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地图(32张!)
- 格式:pdf
- 大小:8.94 MB
- 文档页数:32
40张地图让你真正读懂全世界对于理解世界以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这两方面来说,地图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工具。
但是地图只能够解释你提出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在看到一个名为“他们没有在学校里教给你的40张地图”的帖子席卷网络,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我们自己的版本。
有一些地图可能过于书呆子气,但是我觉得它们的迷人程度并没有少一点儿,也很易于理解。
1.世界政治地图,约公元200年哪一个更令人惊讶:在近1800年以来,人类文明史上有多少事情已经沧海桑田;还是有多少地图上的不同今天仍是如此?2.在哪里人们最欢迎和最不欢迎外国人群众对外国游客的态度图标小解:蓝色越深欢迎,红色越深越不欢迎这对计划你的下个假期会有帮助,虽然结果可能会非常让人吃惊。
3.世界主要书写系统图标从上到下依次为:拉丁文、斯拉夫字母、韩文、其他字母、阿拉伯文、其他希伯来字母、梵文、其他元音附标文字、音节文字、象形文字。
这张地图提醒了我们世界的不同与共性,要比国界更加深远。
它还协助讲述了依旧塑造着全球格局的一些主要事件。
几乎在这一页每一张地图上,你都能看到这些事件的余威:欧洲殖民主义,7世纪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的征服,19和20世纪俄罗斯的扩张,以及印度以及中国的统一。
4.最佳与最糟出生地图标小解:蓝色越深为越佳出生地,红色越深为越糟出生地这里是他们怎么认为出生于那些国家最好,以及这张地图告诉我们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
5.世界主要宗教国家依其最主要宗教而标色。
颜色越深表示这个主要宗教越流行。
图标翻译按原位置依次为:基督教、佛教、穆斯林、犹太教、无所属、无明显主要宗教、印度教。
请在这里阅读基督教是如何统治了地球上如此广泛的区域的,以及在今天这意味着什么。
在下面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伊斯兰世界的话题。
6.人们最情绪化及最不情绪化的国家颜色越靠上代表了越不情绪化;颜色越靠下表示越情绪化,在黄颜色的国家中,人们最不可能报告他们有任何种(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的情绪体验。
这32个“立陶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大家一直想了解的国家1.立陶宛位于欧洲东北部,西滨波罗的海,与拉脱维亚、白俄罗斯、波兰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接壤。
首都与最大城市为维尔纽斯,国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
2.历史上的立陶宛大公国,在14世纪时领土接近1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和俄罗斯的一部分。
3.18世纪晚期,立陶宛土地大部分被俄罗斯帝国并吞,一战结束后经过短暂的独立,又于1940年加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
4. 1990年即苏联解体前一年,立陶宛通过复国法案,正式宣布独立,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从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
5.立陶宛有一个主题公园,可以让人体验原苏联时期的生活。
该公园建在地下六米的地堡里,游客的财物会被没收,统一穿发霉的衣服,学唱苏联国歌,经历“克格勃”的审讯…坚持到最后的奖励是一杯伏特加。
6.HBO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几乎全程在立陶宛拍摄。
为了体现时代感,剧组将居民区取景放在纽尔维斯的一个建于1986年的前苏联微型社区,而核电站场景则安排在与切尔诺贝利同时期建造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
7.立陶宛地形平坦,只在东、西部有一些丘陵,最高峰奥库斯托雅斯山也仅有294米,地貌以草地、麦田与森林为主,另外有不少在多神信仰时期向众神献奉供品的祭坛。
8.地处北纬55度附近,属于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度年际变化较大,夏季比较凉爽,冬天十分寒冷,最低可以达到零下40℃。
9.白鹳是立陶宛的国鸟,除了翅膀外,全身羽毛均为白色,喙部和腿部为红色,白鹳经常在屋檐上筑巢,立陶宛人认为白鹳筑巢能为家庭带来和谐。
10.立陶宛是世界银行评定的高收入经济体,全国平均月薪1200美元,个人平均资产50000美元,生活成本在欧盟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
11.立陶宛是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安组织、申根公约及欧元区等国际机构组织的成员国。
12.立陶宛电力供应66%都依赖国外进口,过去主要靠俄罗斯供电,2015年将电网连接到瑞典、波兰等欧盟国家,并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对俄罗斯的依赖。
64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历史地图”一、“历史地图”的概念分析(一)历史地图的含义历史地图(historical map),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
历史地图是以空间变化为主要线索,以地理因素为主要观测点,用地图语言进行描述的,它主要是动态的反映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专题地图。
历史地图用特定的地理语言来展现历史现象,有各种专用的地理符号。
在通常情况下双圈表示都城,小圈表示一般的城市或者低一级的行政城市或者居民聚集地。
箭头表示路线和方向,比如进军的路线、行进的路线、输出输入的路线等。
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类型的区域或者国家,也代表不同的经济区域、文化行政区域等。
各种颜色的曲线代表边界、河流、山脉、道路等。
(二)历史地图的类别历史地图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的学者按照历史地图的内容将其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个部分。
比如政治地图包括国家的政治疆域部分、国家的分布、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形式对立、国内的形式中反映政治的部分。
经济地图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情况,比如手工业的发展地区、粮食的生产区域、对外贸易的情况等。
军事地图指的是军事对峙的情况、行军的线路、战役的形势、革命的斗争形式等。
文化地图指的是文化的分布和交流方面的地图,比如反映文化交流的线路地图、文化分布区域、关于宗教文化的分布等。
还有学者按照历史地图的使用方法将历史地图分为历史的空间位置图、历史的区域关系图、历史的空间移动图、历史的地域演变图等。
历史的空间位置地图主要是和地理地图相结合,了解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知能力。
历史的空间关系图主要指的是在该区域政治形式的变动。
历史的空间移动图,指的是线路的移动比如红军的《长征示意图》。
历史的空间关系图的运用,可以指导学生在时空观念上多维理解、认识历史的发展,比如在《罗马扩张示意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罗马征服的区域,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帝国形成的过程。
目录一、初中历史课本图片详细说明 (5)1、七年级上册 (5)2、七年级下册 (6)3、八年级上册 (8)4、八年级下册 (10)5、九年级上册 (12)6、九年级下册 (14)二、中国历代疆域图 (16)1、夏: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16)2、商: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
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17)3、周: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18)4、春秋: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
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19)5、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20)6、秦: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
(21)7、汉:西汉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
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
大漠南北为匈奴地。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22)8、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
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
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23)9、三国: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训练一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 .工业革命成效显现2.“伊丽莎白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
……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
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做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选自《大国崛起》)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伊丽莎白女王因此获利支持新航路的开辟B.伊丽莎白女王支持重商主义加强君主专制C.伊丽莎白女王因此强化集权镇压英国革命D.伊丽莎白女王因此主张取消城市自治裁抑贵族3.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 .王权演变B .教权演变C .贵族权力变化D .市民权力变化4.“它是时代的产物,它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
”“它”是A .封建等级制B .等级君主制C .君主专制D .君主立宪制5.右表是有关英法史上“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评论,其中较恰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6.“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
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专制有利于A. 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B. 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C.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D. 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7.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
“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A .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 .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C .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 .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8.英国托马斯•孟(1571-1641)认为:“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德国的《埃布斯托夫地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毁掉了,英国的《赫里福德地图》(Hereford Map)就成了世界上现存最大的T-O地图。
《赫里福德地图》发现于英国的赫里福德大教堂,据说曾作为教堂中的装饰画,图因教堂而得名。
这幅地图画在一整张小牛犊皮上,面积为1.65米×1.35米。
与埃布斯托夫地图的厄运不同,在700年的岁月中,《赫里福德地图》幸运地躲过了无数的天灾人祸,特别是战火的洗劫,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
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中,这幅地图被藏在一个教堂的地板底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此图被转运到英国其他地方保存,先后被藏在酒窖里和煤矿中。
后来,《赫里福德地图》又被运到大英博物馆进行修复。
1948年被运回到赫里福德大教堂。
该地图于1987年到1988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展览后,赫里福德大教堂曾宣布要将它拍卖,以筹措维修教堂所需的资金。
这个消息在英国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仅反对拍卖这幅稀世之宝,而且纷纷解囊捐款。
1989年,赫里福德大教堂宣布取消拍卖计划。
1989年,在赫里福德大教堂的一个马厩中,又发现了700年前最初用来装帧此图的木框。
直到今天,这幅地图依然保存在赫里福德大教堂中。
1999年,该教堂曾举行过一个国际研讨会以纪念《赫里福德地图》问世700周年。
《赫里福德地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层与内层。
地图外层的文字用一种古老的法语方言写成,此方言当时流行于英国的上层社会中。
外层边框呈五边形,上部实际上是个三角形,其顶端画着末日审判的场面:耶稣张开双手,端坐在正中央,他的周围则是天使。
在耶稣的左手一侧(地图的右上角),有6个罪人被绳索捆在一起,由一个天使押向地狱。
耶稣的右手一侧(地图的左上角),一群人在一个天使的引导下,从残破了的坟墓中出来,走向永恒。
耶稣脚下绘有两个天使和两个人,其中包括圣母玛利亚。
她正敞开胸怀,露出双乳,对耶稣发出恳求,其大意是:“亲爱的儿啊,我的胸膛孕育了你,我的胸膛养育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