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比长短-比高矮ppt
- 格式:ppt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22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比长短比高矮”展开。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掌握长短和高矮的概念,学会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短和高矮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较词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短和高矮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长短和高矮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铅笔、书本、尺子等)、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短和高矮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长短比较: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铅笔的长短,学会使用“长”、“短”等词汇。
(2)高矮比较:以书本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的高矮,学会使用“高”、“矮”等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短和高矮的比较。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实物和图片的长短、高矮比较,并分享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长短和高矮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长短比较:铅笔A > 铅笔B铅笔B < 铅笔A2. 高矮比较:书本A > 书本B书本B < 书本A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铅笔的长度,用“>”或“<”表示。
铅笔C:______ 铅笔D铅笔E:______ 铅笔F(2)比较下列书本的高矮,用“>”或“<”表示。
书本C:______ 书本D书本E:______ 书本F2. 答案:(1)铅笔C > 铅笔D铅笔E < 铅笔F(2)书本C > 书本D书本E < 书本F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了长短和高矮的概念,但部分学生在比较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比高矮》,主要内容包含了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学会用目测和手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长度和高度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幼儿的目测和手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长短和高矮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卡片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画笔、彩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书本等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物品之间的长短和高矮差异。
2. 概念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讲解长度和高度的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长短和高矮。
3. 操作练习:分发幼儿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卡片比较实物模型的长短和高矮,巩固所学概念。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比较各自的长短和高矮,并用语言描述。
5. 游戏环节:设计“长短和高矮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1. 目测比较:观察物品的长短和高矮,用眼睛判断。
2. 手测比较:用手测量物品的长短和高矮,进行比较。
3. 语言描述:用语言描述物品长短和高矮的区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图片中的物品长短和高矮,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请根据图片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描述。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长短和高矮物品,进行比较,并拍照记录。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将照片提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要围绕“比长短比高矮”展开。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基本方法,培养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铅笔、书本、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套长短不一的铅笔、书本、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短和高矮对比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讲解概念(5分钟)通过实物演示,讲解“长”、“短”、“高”、“矮”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探讨比较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进行长短、高矮比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互动游戏(10分钟)设计“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比长短比高矮》2. 内容:长短概念高矮概念比较方法互动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铅笔的长度,将它们从长到短排列。
(2)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
2. 答案:(1)铅笔排列顺序:①②④③⑤(2)如:桌子比椅子高,黑板比桌子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短、高矮现象,培养其观察力。
2. 设计更多有趣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探索其他方面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互动游戏设计6.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小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实物和例子,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长短和高矮的概念。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教案:幼儿园数学启蒙比较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数学启蒙》第五章“比较与分类”。
我们将一起探索和学习:1. 长短、高矮的概念及其相关词汇;2.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物体大小、长度和高矮的比较;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特征。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长短、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准确使用相关词汇;2. 增强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培养空间观念;3. 培养合作学习习惯,鼓励积极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长短、高矮的概念理解和应用,比较符号的正确使用;难点:如何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物体的空间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教具:PPT、教学卡片、小棒、积木等;学具:每人一套长短、高矮不同的小棒或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引入: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长短、高矮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3. 比较符号学习:讲解并练习使用比较符号“>”、“<”、“=”;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用小棒或积木展示不同的长度和高度,进行比较练习;5. 举例讲解:教师出示物品,学生比较并描述其长短、高矮;6. 随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小棒或积木进行比较练习;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短、高矮概念比较符号:> < =我的描述:七、作业设计1. 用小棒或积木展示不同的长度和高度,进行比较,并用比较符号表示;2. 描述家人或同学的长短、高矮,并尝试用比较符号表示。
八、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学生对长短、高矮概念及比较符号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拓展延伸:在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培养观察力和空间观念。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比高矮》。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长度和高度的差异,学会使用比较词汇“长”、“短”、“高”、“矮”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词汇“长”、“短”、“高”、“矮”,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词汇“长”、“短”、“高”、“矮”,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2. 讲解知识点: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和技巧。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 stepstep 解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比较长短和高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1. 比较词汇:长、短、高、矮2. 比较方法:观察、触摸、测量3. 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图形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比较词汇“长”、“短”、“高”、“矮”描述下列物体。
答案:长、短、高、矮2. 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长短和高矮不同的物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比较词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比高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