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术与欧洲地图
- 格式:pdf
- 大小:634.46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及对世界的影响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
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中国古代印刷术根据发展情况,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佛教盛行,加之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价廉而易得,为印刷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印刷术得以顺利发展。
从五代起,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印刷,完成了历时22年的《九经》刻印工程。
这一壮举,大大加快了印刷术的发展进程,导致宋朝全社会读书、刻书风气的形成,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兴盛和繁荣。
2、承宋遗风,元、明二朝除雕版印书持续发展外,在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纸币印刷方面有了长足的、突破性进展。
活字印刷领域,继宋朝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之后,又有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的创制和应用,使印刷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手工刷印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普及与提高。
3、在清朝,雕版印刷、各种活字印刷、饾版印刷,技艺精湛,应用广泛,为前数朝所莫及,是我国手工刷印业的繁荣鼎盛期。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手工刷印技术逐渐衰落,为先进的机械化印刷所更替。
19世纪初西方铅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继有石印术,泥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雕刻凹版、影写版,以及各相应机械设备。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以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为主题,介绍印刷术从传入欧洲到成为欧洲重要文化工具的演变过程。
15世纪中叶,印刷术从东方传入欧洲,开始了在欧洲的发展之路。
最早传入欧洲的印刷术技术是木版印刷,即将文字和图像刻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水,通过印刷压力将文字和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但制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然而,木版印刷的传入为后来的印刷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印刷术的传入,欧洲开始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印刷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的古登堡。
他在15世纪末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技术使用可移动的金属字模,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和行文,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古登堡的发明引发了印刷术的革命,使印刷术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具。
16世纪是欧洲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应用。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使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印刷机构和出版社,如意大利的阿尔多·马尤罗和法国的罗伯特·斯蒂芬。
他们致力于出版和传播各种学术和文学著作,为欧洲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是印刷术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术的技术不断改进,印刷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建立了印刷监管机构,制定了印刷法规。
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和发展。
18世纪是欧洲印刷术的成熟时期。
在这个时期,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印刷机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提高。
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印刷术也得到了工业化的发展。
印刷机的制造和印刷品的生产变得更加规模化和标准化,使印刷术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术经历了新一轮的革命。
电子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印刷术的生产更加自动化和高效率,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印刷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
印刷术是一种大规模复制和传播文字、图像和信息的技术,其演
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印刷术的演变历程:
1. 古代的印刷技术: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技术制作印刷品。
最早的印刷技术可能是在石头上刻写字母和图案,然后在纸张上印刷。
在希腊和罗马,人们使用凹版印刷术印刷文字和图像。
在中世纪欧洲,人们使用刻板印刷术印刷书籍。
2. 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在公元1300年左右,欧洲的工匠发明了
活字印刷术。
他们使用铜板或木版制作活字,然后使用细绳或墨线将
字刻在纸张上。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印制速度和数量大大提高,对后来的印刷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胶印和凸版印刷:在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不久,人们开始使用胶
印和凸版印刷技术印刷书籍。
胶印技术使用胶版(一种感光材料)将文字和图像印在纸张上。
凸版印刷技术使用凸版将文字和图像印在纸张上。
这两种技术都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精度。
4. 凹版印刷术:在17世纪,人们发明了凹版印刷术。
凹版印刷术使用凹版将文字和图像印在纸张上,这种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墨的分布,从而创造出更加逼真的图像。
5. 数字化印刷:现代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印刷变得更加
便捷和高效。
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使用计算机控制印刷设备和印刷材料,从而实现无接触印刷、个性化的印刷和快速印刷等目标。
6.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过去的,至少是在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印刷术的外传分为在东方的传播与在西方的传播。
在东方,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因地理位置较近,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也跟中国相似,印刷术就较早传到那些地区。
唐代中国与外国交往密切,尤其与日本、朝鲜两国。
那时日本派遣了许多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公元8世纪日本刻印了《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佛经百万卷。
据一位日本学者的说法,日本引进印刷术是通过公元754年东渡日本的中国人鉴真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
朝鲜出现印刷术大约在11世纪。
根据现有文物,一位韩国学者说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经》是韩国最早的印刷品。
唐代时朝鲜也有许多学生来中国学习,印刷术可能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传到朝鲜。
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那是由中国传入的。
13世纪越南出现采用雕版印刷的户口帖子,但越南引进印刷术的具体时间难以断定。
越南非常珍视书籍,不惜重金购买或通过交换、赠送等形式从中国输入书籍。
后来越南刻书盛行,除官方刻书外,民间刻书也非常多。
约在16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菲律宾。
宋代太宗以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华人纷纷到菲律宾经商或谋生定居。
这些华人包含一些刻版印刷工匠。
有个中国的基督教徒,教名叫约翰·维拉,他是菲律宾第一个闻名的刻工。
其他东南亚国家得到明朝政府赏赐的印刷品,也有华人过来经商或定居,应在中国明朝时期引进印刷术。
在西方,印刷术先由中国新疆传到中亚,15世纪时传到德国,再由德国传到欧洲各地。
印刷术传到中亚,西亚后,阿拉伯人拒绝利用印刷术。
一度成了印刷术传播的障碍。
具体传播方式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将印刷术传入欧洲,一种说法是欧洲旅游者的作用,一种说法是欧洲教士和商人的作用。
印刷术外传的影响:朝鲜人民在掌握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后,创造出铜活字、铁活字,进一步发展了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中国。
以下是印刷术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木版印刷(公元前2世纪 - 11世纪):最早的印刷技术是使用雕刻在木板上的文字
和图像,然后涂上墨水并压在纸上。
这种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其他亚
洲国家。
2. 活字印刷(11世纪 - 15世纪):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这种技术使
用可移动的金属或陶瓷活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和句子。
这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和灵活性。
3. 雄踞欧洲(15世纪 - 16世纪):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入欧洲。
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在15世纪中期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铅质活字,并制作了第一台印刷机。
这一发明对
欧洲的文化、科学和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工业化印刷(18世纪 - 19世纪):印刷术逐渐工业化,发明了蒸汽动力印刷机和轮
转印刷机。
这些技术使得大规模印刷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为报纸、杂志和书籍的广
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 数字印刷(20世纪至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技术应运而生。
数字印
刷使用计算机控制的打印机直接将数字文件打印在纸上,消除了传统印刷的许多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木版印刷、活字印刷、工业化印刷和数字印刷等阶段,每一次的创新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一、引言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兴起和发展,版画也逐渐发展起来。
版画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及技术交流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印刷术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文字印刷,另外一种也就是图像印刷,最早的版画也就是之中的图像印刷[1]。
中国早于西方国家出现印刷术,因此中国的版画起源也要比西方国家早。
如果想要对中西方版画进行研究,就必须从其起源开始。
二、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的起源我国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起源地,那么对于版画的研究就应该先从中国开始。
早在汉代时期已经出现了以雕琢为表现形式的画像砖和画像石这种纸板技术,但是真正版画艺术的形成却是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兴起的,并是从图像印刷中演变而来的。
目前所存在的版画中,最早的是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
通过此可以大概推测出,印刷品在中欧各国一开始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这也是以为宗教需要有广泛的普及度,因此也就需要对大量的佛经和佛经插图进行复制,那么也就需要用印刷术来进行支持。
直到唐代之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版画也就随其逐渐传入到了民间,到宋元时期,木刻小版画在民间盛行起来。
明清时期,民间版画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到清代中期开始走上衰落[2]。
西方版画的兴起是在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自成吉思汗西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正面交流,随之中国的纸币以及纸牌逐渐流入西方,印刷术也逐渐在西方普及起来。
西方版画一开始的出现和中国是一样的,都是为服务于宗教。
当时的西方天主教为了对教义进行广泛的传播,就需要对广大教徒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祭坛图、祈祷书以及《圣经》等,那么这些图形和文字必然也都是一些印刷品,这些也就是西方版画的最早形成[3]。
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欧洲一些国家的市民阶层的开始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这些市民本身并不认识太多的字,那么当时的印刷品主要也就是以图像图形为主,大多数表现的也就是宗教故事,例如圣母像等。
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古代,人们对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长远的探索和发展。
本文将从石器时代、古代希腊、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和现代五个方面探讨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
1. 石器时代在石器时代,人们的绘图技巧非常落后,通常只是拿一些原始的石头或骨头在地面上随意刻画,而且很难保存下来。
但是,这种方式是人类绘制地图的开始。
2. 古代希腊在古代希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纸张和羊皮制作地图。
古代希腊的贾甘诺图是著名的地图之一,通常用来表示地形和地势。
此外,还有等高线、方位角和地图符号等概念的出现。
3. 古代中国在中华文明古代,绘制地图的方法更为复杂。
古代中国的地图一般都是由官方制作的,通常被用来描绘土地和农业,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绘制地图通常需要使用望远镜、量角器、铅笔和纸张等工具,并且连贯性差,缺乏比例。
4. 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欧洲时期,地图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传统的罗马地图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的地图主要是为旅游和宗教事务而制作的,包括长途旅行、宗教巡礼和定位城市的服务。
这些地图通常有许多错误和夸张,但它们还是创造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比例和方位角。
5. 现代到了现代,制造地图的技术长足地进步了。
如今很多地图是由计算机制作的,使用卫星技术和遥感数据,并且通过 GIS 技术使地图更加完美。
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图,比如天文地图、地质地图、国家地图和道路地图等等,都是使用现代技术来制作的。
总的来说,地图的绘制方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的。
从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地图的作用不断得到确认和发展。
无论是在希腊、中国还是欧洲,人们都在不断实践、探索和发展新的地图制作技术,这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传播印刷术这项于人类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颇具影响力的伟大发明,作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财富,以其与造纸术向外传播相似的方式和路线,迅速向周边邻国传播。
此后,又通过丝绸之路、战争、宗教交流、政府之间的外交活动,或者还有其它什么迄今难以确定的方式和路线,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进而传向世界各地。
在东方的传播东亚和东南亚的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而且与中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关系非常密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印刷术发明后首先传往这些周边临国是自然而又必然的事情。
朝鲜是最先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
朝鲜半岛不但采用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还采用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他们先后应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制墨术、印刷术,在这种密切的交往中不失时机地传入日本。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
向西方的传播中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东、南各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西亚而影响了非洲、欧洲,进而传到美洲、大洋洲。
中国印刷术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一带。
十三世纪时,波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根据强有力的旁证,可以深信,在蒙古帝国和紧跟其后的年代里,中国的雕版印刷是通过在华的欧洲人,通过波斯,通过埃及,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或路线传入欧洲的,对于促进当地印刷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发挥作用,为后来谷腾堡的发明开辟了道路。
十二、十三世纪之间十字军的东征,使欧洲和亚洲国家直接接触。
许多历史学者都指出十字军曾把东方的雕版印刷品带回欧洲。
而恰在此后的十四世纪末,欧洲有了雕版印刷品,这绝不是偶然的。
纸牌是欧洲所知道的最早雕版印刷品之一,欧洲最早的、关于纸牌的记载,在下列各国很快地被发现:德国1377年,西班牙1377年,卢森堡1379年,意大利1379年,法国1392年。
印刷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一、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播工具,起源于中国。
公元1040年,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用木质的活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和句子,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二、木活字印刷的发展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中国的印刷技术逐渐发展完善。
元朝时期,印刷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使用了更坚固的金属活字,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
明朝时期,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雕版印刷和压力机印刷等新技术,使印刷术更加成熟。
三、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印刷术在14世纪传入欧洲,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
最早期的欧洲印刷术使用的是木活字,但由于字体繁多,制作和排版困难,效率低下。
15世纪,德国的古腾堡改进了印刷技术,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更加便捷和高效。
四、印刷技术的革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
18世纪末,英国的伍德发明了平板印刷机,通过平板的转动实现了连续的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
19世纪,德国的兰德发明了蒸汽动力印刷机,使印刷更加自动化和规模化。
五、数码印刷的兴起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码印刷逐渐兴起。
数码印刷技术通过将数字文件直接输出到印刷机上,大大简化了印刷流程,提高了印刷的精度和效率。
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印刷和小批量印刷成为可能。
六、印刷术的未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印刷术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D 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印刷可以实现立体化,为制造业和艺术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另外,无纸化办公和电子阅读的兴起,也对传统印刷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印刷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
总结:印刷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播工具,经历了从木活字到铅活字再到数码印刷的发展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术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印刷术的发展仍在继续,未来的印刷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中国印刷术那可真是个超厉害的东西呢!咱先说说它的传播历程。
印刷术在中国诞生之后啊,就像个充满活力的小种子,开始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
在国内呢,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知识。
然后啊,这颗神奇的种子就开始飘洋过海啦。
它跑到了亚洲的其他国家,像韩国呀,日本呀。
那些国家的人们一看到印刷术,眼睛都放光啦。
就好比突然得到了一个超级宝贝一样,马上就开始学习和运用。
再后来呢,印刷术又跑到了欧洲,那在欧洲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哦。
欧洲人之前抄书抄得可辛苦了,突然有了印刷术,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
而且啊,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各个角落,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和知识传播方式。
再来说说印刷术的影响。
这影响可大得没边儿啦。
在文化方面,以前知识只能靠手写来传播,那速度慢得像蜗牛爬。
有了印刷术之后呢,书就像变魔术一样,一本本大量地出现。
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哲学思想,都能够快速地传播开来。
这就使得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也能有机会读书识字啦。
这就像一场文化的大派对,大家都能来参加。
在社会发展方面呢,印刷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知识传播得快了,更多的人有了学问,这就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很多的人才。
就像给社会这辆大马车安装了超级引擎一样,跑得更快更稳啦。
而且啊,印刷术也让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大家可以通过印刷出来的书籍报纸等,了解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不再是只知道自己身边那点儿事儿。
印刷术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它的传播历程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而它的影响呢,就像在世界这个大花园里撒下了无数的种子,让知识之花到处盛开。
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那贡献可是超级巨大的,我们现在能享受到这么丰富的知识文化,还真得好好感谢一下老祖宗发明的印刷术呢。
印刷术的演变过程
印刷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发明和演变过程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最早的印刷术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木刻印刷,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随着纸张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中国的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和凸版印刷等新技术。
欧洲的印刷技术最早起源于德国,15世纪期间,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印刷效率,使书籍的生产量大大提高。
在之后的几百年中,欧洲的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和轮转印刷等新技术。
20世纪初,电子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印刷工艺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数码印刷、喷墨印刷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印刷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并且,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使印刷行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为印刷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总的来说,印刷术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同时也为印刷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1 -。
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印刷术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以其卓越的技术优势,迅速地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对欧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印刷术诞生的背景、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及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印刷术的背景欧洲文化在中世纪以手写抄本为主要方式进行传播,手写抄本不仅耗时费力,造价昂贵,而且抄写出版商不敢大量生产,因此数量非常稀少。
这就造成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能力十分有限的局面。
而印刷术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种限制。
印刷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在公元十五世纪末,它传入了欧洲。
由于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文化和知识的主要媒介。
二、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印刷术的发明,不仅让书籍的数量得以大规模增加,还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普及了知识,推动了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但它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首先,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科技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推动了科学、文学、哲学等领域的进步,许多想法得以变成实际而推向全世界。
其次,印刷术也使得欧洲文化的传播不再受到语言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了。
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信息,并方便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与艺术。
三、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文化、知识与科技水平。
不断增多的书籍为知识普及和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欧洲的文化与思想交流中,人们互相借鉴和启发,创造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
2. 普及了教育。
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文化教育的效率,使得知识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人或阶层,大众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这为后来的大众教育奠定了基础。
3. 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印刷术的普及,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互相交流、融合与互补,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丰富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的开始
曹婉如;郑锡煌;任金城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卷),期】1984(000)004
【摘要】<正> 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中国与欧洲的地图交流,开始于十六世纪下半叶。
先是中国人绘制的一幅中国及其毗邻地区的地图,于1575年传到欧洲;不久,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等,于1582年传入中国。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 (Guido deLavezaris) 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从中国人手里得到一幅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孟冬金沙书院重刻的《古今形胜之图》。
他于1574年7月30日写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的信中说,他随信同时呈上一幅刻本的中国地图,并说图上文
【总页数】13页(P346-354,393-396)
【作者】曹婉如;郑锡煌;任金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
【相关文献】
1.16世纪欧洲所见中国地图的流变 [J], 唐纳德·拉克;李颖;
2.欧洲古地图上的“中国”与“丝绸之路” [J],龚缨晏
3.中国印刷术与欧洲地图 [J], 龚缨晏
4.看得见风景的地图——读介《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 [J], 余青
5.米其林首次推出为中国游客定制的“欧洲地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印刷术与西方印刷术的关系浅谈摘要: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印刷术和西方印刷术的关系,并分析印刷术在不同国度的发展对其国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印刷术西方印刷术继承发展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恩格斯对印刷术的发明的意义有精辟的论述:“印刷相应技术发明以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也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较高级的教育的状况。
”印刷术的传播毫无疑问,在印刷术方面,中国是西方的鼻祖,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整理出来中国印刷术传播到西方大致上有一下集中说法: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一书中认为, `印刷术西传之举, 可能是由维吾尔人在蒙古时期完成的…二、波斯(今伊朗) 是我国印刷术西传的另一中继站.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公元1221年攻占波斯, 也把汉、蒙等民族的文化带到了波斯.这以后, 波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
三、从1096-1270年, 欧洲发动了八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把中国的印刷品如纸牌、版画陆续带到欧洲.丰富了欧洲人对印刷的认识.四、四、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 中国的北面俄罗斯也为蒙古人所统治, 印刷术有可能先传入俄罗斯, 再由俄罗斯传入欧洲, 因为俄罗斯货币中有印有颜色的皮革或毛皮的皮币, 这当然是仿照大汗印的纸币.印刷的继承与发展西方印刷术的出现是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印刷术产生的标志是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用移动金属活字排版印刷42线《圣经》。
但是,中国的印刷术只用木质和泥质的活字块,而西方人根据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了钢质活字块的印刷,是印刷更加工整严密,质量更高;后来,欧洲人有发明了机械印刷术,其原理是中国的活字印刷,但是远远优于中国的印刷术。
爱因斯坦评价说:“可以说没有哪个欧洲历史的社会革命能如此重要,以至于看书学习(以前主要是上了年龄的男人和僧侣才有)逐渐变成小孩、少年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