选取。
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导向机构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用来指导运动的装置,其设计原则是为了确保机械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在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工作环境、载荷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导向机构设计原则。
1. 刚度和稳定性导向机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对于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刚度是指导向机构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而稳定性是指导向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抖动程度。
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机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 精度和重复性导向机构的精度和重复性是指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的能力。
导向机构的设计应考虑到传动装置的精度、机构的摩擦、间隙以及系统的误差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高导向机构的精度和重复性,从而提高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3. 载荷分布和传递导向机构在机械系统中承担着传递载荷的重要任务。
在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考虑载荷的大小、方向和传递路径等因素。
合理的载荷分布和传递设计可以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减小机械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4. 导向机构的布局和尺寸导向机构的布局和尺寸对于机械系统的紧凑性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空间限制、运动要求以及装配和维护的便利性。
合理的布局和尺寸设计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紧凑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减小机构的重量和成本。
5. 耐久性和可靠性导向机构在机械系统中承受着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要求,因此耐久性和可靠性是导向机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导向机构时,需要选择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合理设计机构的润滑和密封装置,以提高机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涵盖了刚度和稳定性、精度和重复性、载荷分布和传递、布局和尺寸、耐久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导向机构在机械系统中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同时,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工作环境,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