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规避)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7
P38 低不确定性规避与高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人们忍受模糊或者感到模糊和不确定性威胁的程度。
根据霍夫斯特的调查研究,不确定性规避度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体现。
不确定性规避度高的国家,如亚洲国家,会尽量去避免不确定的和模淩两可的东西,制定更多的正式的规则,不喜欢非同寻常的想法和做法,寻求一致。
人们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书面的规定、计划、规则有着强烈的要求,依次来使生活有规则。
相反,在不确定性规避较低的国家,如美国、瑞典、丹麦、芬兰等,人们会容易地接受生活中的不稳定性,容易接受非同寻常的想法和做法。
他们喜欢创新,喜欢冒险,不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
日本是不确定性规避较高的国家,(严谨)而美国是不确定性规避较低的国家。
(随性)不确定性规避的表现通常可以从对规则的诉求愿望、对具体指令的依赖、对计划的执行程度去考虑。
一些文化中的雇员推崇明确,并非常乐意接到其主管的具体指令。
这些雇员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并偏好于回避工作中的模棱两可,别处的雇员则以相反方式进行反应,因为模棱两可并未威胁到他们对稳定和安全的较低需要。
这些雇员中甚至可能会对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如鱼得水。
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影响一个组织使其活动结构化需要的程度,也就是影响到一个组织对风险的态度。
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组织中,组织就越趋向建立更多的工作条例、流程或规范以应付不确定性,管理也相对是以工作和任务指向为主,管理者决策多为程序化决策。
在一个弱不确定性规避的组织中,很少强调控制,工作条例和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
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
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
理论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一、引言《喜宴》讲述的是远在台湾的父母赶赴美国参加儿子婚礼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影片男主角伟同在纽约定居十年,事业有成,与男友赛门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
而远在台北父母的一次次逼婚,使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怎料父母想赴美亲眼见证儿子成家。
无奈,伟同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假结婚”。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
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冲突问题,在复杂的电影情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唤醒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在电影《喜宴》中的体现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和比较。
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汤新煌,2006.08),它们对分析文化冲突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一个有效架构。
1、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霍夫斯塔德在《文化与组织:思维的软件》一书中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定义为:“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与强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内部集团结合在一起,而这种内部集团又对这些忠诚的成员提供终生的保护。
”(Hofstede, 1991: 51)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强调群体和谐、个人与集体联系紧密,这一思维方式直接体现在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上。
《国际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IETT201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开课学期:秋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指定教材:克劳德·塞利奇,苏比哈什·C·贾殷著,《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张守刚,《商务沟通与谈判》,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2]樊建廷等编著.《商务谈判》,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3]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4]罗杰道森.《优势谈判一位王牌谈判大师的制胜秘诀》,海天出版社,2011年.[5]金正昆.《商务礼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莉莲•钱尼,珍妮特•马丁.《跨文化商务沟通(英文版•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罗伊•J•列维奇.《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8]刘丽娜.《哈佛商务礼仪课》,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9]Reynolds, Valentine & Munter. Guid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M],Prentice Hall,2011[10]Budjac Corvette. Conflict Management: A Practical Guide to Developing Negotiation Strategies[M], Prentice Hall,2007教学目的:(五号黑体)本课程向运用中英双语,向学生介绍了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商务谈判的概况,学生应当掌握商务沟通与谈判的基本原则、理论、方法,以及谈判艺术,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原则、理论、方法、技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