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17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区别。
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区别。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政治活动,提高政治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参与的意义,引出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主题。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
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参与的方法和技巧。
4. 分享与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提高政治素养。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是思考题、实践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内容:介绍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具体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2. 活动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和后果。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1. 展示案例: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具体案例。
2. 分析案例: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影响。
2.5《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说课稿一.说教材《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
它是对前面所学理论观点的概括和延伸,也是开展本活动的理论准备由于本课是活动课,因此教材篇幅不大,内容不多,主要是先出示两个案例,引出综合探究活动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归纳出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最后是设置一个模拟校园政治生活,让学生制订一个《班长选举规则》。
二.说学情那么正如一个广告语说的那样,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教学之路则从认识学生开始。
1、知识方面: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有进一步学习本课知识的知识基础。
2、学生特点:学生思维较活跃、善思辩、表现欲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是一定要给他创设一定的情境,并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公,总有一天他们要迈向社会,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来。
而他们参与的政治生活少之又少,几乎是空白。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希望在课堂上能接触相关政治的理论知识,并且有实践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要求和冲动。
三.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识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中认识到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增强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能力。
在了解教学目标之后,我再分析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及不同结果。
重点依据: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化,关系到以前所学知识能否巩固和提高,通过对有序无序政治参与的对比,让学生更充分的认识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检验着我们的政治素养。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析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和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政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解读。
2.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分析。
3.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影响讨论。
4. 培养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方法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时事新闻案例,引发学生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识别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教师讲解法:讲解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原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分析与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政治生活》、《公民参与》等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收集近年来的政治参与案例,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政治参与的新闻、文章等资料。
七、教学环境1. 课堂环境:创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 网络环境: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便于查找和分享资料。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时事新闻案例,引发学生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识别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分享心得体会。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一、知识精要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和意义(1)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意义: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1)二者区别的表现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怎样才是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循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3.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二、探究提示(一)“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说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作了哪些规定。
【提示】宪法第2条、第33条、第34条、第35条、第41条、第48条、第sl条、第52条、第53条、第54条、第75条、第76条、第77条等,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出了规定。
(具体内容同学可自己查阅,此处略)2.回顾所学知识,说说有哪些法律、法规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提示】在我国,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法规有许多。
在本单元出现或涉及的就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监察机关举报工作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
3.你还能提供其他的事例吗?【提示】如:某县在城市建设中需拆迁民房,在赔偿问题上,政府和拆迁户出现意见分歧。
后来,拆迁户推选出几位代表和政府部门协商,最后达成一致。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识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之处,理解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与模拟,培养有序参与的意识、能力;培养剖析案例、参与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中认识到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增强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利,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教学难点】通过案例体会到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 )。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走进新课视频《一女子故意破坏乐天超市商品》,大家如何看地这个行为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爱国,多么神圣而纯粹的情感。
事关国家利益,我们必须该挺身而出。
然而,炮制阴谋论不是爱国,打砸抢烧不是爱国,四面树敌、伤害自己人也不是爱国。
“爱国不需理由,但需要理性”。
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互动探究,推进新课1、我们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回答)2、创设情境:情景剧表演《村委会选举》合作探究一:(1)小品中哪些人做得对,哪些人做得不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是什么?(2)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意义。
(3)说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不同结果。
3、创设情境二:《南海仲裁案》面对闹得沸沸扬扬菲律宾南海仲裁案闹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严重声明: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仲裁结果惹怒全体中国人,众多的明星更是纷纷在微博转发人民日报的微博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需要别人仲裁。
合作探究二:对于没转发的一些明星,网友们进行了剧烈的抨击,说他们不爱国。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两种不同形式,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的区别、特点和影响。
•掌握政治参与的多种形式,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视频,如群众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在掌握了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回顾和总结这些形式,区分其中的有序和无序。
让同学们了解有序参与是我们真正呼吁的“理性参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理性思维来看待有序参与对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影响。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无序参与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同时用对比的方式呈现有序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进有序参与。
第四步:小结(1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课中对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分,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和影响。
为下一个环节“思辨活动”做好准备。
第五步:思辨活动(20分钟)在思辨活动环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详细地描绘和阐述自己理想中的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让同学们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入了解这两种参与形式以及产生的影响(或可行性)。
第六步:课堂反思(10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当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可以采用课堂概览法等,让学生回答及时反思和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完善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案例和思考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概念,以及它们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