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浅析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31
2008——2009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关慧娣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能根据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
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
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报告八年级语文学科是2008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科目之一。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按照《北京市2008年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册》(下简称为《手册》)提出的八年级语文学科评价内容和标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科学抽取相应学校的学生与课任教师,采用定量研究(测验法、问卷法)与质性研究(课堂教学视导、教师个案研究、教师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北京市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现状(一)学生学业质量的现状1.北京市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总体达标八年级学生语文学科测试成绩表测试结果显示,北京市八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总体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2.不同类别的学生学业水平呈现明显差异不同办学条件学校、城郊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显著。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办学条件与学生的得分率呈正相关,即办学条件好校的学生得分率最高,办学条件较差校的学生得分率最低;城区学生学业水平优秀率明显高于郊县,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率低于郊区县;女生比男生的得分率高出7个百分点。
3.学生在语文学科各个内容领域呈现不同水平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各个内容领域的总体学业成绩均达到合格标准。
其中“识字与写字”“写作”得分率较高,而“积累与阅读”得分率较低。
学生学科核心能力中写作能力发展均衡,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见图1)图1 北京市2008年八年级各内容领域得分率分布在“积累与阅读”领域中,主要问题存在于阅读的5个分领域。
这5个分领域按照学生得分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整体感知、作出评价、形成解释。
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整体感知、作出评价和形成解释能力。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语文教学通讯》有感1这些天我拜读了《语文教学通讯》这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觉为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所折服。
“愿语文教学为孩子成长扎下根,为学生腾飞插上翼”的蔡朝霞老师,“观照童心,呵护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的郭磊老师,“为了可爱的孩子,我愿永远做三尺讲台的舞者”的朱家军老师,“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的尤嘉老师?这些语文先锋的教学探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一片片精彩的论文,就像一块块可口的蛋糕,成了我这个饿汉的盘中美食。
在这份美食中,周一贯老师的《过度讲析:语文教学应治之“本”——《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小语教学》这篇论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周老师站在课改的高度详细介绍了当前小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众所周知,课堂式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历史痼疾。
为什么教师的过度讲析会导致语文课堂的弊端丛生而成为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矛盾?怎样才能根除之一痼疾呢。
在周老师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
教师过度讲析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祸莫大矣!对此,我们很有必要作深入的反省和讨论,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由以教师讲析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为主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正在或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笔者以为这种由“教”到“学”的转向主要可从四个着力点上下“化”的功夫。
第一是化“教”为“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教师单一的“教”是无法代替学生自己学的。
所以,教师对如何“教”的预设,都不妨设法转化成学生的“学”的引导。
教学的实践表明,“化教为学”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归务实,提高效能——2008年度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一年来,我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两项基本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研究与指导为基本方针,以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姿态,扎实工作,努力探索各种教研方式,建构了富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文化,提升了我市小学语文教研品位。
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为推进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我市基础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比较有效的专业支持。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思路明确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拟定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
“一”:即一个目标:建构小学语文教研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研品位。
“二”即二项任务:一是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二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即三个推进:一是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活跃学校文化氛围;二是推进网络教研,促进语文教研信息化发展;三是推进“三精工程”,让小学语文出“精品教师”、“精品课堂”、“精品学校”。
“四”即四项重点:一是重视语文教学回归本体的研究;二是重视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三是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四是重视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工作措施扎实1.联系实际,深化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我市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年。
六年来,禁锢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中心”被打破,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为让课程改革更加深入,我们应该善于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具体看语文教学是不是体现了语文的本质与规律,一年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具体体现在以下工作中:一是开展了“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语文读写结合”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索“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路子,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实践“务本、倡简、求实、高效”的语文教学。
5月27日至29日,我们以市青语中心为依托,在沔城举办了“第四届青语中心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作文教学”为专题,请优秀的青年语文教师上示范课和研讨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语⽂教学通讯》初中刊2016年5期⽬录卷⾸ 1 关键词:⼩说教学本刊编辑部⼈物 4 纠缠如毒蛇,执着若⿁神——50年来我对语⽂教学的探赜索隐刘永康焦点本期话题 语⽂:基于核⼼素养的教学 9 基于核⼼素养的语⽂教学愿景刘会芹 11语⽂核⼼素养的核⼼是什么程先国 14 提升学⽣的⾔语思维品质林忠港 16 发展核⼼素养,享受语⽂⽣活戚成林关注◆名师讲台 18 练“优化细节”的本领——谈语⽂教师综合素养的⾃我训练(035)余映潮◆读书吧台 19 让名课滋养我们的⽣命刘 远 20 研究名师,成就⾃⼰——《语⽂名师经典课堂》序余映潮◆教师成长 22 经典论⽂应是“六性”的完美结合——以《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课》为例潘璋荣◆理论天空 25 “本⾊语⽂”的本真所在范维胜 27 浅析中学语⽂教学中⽂学作品的语⾔教学指向——兼论语⾔理解层次与思维建构层次夏 智◆思维模型 30变异理论指导下的原型辨析教学尝试——以《隆中对》课堂教学为例马彦明课堂◆精品课例 32 《虽有嘉肴》教学实录程少堂 向晓璐 37⼈们谈论“语⽂味”时谈论什么——以程少堂《虽有嘉肴》课为例谈“语⽂味”教学理论的灵魂梁 青 40设计课堂教学核⼼问题的三个着眼点邓 超 43化解启⽽不发教学困境的智慧策略仇定荣 45基于⽂本的阅读教学策略王志刚 47曲问在阅读教学中的运⽤董⾦刚◆教学例谈 49散⽂阅读教学怎么教——以《春酒》为例苑 贵◆⼀课⼀法·系列五 51 语⽂教学中的以图挈⽂法——以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莫家泉备教◆经典细读 53 ⼀曲⼈性良知的悲歌——细读《我的叔叔于勒》代保明 56 ⽆依怅惘向谁诉——《桃花源记》主题探析梁 杰◆课⽂研读 59 凝视⽣命中渐渐远去的美好——《给我的孩⼦们(节录)》意蕴探微韩冬阳◆备教参考 62 集体备课镜头下的五柳先⽣刘娟娟 64 不是绰号式借代,⽽是⽐喻式借代——对《也谈“圆规”与杨⼆嫂》⼀⽂的补正张 欢 张悦群写作◆理论探索 66 写作预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李媛媛◆课例思考 70 作⽂评讲课需落实到点朱武英测评◆学段检测 71 拾级⽽上,步步为营——⼈教版初中《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考点研究罗益成 74 中考⽂⾔⽂阅读好题评析袁长俊展台◆获奖设计 76 《望江南》教学设计马 欢◆获奖论⽂ 79 朗读:⼀种能⼒,⼀门学问池旭英◆活动传真 80 ⽣命为本,向⽣⽽⽣——蔡明和他的⽣态团队教育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刘 远。
2008年度语文理论热点述评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艰难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上一年度的诸多理论热点,如语文的性质、语文知识、预设与生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公开课与家常课等讨论,有的已经退场,有的日益寥落;课改以来争论不休的几个话题,如文本的多元解读、考试评价改革和语文课程文化等热点,有的正在向纵深推进,有的则没有多少进展。
纵观2008年度,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语文教育传统反思、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文本解读和语文名师研究这五方面的问题,成为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语文理论研究热点。
下面对这几个问题分别进行追踪和述评。
一、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走向深度反思阶段,许多研究者发现,本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暴露出来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效率低、语文教学脱离文本而导致的泛语文化等问题,跟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有脱不开的干系。
研究者几乎一致认为,本次改革中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严重缺失,因而,“建构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韩雪屏语),“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李海林语)。
他们深思熟虑之后呼吁全体语文教育者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一问题:课程专家应制订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课程标准,教材编者应编出教学内容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教材,语文教师应教出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语文课。
有些学者讨论制定课程标准所要依据的理论问题。
朱学坤和魏星尖锐指出: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理论毫无建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语文本体认识不到位,甚至错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表述事实上很不准确。
“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术语都是外在于汉语文属性的舶来品,根本无法统一于汉语文本体之内。
探究语文课程的性质,应该从汉语文真正的构成要素及内在关系入手:“言”指语文的形式,“意”指语文的内容,二者才是汉语文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内在联系和矛盾构成了汉语文内在的最基本的矛盾。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2期目录第1期1 人生的感悟/顾黄初//1—75-772 新春寄语/张蕾//1—13 请给“训练”留个位置/钱梦龙//1—4-64 贯穿通流水煮缣而熟之——说“训练”/史绍典//1—6-95 中学语文教育的性质和定位/陶东风//1—10-126 中国语文: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点上/严华银//1—13-157 追溯母语教学的生命之根——还语文教学以朴素的真面目/管然荣//1—15-188 为教学确立一个支点/邓彤//1—199 两相对照细品读——《晋祠》教学实录片段/于漪//1—19-2010 着一“恨”字,境界全出——《道士塔》教学实录片段/袁湛江//1—20-2111 以“典故”为抓手——《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片段/于靖萱//1—22-2312 纲举目张串全文——《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邓颇//1—23-2413 课例沙龙/单智等//1—24-2514 如何品味语言/廖贤枢//1—26-2815 作文教学序列谈/郑晓龙//1—28-3016 展示·评价·修正——议论文训练中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陈国林//1—31-3317 基于课程理念的选修阶段的写作教学/曹勇军//1—34-3718 如何在选修阶段指导学生写作——以《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小论文写作为例/王夫成//1—37-3919 教学模式/余映潮//1—4020 《祝福》的另一种读法/秦晓华//1—41-4421 《丑小鸭》:一个被误读的经典童话——兼论语文阅读教学的“说教化”倾向/叶军彪//1—44-4622 唐人诗咏杨贵妃/陆精康//1—46-4823 天津卫码头手艺人的“集体性格”——对《好嘴杨巴》和《泥人张》的整体解读/朱于国//1—49-5124 《好嘴杨巴》教学设计/朱则光//1—51-5225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楼佳钰//1—52-5426 《登高》教学设计/纪勇,时剑波//1—54-5527 “落第”注释商榷——《藤野先生》手稿研读札记/谷兴云//1—5628 “捋须”“倒涎”与“探头”/江腊喜//1—5729 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解读PISA/王蕾//1—58-6230 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谈初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新课教学/姚守梅//1—63-6431 寒假里我们做什么?——高三阶段性复习探究/吕立人//1—65-6832 诸因互解——古文阅读训练的探究与实践/王芳//1—69-7133 实施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程红兵等//1—72-74+234 悟教随笔/卢军良//1—77-7835 一节美国的中学语文课/郑国民//1—79-8036 春风化雨三十年——迎接全国中语会三十周年纪念图文回顾展//1—81第2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2—822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周国平//2—13 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历史考察/饶杰腾//2—4-64 关于目标预设与教学生成的认识与实践/陈军//2—6-95 第10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成功召开/陆建生,李燕//2—96 漫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经验/童庆炳//2—10-147 “中国师魂”——第一届新纪元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创新命题大赛活动启事//2—148 语文教科书三种组元方式的利弊及其对教学的要求/黄厚江//2—15-189 课堂中文本细化的追求及机智处理/周仁良//2—18-2010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邓彤//2—2111 《一双手》实录片段/洪宗礼//2—21-2212 《一双手》实录片段/王尉华//2—2313 “读唱赏悟”教《吆喝》/王皓//2—24-2514 为阿Q解梦/吴然宏//2—26-2715 课例沙龙/史绍典//2—27-2916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苏彦//2—29-3217 正常的就是美的——谈题目导入法/倪岗//2—32-3418 写作教学就两字/蔡明//2—34-3619 友情提示//2—3620 将“下水作文”进行到底/吴传贵//2—37-3821 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建议/程翔//2—39-4222 《〈论语〉选读》教学建议/周良华//2—43-4623 课型/余映潮//2—4624 残缺也是美吗?——论《米洛斯的维纳斯》/王美红//2—47-4925 邹七嫂“乱钻”是“自作多情”吗?/王崇风//2—4926 《在沙漠中心》教学提示/孙瑞雪//2—50-5127 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言性/叶茂樟//2—52-5328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屠谖//2—53-5429 “下载”该怎样读/邸永军//2—5430 《蜀道难》教学设计/金新宇//2—55-5731 “曾记否”句的形式/达昌//2—5732 “闲愁”就是“离愁”/杨宝生//2—58-5933 “行人·离人”辨/朱文成//2—5934 “评分答案”与“复习答案”初探/王大绩//2—60-6135 明确目标抓重点科学训练出实效——2008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杨建华//2—61-6336 谈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几个误区/叶玲//2—64-6537 走出句子仿写的误区/井永战//2—66-6838 提升思维品质,谋求表意深刻——作文立意训练的探究与实践/葛钟利//2—69-7139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联合举办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2—7140 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褚树荣等//2—72-7441 一个“不合格教师”的人生轨迹/钱梦龙//2—75-7742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叶映峰//2—77-7843 美国有无中国式的“语文课”?/郭英剑//2—79-8044 春风化雨三十年——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次盛会/陈金明//2—81第3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3—12 播撒诗的种子/吴思敬//3—23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李海林//3—4-64 走出“课外拓展”的误区/张悦群//3—6-95 课外拓展成败攸关/赵谦翔//3—10-116 媒体文化与语文教育/刘正伟//3—12-157 “模块”不宜太模糊——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模块设计的一点认识与思考/王学东//3—16-188 诗歌:想说教好不容易/许纪友//3—18-209 首届“新纪元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作文大赛圆满结束/文宇//3—2010 朗读教学:技巧与情感的融通/邓彤//3—2111 《第一场雪》实录片段/支玉恒//3—21-2212 一句诗的朗读指导——《致橡树》实录片段/陈钟梁//3—2313 八读《我爱这土地》/柳咏梅//3—23-2414 课例沙龙/王荣生//3—24-2615 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郑桂华//3—27-2916 九枚硬币教“推敲”/曹静,刘学文//3—29-3017 写作:让学生不痛苦不虚假——生态作文教学研究/袁建中//3—31-3218 天光云影共徘徊——“与喜悦同行”初一生态作文课教后小记/周喜悦//3—33-3419 课文研读/余映潮//3—3520 谈谈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褚树荣//3—36-3821 《丹柯》课堂教学描述/李仁国//3—38-4022 小议《茶馆》人名寓意/陈英//3—4023 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新探/王君//3—41-4424 也谈《台阶》结尾的意蕴/尤志心//3—44-4525 读《采薇》札记/戴建华//3—46-4826 两手分书一喉异曲——谈“互见法”对刘邦、项羽形象的塑造/陆精康//3—49-5127 《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石卉芸//3—52-5428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卢廷顺//3—55-5729 究竟用“难”还是用“滩”好?/罗献中,杨继刚//3—5830 说“吹寒”话“寒声”/王力//3—5931 说“生祠”/何欢兰//3—6032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考古诗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孟宪军//3—61-6333 就“读”取材——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亮点/王轩蕊//3—63-6534 遵循心理路径有效解读诗歌/成龙//3—66-6735 高考探究题不能承受之轻——以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为例/孙富中//3—68-6936 物情导读法——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方法探究/徐国珍//3—70-7137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的美/郭惠宇等//3—72-7438 始终是从零开始/洪宗礼//3—75-7739 只求点一盏心灯/郭刚//3—77-7840 “中国师魂”——第一届新纪元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创新命题大赛活动启事//3—7841 丰富多彩的美国高中语言艺术类课程(一)/郭英剑//3—79-8042 春风化雨三十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北戴河座谈会/陈金明//3—8143 理想点燃生命的激情灵动营造诗意的课堂——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语文组//3—82第4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4—822 学好中国语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王蒙//4—13 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王鹏伟//4—4-64 寻求“量”与“质”的动态统一——也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张玉新//4—6-95 例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药》说起/刘勇//4—9-116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4—11-147 朗诵不可滥用/孙绍振//4—14-178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兼与王尚文先生商榷/欧阳芬,杨丽华//4—17-209 文言文教学的沉稳和灵动/邓彤//4—2110 《愚公移山》实录片段/钱梦龙//4—21-2211 咬文嚼字读张岱——《湖心亭看雪》实录片段/王君//4—22-2412 陶渊明说“不”——《五柳先生传》实录片段/唐若丛//4—24-2513 课例沙龙//4—25-2714 文本不同教法有异/谭轶斌//4—2715 浅谈语文阅读课堂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马红//4—28-2916 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实践/马智君//4—30-3217 多维视野中的写作教学——也谈网络时代的写作资源开发问题/管然荣,任海霞//4—32-3418 教材处理/余映潮//4—3519 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思考和建议/胡勤//4—36-4020 《沙之书》教学片段/张涵铭//4—40-4221 一场生命的邂逅——谈牛汉的《华南虎》/聂鸿飞//4—43-4422 生命权高于财物权——谈《威尼斯商人》(节选)的精髓和戏眼/徐社东//4—45-4623 “渑池会”的背后/程永超//4—46-4824 是孔子错了,还是子路错了?/林忠港//4—4925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时剑波//4—50-5226 《喂——出来》教学设计/屠谖//4—52-5427 说“红”道“白”:别样的表现力/何伟//4—55-5628 “谦虚和忧郁的脸相”合理吗?/黄晓明//4—5629 《“肉食者”≠食肉者》辨正/仲宁//4—57-5830 《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出版//4—5831 坚持好传统体现新理念——学习《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章雪莱//4—59-6132 评价语文复习课的着眼点/曾宪一//4—61-6333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心理准备/程良焱//4—63-6534 由一种考查样式看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发展走势/蒋红森//4—65-6835 充分挖掘试卷讲评课的功能/杨华,李华//4—68-7136 思索·探索/章熊//4—71-7437 语文是一条情感的河流/李新武//4—74-7538 诗歌教学中的个性化鉴赏与教师的点拨/白素云等//4—76-7839 丰富多彩的美国高中语言艺术类课程(二)/郭英剑//4—79-8040 春风化雨三十年——上海教师来首都讲学/陈金明//4—81第5期1 一个语文老师的故事/于丹//5—12 对话:一种指向“倾听”的课程文化/王鹏伟//5—4-63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5—64 说“对话”/史绍典//5—7-95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5—10-126 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兼说“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张心科//5—13-177 学生意识:语文教学的起点/郑逸农,汪益军//5—18-198 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邓彤//5—209 《天上的街市》教学片段/洪镇涛//5—20-2110 一字立骨——《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片段/吴长青//5—21-2211 品出内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片段/杨宝山//5—22-2312 课例沙龙/史建筑//5—23-2413 浅谈文本的深度耕犁/黄宏武//5—25-2714 写作教学应该重在过程管理/杨继利//5—28-3115 初中作文“三维训练”思路与“三环节”教学法/葛新//5—31-3316 教学思路/余映潮//5—3417 你可以重新选择——《〈史记〉选读》教法研究之一/蔡建明//5—35-3718 归纳·拓展·融通——唐宋“山水游记”专题复习课课型浅说/曹志正//5—37-3919 面朝大海的窗户——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作品解读(一)/王家新//5—40-4220 《我与地坛》备课札记/袁湛江//5—43-4521 于细微处品咂/唐江澎//5—4622 人教版教材节选《雷雨》的缺失/朱文成//5—47-4823 多元解读更精彩/陈涛//5—49-502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毕于阳//5—50-522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常红艳//5—52-5326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70℃”商榷/李希艳,耿庆明//5—5427 也说“外人”/顾月华//5—54-5528 《当代中国教育文萃》征稿启事//5—5529 关于高考作文“每个错别字扣一分”/余闻//5—56-5730 整体观大略局部求真切——谈高考文言文阅读难点突破/孙爱尧//5—57-5931 追求言语的陌生之美——高考作文高分的语言策略/蔡伟,王秋菊//5—60-6332 中考现代文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谢丽云//5—63-6633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复习应考策略/张婷婷//5—66-6734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古诗阅读理解训练指要/王忠亚//5—68-7035 “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及策略探讨/胡明道等//5—71-73+8536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回眸三十年/欧阳代娜//5—74-7637 我的语文缘/唐若丛//5—76-7738 丰富多彩的美国高中语言艺术类课程(三)/郭英剑//5—78-8039 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记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孙红,王安琪//5—80-8140 春风化雨三十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福州召开/陈金明//5—82第6期1 先有“语”后有“文”/毕淑敏//6—12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王俊鸣//6—4-63 识别·评价·指导/韩雪屏//6—6-94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6—9-135 “难度”和“追问”:让“课堂对话”精彩而深刻/严华银,荣俊红//6—14-176 训练和训练的有效把握/周仁良//6—18-197 语文活动:热闹后的冷思考/邓彤//6—208 我的课堂活动艺术/魏书生//6—209 复原活字印刷/侯冰//6—2110 “演”胜于“言”/孙桂芝//6—21-2211 为同乡辩护/刘宏//6—22-2312 课例沙龙/蒋红森//6—23-2513 让学生动起来——一堂诗歌鉴赏课的随想/刁顺琴//6—25-2714 写作训练不等于创作训练/任遂虎//6—27-2915 多级表达:让作文教学不再盲目/王永祝//6—29-3116 整体阅读教学/余映潮//6—3217 选修教学的目标设计/曹勇军//6—33-3718 面朝大海的窗户——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作品解读(二)/王家新//6—38-4119 《项链》是不是表现“造化安排”的小说?——与钱理群教授商榷/龚修森//6—42-4420 炮弹为什么打不到老妇人?/倪岗//6—45-4621 《山市》易被忽略的两条线索/郑湖滨//6—46-4722 《定风波》教学设计/刘耀娟//6—48-5023 《猫》教学设计/华清//6—51-5324 小标点大文章——谈《拿来主义》几处标点的运用/庞秀卿,吴敏//6—54-5525 破解秦王“负剑”之谜/樊丽慧//6—55-5626 关于“古代诗文阅读”评价测试的思考/童志斌//6—57-5927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靳贺良//6—60-6228 洞察题干中的那些“潜规则”/陶卫东//6—63-6429 中考试题要体现“中考”特色/赵志伟//6—64-6630 情真意切绘“缺陷”精雕细刻写“真人”——中考“写人”类记叙文写作指导/王君//6—67-68+7231 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黄厚江等//6—69-7232 教耕哪敢计晨昏——我的语文教改情结/洪镇涛//6—73-7533 永远的追随者/周枫琳//6—75-7634 大众化、科学化:语文课程教材现代化的方向——《中国百年语文课程教材演进》评介/倪文锦//6—77-7935 “中国师魂”——第一届新纪元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创新命题大赛活动启事//6—7936 全国中语会著名特级教师展示课暨课题成果交流大会通知//6—8037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学//6—8138 春风化雨三十年——语文教学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陈金明//6—8239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6—2第7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7—12 小树叶——我可敬的老师/舒乙//7—13 语文选修课的困境与未来走向/王鹏伟//7—4-74 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论文评比通知//7—75 也谈选修课的教学策略/褚树荣//7—8-116 选修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曹勇军//7—11-147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7—15-188 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自由化阅读的界限——以经典文章《论语》的多元解读为例/曾祥芹//7—18-219 体认鲁迅,因“人”到“文”——鲁迅文学作品教学路径刍议/张悦//7—21-2310 语文教学如何走近鲁迅?/邓彤//7—2411 《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徐振维//7—2412 《白莽作〈孩儿塔〉序》实录片段/李琳//7—2513 《拿来主义》实录片段/余诗明//7—25-2614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药》实录片段/杨建民//7—26-2715 课例沙龙/黄玉峰,沈江峰,蒋平//7—27-2916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李卫东//7—29-3217 作文教学新课型探微/王世发//7—32-3518 积累/余映潮//7—3619 《古今言殊》教学设计/江海,陈虹//7—37-3920 “活动”“内容”与“支架”——兼评《〈古今言殊〉教学设计》/李镗//7—40-4221 《段太尉逸事状》备课问答/陆精康//7—42-4522 品读《蝉》《贝壳》的“散文味”/刘贞福//7—45-4723 失权失纲酒智才智/赵长河//7—48-4924 《散步》教学设计/屠谖,唐建新//7—50-522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贾会彬//7—53-5526 “泉香而酒冽”是“词序倒置交错”吗?/杨继刚//7—5527 “植杖”释义勘正/杨宝生//7—5628 简评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余国志//7—57-5829 一条值得关注的“大尾巴”——2008年江苏卷附加题简评/黄厚江//7—59-6130 精心设计测试内容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姚守梅//7—61-6431 从导向功能谈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曾晓东//7—64-6632 想通·说清·写好——作文语言训练的探究与实践/王素敏//7—67-6933 新课程呼唤教师创新/黄正瑶等//7—70-7334 教学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于漪//7—73-7635 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高中AP类课程(一)/郭英剑//7—76-7736 通向成功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指南——读韩雪屏等主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吕品//7—7837 民进中央教委·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开明出版社继续举办中华第15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7—7938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通知//7—8039 春风化雨三十年——吕叔湘首肯魏书生的语文教改经验/陈金明//7—8140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7—82第8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8—12 人生最要紧的一种本领/王宏甲//8—23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李海林//8—4-74 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张玉新//8—7-95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8—10-136 学生“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王家伦//8—13-167 语文课堂:还学生一个思想的空间/蒋洪兴//8—16-178 比较:为了课堂的深度与厚度/邓彤//8—189 《捕蛇者说》实录片段/钱梦龙//8—18-1910 “操”“持”之辨——《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余洋洲//8—19-2011 于细微处见精神——《指南录后序》教学实录片段/姜建芳//8—20-2112 课例沙龙/童志斌//8—21-2213 统筹设置目标读写双向促进/袁海林//8—23-2614 创意表达:让文本阅读与语言训练同行/时剑波//8—26-2815 教学创意/余映潮//8—2916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教案/郑可菜//8—30-3217 新颖和缜密——兼评《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教案/李镗//8—33-3418 面朝大海的窗户——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作品解读(三)/王家新//8—35-3719 《前方》的另一种读法/秦晓华//8—38-4120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另一种解读/洪琳娇//8—41-4221 南阳争夺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吗?/李耕拓//8—4322 《兵车行》教学设计/李连柯//8—44-4623 《金色花》教学设计/高峰//8—47-4924 “火伴皆惊忙”的“忙”是“忙乱”吗?/黄仲舒//8—4925 主谓倒装不只是语法现象——从“甚矣,汝之不惠”的译法说起/严建军//8—5026 实质与实效——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管窥/周京昱//8—51-5527 不要轻易说“不”——我看2008年高考作文题/王大绩//8—56-5928 思辨性:需要强调的作文品质——从广东省2008年高考作文试题说开去/容理诚//8—59-6029 中考命题的人文情怀主题创设/周仁良//8—61-6330 继往开来返璞归真——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命题总结与反思/李祖贵等//8—63-6531 让语文教学富有情趣/龚如君等//8—66-6832 征路漫漫兮务实求真/蔡澄清//8—69-7233 我愿是那一树繁花/汤成慧//8—72-7334 中国百年语文教材的文化选择/倪文锦//8—73-7535 第15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获奖名单//8—76-7736 民进中央教委·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开明出版社继续举办中华第15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8—7837 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通知//8—7938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通知//8—8039 春风化雨三十年——对封闭型语文教育思想的一次讨论/陈金明//8—81第9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9—12 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艺”/毛志成//9—13 提高“文章素养”:亟需强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曾祥芹//9—4-74 运用文章科技引领学生阅读/甘其勋//9—7-105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9—11-156 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薄景昕//9—16-197 说说我的“五子”方针/王俊鸣//9—20-228 点染:让课堂教学更出彩/邓彤//9—239 捶桌子——《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片段/洪镇涛//9—23-2410 “了”字了不得——《春》教学片段/代保民//9—2411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张锐//9—25-2612 课例沙龙//9—26-2713 以活动促探究开辟科技文教学新蹊径/孟宪军//9—28-3014 经典的价值在文本解读中重现——教学生细读《林黛玉进贾府》/余约如//9—30-3215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9—3216 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胡家曙//9—33-3517 写作中的有效链接/王海洋//9—36-3718 语言教学/余映潮//9—3819 四个句子的妙用——《〈史记〉选读》教法研究之二/蔡建明//9—39-4220 谈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资料链接”/冯为民//9—42-4421 面朝大海的窗户——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作品解读(四)/王家新//9—45-4722 别解《今生今世的证据》/蔡焕杰//9—47-4923 杨绛到底为何“愧怍”?/郑艳//9—49-5024 杨修之死的真相——兼论杨修的聪明/倪岗//9—51-5225 《当代中国教育文萃》征稿启事//9—522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郑良仙//9—53-5427 漂泊中的社稷情怀——《杜甫诗三首》整体教学设计/张孟光//9—55-5728 《蒲柳人家》几处时间和人物问题/王佳伟//9—5729 《竞选州长》中“穷形尽相”是错译/李冲,陈先丽//9—5830 语文高考“考什么”/潘新和,郑秉成//9—59-6231 关于分省自行命题科学性的思考——以某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纪荣海//9—62-6432 解牛之道——古文翻译训练的探究与实践/杨建民//9—65-6733 好风凭借力——谈中考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张伟忠//9—68-7034 生活的回归语文的回归——2008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简评/苏盛葵,黄文莉//9—70-7235 以经典文本为依托构建立体高效的古诗教学范式/朱新敏等//9—73-7536 与理想的彩带共舞/邹一斌//9—75-7637 百年长河不辍前行——评介《中国百年语文教材评介》/江明//9—77-7838 继续举办中华第15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9—7839 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通知//9—7940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通知//9—8041 春风化雨三十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四次年会/陈金明//9—81第10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10—22 语文和经济英雄主义/蒋子龙//10—13 因势利导,点拨教学的基本原则/陈军//10—4-74 在“点拨”中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王学东//10—7-115 语文与我的人生快乐/李怡//10—12-136 消息//10—137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吴伟昌//10—14-168 教科书中的名著阅读比较研究/郑浩,周晓明//10—17-199 点拨:四两拨千斤的教学之术/邓彤//10—2010 《故乡》实录片段/蔡澄清//10—20-2111 沉重的追问——《祝福》实录片段/严景东//10—21-2212 缘景明情——《杜诗三首》实录片段/程丽华//10—2213 课例沙龙/孔立新//10—23-2414 “生成性模仿”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付雨霓//10—24-2615 切莫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张秋达//10—27-2916 继续举办中华第15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10—2917 紧贴文本飞翔/张强//10—30-3218 从提问看教师的教学/陈爱娟//10—32-3419 语言积累教学/余映潮//10—3520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作业设计/杨志芳//10—36-392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通知//10—3922 从文化的角度教学《胡同文化》/孙彧//10—40-4123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黑白片”新解/魏本亚//10—42-4324 形胜之地伤心之人/贺敏//10—44-4525 这句诗写错了吗?/洪琳娇//10—45-4626 《苏武传》注释商兑/孙富中//10—46-4727 “蹈其背”怎么理解/戴建华//10—47-4828 “喊楼”——校园新词语/陈林森//10—4829 《陋室铭》教学设计/姚友良//10—49-5130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朱香平//10—51-5331 语文高考“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潘新和,郑秉成//10—54-5732 民进中央教委·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开明出版社继续举办中华第16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10—5733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管窥/高森//10—58-6034 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以2008年福建省高考文学名著试题为例/李都明//10—61-6235 亮点·趋势·策略——2008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管窥/周国安,陈玲玲//10—63-6536 架设“桥梁”有效指导——“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设计与训练/付华,董华林//10—66-6937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探究/于国贞,张德强,郭文秀,刘典翠//10—70-7238 我的语文人生二三事/吴心田//10—72-7539 追梦——我心永恒/占淑红//10—75-7640 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高中AP类课程(二)/郭英剑//10—77-7841 研究课文编选探求编制规律——《中国百年语文教科书课文选评》评介/任范洪//10—79-8042 根实·叶茁·花美——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特色简介/马伟平//10—81第11期1 共同的语文教学价值观//11—832 留步童心/魏润身//11—13 课堂中的“现代”与“传统”//11—44 徘徊在语文课堂“现代化”边缘的思索/严华银//11—4-85 “情境教育”对语文教学现代性问题的启示/冯卫东//11—9-106 文学是生命的阳光/丁帆//11—11-147 庄子审美观与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田芸//11—14-178 论“长文短教”与“短文长教”/王家伦//11—17-199 指瑕:善待一切教学资源/邓彤//11—2010 《七根火柴》指瑕/宁鸿彬//11—20-2111 寻找课文中的“穿帮镜头”/刘影//11—21-2212 法律不公与民族宗教歧视——《威尼斯商人》实录片段/郭建华//11—2213 课例沙龙/干国祥,魏智渊//11—23-2414 一种基本的章法训练模式——脉络句训练法/程翔//11—25-2815 作文评讲即指导/张兴武//11—28-3016 古诗词“意境”鉴赏浅探/高潮//11—31-3317 学生活动充分/余映潮//11—3418 化个为类以点带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浅见/褚树荣//11—35-3619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例/岑颖//11—37-3920 民族双重性格的反思——《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社会学解读/叶军彪//11—39-4121 《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叙事冒犯/孙文辉//11—41-4322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章国华//11—4423 《荷叶母亲》语象解读/刘贞福//11—45-462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柳咏梅//11—47-4925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张明//11—50-5126 “皇天后土”如何解/罗献中//11—52-5327 “毁于随”的误解/刘庆俄//11—5328 语文高考“怎么考”——三类“时文评说”题型解析/潘新和,郑秉成//11—54-5729 2008高考: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化方向/卞光武//11—57-6030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11—6031 中考图表类试题特点与解题规律探微/陈树元,陈金强//11—61-6332 中考写作“诊疗式”复习法的实践与思考/陈玉中//11—64-6533 用我们的慧眼抓住文章的“眼”——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探究与实践/郑莉//11—66-6834 关注课堂学习思考程序的设计与研究/陈军等//11—69-7135 求索朗读教学之路/冯妙群//11—71-7236 我的一段学习生活/苏立康//11—73-7437 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高中AP类课程(三)/郭英剑//11—75-7638 从外国母语课程教材中得到的启示——《外国语文课程教材综合评介》读后/聂鸿飞//11—77-7939 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综述/毛惠康,周仁良//11—80。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
.. . ...《语文教学通讯》2008 年第1~18、25~36、Z1~Z3 期目录语文教学通讯》~、~、第1期1 移植名师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刘昌稳//1?62 2 让板书成为绚丽的艺术/景洪春//1?24-253 《村居》教学设计/龚海胜,吴桂香//1?25-264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崔海峰//1?27-285 《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夏菲菲//1?29-306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春琳//1?31-327 披文入情入境??《雨点》教学设计及评析/涂华凤//1?33-348 有容乃大:管窥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路??兼评《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艺术元素/ 吴礼明//1?43-449 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胡兰//1?45-46 10 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管延华//1?49-50 11 等待/费玲妹//1?56-57 12 让诗意如约绽放??集体创作诗歌一得记/余红//1?58 13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于永正//1?59 14 请跟我来??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散思/马际娥//1?60 15 公开课若干争议述评/钱雯雯//1?61 16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彭泽平//1?62 17 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好课/王树云//1?62 18 欢迎参加 2008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5 19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 20 2007 中国小语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2 21 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1?1 22 语文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张云鹰//1?4-6 23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周一贯//1?7-11 24 微格研练:锤炼教科研技艺的“快车道”/贺学英等//1?12-17 25 走向平实: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俞惠珍//1?18-22 26 谈英雄题材课文的教学/刘春林//1?23 27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窦桂梅//1?35-43 28 语文味的“咬文嚼字”/苗育春//1?46 29 阅读场: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王怡文//1?47-48 30 在“精”与“略”之间行走/王爱芳//1?51-53 31 让阅读滋润习作/施义兰//1?5432 “舍得”与“越过”/尤梅,包万年//1?55 33 车厢里的“争执”/贺成金//1?56 34 语文报社诚聘发行代理//1?59 35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金运//1?63 36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 30 周年征稿启事//1?64 37 2007 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语文报》成绩优异,继续名列前茅/金运 //1?63第2期1 求索(上)/洪宗礼//2?17-212 守望与隐喻??《黑人谈河流》评析/郭伟//2?40-41 3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揭晓//2?2 4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篇章/王文彦//2?1 5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刘占泉//2?4-9 6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愚化倾向”/徐江//2?10-13 7 “导入”也要会“导”/于漪//2?14-15 8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葛其联//2?15-16 9 初中语文教师 PK 初一学生??发人深省的“思维+语文”测试/周云//2?22-23 10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6)/余映潮//2?24-25 11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姜红娟//2?25-27 12 一副对联引发的语文学习/邓先华//2?28 13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一) 生活世界:初中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史绍典//2 ?29-31 14 “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远喜//2?31-33 15 “学校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陈启艳//2?33-35 16 “社会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新,杨巍//2?35-36 17 试给《江村小景》重新命题/张广武//2?37 18 感受《黄河颂》之“颂”/李红秀//2?38 1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胡焰//2?38-39 20 《热爱生命》散论/徐社东//2?41-42 21 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王飞//2?43 22 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姜楚华,姜楚波//2?44-45 23 从韩愈的谥号谈起/陆明华//2?45 24 本体和喻体互换的一个特例/徐仁瑞//2?46 25 被误读的勃兰兑斯/盖丽//2?46-47 26 写什么和怎么写/朱建军//2?48-50 27 “车轮战”与“一鸭三吃”??作文单项技能训练方法谈/李岁红,倪岗//2?50-51 28 2007 年中考口语交际题梳理/张斗和//2?52-53 29 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张玲//2?53-54 30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2?55-56 31 运用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代述梅//2?57 32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任春//2?58 33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闫永平//2?5934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2?6035 一位教育家的人格长征??于漪新著《岁月如歌》所揭示的生命穿透力/陈军//2?61-62 36 2007 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语文报》成绩名列文科中学组榜首/金运//2?62 37 首届“语文报杯” 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2?63 38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2?64第3期1 教书育人,一种生命的追求??记全国模范教师党红英/屈海生//3?4-62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结果揭晓//3?13 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3?24 参与课程内容重构促进教学价值实现/顾小敏//3?7-85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与实践/陈卓//3?9-106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郑忠红//3?11-127 教学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价值的重新认定/杨泉良//3?138 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韩羽//3?149 读懂,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卢廷顺//3?14-15 10 让文言文教学闪耀人文光芒/孟华//3?16 11 认清目标,寻觅对策/王安琪//3?17 12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历程??重读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的题词/张一山//3?18-19 13 文言文教学怎一个言传了得/杨小海//3?20 14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王艳红//3?21-22 15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姚文波//3?23 16 立足文本合理拓展搭建平台??将讨论引向深入/方建明//3?24-25 17 《蜀道难》教学简案/董一菲//3?26-27 18 文言?文学?文化??《鸿门宴》备教策略/张俊峰//3?28-29 19 悲喜皆因水月生??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情感产生的外环境/董鸥//3?30 20 《赤壁赋》之语言美/康宏东//3?31-32 21 小议《陈情表》说辩艺术/林妙君//3?32 22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文霈//3?33-34 23 《归去来兮辞》有“及时行乐之意”吗?/朱文成//3?34 24 “践华为城”之“践”字考/吕胜男//3?35-36 25 对《过秦论》中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莫如彪//3?36 26 人教版第二册文言文音义指瑕/邓见发//3?37 27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的创设及操作说明/戴林东//3?38-39 28 《“设计文章的波澜”修改》教学案例/郭家海//3?40-42 29 也说“具体、形象、生动”/王英华//3?43 30 两水分流,二龙戏珠??谈谈记叙文(小说)谋篇中的双线结构法/高俊清//3?44-45 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吴同和等//3?46-47 32 高考探究性阅读题之“探究”/赵道夫//3?48-49 33 科技文阅读备考指要/时寅敦//3?50-51 34 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2008 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宋宏雄,聂焘//3?52-53 35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张广祥//3?54-55 36 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现代文阅读作答指导/黄务海//3?5637 “三字法”解答散文阅读主观题/黄小娟//3?57 38 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3?58-59 39 常见古代官职变动术语类举/王志耀//3?60-61 40 古代数字表示法摭谈/宁红丽,李敬永//3?61 4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语文报社联合主办//3?62-63 42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语文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3?63 43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3?64第4期1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4?62 2 我们要感谢谁/贾志敏//4?13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薛瑞萍//4?4-74 有一个班级,令人神往??评薛瑞萍笔下的母语课堂/王丽琴//4?7-95 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盛新凤//4?15-196 建构儿童需要的教学?? “儿童语文课程” “服务型课堂” 与探究沙龙/彭峰等//4?20-24+607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吴炳发//4?25-268 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游爱金//4?27-29 9 《狼和鹿》教学设计/杨树亚//4?30-31 10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华中//4?32-33 11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高祥虎//4?34-35 12 点面结合绘场景??快乐作文?快速作文训练课/吴春晓//4?36-37 13 练习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胡晓燕//4?38 14 进出文本间感悟留心尖??对话《触摸春天》/王振刚//4?39-40 15 因为智慧,所以简单??感受蒋俊兴老师《半截蜡烛》一课/李菊芬//4?41 16 让学生唱响“最自由的歌”/王泽斌,侯艳馨//4?42-43 17 简化语文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冯小松//4?44-45 18 让课堂评语走进学生的心中??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有感/毛文红//4? 46-47 19 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滕衍平//4?48-51 20 寓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顾雅芳//4?52-53 21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丽//4?56 22 迟开的花儿也鲜艳/朱建霞//4?59-60 23 她为什么就不可以?/王亚丽,叶志梅//4?61 24 练好基本功精彩四十分欢迎您为本刊课堂教学栏目撰写稿件//4?63 25 知识殿堂学习乐园艺术摇篮???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学校简介//4?65 26 教研明星//4?2 27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4?66 28 暗示与提示: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成尚荣//4?10-14 29 教学视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标尺??《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例谈/阎宗学//4?54-55 30 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周学静//4?57-58 31 2008 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4?64第5期1 2007 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5?642 换位思考,再识“新装”/阳刚//5?413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 //5?24 栽树与集叶/陈涛//5?1 5 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李卫东//5?4-7 6 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位的阅读生活??以班级《论语》阅读为例说明/王君//5? 7-9 7 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徐社东//5?10-12 8 该怎样拓展?/于漪//5?13-14 9 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李明哲,胡勤亮//5?14-17 10 “语文”就是“人文”/耿法禹//5?18 11 求索(下)/洪宗礼//5?19-23 12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5?23 13 评价语文味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曾宪一//5?24-27 14 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黄本荣//5?27-28 15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二) 我们为什么写作??寻找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乡愁/陆先文//5?29-31 16 写景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陆先文//5?31-32 17 写人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许评//5?32 18 夹叙夹议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郑先琳//5?33 19 叙事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闫翔//5?33-34 20 读后感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范志慧//5?34-35 21 状物作文教学指导设计/廖嫦娥//5?35-36 22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7)/余映潮//5?37-38 23 文言常用词教学实施浅谈??《桃花源记》片段与思考/童志斌//5?38-40 24 《我爱这土地》的诵读引导/柳咏梅//5?41 25 旁批,回来/向晓红//5?42 26 《观舞记》教学设计/王秀波//5?43-44 27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上)/董蓓菲//5?45-46 28 “审美人生”教育的缩影??丰子恺《竹影》的“三重”解读/王威//5?47-48 29 《竹影》中的“我”是谁/单君//5?48-49 30 《咏雪》中两个比喻的高下之别/谢智慧//5?50 31 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李凌云//5?51 32 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杨正奎//5?52 33 作文教学中对话失语现象剖析/刘春文//5?53-55 34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彭玉华//5?56 35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王思雄//5?57-58 36 平淡之中见神奇??由《社戏》中。
2和林格尔县高级职业中学3《我的信念》说课稿王月平一、说教材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与第一单元相比,理性的成分更多;应该在第一单元基础上继续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体验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朗读技巧。
其次,对于课文的把握《我的信念》是一篇随笔。
为什麽选这篇课文?首先,学生对居里夫人并不陌生,但她的心理独白,也许不太了解,本文给学生提供一个角度,理解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其次,本文适合本单元的专题。
1、居里夫人具有什麽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意在训练分析归纳)2、我们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迁移提升)另外,练习第三题是“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也许对有的学校有的学生来说难以做到;不妨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翻过那座山》里的有关于居里夫人的一些文章。
这是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于本篇课文的解读,也是我在授课时要注意的根本,授课的方向不能够偏颇。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不太具备网上查阅资料的条件。
于是我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利用好他们手头的《语文英才教程》、《语文完全解读》等课外读物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提前学习。
这样我在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只起到深入点拨的作用,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
(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三、说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习课本当中现代文的目的是什麽?从大的方向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临考能力。
而我这堂课根据中考的方向和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对语文教学,尤其是现代文教学做大刀阔斧的改革:注意能力的提升和紧随中考的方向,本课是第二课时,很多内容已经在第一课时掌握,本课由“伟大的平凡”到“平凡的伟大”设计教学思路,主题严谨、逻辑性强,从对课文的把握入手,由课内到课外,从课外又拉回到课内,注意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第1期1 移植名师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刘昌稳//1—622 让板书成为绚丽的艺术/景洪春//1—24-253 《村居》教学设计/龚海胜,吴桂香//1—25-264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崔海峰//1—27-285 《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夏菲菲//1—29-306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春琳//1—31-327 披文入情入境——《雨点》教学设计及评析/涂华凤//1—33-348 有容乃大:管窥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路——兼评《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艺术元素/吴礼明//1—43-449 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胡兰//1—45-4610 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管延华//1—49-5011 等待/费玲妹//1—56-5712 让诗意如约绽放——集体创作诗歌一得记/余红//1—5813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于永正//1—5914 请跟我来——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散思/马际娥//1—6015 公开课若干争议述评/钱雯雯//1—6116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彭泽平//1—6217 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好课/王树云//1—6218 欢迎参加200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519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20 2007中国小语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221 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1—122 语文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张云鹰//1—4-623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周一贯//1—7-1124 微格研练:锤炼教科研技艺的“快车道”/贺学英等//1—12-1725 走向平实: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俞惠珍//1—18-2226 谈英雄题材课文的教学/刘春林//1—2327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窦桂梅//1—35-4328 语文味的“咬文嚼字”/苗育春//1—4629 阅读场: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王怡文//1—47-4830 在“精”与“略”之间行走/王爱芳//1—51-5331 让阅读滋润习作/施义兰//1—5432 “舍得”与“越过”/尤梅,包万年//1—5533 车厢里的“争执”/贺成金//1—5634 语文报社诚聘发行代理//1—5935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金运//1—6336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1—6437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语文报》成绩优异,继续名列前茅/金运//1—63第2期1 求索(上)/洪宗礼//2—17-212 守望与隐喻——《黑人谈河流》评析/郭伟//2—40-413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揭晓//2—24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篇章/王文彦//2—15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刘占泉//2—4-96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愚化倾向”/徐江//2—10-137 “导入”也要会“导”/于漪//2—14-158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葛其联//2—15-169 初中语文教师PK初一学生——发人深省的“思维+语文”测试/周云//2—22-2310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6)/余映潮//2—24-2511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姜红娟//2—25-2712 一副对联引发的语文学习/邓先华//2—2813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一) 生活世界:初中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史绍典//2—29-3114 “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远喜//2—31-3315 “学校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陈启艳//2—33-3516 “社会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新,杨巍//2—35-3617 试给《江村小景》重新命题/张广武//2—3718 感受《黄河颂》之“颂”/李红秀//2—381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胡焰//2—38-3920 《热爱生命》散论/徐社东//2—41-4221 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王飞//2—4322 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姜楚华,姜楚波//2—44-4523 从韩愈的谥号谈起/陆明华//2—4524 本体和喻体互换的一个特例/徐仁瑞//2—4625 被误读的勃兰兑斯/盖丽//2—46-4726 写什么和怎么写/朱建军//2—48-5027 “车轮战”与“一鸭三吃”——作文单项技能训练方法谈/李岁红,倪岗//2—50-5128 2007年中考口语交际题梳理/张斗和//2—52-5329 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张玲//2—53-5430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2—55-5631 运用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代述梅//2—5732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任春//2—5833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闫永平//2—5934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2—6035 一位教育家的人格长征——于漪新著《岁月如歌》所揭示的生命穿透力/陈军//2—61-6236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语文报》成绩名列文科中学组榜首/金运//2—6237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2—6338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2—64第3期1 教书育人,一种生命的追求——记全国模范教师党红英/屈海生//3—4-62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结果揭晓//3—13 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3—24 参与课程内容重构促进教学价值实现/顾小敏//3—7-85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与实践/陈卓//3—9-106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郑忠红//3—11-127 教学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价值的重新认定/杨泉良//3—138 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韩羽//3—149 读懂,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卢廷顺//3—14-1510 让文言文教学闪耀人文光芒/孟华//3—1611 认清目标,寻觅对策/王安琪//3—1712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历程——重读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的题词/张一山//3—18-1913 文言文教学怎一个言传了得/杨小海//3—2014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王艳红//3—21-2215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姚文波//3—2316 立足文本合理拓展搭建平台——将讨论引向深入/方建明//3—24-2517 《蜀道难》教学简案/董一菲//3—26-2718 文言·文学·文化——《鸿门宴》备教策略/张俊峰//3—28-2919 悲喜皆因水月生——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情感产生的外环境/董鸥//3—3020 《赤壁赋》之语言美/康宏东//3—31-3221 小议《陈情表》说辩艺术/林妙君//3—3222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文霈//3—33-3423 《归去来兮辞》有“及时行乐之意”吗?/朱文成//3—3424 “践华为城”之“践”字考/吕胜男//3—35-3625 对《过秦论》中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莫如彪//3—3626 人教版第二册文言文音义指瑕/邓见发//3—3727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的创设及操作说明/戴林东//3—38-3928 《“设计文章的波澜”修改》教学案例/郭家海//3—40-4229 也说“具体、形象、生动”/王英华//3—4330 两水分流,二龙戏珠——谈谈记叙文(小说)谋篇中的双线结构法/高俊清//3—44-45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吴同和等//3—46-4732 高考探究性阅读题之“探究”/赵道夫//3—48-4933 科技文阅读备考指要/时寅敦//3—50-5134 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宋宏雄,聂焘//3—52-5335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张广祥//3—54-5536 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现代文阅读作答指导/黄务海//3—5637 “三字法”解答散文阅读主观题/黄小娟//3—5738 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3—58-5939 常见古代官职变动术语类举/王志耀//3—60-6140 古代数字表示法摭谈/宁红丽,李敬永//3—614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语文报社联合主办//3—62-6342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语文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3—6343 实施品牌大战略赢得发展新动力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3—64第4期1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4—622 我们要感谢谁/贾志敏//4—13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薛瑞萍//4—4-74 有一个班级,令人神往——评薛瑞萍笔下的母语课堂/王丽琴//4—7-95 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盛新凤//4—15-196 建构儿童需要的教学——“儿童语文课程”与“服务型课堂”探究沙龙/彭峰等//4—20-24+607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吴炳发//4—25-268 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游爱金//4—27-299 《狼和鹿》教学设计/杨树亚//4—30-3110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华中//4—32-3311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高祥虎//4—34-3512 点面结合绘场景——快乐作文·快速作文训练课/吴春晓//4—36-3713 练习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胡晓燕//4—3814 进出文本间感悟留心尖——对话《触摸春天》/王振刚//4—39-4015 因为智慧,所以简单——感受蒋俊兴老师《半截蜡烛》一课/李菊芬//4—4116 让学生唱响“最自由的歌”/王泽斌,侯艳馨//4—42-4317 简化语文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冯小松//4—44-4518 让课堂评语走进学生的心中——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有感/毛文红//4—46-4719 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滕衍平//4—48-5120 寓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顾雅芳//4—52-5321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丽//4—5622 迟开的花儿也鲜艳/朱建霞//4—59-6023 她为什么就不可以?/王亚丽,叶志梅//4—6124 练好基本功精彩四十分欢迎您为本刊课堂教学栏目撰写稿件//4—6325 知识殿堂学习乐园艺术摇篮———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学校简介//4—6526 教研明星//4—227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4—6628 暗示与提示: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成尚荣//4—10-1429 教学视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标尺——《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例谈/阎宗学//4—54-5530 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周学静//4—57-5831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4—64第5期1 2007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5—642 换位思考,再识“新装”/阳刚//5—413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5—24 栽树与集叶/陈涛//5—15 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李卫东//5—4-76 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位的阅读生活——以班级《论语》阅读为例说明/王君//5—7-97 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徐社东//5—10-128 该怎样拓展?/于漪//5—13-149 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李明哲,胡勤亮//5—14-1710 “语文”就是“人文”/耿法禹//5—1811 求索(下)/洪宗礼//5—19-2312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5—2313 评价语文味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曾宪一//5—24-2714 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黄本荣//5—27-2815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二) 我们为什么写作——寻找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乡愁/陆先文//5—29-3116 写景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陆先文//5—31-3217 写人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许评//5—3218 夹叙夹议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郑先琳//5—3319 叙事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闫翔//5—33-3420 读后感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范志慧//5—34-3521 状物作文教学指导设计/廖嫦娥//5—35-3622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7)/余映潮//5—37-3823 文言常用词教学实施浅谈——《桃花源记》片段与思考/童志斌//5—38-4024 《我爱这土地》的诵读引导/柳咏梅//5—4125 旁批,回来/向晓红//5—4226 《观舞记》教学设计/王秀波//5—43-4427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上)/董蓓菲//5—45-4628 “审美人生”教育的缩影——丰子恺《竹影》的“三重”解读/王威//5—47-4829 《竹影》中的“我”是谁/单君//5—48-4930 《咏雪》中两个比喻的高下之别/谢智慧//5—5031 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李凌云//5—5132 淡极始知花更艳朴实无华也动人/杨正奎//5—5233 作文教学中对话失语现象剖析/刘春文//5—53-5534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彭玉华//5—5635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王思雄//5—57-5836 平淡之中见神奇——由《社戏》中的“孩子对话”看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刘建设//5—5937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王林红//5—6038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洪璇//5—6139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5—6240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已经启动//5—6341 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5—65第6期1 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6—12 作者的无奈,编者的遗憾/本刊编辑部//6—61-623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6—634 话说“语文人生”/顾黄初//6—15 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执著追梦/冯为民//6—4-66 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吴亮奎//6—7-97 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语文学习/吴泓//6—10-118 勿让乱花迷人眼/余养健//6—12-139 语文选修课的实践和思考/杨培明//6—14-1510 选修课这样来教如何?/施桂湘//6—151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关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的三个要义/韩玉洁//6—1612 两翼齐飞——我理想中的高中语文选修模式/郁洪千//6—1713 语文——一种文化的深度阅读/陈明华//6—18-1914 从“同文异教”看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王爱娣//6—20-2215 “误”中“生成”的教学——欧也妮人物心理分析教学片段及思考/张剑虹//6—23-2416 探究应该把握的五个切入点/魏羲之//6—25-2617 课堂创新教学设计策略/陈国林//6—26-2718 绝望的抗争——《祝福》新解/刘永香//6—28-2919 祥林嫂非死不可吗?/林雪冰//6—3020 简析《药》的叙述策略/柴国华//6—31-3221 永恒的迷惘和战栗——《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新解/王芝腾//6—32-3322 “失街亭,谁之过”歪解/章伯军//6—3423 《我有一个梦想》备教策略/蒋念祖//6—35-3724 有关“庄周”命名及其他/黄岳辉//6—3825 《祝福》备课札记/黄尚武//6—3926 积累·规范·创新——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张雨仁//6—40-4127 韩军的作文教学观探析/朱文秀//6—42-4328 议论文写作的“我在”策略探析/李新地//6—44-4529 长风出谷,如霆如电——谈议论文的气势美/郑如芹//6—4630 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孙立志//6—47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唐巨南等//6—48-4932 命题记叙文写作如何得高分/程必荣//6—50-5133 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邱刚//6—5234 高考作文的三大误区——由“诗意地生活”说开去/张孟光//6—5335 真我迷失:高考作文的难言之痛/徐飞//6—54-5536 定向取材/刘广标//6—5637 巧借排列组合指导高考写作/田小华//6—57-5838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与反思/晏玉平//6—58-5939 第十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述评/陆建生//6—6040 2007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6—64-6541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第一届年会/顾之川//6—66第7期1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7—22 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肖川北//7—13 童话推开了教室的门——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周益民//7—4-64 儿童阅读与儿童作文——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吴琳//7—6-95 “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徐林祥//7—10-116 徜徉在童年的“桃花源”——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张祖庆,周慧红//7—12-147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徐冬梅等//7—15-198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张晓华,吴金高//7—20-219 在“感动”中抒写感动——《学写“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颁奖词》教学设计/孙洪伟//7—22-2310 运用是为了提升——听课随想(一)/方利民//7—24-2511 细品慢嚼汲营养——听课随想(二)/方利民//7—2512 文章自得方为贵——听课随想(三)/方利民//7—2613 一唱三叹“语气词”——听课随想(四)/方利民//7—2714 走进文本感受生命——《生命生命》课例赏析/庄瑞兰,陈晓//7—28-3015 让“生命桥”在学生的心田镌刻——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自评/刘仁增//7—31-3416 智慧:从文本语言中滋长——《孔子游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前后/潘文彬//7—35-3917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国标小学语文主要教材简单评述/甘其勋//7—40-4118 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肖绍国//7—42-4619 中外习作教学现象比勘与策略追述/王金涛//7—47-4920 盘活命题坐标拓宽试题维度——小学语文试卷命题改革例谈/邵玉容//7—50-5121 对课堂质疑的“质疑”/陈传敏//7—52-5322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尊重”与“呵护”/于树漫//7—54-5523 镜像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胡文杰//7—56-5724 从麦克劳德到小欣/包莉婷//7—5825 简单的幸福——读《再致青年教师九条真诚建议》有感/李振华//7—5926 美国作文教学ABC/杜红梅//7—60-6127 一线教师企盼的公开课/顾萍萍//7—6228 换一种教育思维/顾鹏贵//7—6229 抛砖引玉书海导航/金永//7—6230 良言本无价一语重千金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7—6331 叙说杏坛往事漫谈红烛情缘欢迎您为本刊“杏坛”板块撰写稿件//7—6332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暨2007中国小语十大年度人物动感课堂展示会//7—6433 教研明星//7—653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比赛已启动//7—66第8期1 渴望翱翔/郭学辉//8—22 平等公享/唐宗海//8—23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自学习惯/孙宪武//8—14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邱道学//8—4-75 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梁东荣//8—7-96 有一种热爱叫坚持/华清//8—10-127 答疑也须慎选/于漪//8—13-148 准专业素养与专业素养——语文教学机智的两个支撑层面/孙来升//8—14-159 主题教学:让学生的主动表达绽放光彩/陈尚达,张初吴//8—16-1910 蹲下来看世界——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谈议论文文体典范性/陈卉//8—19-2111 顺势引申,丰满内容——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8)/余映潮//8—22-2312 《竹影》课堂实录及点评/闻静,蒋葵林//8—23-2513 语文教师要备一本《说文解字》/黄桂芬//8—2614 《走进童话世界》综合性学习/闫勇//8—2715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霞//8—2816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三)“活动式”作文教学探索/肖家芸//8—29-3617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下)/董蓓菲//8—37-3918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美学的胜利”/李铁秀//8—39-4019 解读《台阶》的一把钥匙/缪建琴//8—4120 从《台阶》看人生的困境/王君//8—42-4321 “鱼雁”与书信/陈卫星,张伶俐//8—44-4522 关于《斑羚飞渡》的三处异议/丁海军//8—4523 对《岳阳楼记》中两个词义的质疑/龙中华//8—4624 高考作文题重复的联想/曾昭葵//8—47-4825 作文教学与评价中的三联思路/黄国明//8—48-4926 作文的正区与误区/何悦华//8—5027 掀起你的红盖头——浅谈中考语文试卷卷首语的设计艺术/王大智//8—51-5228 别出心裁,检测知识与能力——2007年全国中考部分创新阅读题评述/张兴武//8—52-5429 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周淑霞//8—5530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梁燕//8—5631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肖莉//8—5732 教师的作为在哪里/吴学文//8—5833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刘美丽//8—5934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李瑞云//8—6035 炫出细微处的精彩/韩云,张志萍//8—6136 良言本无价一语重千金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8—6237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8—6238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8—6339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8—644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8—6541 名家创造名品品牌奉献金牌《语文报·课标教材完全助读》掀起语文学习新浪潮//8—66第9期1 第五届“语通杯”教改新星风采//9—12 走进语文的海洋——写给广大中学生朋友/王临惠//9—13 守望心中的“麦田”/张俊峰//9—4-64 落实课标精神走出选修误区/曹建芳,曹建春//9—7-85 探寻创作意图,深入对话教学——浅谈选修课《现代散文选读》的鉴赏教学/陆建生,欧阳林//9—9-106 浅谈文学类校本课程的开设/范磊//9—117 校本教材要合理建设/余安元//9—128 校本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利用/唐际平//9—139 作文中的“真”是如何丢失的?/杨斌等//9—14-1710 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郭惠宇//9—18-1911 也说文本解读的关键——兼说《文本解读“三个一”》之缺憾/沈坤林//9—20-2112 语文课上看“热闹”/李因林//9—2213 基于内部逻辑的现当代小说微观阅读/成旭梅//9—23-2414 课堂教学重点初探/朱前珍//9—25-2615 精彩——不期而至——《拿来主义》教学/赵清林//9—27-2816 《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陈玉明//9—2917 教科书小说选文特色及教学策略/潘冠海//9—30-3118 品味人物语言的厚度——《茶馆》备教策略/贾铖虎//9—32-3319 《李清照词两首》备教策略/熊芳芳//9—34-3520 从被动走向主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另一种解读/崔国明//9—36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题/文继炬//9—37-3822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说话艺术/宋桂奇//9—38-3923 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王志生//9—40-4124 再谈“必须跨过这道坎”——兼议作文思维训练/魏永雅//9—42-4425 细节成就美文/张建房//9—44-4526 作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徐源//9—46-4727 作文新题设计五则/解光文//9—48-4928 语言运用题的三个创新意识/卞光武//9—50-5129 管窥蠡“测”——2008年高考字音与字形考查预测/景影//9—5230 夯实基础寻突破——2008年高考“词语(熟语)运用”考查预测/朱香平//9—53-5431 依旧花胜去年红——2008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命题预测及备考提示/霍灿,杨公平//9—55-5632 高考语言表达运用题预测与探究/邢小雷//9—57-593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十法/郭振海//9—60-6134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9—62-6335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9—6436 良言本无价一语重千金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9—6437 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9—6538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第一届年会/顾之川//9—66第10期1 稻草与灯光的遐思/张敬义//10—12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郭根福//10—4-83 观课评教,“路在何方”/周一贯//10—9-134 学情: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走向/曹鸿飞//10—145 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周毅//10—14-166 观课反思:谁动了学生的“奶酪”/金彩娣//10—167 语文课,我们到底该怎样上/诸向阳//10—17-208 “表达”与“阅读”,谁主沉浮——中外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吴忠豪,陈建先//10—21-249 《桃花心木》,“难点”何在/熊生贵//10—2510 《泊船瓜洲》三重思乡情/何伟//10—26-2711 “雨点儿”溅起的惊喜——《雨点儿》一课语言训练三次教学谈/应混娇//10—27-2812 “书香伴童年”教学设计/张树红等//10—2913 引领深度对话,感受人性之美——《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陆华山//10—30-3114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金战芳//10—32-3315 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吴民益,赵国华//10—3416 春雨无声润心田——于永正老师课堂即时评价艺术之思考/顾巧英//10—35-3617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外阅读——周益民《逆风的蝶》课例评析/曹建召//10—37-3818 触摸汉字智慧传承民族文化——“汉字文化启蒙”系列之一/刘发建//10—39-4219 我看到了希望/邵宗杰//10—42-4420 文本解读的审美诠释/许佩君//10—45-4621 让古诗教学扎实而灵动/张敏//10—47-4822 “包装”学生的朗读/屈太侠//10—4923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情深意浓/匡爱红//10—50-5124 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陈晖//10—52-5325 以生动演绎大美——《燕子专列》教学实例思考/张燕//10—5426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有效性的思考/王敏文//10—55-5627 小学语文多元化解读中的思维发展/李洪祥//10—57-5828 老师,教学中你最关注什么/韩吉旺//10—5929 一把思考的椅子/余红//10—6030 面对差生,我就要这样的心态/张宏宽//10—6031 把“开放”落到语文教学的实处——由《感受美国的语文课》想到的/游畅//10—61-6232 “教孩子”与“教语文”/张蓉//10—6333 愿语文老师的“讲”变得“可口可乐”/朱彤//10—6434 教研明星//10—1+65第11期1 教改新星榜//11—12 不妨讲一点古文字/喻遂生//11—13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钱加清//11—4-64 国外综合性学习的新趋势/荣维东//11—7-85 关于综合性学习过程弱化问题的思考/夏满//11—9-106 用大爱温暖语文课堂/钱小龙//11—11-137 要作一点理性思考/于漪//11—14-158 语文到底“性”什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驳议/武舒萍//11—15-169 散文“形散神不散”辨析/温欣荣//11—1710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潘克勤//11—18-2011 语文作业:我们还可以怎样布置/夏丽红//11—20-2112 读品结合,读说交替——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9)/余映潮//11—22-2313 古诗文:不妨由“吟”入悟/宋其伟//11—23-2414 凸显文学教学性质的小说阅读教学设计/陈晖//11—25-2615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孟玲//11—27-2816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四) 组织中考作文复习的基本要求/余映潮//11—29-3117 文题审读训练/梁吴芬//11—31-3218 选材立意训练/祝中清//11—32-3319 文章结构训练/杨晓梅//11—34-3520 语言表达训练/何相成//11—35-3621 酿一杯语言的《春酒》/张光华//11—3722 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探析/高飞//11—38-3923 阿长与鲁迅的真诚观——再读《阿长与〈山海经〉》/杨红军//11—4024 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高伟毅,吕庆荣//11—4125 举轻若重的“丁举人”/罗爱平//11—4226 言说不尽的桥意象/向丽//11—42-4327 古代汉语的比喻性量词/朱安义//11—4428 浅析冰心的几首小诗/于树漫//11—45-4629 知人论世:解读古典诗词的起点/徐放//11—4730 基于博客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王林发//11—48-5031 少年情怀当是诗/杨聪//11—50-5132 言之有“点”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近年上海市中考“小作文”的思考和实践/方仙华//11—52-5433 “嫦娥一号”专题训练/孙开仁//11—55-5734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谢道炳//11—58-5935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李永红//11—59-6036 《散步》教学设计/艾军平//11—6137 作业应注重实效性/王玉荣//11—6238 “两大吃惊”的背后/冯文星//11—6339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11—654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1—66第12期1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12—22 作文内容对社会意识的简单趋同/苏涵//12—13 海无波澜,林有梁栋——记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夏坚/纪涛//12—4-64 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及其教学检讨/张悦群//12—7-95 我看“参与课程内容重构”——兼与顾小敏老师商榷/肖健兴//12—10-116 语文“模块”教学背景下的“模式”初探/胡兴桥//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