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3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10
数学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A 卷满分为100分,B 卷满分为20分)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 分数_________(A 卷)一.精心选一选: (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3a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3 B .a ≤3 C .a ≥―3 D .a ≤―32.若双曲线ky x=与直线21y x =+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k 的值为( ).A .-1. B. 1 C.-2 D.2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 ). A.(-3,2) B.(-2,-3) C.(3,-2) D.(2,-3)4.若29x y -+与|x -y -3|互为相反数,则x +y 的值为 ( ) . A .27 B .9 C .12 D .35.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a b c ===B .53,1,44a b c ===C .2,3,5a b c ===D .7,23,24a b c === 6.在算式3()3-3()3-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这个运算符号是( ).A .加号B .减号C .乘号D .除号7.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 ). A .10 B .27 C .10或27 D .10或78.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 ). A .AB=CD ,AD=BC B .AD=BC ,AD ∥BC C .AB=CD ,∠B=∠D D .AB ∥CD ,∠A=∠C9.已知b >0,化简二次根式b a 3-的正确结果是 ( ).A .ab a --B .ab a -C .ab aD .ab a -10.如图,直线l 交y 轴于点C ,与双曲线y =xk (k <0)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 (不与A 、B 重合),Q 为线段BC 上的点(不与 B 、C 重合),过点A 、P 、Q 分别向x 轴作垂线, 垂足分别为D 、E 、F ,连结OA 、OP 、OQ ,设 △AOD 的面积为S 1、△POE 的面积为S 2、 △QOF 的面积为S 3,则有( )A .S 1<S 2<S 3B .S 3<S 1<S 2C .S 3<S 2<S 1D .S 1=S 2=S 3二.细心填一填: (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计算124183-⨯= . 12.比较大小:512- 12.(填“>”、 “<”或“=”).13.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DE=2cm ,则BC=_____cm . 14.已知:如图,线段AB 、DE 表示一个斜靠在墙上的梯子的两个不同的位置,若CB =3m ,∠ABC =45°,要使∠EDC =60°,则需BD = m. 15.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6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离杯底2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cm.16.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__(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ABC DE蚂蚁A蜂蜜 C243O三.用心算一算:(17题每小题4分,18题5分,共13分) 17.计算: (1)23)31(12310---+-; (2) 2)32()122)(488(---+.18.已知: 21x =-, 求223x x +-的值.四.解答题(19、20题5分,21题6分,共16分)19.已知:如图,A 、C 是 DEBF 的对角线EF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且AE=CF .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EF20.如图,直线1y k x b =+与双曲线y =2k x相交于A (1,2),B (m ,-1)两点.(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C (x 1,y 1), D (x 2,y 2), E (x 3,y 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请直接写出y 1,y 2,y 3的大小关系式;(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 1x +b >2kx的解集.21.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B=6,AD=8,在AB 上取一点E ,将纸片沿DE 翻折,使点A 落在BD 上的点F 处,求AE 的长.五.动手画一画(4分)22.如图,是由10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正方形网格,设顶点在这些小正方形顶点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①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边长为53,10,5的格点三角形△ABC.A BCDEFO xyAB②△ABC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六.解答题 (第23、24题每题6分,25题7分,共19分)23.如图,已知ΔABC 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ΔABM 和ΔCAN ,D 、E 、F 分别是MB ,BC ,CN 的中点,连结DE 、FE ,求证:DE=EF24.如图,直线y=2x ﹣6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交于点A (4,2),与x 轴交于点B .(1)求k 的值及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ΔAB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1,矩形MNPQ中,点E,F,G,H分别在NP,PQ,QM,MN上,若=∠=∠∠,则称四边形EFGH为矩形MNPQ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432=1∠图4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4AB,8=BC.=(1)在图2、图3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2)求图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3)如图4,请你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并给出证明.(B 卷)1.(4分)如图,若点M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y 轴,分别交函数xk 1y =(x >0)和xk 2y =(x >0)的图象于点P 和Q ,连接OP 、OQ .则下列结论:(1)∠POQ 不可能等于90°; (2)12k PM QM k =; (3)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 轴对称;(4)△POQ 的面积是)(|k ||k |2121+.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序号) 2.(4分)在△ABC 中,AC=BC ,∠ACB =90°,D ,E 是线段AB 上两点,AD=3,BE=4,∠DCE=45°,则△ABC 的面积是 .3.(6分) 如图,点A (m ,m +1),B (m +3,m -1)都在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象上. (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M 、N 两点的坐标.OxyPM QABC4.(6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以AB 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 ,连接AD 、BE ,交点为O ,且OC =24. (1)求证:OC 平分∠ACB ; (2)求BC 的长.EBCAOD答案与提示:(A )卷 一: BBDAD DCCAB二:11、6;12、〉;13、4;14、3322-;15、10;16、10或45; 三:17、2(1).31;(2)2526;3---+18、-2;19、提示:连接BD ,证明AO=CO ,DO=BO ;20、2132(1).1,;(2);(3)20,1;y x y y y y x x x =+=<<-<<>21、83;22、(1)如图(2)7.523、提示:连接MC 、AN ,证明△MAC 与△BAN 全等,可得MC=BN.再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DE 、EF 分别是MC 、BN 的一半,从而可得DE=EF 。
ACB (第4题图)初中数学试卷桑水出品数学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姓名:班级:成绩: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BCD 中,∠A :∠B =1:2,则∠A 的度数为().A .30°B .45°C .60°D .120°2.某服装店试销一款女式防晒服,试销期间对不同颜色的防晒服的销售情况做了统计. 如果服装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颜色的防晒服最畅销,那么对经理最有意义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x a ---=的一个根为2,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1±4.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点12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A .9米 B .15米 C .21米 D .24米 5.某城2012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14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300(1+x )=363 B .300(1+x )²=363 C .300(1+2x )=363 D .363(1-x )²=3006.如图,□ABCD 中,AB=10,BC=6,E 、F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若EF=7,则四边形EACF 的周长是(). A .20 B .22 C .29 D .317.不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B .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C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D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8.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BC =1,CE =3,H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A .2.5B .5C .322D .2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ax x +-=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4a >-B .14a ≥-C .14a ≥-且a ≠0D .14a >-且a ≠0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13AE AB =,将矩形沿直线EF A BD CEF (第6题图)(第8题图)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连接BP 交EF 于点Q ,对于下列结论:①EF =2BE ;②PF =2PE ;③FQ =4EQ ;④△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已知a 是方程22430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2a a +=_______.1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锐角为60º,较短的边长为12,则对角线长为______. 13.如果把代数式223x x -+化成2()x h k -+的形式,其中h ,k 为常数,那么h+k 的值是. 14.如图,把两块相同的含30o 角的三角尺如图放置,若66AD =cm ,则三角尺的最长边长为__________cm .15.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a =_____;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16.等腰ABC ∆两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x x -+=的两个解,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17.如图,菱形ABCD 中,AB=2,∠BAD=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18.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²-2△,根据这个规则,方程(x -3)※x 21=0的解为__________. (第14题图)(第17题图)(第19题图)1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cm ,E 为CD 边上一点,∠DAE =30°,M 为AE 的中点,过点M 作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P 、Q .若PQ =AE ,则AP 等于 cm .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 1C 1,再以对角线OB 1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 1 B 2C 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B 2的坐标是; B 2015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 21.(每小题3分)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3x (x -2)=2x -4;(2)x 2-3x -28=0; (3)3x 2-4x =2;(4)x 2+mx +2=mx 2+3x .(m ≠1) 22.(本题5分)如图,∠C=90°,AC=3,BC=4,AD=12,BD=13,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 23.(本题5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平分∠BAD ,CE//AD 交AB 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 是菱形;(2)若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第10题图) C 4C3C 2C 1B 4B 3B 2B 1A BCO yxE24.(本题5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13(2=+++-m x m mx(1) 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方程恒有实数根; (2) 若该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25.(本题5分)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如图,要建一个面积为40平方米的矩形花园ABCD ,为了节约材料,花园的一边AD 靠着原有的一面墙,墙长为8米(AD <8),另三边用栅栏围成,已知栅栏总长为24米,求花园一边AB 的长. 26.(本题5分)四中在开展“好算手”系列活动中,为了解本校120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每人参加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条形统计图如下: (1)求这5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算该1200名学生共参加了多少次活动.27.(本题6分)已知,矩形ABCD 中,延长BC 至E ,使BE=BD ,F 为DE 的中点,连结AF . (1) 若AB =3,AD =4,求 DE 的长; (2) 求证:∠ADB=2∠DAF28.(本题7分)如图1,EF 是中位线,AD 与EF 相交于点O .若将△AEO 与△AFO 分别绕E EBCF 构成矩形PBCQ ,我们把这样形成的矩形称为△ABC (1)若△ABC 的边BC =5PBCQ 的长为________,宽为________;(2)如图2,在△ABC 中,∠C =90°,BC =2,AC =4,试求△ABC 的所有等积矩形的长和宽; (3)如图3,矩形ABCD 中,AB =2,BC =3,那么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试探究其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的三边长. 四、附加题1.(本题6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1,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设AP =x ,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 与点P 重合,得折痕EF (点E ,F 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 (1)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折痕EF 的长为; (2)当四边形EPFD 为菱形时,x 的取值范围为; (3)当x =2时,菱形EPFD 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2.(本题7分)已知:α,β(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设s 1=α+β,s 2=α2+β2,…,s n =αn +βn .根据根的定义,有α2-α-1=0,β2-β-1=0,将两式相加,得(α2+β2)-(α+β)-2=0,于是,得s 2-s 1-2=0.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利用配方法求α,β的值,并直接写出s 1,s 2的值;(2)猜想:当n ≥3时,s n ,s n -1,s n -2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 (3)根据(2)中的猜想,求(1+52)5+(1-52)5的值.3.(本题7分)如图1,P 为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BE =DP ,∠CEP 的平分线交正方形的对角线AC 于点F . (1)求证:AE =AF ;(2)如图2,AM ⊥PE 于M ,FN ⊥PE 于N ,求证:AM +FN =AD ;EA(3)在(2)的条件下,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N 为PM 的中点,求线段F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一、选择题1.C.2.B.3.D4.D5.B6.C7.C8.B9.C 10.D 二、填空题11.3212.24 13.3 14.12 15. 10,8 16.7或19.2或1 20.(0, ,(22- 三、解答题 21.(1)1222,3x x == ; (2)127,4x x ==-(3)12x x ==;(4)1221,1x x m ==- 22.36 23.直角三角形24.(1)略 (2)1m =±. 25.x=10.26.(1)平均数=3.3 众数4, 中位数3. (2)3960略 28. (1)5 3(2)△ABC 可形成如下三个等积矩形: 图①中的矩形的长为2,宽为2 图②中的矩形的长为4,宽为1图③中的矩形的长为42+22=25,宽为4×22×25=255(3)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其中,当以BC 为底时,构成已知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高是4则这样的三角形的另一顶点P 在图④中的四个矩形拼成的图形中的EF 上 当P 为EF 的中点时,△PBC 的周长最小PB +PC +BC =3+3 2+82=3+73当以AB 为底时,构成已知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高是6, 这样的三角形的另一顶点P 在图⑤中的EF 上 同理当P 为EF 的中点时,△PAB 的周长最小PB +PA +AB =2+2 2+122=2+237∵3+73<12,2+237>14∴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为3+73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32,732附加题:53;(3)4x ≤≤ 2. 解:(1)移项,得x2-x =1配方,得x2-2×x ×12+( 12)2=1+( 12)2即(x - 12)2= 54开平方,得x - 12=±52,即x =1±52∵α>β,∴α=1+52,β=1-52·············· 3分于是s 1=α+β=1,s 2=s 1+2=3 ················ 5分 (2)猜想:s n =s n -1+s n -2 ······················ 6分证明:根据根的定义,有α2-α-1=0两边都乘以αn-2,得αn-αn-1-αn-2=0 ①同理,βn-βn-1-βn-2=0 ②①+②,得(αn+βn)-(αn-1+βn-1)-(αn-2+βn-2)=0∵s n=αn+βn,s n-1=αn-1+βn-1,s n-2=αn-2+βn-2∴s n-s n-1-s n-2=0,即s n=s n-1+s n-2···············10分(3)由(1)知,s1=1,s2=3由(2)中的关系式可得:s3=s2+s1=4,s4=s3+s2=7,s5=s4+s3=11,3.(1)连接AP∵正方形ABCD,∴AB=AD,∠ABE=∠D=90°又BE=DP,∴△ABE≌△ADP∴AE=AP,∠BAE=∠DAP∵∠BAP+∠DAP=90°∴∠BAP+∠BAE=90°,即∠EAP=90°∴∠AEP=∠APE=45°∵正方形ABCD,∴∠ACB=45°∴∠AEP=∠ACB∵∠AEF=∠AEP+∠PEF,∠AFE=∠ACB+∠CEF又∠PEF=∠CEF,∴∠AEF=∠AFE∴AE=AF(2)过F作FH⊥AM于H则四边形MHFN是矩形,∴FN=MH由(2)知,AE=AP,AE=AF∴AF=AP易知△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M⊥PE,∴AM=PM,∠MAP=45°∴∠HAF=∠DAP=45°-∠PAF又∠AHF=∠D=90°,∴△AHF≌△ADP∴AD=AH=AM+MH=AM+FN即AM+FN=AD(3)设FN=x,则PM=AM=a-x,AP=2(a-x)∵△AHF≌△ADP,∴DP=FH=MN=12PM=12(a-x)在Rt△ADP中,a2+[12(a-x)]2=[2(a-x)]2整理得:7x2-14ax+3a2=0ABDC EFP ABDC EFPMNH解得:x1=a+277a(舍去),x1=a-277a即FN=a-277a。
ACB (第4题图)初中数学试卷桑水出品数学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姓名:班级:成绩: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BCD 中,∠A :∠B =1:2,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45° C .60° D .120°2.某服装店试销一款女式防晒服,试销期间对不同颜色的防晒服的销售情况做了统计. 如果服装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颜色的防晒服最畅销,那么对经理最有意义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x a ---=的一个根为2,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1±4.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点12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A .9米B .15米C .21米D .24米 5.某城2012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14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300(1+x )=363 B .300(1+x )²=363 C .300(1+2x )=363 D .363(1-x )²=3006.如图,□ABCD 中,AB=10,BC=6,E 、F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若EF=7,则四边形EACF 的周长是().A .20B .22C .29D .317.不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B .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C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D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8.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BC =1,CE =3,H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A .2.5B .5C .322D .2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ax x +-=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BD CEF(第6题图)(第8题图)A .14a >-B .14a ≥-C .14a ≥-且a ≠0D .14a >-且a ≠0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13AE AB =,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处,连接BP 交EF 于点Q ,对于下列结论: ①EF =2BE ;②PF =2PE ;③FQ =4EQ ;④△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已知a 是方程22430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2a a +=_______.1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锐角为60º,较短的边长为12,则对角线长为______.13.如果把代数式223x x -+化成2()x h k -+的形式,其中h ,k 为常数,那么h+k 的值是. 14.如图,把两块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放置,若66AD =cm ,则三角尺的最长边长为__________cm .15.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a =_____;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16.等腰ABC ∆两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x x -+=的两个解,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17.如图,菱形ABCD 中,AB=2,∠BAD=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8.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²-2△,根据这个规则,方程(x -3)※x 21=0的解为__________. (第14题图)(第17题图)(第19题图)1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cm ,E 为CD 边上一点,∠DAE =30°,M 为AE 的中点,过点M 作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P 、Q .若PQ =AE ,则AP 等于 cm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 1C 1,再以对角线OB 1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 1 B 2C 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B 2的坐标是;(第10题图) C 3C 2C 1B 4B 3B 2B 1A BCO yxCA DB EB 2015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 21.(每小题3分)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3x (x -2)=2x -4;(2)x 2-3x -28=0;(3)3x 2-4x =2;(4)x 2+mx +2=mx 2+3x .(m ≠1) 22.(本题5分)如图,∠C=90°,AC=3,BC=4,AD=12,BD=13,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23.(本题5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平分∠BAD ,CE//AD 交AB 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 是菱形;D C AB(2)若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本题5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13(2=+++-m x m mx(1) 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方程恒有实数根;(2) 若该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25.(本题5分)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如图,要建一个面积为40平方米的矩形花园ABCD ,为了节约材料,花园的一边AD 靠着原有的一面墙,墙长为8米(AD <8),另三边用栅栏围成,已知栅栏总长为24米,求花园一边AB 的长. 26.(本题5分)四中在开展“好算手”系列活动中,为了解本校120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每人参加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条形统计图如下:20人数17 18D ECBA(1)求这5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算该1200名学生共参加了多少次活动.27.(本题6分)已知,矩形ABCD 中,延长BC 至E ,使BE=BD ,F 为DE 的中点,连结AF .(1) 若AB =3,AD =4,求 DE 的长; (2) 求证:∠ADB=2∠DAF .28.(本题7分)如图1,在△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EF 是中位线,AD 与EF 相交于点O .若将△AEO 与△AFO 分别绕E 、F 两点旋转180°,可与梯形EBCF 构成矩形PBCQ ,我们把这样形成的矩形称为△ABC 的一个等积矩形.(1)若△ABC 的边BC =5,高AD =6,则等积矩形PBCQ 的长为________,宽为________; (2)如图2,在△ABC 中,∠C =90°,BC =2,AC =4,试求△ABC 的所有等积矩形的长和宽;(3)如图3,矩形ABCD 中,AB =2,BC =3,那么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试探究其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的三边长.F EA DB C四、附加题1.(本题6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1,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设AP =x ,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 与点P 重合,得折痕EF (点E ,F 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1)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折痕EF 的长为; (2)当四边形EPFD 为菱形时,x 的取值范围为; (3)当x =2时,菱形EPFD 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FCDDD A BC A B C DP Q E F O A C B B C A D 图1 图2 图32.(本题7分)已知:α,β(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设s 1=α+β,s 2=α2+β2,…,s n =αn +βn .根据根的定义,有α2-α-1=0,β2-β-1=0,将两式相加,得(α2+β2)-(α+β)-2=0,于是,得s 2-s 1-2=0.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利用配方法求α,β的值,并直接写出s 1,s 2的值;(2)猜想:当n ≥3时,s n ,s n -1,s n -2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 (3)根据(2)中的猜想,求(1+52)5+(1-52)5的值.3.(本题7分)如图1,P 为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BE =DP ,∠CEP 的平分线交正方形的对角线AC 于点F . (1)求证:AE =AF ;(2)如图2,AM ⊥PE 于M ,FN ⊥PE 于N ,求证:AM +FN =AD ;(3)在(2)的条件下,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N 为PM 的中点,求线段F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A B D C E F P 图1 图2 A BD CEF P M N一、选择题1.C.2.B.3.D4.D5.B6.C7.C8.B9.C 10.D 二、填空题11.3212.24 13.3 14.12 15. 10,8 16.7或8 17.3 18.7132±19.2或1 20.(0,22) ,10071007(22,22)- 三、解答题 21.(1)1222,3x x ==; (2)127,4x x ==-(3)12210210,33x x +-==;(4)1221,1x x m ==- 22.36 23.直角三角形 24.(1)略 (2)1m =±. 25.x=10.26.(1)平均数=3.3 众数4, 中位数3. (2)3960 27.(1)10 (2)略 28.(1)5 3(2)△ABC 可形成如下三个等积矩形:图①中的矩形的长为2,宽为2 图②中的矩形的长为4,宽为1 图③中的矩形的长为42+22=25,宽为 4×2 2×25=255(3)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其中,当以BC 为底时,构成已知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高是4则这样的三角形的另一顶点P 在图④中的四个矩形拼成的图形中的EF 上 当P 为EF 的中点时,△PBC 的周长最小A CB A CB ACB图①图②图③PB +PC +BC =3+32+82=3+73当以AB 为底时,构成已知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高是6, 这样的三角形的另一顶点P 在图⑤中的EF 上 同理当P 为EF 的中点时,△P AB 的周长最小 PB +P A +AB =2+22+122=2+237∵3+73<12,2+237>14∴能形成这样的等积矩形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为3+73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32,732附加题:51.(1)2;(2)13;(3)4x ≤≤ 2. 解:(1)移项,得x2-x =1配方,得x2-2×x ×1 2+(1 2)2=1+(1 2)2即(x - 12)2= 54开平方,得x - 12=± 52,即x =1±52∵α>β,∴α=1+52,β=1-52·················································· 3分 于是s 1=α+β=1,s 2=s 1+2=3 ····················································· 5分 (2)猜想:s n =s n -1+s n -2······································································ 6分 BCAD图⑤FE BACDE F PP图④证明:根据根的定义,有α2-α-1=0两边都乘以αn-2,得αn-αn-1-αn-2=0 ①同理,βn-βn-1-βn-2=0 ②①+②,得(αn+βn)-(αn-1+βn-1)-(αn-2+βn-2)=0∵s n=αn+βn,s n-1=αn-1+βn-1,s n-2=αn-2+βn-2∴s n-s n-1-s n-2=0,即s n=s n-1+s n-2 ················································10分(3)由(1)知,s1=1,s2=3由(2)中的关系式可得:s3=s2+s1=4,s4=s3+s2=7,s5=s4+s3=11,3.(1)连接AP∵正方形ABCD,∴AB=AD,∠ABE=∠D=90°又BE=DP,∴△ABE≌△ADP∴AE=AP,∠BAE=∠DAP∵∠BAP+∠DAP=90°∴∠BAP+∠BAE=90°,即∠EAP=90°∴∠AEP=∠APE=45°∵正方形ABCD,∴∠ACB=45°∴∠AEP=∠ACB∵∠AEF=∠AEP+∠PEF,∠AFE=∠ACB+∠CEF又∠PEF=∠CEF,∴∠AEF=∠AFE∴AE=AF(2)过F作FH⊥AM于H则四边形MHFN是矩形,∴FN=MH由(2)知,AE=AP,AE=AF∴AF=AP易知△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M⊥PE,∴AM=PM,∠MAP=45°∴∠HAF=∠DAP=45°-∠PAF又∠AHF=∠D=90°,∴△AHF≌△ADP∴AD=AH=AM+MH=AM+FN即AM+FN=AD(3)设FN=x,则PM=AM=a-x,AP=2(a-x)∵△AHF≌△ADP,∴DP=FH=MN=12PM=12(a-x)在Rt△ADP中,a2+[12(a-x)]2=[2(a-x)]2ABDCEFPABDCEFPMNH整理得:7x2-14ax+3a2=0解得:x1=a+277a(舍去),x1=a-277a即FN=a-277a。
数 学 试 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对于函数x y k=,若2=x 时,3-=y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 )A. x y 6=B. x y 61=C. x y 6 -= D. x y 61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B. = C.= D.a 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x y 2-=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和 B(x 2,y 2),若y 1<y 2<0, 则x 1与x 2的关系是( )A .0 < x 1 < x 2B .0 > x 1 > x 2C .x 1 < x 2 < 0D .x 1 > x 2> 0 5. 如图,□ABCD 中,∠DAB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E ,AB =5,BC =3,则EC 的长( ) A .1 B .1.5 C .2 D .36. 若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30cm ,腰长为6cm, 则它的中位线长为( ) A. 12cm B. 6cm C. 18cm D. 9cm 7.下列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三个内角之比为5∶6∶1B . 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C .三边之长为20、21、29D . 三边之比为1.5 : 2 : 3 8.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A B .C DCBAED9.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EF =3,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 .12B .16C .20D .2410.如图,矩形AOBC 中,点A 的坐标为(0,8),点D 的纵坐标为3,若将矩形沿直线AD 折叠,则顶点C 恰好落在边OB 上E 处,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0 B .32 C .34 D .16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函数y =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2.在□ABCD 中,∠A =70°,∠D =________ . 13. 比较大小:32 13.14.若1x =-是关于x 的方程2220x ax a +-=1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锐角为60︒,16.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如果曲线l 1是反比例函数xk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且过点A (2,1), 那么与l 1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l 2的解析式为 (x>0). 18.如图,△ABC 中,∠ACB=90°,,取斜边的中点,向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ABC 的BC 边长为__________.三.计算(本题共20分,第19题12分,第2019.计算:(1) )2332)(2332(-+ (2))2681()235041(+-解:原式=ADCF EDCBA xy21OA l 1l 2y(3)444(1)(4)3(1).2x x x x⎡⎤+-+-÷-⎢⎥-⎣⎦ 解:原式=20.解关于x 的方程(1)9)7)(3(-=+-x x ; (2)220x x k --=(其中k 为常数). 解: 解:四.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1,22题6分,第23,24题每题5分)21. 在□ABCD 中,对角线BD 、AC 相交于点O ,BE =DF ,过点O 作线段GH 交AD 于点G ,交BC 于点H ,顺次连接EH 、HF 、FG 、GE ,求证: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22.甲乙二人同时从张庄出发,步行15千米到李庄,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乙早到半小时.问二人每小时各走几千米?D23.已知反比例函数)0(1<=k xky 的图象过点A(m ,3-),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且△AOB 的面积为3 (1) 求k 和m 的值;(2) 若一次函数12+=ax y 的图象经过点A ,并且与x 轴相交于点C ,求AC AO :的值;24.在下面所给的图形中,若连接BC ,则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CBEF 是平行四边形.用铅笔和三角板画图:(1)在图1中画出两条线段,将整个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不写画法); (2)在图2中画出一条线段,还能够将整个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并写出画法的主要步骤.xyOABC五.解答题(本题共12分,第25、26题每题6分)25. 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两直角边AC = 6cm, BC = 8cm,①如图1,现将纸片沿直线AD折叠, 使直角边AC落在斜边AB上, 且与AB重合, 则CD = _________.图1图2②如图2,若将直角∠C沿MN折叠, 使点C落在AB中点H上, 点M、N分别在AC、BC上, 则2AM、2BN与2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B .2x <C .2x >D .2x ≥2.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下列各组数中,是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数为( ) A .1,2,3B .4,5,6C .15,9,17D .1.5,2.5,24.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点,给出四组条件:①AB DC =,AD BC ∥; ②AB CD =,AB CD ∥; ③AB CD ∥,AD BC ∥; ④OA OC =,OB OD =.能判定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组. A .1B .2C .3D .45.一次函数24y kx k =-+的图象可能经过的点是( ) A .()0,4B .()3,4C .()0,3D .()2,36.如图,在Rt △ABC 中,∠C =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 =4,BC =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4B .4πC .8πD .87.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30k x b -+>的解集为( )A .1x <B .2x <C .3x <D .5x <8.已知112233()()()x y x y x y ,,,,,为直线23y x =-+上的三个点,且123x x x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120x x >,则130y y > B .若130x x <,则120y y > C .若230x x >,则130y y >D .若230x x <,则120y y >二、填空题9.已知()113,P y -,()222,P y 是一次函数31y x =+图象上的两个点,则1y 2y (填“>”、“<”或“=”).10.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30A ∠=︒,7AB =,21ABCD S 平行四边形=,则AD = . 11.如图,网格内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A ,B ,C ,D 都是格点,AB 与CD 相交于点P ,则BPD ∠= ︒.12.小明做了一个矩形的纸板,但他不确定纸板形状是否标准.小宁用刻度尺度量了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和对角线长,然后告诉小明,纸板是标准的矩形.小宁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 ;(2) .13.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给出了如下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S ,S =,那么它的面积为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6AB =,10BC =,130A ∠=︒,100D ∠=︒,AD CD =.若点E ,F 分别是边AD ,CD 的中点,则EF 的长是 .15.如图,矩形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边BC 上,AB BE =且2CBD CAE ∠=∠,连结OE ,则AOEBOE S S V V 的值是 .16.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1,点M ,N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动点且AM CN =,作NP BM ⊥于点P ,则AP 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 17.计算:2-+-;(2). 18.直线15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与直线224y x =-交于点C . (1)求交点C 的坐标;(2)直接写出当x 取何值时12y y <;(3)在y 轴上取点P 使得2OP OB =,直接写出ABP V 的面积.19.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由函数y x =-的图象平移得到,且经过点()1,1.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1x <时,对于x 的每一个值,函数()10y mx m =-≠的值小于一次函数y kx b =+的值,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0.春季同学们到北海公园赏花游白塔(如图1),这座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建在善因殿后的山顶.它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初二年级课外实践小组为测量永安寺白塔的高度,利用测角仪及皮尺测得以下数据:如图2,84m AE =,30BDG ∠=︒,45BFG ∠=︒.已知测角仪DA 的高度为1.5m ,则永安寺白塔BC 1.7 1.4,结果保留整数)21.如图1,在ABC V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逆向思考,可得以下3则命题: I .若D 是AB 的中点,12DE BC =,则E 是AC 的中点; II .若DE BC ∥,12DE BC =,则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III .若D 是AB 的中点,DE BC ∥,则E 是AC 的中点.(1)小明通过对命题I 的思考,发现命题I 是假命题.他的思考方法如下:在图2中使用尺规作图作出满足命题I 条件的点E ,从而直观判断E 不一定是AC 的中点.小明尺规作图的方法步骤如下:①在图2中,作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②在图2中,以点D 为圆心,以BM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边AC 交与点E 和E '; 请你在图2中完成以上作图.(2)小明通过对命题II 和命题III 的思考,发现这两个命题都是真命题,请你从这两个命题中选择一个,并借助于图1进行证明.2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D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AC 平分BAD ∠,过点C 作C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连接OE ,交CB 于点F ,若20ACB ∠=︒,则∠=CFE __________︒. 23.已知:直线334y x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与点B .(1)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坐标;(2)如图1,在线段OB 上有一点C ,将ABC V 沿直线AC 折叠后,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求点C 的坐标;(3)将直线A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45°交x 轴于点P ,求点P 的坐标.24.倡导垃圾分类,共享绿色生活:为了对回收的垃圾进行更精准的分类,某机器人公司研发出A 型和B 型两款垃圾分拣机器人,已知1台A 型机器人每小时分拣垃圾0.4吨,1台B 型机器人每小时分拣垃圾0.2吨.(1)某垃圾处理厂计划向机器人公司购进一批A 型和B 型垃圾分拣机器人,这批机器人每小时一共能分拣垃圾20吨.设购买A 型机器人a 台(1045a ≤≤),B 型机器人b 台,请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2)机器人公司的报价如下表:在(1)的条件下,设购买总费用为w 万元,问如何购买使得总费用w 最少?请说明理由. 25.在菱形ABCD 中,()2045ABC αα∠=<<︒,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线段BO 上动点(不与B ,O 重合),将线段EO 绕点E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EF .(1)如图1,当点F 在线段BC 上时,求证:点E 是线段BO 的中点;(2)如图2,作点B 关于点E 的对称点G ,连结CG FG ,,猜想CFG ∠的度数,并证明. 26.定义:关于x ,y 的方程1m ax by c n dx ey f +++++=称为“双绝对值方程”;所有满足“双绝对值方程”的坐标点(),x y 组成的图形称为“双绝对值图形”. 例如:如图1是“双绝对值方程”1x y +=所对应的“双绝对值图形”,求:(1)画出“双绝对值方程”21x y +=所对应的“双绝对值图形”;(2)点()1,0A -,()1,1B ,()1,0C ,()1,1D --组成平行四边形,写出对角线BD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双绝对值图形”ABCD Y 所对应的“双绝对值方程”;(3)对于线段MN ,其中()2,0M -,()0,1N -,1m y x y -+=对应的“双绝对值图形”与线段MN 有两个公共点,求出m 的取值范围;(4)类似的对于方程1x y x y +++=我们可以定义“三绝对值方程”,请画出其对应的“三绝对值图形”.四、单选题27.若12,,,n p p p ⋅⋅⋅是平面上的n 个点,12,,,m l l l ⋅⋅⋅是以这些点为端点的m 条线段,且这些线段的长度均为1,则称此图形为“(),n m 火柴棍图”.以下4个图依次是()12,21火柴棍图,()16,29火柴棍图,()19,35火柴棍图,()25,47火柴棍图,其中阴影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的为( )A .B .C .D .五、填空题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x ,y 表示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一次函数1y ax b =+,2y cx d =+,3y ex f =+,若()()()123113210220x y y y x x x x ⎧-≤-⎪-+=+-<<⎨⎪-+≥⎩请给出一组满足的条件的函数:1y = ,2y = ,3y = .29.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例如:()2,3为一个整点.已知点A 为()1,1,点B为()5,1,点C 为()5,5,点D 为()1,5.(1)正方形ABCD 边及其内部,有 个整点;(2)若坐标系内取k 个整点,满足如下条件:对于正方形ABCD 边及其内部的任意整点,总可以在这k 个整点中找到一个点,和它所连的线段上没有整点(除端点外),我们把满足条件的k 的最小值称为此正方形的“分隔数”.问:正方形ABCD 的分隔数是 .。
2012-2013 学年度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A 卷(满分100分)1.在x 1、21、212+x 、πxy 3、y x +3、ma 1+中分式的个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下列四个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1)(x-1)= x 2-1 B 、(a-b )(m-n )=(b-a)(n-m) C 、 ab-a-b+1= (a-1)(b-1) D 、m 2-2m-3= m(m-2-m3) 3.如图表示的是不等式组的解集,则所对应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 、 -1〈x 〈2B 、-12<≤xC 、-1〈x 2≤D 、21≤≤-x 4.若b a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11-<-b aB 、33ba > C 、b a -<- D 、 bc ac <5.分式112+-x x 的值为0,则( )A 、x=-1B 、x=1C 、x=±1D 、x=0 6.甲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1℃~5℃,乙种蔬菜保鲜适宜的温度是3℃~8℃,将这两种蔬菜放在一起同时保鲜,适宜的温度是( )A 、1℃~3℃B 、 3℃~5℃C 、 5℃~8℃D 、 1℃~8℃ 7.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 A 、x 2+1 B 、x 2+2x -1C 、x 2+x +1D 、x 2+4x +48.不等式-3x>12的解集是( )A 、x>-4B 、x 4-≥C 、x<-4D 、x 4-≤ 9.分式方程113=-x 的解是( ) A 、x=4 B 、x=-4 C 、x=2 D 、无解。
10.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212-x B 、112+x C 、||1x D 、21+x二.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1.当x 时,分式x x -+11有意义;当x 时,分式xx -+11的值为零. 2.用不等式表示“a 的3倍与16的差是一个非负数”应是 3.当x_______时,代数式2x-5的值为0,当x_______时,代数式2x-5的值不大于0.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a 2-9)平方米,其长为(a+3)米,用含有a 的整式表示它的宽为 _____ 米 5.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当x<0时, y 的取值范围是 .6.化简112+-x x =7.若关于x 的方程3132--=-x mx 无解,则m=__ 8.某厂接到加工720件衣服的订单,预计每天做48件,正好按时完成,后因客户要求提前5天交货,设每天应多做x 件,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9.如果2=b a,则=++-2222ba b ab a 10.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__m 。
2015-2016 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15-2016 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姓名:班级: 成绩 :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此题共 30 分,每题 3 分) 1. 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 C. D.2. 把多项式 a 2 4a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选项是()A. a a 4B. (a2)( a 2)C. a(a2)( a 2) D. (a 2) 243. 分式 存心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A .x ≠1B . x=1C . x ≠﹣ 1D . x=﹣14.点 A ( 2,3)对于 y 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 3,-2)B .(-2, 3)C .(-2,-3)D .(2,-3)5. 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 A=∠ A ′, AB=A ′B ′,增添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不可以 使△ ABC ≌△A ′B ′C 一′定建立的是( )...A .AC =A ′C ′B .BC=B ′C ′ C .∠ B=∠B ′D .∠ C=∠C ′6. 以下各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 a b 1 bB . x yx yab b22C .x 3 1D .x yx 2 y 2x 2 9 x 3x y ( x y) 27.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和 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B .15C .12 或 15D .18- 2 -A8.如图,△ ABC中, AB=AC,∠ A=36°, BD是 AC边上的高,则∠ DBC的度数是()A.18° B .24° C .30° D .36°DBC第 6题图第8题图9.如图,∠ 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一定保证∠1 的度数为()A.30°B .45°C .60°D.75°10. 如图,∠BAC=130°,若 MP和 QN分别垂直均分 AB和 AC,则∠ PAQ等于()A.50°B.75°C.80°D.105°第9题图第10题图二、填空题(此题共20 分,每题 2 分)11.已知某栽种物花粉的直径为 35000 纳米,即 0.000035 米,把 0.000035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解因式: 3x26x 3.13.计算:(1)1(21)0 | 3| __ ____.C2D14.如图,在 Rt△ABC中,∠ C=90°,∠ B=30°, AD均分∠ CAB交 BC于 D,DE⊥AB于 E.若DE=1cm,AB E则 BC =_______ cm.第 14题图15.如图,已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 B、C、D、E 在同向来线上,且 CG=CD,DF=DE,则∠ E=_____度.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8题图16. 如图,△ ABC中, BO、CO分别均分∠ ABC、∠ ACB,OM∥AB, ON∥ AC,BC=10cm,则OMN的周长= ______cm.17.已知11 3 ,则代数式2x14xy 2 y =. x y x 2 xy y18.如图ABC中, AD均分BAC, AB4,AC 2 ,且ABD的面积为3,则ACD的面积为。
2015-2016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 学 试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姓名: 班级: 成绩: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把多项式24a a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 ()4a a -B. (2)(2)a a +-C. (2)(2)a a a +-D. 2(2)4a -- 3.分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1B . x =1C . x ≠﹣1D . x =﹣14. 点A (2,3)关于y 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 .(-2, 3) C .(-2,-3) D .(2,-3)5. 在△ABC 和△A′B′C′中,已知∠A=∠A′,AB=A′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不能..使△ABC ≌△A′B′C′一定成立的是( ). A .AC =A′C ′ B .BC=B ′C ′ C .∠B=∠B ′ D .∠C=∠C ′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1a b b ab b ++= B .22x y x y-++=-C . 23193x x x -=-- D .222()x y x y x y x y --=++ 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 12 B . 15C . 12或15D . 18第6题图DCBA8.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A.18° B.24° C.30° D.36°第8题图9.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A.30° B.45° C.60°D.75°10.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A.50° B.75° C.80° D.105°第9题图第10题图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1.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35000纳米,即0.000035米,把0.00003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分解因式:=+-3632xx.13.计算:=-+---|3|)12()21(01__ ____.14. 如图,在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DE=1cm,则BC =_______ cm.第14题图1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_____度.DCBA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16.如图,△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OM ∥AB ,ON ∥AC , BC =10cm ,则ΔOMN 的周长=______cm .17. 已知113x y -=,则代数式21422x xy yx xy y----= .18.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4=AB ,2=AC ,且ABD ∆的面积为3,则ACD ∆的面积为 。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20°或100°B.120°C.20°或120°D.36°2.如图,木工师傅从边长为90cm的正三角形木板上锯出一正六边形木块,那么正六边形木板的边长为()A.34cm B.32cm C.30cm D.28cm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CD,则∠E的度数为()A.15°B.20°C.30°D.40°4.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A.30°B.40°C.50°D.60°5.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 C. D.7.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有()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已知直线y1=x+m与y2=kx﹣1相交于点P(﹣1,1),关于x的不等式x+m>kx ﹣1的解集是()A.x≥﹣1 B.x>﹣1 C.x≤﹣1 D.x<﹣19.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A点的坐标是()A.(﹣2,1)B.(2,1)C.(2,﹣1)D.(﹣2,﹣1)10.如图,若正六边形ABCDEF绕着中心点O旋转α度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重合,则α的最小值为()A.120°B.90°C.45°D.60°11.如图,在△ABC中,∠CAB=6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的度数为()A.25°B.30°C.50°D.55°12.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A.2种B.3种C.4种D.5种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____.14.如图,∠ABC=50°,AD垂直且平分BC于点D,∠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连接EC,则∠AEC的度数是_______度.15.直线y=2x+b经过点(3,5),则关于x的不等式2x+b≥0的解集为_______.16.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0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52分)17.已知不等式5x﹣2<6x+1的最小正整数解是方程3x﹣ax=6的解,求a的值.18.某学校要印制一批《学生手册》,甲印刷厂提出:每本收1元印刷费,另收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本收2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1)分别写出甲、乙两厂的收费y甲(元)、y乙(元)与印制数量x(本)之间的关系式;(2)问:该学校选择哪间印刷厂印制《学生手册》比较合算?请说明理由.19.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AP=2,将△AP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P′D.(1)作出旋转后的图形;(2)试求△APP′的周长和面积.20.如图①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作CE⊥AD,BF⊥AD,且AE=DF.(1)证明:EF平分线段BC;(2)若△BFD沿AD方向平移得到图②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21.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22.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线段BD的垂直平方线EG交AB于点E,交BD于点G.(1)当∠B=30°时,AE和E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CD<BC)运动时,点E是否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23.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3)以线段AE,BF和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点E与点F重合于点G),记△ABC和△ABG的面积分别为S△ABC和S△ABG,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S△ABC=S△ABG,求∠ACB的取值范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20°或100°B.120°C.20°或120°D.3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因为所成比例的内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因此要分类求解.【解答】解: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4x;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时,x+4x+4x=180°,x=2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x时,4x+x+x=180°,x=30,4x=12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20°或120°.故选C.2.如图,木工师傅从边长为90cm的正三角形木板上锯出一正六边形木块,那么正六边形木板的边长为()A.34cm B.32cm C.30cm D.28cm【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分析】仔细分析题目,图中小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且边长等于正六边形的边长,所以求出正六边形的周长就可求出正六边形的边长.【解答】解:图中小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且边长等于正六边形的边长,所以正六边形的周长是正三角形的周长的,正六边形的周长为90×3×=180cm,所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80÷6=30cm.故选C.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CD,则∠E的度数为()A.15°B.20°C.30°D.4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60°,∠CBD=30°,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出∠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解得到∠E的度数.【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中点,∴∠ACB=60°,∠CBD=30°,∵CD=CE,∴∠E=∠CDE,∵∠BCD=∠E+∠CDE=2∠E=60°,∴∠E=30°,故选C.4.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A.30°B.40°C.50°D.6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计算.通过已知条件由∠B=90°,∠BAE=10°⇒∠AEB,∠AEB=∠EAC+∠C=2∠C.【解答】解:∵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EAC=∠C,又∵∠B=90°,∠BAE=10°,∴∠AEB=80°,又∵∠AEB=∠EAC+∠C=2∠C,∴∠C=40°.故选:B.5.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析】此题可先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出x的取值,根据x是整数解得出x的可能取值.【解答】解:,解①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5.则整数解是3和4,共2个.故选:B.6.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 C. D.【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可得不等式,根据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3﹣m<0且m﹣1>0,解得m>3,m>1,故选:A.7.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7+2<3x﹣2,移项得,﹣2x<3,解得x>﹣.故负整数解是﹣1,共1个.故选A.8.如图,已知直线y1=x+m与y2=kx﹣1相交于点P(﹣1,1),关于x的不等式x+m>kx ﹣1的解集是()A.x≥﹣1 B.x>﹣1 C.x≤﹣1 D.x<﹣1【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时,直线y1=x+m都在直线y2=kx﹣1上方,即x+m>kx﹣1.【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当x>﹣1时,y1>y2,所以不等式x+m>kx﹣1的解集为x>﹣1.故选B.9.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A点的坐标是()A.(﹣2,1)B.(2,1)C.(2,﹣1)D.(﹣2,﹣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原三角形中点A的坐标是(﹣4,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后,平移后点的横坐标变为﹣4+6=2,而纵坐标不变,所以点A的坐标变为(2,1).故选B.10.如图,若正六边形ABCDEF绕着中心点O旋转α度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重合,则α的最小值为()A.120°B.90°C.45°D.60°【考点】旋转对称图形.【分析】先求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角,然后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判定正六边形ABCDEF绕着中心点O旋转60°的整数倍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重合.【解答】解:∵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角的度数为=60°,∴正六边形ABCDEF绕着中心点O旋转60°的整数倍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重合.故选D.11.如图,在△ABC中,∠CAB=6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的度数为()A.25°B.30°C.50°D.55°【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CC′=∠CA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C′,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CAC′,再根据∠CAC′、∠BAB′都是旋转角解答.【解答】解:∵CC′∥AB,∴∠ACC′=∠CAB=65°,∵△ABC绕点A旋转得到△AB′C′,∴AC=AC′,∴∠CAC′=180°﹣2∠ACC′=180°﹣2×65°=50°,∴∠CAC′=∠BAB′=50°.故选C.12.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4种.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两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AB=AC,∠A=36°,∴∠ABC=∠ACB=72°.∵BD⊥AC于点D,∴∠CBD=90°﹣72°=18°.故答案为:18°.14.如图,∠ABC=50°,AD垂直且平分BC于点D,∠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连接EC,则∠AEC的度数是115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由题意得出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BC,BE=EC,由题意可得∠C=∠EBC=×50°=25°,所以∠AEC=90°+25°=115°.易求解.【解答】解:∵AD垂直且平分BC于点D,∴BE=EC,∴∠DBE=∠DCE,又∵∠ABC=50°,BE为∠ABC的平分线,∴∠EBC=∠C=,∴∠AEC=∠C+∠EDC=90°+25°=115°,∴∠AEC=115°.故答案为:115°.15.直线y=2x+b经过点(3,5),则关于x的不等式2x+b≥0的解集为x≥.【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计算出b的值,进而得到不等式,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直线y=2x+b经过点(3,5),∴5=2×3+b,解得:b=﹣1,∴不等式2x+b≥0变为不等式2x﹣1≥0,解得:x≥,故答案为:x≥.16.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0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7,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首先根据直线AB来求出点A和点B的坐标,B′的横坐标等于OA+OB,而纵坐标等于OA,进而得出B′的坐标.【解答】解: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3,0),B(0,4)两点,∵旋转前后三角形全等,∠O′AO=90°,∠B′O′A=90°∴OA=O′A,OB=O′B′,O′B′∥x轴,∴点B′的纵坐标为OA长,即为3,横坐标为OA+OB=OA+O′B′=3+4=7,故点B′的坐标是(7,3),故答案为:(7,3).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52分)17.已知不等式5x﹣2<6x+1的最小正整数解是方程3x﹣ax=6的解,求a的值.【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分析】本题是关于x的不等式,应先只把x看成未知数,求得x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最小整数解是方程的解,进而求得a.【解答】解:∵5x﹣2<6x+1,∴x>﹣3,∴不等式5x﹣2<6x+1的最小正整数解为x=1,∵x=1是方程3x﹣ax=6的解,∴a=﹣2.18.某学校要印制一批《学生手册》,甲印刷厂提出:每本收1元印刷费,另收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本收2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1)分别写出甲、乙两厂的收费y甲(元)、y乙(元)与印制数量x(本)之间的关系式;(2)问:该学校选择哪间印刷厂印制《学生手册》比较合算?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利用题目中提供的收费方式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2)求出当两种收费方式费用相同的值,并以此为界作出正确的方案即可.【解答】解:(1)y甲=x+500,y乙=2x;(2)当y甲>y乙时,即x+500>2x,则x<500,当y甲=y乙时,即x+500=2x,则x=500,当y甲<y乙时,即x+500<2x,则x>500,∴该学校印制学生手册数量小于500本时应选择乙厂合算,当印制学生手册数量大于500本时应选择甲厂合算,当印制学生手册数量等于500本时选择两厂费用都一样.19.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AP=2,将△AP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P′D.(1)作出旋转后的图形;(2)试求△APP′的周长和面积.【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利用题意得出对应点P′的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周长和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AP′D即为所求;(2)∵AP=2,将△AP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P′D,∴AP′=AP=2,∠PAP′=90°,∴PP′=2,故△APP′的周长为:2+2+2=4+2;△APP′的面积为:×2×2=2.20.如图①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作CE⊥AD,BF⊥AD,且AE=DF.(1)证明:EF平分线段BC;(2)若△BFD沿AD方向平移得到图②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分析】(1)由AB=CD,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AC=BD,再由AE=DF,利用HL得到直角三角形ACE与直角三角形DB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EC=BF,再利用AAS 得到三角形ECG与三角形FB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BG=CG,即可得证;(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为:由AC=DB,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AC=BD,再由AE=DF,利用HL得到直角三角形ACE与直角三角形DB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EC=BF,再利用AAS得到三角形ECG与三角形FB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BG=CG,即可得证.【解答】(1)证明:∵CE⊥AD,BF⊥AD,∴∠ACE=∠DBF=90°,∵AB=CD,∴AB+BC=BC+CD,即AC=DB,在Rt△ACE和Rt△DBF中,,∴Rt△ACE≌Rt△DBF(HL),∴CE=FB,在△CEG和△BFG中,,∴△CEG≌△BFG(AAS),∴CG=BG,即EF平分线段BC;(2)(1)中结论成立,理由为:证明:∵CE⊥AD,BF⊥AD,∴∠ACE=∠DBF=90°,∵AB=CD,∴AB﹣BC=CD﹣BC,即AC=DB,在Rt△ACE和Rt△DBF中,,∴Rt△ACE≌Rt△DBF(HL),∴CE=FB,在△CEG和△BFG中,,∴△CEG≌△BFG(AAS),∴CG=BG,即EF平分线段BC.21.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DE,代入求出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计算△ADB的面积.【解答】解:(1)∵AD平分∠CAB,DE⊥AB,∠C=90°,∴CD=DE,∵CD=3,∴DE=3;(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ADB的面积为S△ADB=AB•DE=×10×3=15.22.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线段BD的垂直平方线EG交AB于点E,交BD于点G.(1)当∠B=30°时,AE和E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CD<BC)运动时,点E是否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DE=BE,求出∠D=∠B=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DEA=60°,即可得出答案;(2)求出∠A=∠AF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1)AE=EF,理由是:∵线段BD的垂直平方线EG交AB于点E,交BD于点G,∴DE=BE,∵∠B=30°,∴∠D=∠B=30°,∴∠DEA=∠D+∠B=60°,∵在Rt△ABC中,∠ACB=90°,∠B=30°,∴∠A=60°,∴∠A=∠DEA=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2)点E是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理由是:∵∠B=∠D,∠ACB=90°=∠FCD,∴∠A=∠DFC,∵∠DFC=∠AFE,∴∠A=∠AFE,∴EF=AE,∴点E是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23.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3)以线段AE,BF和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点E与点F重合于点G),记△ABC和△ABG的面积分别为S△ABC和S△ABG,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S△ABC=S△ABG,求∠ACB的取值范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证得△ACP≌△BCP即可;(2)加上(1)的结论,证得△ACE≌△BCF即可;(3)假设存在点P,能使得S△ABC=S△ABG,由(2)得到的AE=BF,则新三角形ABG也为等腰三角形,根据底边都为AB,面积相等,得到高相等,所以AC=AE,即三角形ACE 为等腰三角形,则底角∠ACB为锐角,即可得到∠ACB的取值范围.【解答】(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CH是底边上的高线,∴AC=BC,∠ACP=∠BCP.又∵CP=CP,∴△ACP≌△BCP.∴∠CAP=∠CBP,即∠CAE=∠CBF.(2)证明:∵在△ACE与△BCF中,,∴△ACE≌△BCF(ASA).∴AE=BF.(3)解:∵由(2)知△ABG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S△ABC=S△ABG.∴AE=AC.①当∠ACB为直角或钝角时,在△ACE中,不论点P在CH何处,均有AE>AC,所以结论不成立;②当∠ACB为锐角时,∠CAH=90°﹣∠ACB,而∠CAE<∠CAH,要使AE=AC,只需使∠ACB=∠CEA,此时,∠CAE=180°﹣2∠ACB,只须180°﹣2∠ACB<90°﹣∠ACB,解得:60°<∠ACB<90°.2016年9月8日。
北 京 市 第 四 中 学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不等式x 4316+>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3)(a-3)=a 2-9 (B)x 2+x-5=(x-2)(x+3)+1 (C) x 2+1=x(x+x1) (D) a 2b+ab 2=ab(a+b)3. 使分式1122+-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为( )(A)x≠±1 ; (B)x≠1; (C) x≠-1; (D) x 为任意实数 .4. 把△ABC 的各边分别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A ′B ′C ′,下列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A .△ABC ∽△A ′B ′C ′B .△ABC 与△A ′B ′C ′的各对应角相等C .△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41 D .△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315.如果32-a 是多项式942-+ma a 的一个因式,则m 的值是( )A .0B .6C .12D .—126. 如果(m+3)x >2m+6的解集为x <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m<0 (B) m<-3 (C)m>-3 (D)m 是任意实数 7. 解关于x 的方程113-=--x m x x 产生增根,则常数m 的值等于( )(A) -1 (B) -2 (C) 1 (D) 2.8.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9.若矩形的半张纸与整张纸相似,那么整张纸的长是宽的( )A.2B.4倍C.2倍D.3倍第11题A B C D10.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1ν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2ν千米,则他在这段路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A 、221v v + B 、2121v v v v + C 、21212v v v v +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当x=1时,分式nx m x -+2无意义,当x=4时分式的值为零, 则n m +=__________.12.①若x:y:z=3:4:5 则zy x z y x ++-+234= 。
市四中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某某:班级:成绩: 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无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8的立方根是±2C.3的平方根是3 D.327是无理数3.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⑤⑥4.点P(1,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1,-2)5.某游客为爬上3千米高的山顶看日出,先用1小时爬了2千米,休息0.5小时后,用1小时爬上山顶。
游客爬山所用时间t与山高h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形表示是().A. B. C. D.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1)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平行于等腰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仍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个内角不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不在同一顶点处的两个外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7.一个正方体水晶砖,体积为100cm 3,它的棱长大约在( )之间.A .4cm ~5cmB .5cm ~6cmC .6cm ~7cmD .7cm ~8cm 8.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 得到线段OD ,要使点D 恰好落在边BC 上,则AP 的长是( ) . A .4 B .5 C . 6 D . 89.如图,△ABC 中,AB = AC ,AD = AE ,∠BAD = 20︒,则∠EDC =( ) . A .18︒ B .15︒C .10︒D .8︒10.在ΔABC 中,高AD 、BE 所在直线交于H 点,若BH =AC ,则∠ABC =( ).A .30︒B .45︒或135︒C .45︒D .30︒或15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函数y =x 的取值X 围是.12.大于5-小于5的所有整数是. 13.若2-x 是8的立方根,则x 的平方根是.14.周长为20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x 的取值X 围为.15.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若∠B=70º,∠BAD:∠BAC=1:3,则∠C 的度数是.若AE=6,△ABD 的周长为18,则△ABC 的周长=____.16.如图,已知∠C=90°,AD 平分∠BAC,BD =2CD ,若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5cm ,则BC 的长为_____cm .(第9题)B CAD E P(第8题)BO CDAABCDEABCD(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17.若实数z y x ,,满足21202x y z ⎛⎫-+-= ⎪⎝⎭,则z y x ++=_____.18.已知:如图,∠B =∠C = 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 = 36︒, 则∠EAB 的度数是__________.19.有一等腰三角形纸片,若能从一个底角的顶点出发,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顶角为度.20.如图,在△ABC 中,AB=23,∠CAB=15︒,M 、N 分别是AC 、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21.计算(每小题4分):1-; (2)23)451(12726-+- .22.解方程(每小题4分):(1)()2252116x +=; (2)125)32(3-=-x .23.(5分)如图,D 、E 在BC 上,且BD=CE ,AD=AE ,求证:AB=AC .AB CED ABCDEABC MN(第20题)24.(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过点M (3,0)且平行于y 轴.(1)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B (-1,0)、C (-1,2),△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画出△A 1B 1C 1,并求出A 1、B 1、C 1的坐标;(2)如果点P 的坐标是(-a ,0)其中a >0,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点P 1,点P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点P 2,求P 1P 2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5.(6分)如图,在矩形MNPQ 中,MN=6,PN=4,动点R 从点N 出发,沿N →P →Q →M 方向运动至点M 处停止.设点R 运动的路程为x ,MNR △的面积为y , (1)当x =3时y=;当x =12时,y=;当y=6时,x =;(2)分别求当04x <<、410x ≤≤、1014x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M NP Q R26.(5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直线l 经过顶点C ,过A ,B 两点分别作l 的垂线AE 和BF ,且E ,F 为垂足. (1)求证:EF=AE+BF ;(2)取AB 的中点M ,连结ME ,MF .试判断△M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7.(3分)阅读理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求59319的立方根。
一、选择题1.(0分)[ID:9928]按图(1)﹣(3)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维续摆放,如果摆放的餐桌为x张,摆放的椅子为y把,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A.y=6x B.y=4x﹣2C.y=5x﹣1D.y=4x+22.(0分)[ID:9906]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 3.(0分)[ID:9901]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4.(0分)[ID:9895]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的点A,B,C,D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 B.2 C.3 D.45.(0分)[ID :988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 且D 点落在对角线'D 处.若3,4,AB AD ==则ED 的长为( )A .32B .3C .1D .436.(0分)[ID :9853]如图1,∠DEF =25°,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成图2,再沿折痕GF 折叠成图3,则∠CFE 的度数为( )A .105°B .115°C .130°D .155°7.(0分)[ID :9852]在矩形ABCD 中,AB=2,AD=4,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点,P 为BC 上一点,当∠PAE=∠DAE 时,AP 的长为 ( )A .4B .174C .92D .58.(0分)[ID :9849]若x < 0,则2x x x-的结果是( ) A .0 B .-2 C .0或-2 D .29.(0分)[ID :9844]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棵高9米的大树, 和一棵高4米的小树,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是12米,一只小鸟从小树的顶端飞到大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飞行( )A .12米B .13米C .9米D .17米10.(0分)[ID :992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3,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A .4cmB .43 cmC .6cmD .63 cm11.(0分)[ID :9840]要使代数式2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3x >C .3x ≥D .3x ≤ 12.(0分)[ID :9898]下列结论中,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内角和为360° 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对角线相等D .对角线互相垂直 13.(0分)[ID :9885]如图,ABC 中,CD AB ⊥于,DE 是AC 的中点.若6,5,AD DE ==则CD 的长等于( )A .5B .6C .8D .1014.(0分)[ID :986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中,若将△ABC 沿A ﹣D 的方向平移AD 长,得△DEF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E 、F ),则BE 长为( )A .1B .2C 5D .3 15.(0分)[ID :9851]下列各组数据中,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7,24,25B .2223,4,5C .53,1,44D .1.5,2,2.5 二、填空题16.(0分)[ID :100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垂直平分OB 于点E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7.(0分)[ID :10006]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以BE 为边向正方形ABCD 外部作正方形BEFG ,连接DF ,M 、N 分别是DC 、DF 的中点,连接MN.若AB=7,BE=5,则MN=_______.18.(0分)[ID :1000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是x 、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则OC 的最大值为_____.19.(0分)[ID :9999]化简()2-2的结果是________;3.14π-的相反数是________;364-的绝对值是_________.20.(0分)[ID :9996]如果482x ⨯是一个整数,那么x 可取的最小正整数为________.21.(0分)[ID :9982]将函数31yx 的图象平移,使它经过点()1,1,则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22.(0分)[ID :9963]已知:如图,∠ABC =∠ADC =90°,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AC =10,BD =8,则MN =_____.23.(0分)[ID :994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P 是CD 边上一点,且AP 和BP 分别平分∠DAB和∠CBA,若AD=5,AP=8,则△APB的周长是.=,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0.54,结果为24.(0分)[ID:9944]设2a=,3b________.25.(0分)[ID:997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E为AB边上一点,将△BE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BE=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1012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l,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1)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面积为6;(2)画出一个菱形,使其面积为4.(3)画出一个正方形,使其面积为5.27.(0分)[ID:10094]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分别过点C、D作CE∥BD、DE∥AC,CE、DE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2)将矩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余条件不变,连结OE.若AC=10,BD=24,则OE的长为____.∆中,点F是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B的延长28.(0分)[ID:10078]如图,在ABC线上的一动点,连接EF,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D,与线段EF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CE、BD.(1)求证:四边形DBEC 是平行四边形.(2)若120ABC ∠=︒,4AB BC ==,则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①当BE =______时,四边形BECD 是矩形;②当BE =______时,四边形BECD 是菱形.29.(0分)[ID :1006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1)在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5、√13;(3)如图3,点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求∠ABC 的度数.30.(0分)[ID :10043]一天李师傅骑车上班途中因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单位,如图描述了他上班途中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李师傅修车用了多时间;(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修车前的几倍.【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2.B3.D4.C5.A6.A7.B8.D9.B10.C11.B12.C13.C14.C15.B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OA=OB=AB=2得出BD=2OB=4由勾股定理求出AD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B=ODOA=OCAC=BD∴OA=OB∵A17.【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 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18.【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则BE=×2=1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CE=∵∠AOB=90°点E是AB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19.4【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2314﹣π的相反数为π﹣31=4故答案为2π﹣31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是基础题熟记20.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求出答案【详解】解:∵是一个整数∴∴是一个整数∴x可取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21.y=3x﹣2【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得出k的值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把经过的点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新直线是由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平移得到的∴新直线的k=3可设新直线的解析22.3【解析】【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M=DM =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N=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BMDM∵∠ABC=∠ADC=90°M是AC的中点23.【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AB∥CD∴∠DAB+∠CBA=180°又∵AP和BP分别平分∠DAB和∠CBA∴∠PAB=∠DAB∠PBA=∠ABC∴∠PAB+∠PBA=24.【解析】【分析】将化简后代入ab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5.3或6【解析】【分析】对直角△AEF中那个角是直角分三种情况讨论再由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BE的长【详解】解:如图若∠AEF=90°∵∠B=∠BCD=90°=∠AEF∴四边形BCFE是矩形∵将ABE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观察可得,第一张餐桌上可以摆放6把椅子,进一步观察发现:多一张餐桌,多放4把椅子.第x张餐桌共有6+4(x-1)=4x+2,由此即可解答.【详解】有1张桌子时有6把椅子,有2张桌子时有10把椅子,10=6+4×1,有3张桌子时有14把椅子,14=6+4×2,∵多一张餐桌,多放4把椅子,∴第x张餐桌共有6+4(x-1)=4x+2.∴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4x+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注意结合图形进行观察,发现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即可求得y与x之间的关系式.2.B解析: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3.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设水深为x 尺,则芦苇长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 2+(102)2=(x+1)2, 解得:x=12,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故选D . 4.C解析:C【解析】【分析】先求出每边的平方,得出AB 2+AC 2=BC 2,AD 2+CD 2=AC 2,BD 2+AB 2=AD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理由是:连接AC 、AB 、AD 、BC 、CD 、BD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AB 2=12+22=5,AC 2=22+42=20,AD 2=12+32=10,BC 2=52=25,CD 2=12+32=10,BD 2=12+22=5, ∴AB 2+AC 2=BC 2,AD 2+CD 2=AC 2,BD 2+AB 2=AD 2,∴△ABC 、△ADC 、△ABD 是直角三角形,共3个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5.A解析:A【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再根据折叠可得DEC ≌'D EC ,设ED x =,则'=D E x ,''2=-=AD AC CD ,4AE x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2222(4)x x +=-,解方程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3,4AB AD ==,∴3,4====AB CD AD BC ,90ABC ADC ∠=∠=︒,∴ABC 为直角三角形,∴5AC ===,根据折叠可得:DEC ≌'D EC ,∴'3==CD CD ,'DE D E =,'90∠=∠=︒CD E ADC ,∴'90∠=︒AD E ,则AD'E △为直角三角形,设ED x =,则'=D E x ,''2=-=AD AC CD ,4AE x =-,在'Rt AD 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D D E AE ,即2222(4)x x +=-, 解得:32x =,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6.A解析:A【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 ∥BC ,由此可得出∠BFE=∠DEF=25°,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每翻折一次减少一个∠BFE 的度数,由此即可算出∠CFE 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AD ∥BC ,∴∠BFE=∠DEF=25°.由翻折的性质可知:图2中,∠EFC=180°-∠BFE=155°,∠BFC=∠EFC-∠BFE=130°,图3中,∠CFE=∠BFC-∠BFE=10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CFE=180°-3∠BFE .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翻折变换找出相等的边角关系是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等角对等边,进而得出C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P 的长.【详解】∵∠PAE=∠DAE,∠DAE=∠F∴∠PAE=∠F∴PA=PF∵E是CD的中点∴BF=8设AP=x,则BP=8−x在RtΔABP中,4+(8−x)2=x2得x=174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FC的长是解题关键.8.D解析:D【解析】∵x < 0,则2x=x x=-,∴2x xx-=()22x x x x xx x x---===.故选D.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详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9m,小树高为CD=4m,过C点作CE⊥AB于E,则EBDC是矩形,连接AC,∴EB=4m,EC=12m,AE=AB-EB=9-4=5m,在Rt△AEC222251213AE EC m++==.故小鸟至少飞行13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10.C解析:C如图,∵∠C=90°,∠B=30°,3,∴3cm,由勾股定理得:22AB AC,故选C.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2.C解析:C【解析】【分析】矩形与菱形相比,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四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由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菱形、矩形的内角和都为360°,故本选项错误;B、对角互相平分,菱形、矩形都具有,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相等菱形不具有,而矩形具有,故本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与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C【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于D,解:∵ABC中,CD AB∴∠ADC=90°,则ADC为直角三角形,∵E是AC的中点,DE=5,∴AC=2DE=10,在Rt ADC中,AD=6,AC=10,∴2222CD AC AD=-=-=,106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根据题意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E的长.【详解】如图所示:22BE+=12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5.B解析:B【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解:A 、72+24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222222(3)(4)81256337(5)+=+=≠,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 、12+(34)2=2516=(54)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 、1.52+2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OA=OB=AB=2得出BD=2OB=4由勾股定理求出AD 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ODOA=OCAC=BD∴OA=OB∵A解析:【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OA =OB =AB =2,得出BD =2OB =4,由勾股定理求出AD 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 =OD ,OA =OC ,AC =BD ,∴OA =OB ,∵AE 垂直平分OB ,∴AB =AO ,∴OA =OB =AB =2,∴BD =2OB =4,∴AD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连接F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 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 四边形EFGB 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 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 C 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 ∵MN 分别 解析:132【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 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是DC、DF的中点,∴FC=2MN,∵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FGB=90°,∠ABG=∠ABC=90°,FG=BE=5,BC=AB=7,∴∠GBC=∠ABG+∠ABC=180°,即G、B、C三点共线,∴GC=GB+BC=5+7=12,∴FC=22FG GC+=13,∴MN=132,故答案为:13 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则BE=×2=1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C E=∵∠AOB=90°点E是AB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5+1【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则BE=12×2=1,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22215+=∵∠AOB=90°,点E是AB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值..【点睛】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确定出OC最大时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9.4【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2314﹣π的相反数为π﹣31=4故答案为2π﹣31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是基础题熟记π-4解析: 3.14【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可.=-=4.故答案为2,π﹣3.1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意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0.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求出答案【详解】解:∵是一个整数∴∴是一个整数∴x可取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解析: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求出答案.【详解】==∴∴x可取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21.y=3x﹣2【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得出k的值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把经过的点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新直线是由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平移得到的∴新直线的k=3可设新直线的解析解析:y=3x﹣2【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得出k的值,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把经过的点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新直线是由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平移得到的,∴新直线的k=3,可设新直线的解析式为:y=3x+b.∵经过点(1,1),则1×3+b=1,解得b=﹣2,∴平移后图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形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和b的值的变化.22.3【解析】【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M=DM=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N=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BMDM∵∠ABC=∠ADC=90°M是AC的中点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M=DM=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N=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BM、DM,∵∠ABC=∠ADC=90°,M是AC的中点,∴BM=DM=12AC=5,∵N是BD的中点,∴MN⊥BD,∴BN=12BD=4,由勾股定理得:MN=22BM BN-=2254-=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矩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3.【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CBAB∥CD∴∠DAB+∠CBA=180°又∵AP 和BP 分别平分∠DAB 和∠CBA∴∠PAB=∠DAB∠PBA=∠ABC∴∠PAB+∠PBA=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B ∥CD ,∴∠DAB+∠CBA=180°,又∵AP 和BP 分别平分∠DAB 和∠CBA ,∴∠PAB=∠DAB ,∠PBA=∠ABC ,∴∠PAB+∠PBA=(∠DAB+∠CBA )=90°,∴∠APB=180°﹣(∠PAB+∠PBA )=90°;∵AB ∥CD ,∴∠PAB=∠DPA ,∴∠DAP=∠DPA ,∴AD=DP=5,同理:PC=CB=5,即AB=DC=DP+PC=10,在Rt △APB 中,AB=10,AP=8,∴BP==6,∴△APB 的周长=6+8+10=24.考点:1平行四边形;2角平分线性质;3勾股定理;4等腰三角形. 24.【解析】【分析】将化简后代入ab 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解析:310ab 【解析】【分析】 0.54化简后,代入a ,b 即可.【详解】 545469363230.54100⨯⨯==== 2a =3b =, 30540.1=ab 故答案为:310ab . 【点睛】 0.54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5.3或6【解析】【分析】对直角△AEF 中那个角是直角分三种情况讨论再由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BE 的长【详解】解:如图若∠AEF=90°∵∠B=∠BCD=90°=∠AEF∴四边形BCFE 是矩形∵将ABE 解析:3或6【解析】【分析】对直角△AEF中那个角是直角分三种情况讨论,再由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BE的长.【详解】解:如图,若∠AEF=90°∵∠B=∠BCD=90°=∠AEF∴四边形BCFE是矩形∵将ABEC沿着CE翻折∴CB=CF∵四边形BCFE是正方形∴BE=BC-AD=6,如图,若∠AFE=90°∵将△BEC沿着CE翻折∴CB=CF=6,∠B=∠EFC=90°,BE=EF∵∠AFE+∠EFC=180°∴点A,点F,点C三点共线∴AC=√AB2+BC2=10∴AF=AC-CF=4∵AE2=AF2+EF2∴(8−BE)2=16+BE2∴BE=3,若∠EAF=90°,∵CD=8> CF=6∴点F不可能落在直线AD上∴.不存在∠EAF=90综上所述:BE=3或6故答案为:3或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依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平行四边形面积为6,则可以为底边长为3,高为2,具体图形如下;(2)菱形面积为4,则对角线长度为2和4,据此可画出菱形;(3)要使正方形面积为5,则正方形的边长为5.【详解】(1)图形如下:(2)图形如下:(3)图形如下:【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条件绘制四边形,注意在绘制前,需要根据四边形的特点,适当进行分析,以辅助完成绘图.27.(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1)首先由平行判定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矩形性质得出OC=OD,即可判定四边形OCED是菱形;(2)首先由平行判定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菱形性质得出AC⊥BD,AD=CD,即可判定四边形OCE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解.【详解】(1)∵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12OC AC=,12OD BD=.∴OC=OD.∴四边形OCED是菱形.(2)∵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D=CD∴∠COD=90°∴四边形OCED是矩形∴OE=CD∵AC=10,BD=24,∴OD=12,OC=5∴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8.(1)、证明过程见解析;(2)、①、2;②、4.【解析】【分析】(1)、首先证明△BEF和△DCF全等,从而得出DC=BE,结合DC和AB平行得出平行四边形;(2)、①、根据矩形得出∠CEB=90°,结合∠ABC=120°得出∠CBE=6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②、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ABC=120°得出△CB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AB∥CD,∴∠CDF=∠FEB,∠DCF=∠EBF,∵点F是BC的中点,∴BF=CF,在△DCF和△EBF中,∠CDF=∠FEB,∠DCF=∠EBF,FC=BF,∴△EBF≌△DCF(AAS),∴DC=BE,∴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2)、①BE=2;∵当四边形BECD是矩形时,∠CEB=90°,∵∠ABC=120°,∴∠CBE=60°;∴∠ECB=30°,∴BE=12BC=2,②BE=4,∵四边形BECD是菱形时,BE=EC,∵∠ABC=120°,∴∠CBE=60°,∴△CBE是等边三角形,∴BE=BC=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矩形、菱形的判定定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以及矩形和菱形的性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29.(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50【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画出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和已知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即可;(3)连接AC、CD,求出△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1)如图1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面积是10;(2)如图2的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5、√13;(3)如图3,连接AC,因为AB2=22+42=20,AC2=32+12=10,BC2=32+12=10,所以AB2= AC2+ BC2,AC=BC∴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4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0.(1)5分钟;(2)2倍【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可得李师傅离家10分钟时开始修车、离家15分钟修完车,两数相减即可得解;(2)观察图象可得李师傅修车前后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即可求得相应的行驶速度,两速度相除即可得解.【详解】解:(1)由图可得,李师傅修车用了15105-=(分钟);(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200010002002015-=-(米/分钟),修车前速度为100010010=(米/分钟)∴200100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修车前的2倍.【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的能力,需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部分图象的变化趋势.。
数 学 试 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 C . D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9±=±B .9)3(2=-C .393-=- D .2)2(2-=- 3.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 )A .21x +B .221x x +-C .21x x ++D .244x x ++4.如果53-x 有意义,则x 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 ( ) A .0 B .1 C .2 D .3 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C=30°,AB ⊥AD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 ( )A .BD=CD B .BD=2CD C .BD=3CD D .BD=4CD 6.小明乘出租车去体育场,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一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二全程是30千米,平均车速比走路线一时的平均车速能提高80%,因此能比走路线一少用10分钟到达.若设走路线一时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据题意,得 ( ) A .253010(180%)60xx -=+ B .253010(180%)x x-=+C .302510(180%)60xx-=+ D .302510(180%)xx-=+7.已知1=-b a ,则a 2-b 2-2b 的值为的值为 ( ) A .4 B .3 C .1 D .0 8.已知ΔABC 中,AB=10,BC=15,CA=20,点O 是ΔABC 内角平 分线的交点,则ΔABO 、 ΔBCO 、 ΔCAO 的面积比是 ( )OADC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328-= .A= . 第15题图题图 上,且AC=CD=DB B=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的周长是的周长是 cm .则顶角的度数为 .x 的取值范围是.18.如图,在△ABC 中,ÐABC = 2ÐACB ,BD 平分ÐABC , AD ∥BC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角形有 个,分别为个,分别为 .B'DC)22.化简求值(本题4分)分)111(11222+---¸-+-m m m m m m ),其中m =3.23.(本题5分)已知:如图,AB ⊥BD ,CD ⊥BD ,AD =BC .求证:(1)AB =DC .(2)AD ∥BC .24.(本题5分)如图,DC ∥AB ,∠BAD 和∠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E ,过E 的直线分别交DC 、AB 于C 、B 两点. 求证:AD=AB+DC. 图① 图①27.(本题6分)如图,已知,AC=BC,∠BCA=90°,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 ∠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DM ,求证: ME=BD .28.(本题5分)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Ð=Ð,,连接CE .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Ð=°,则BCE Ð= 度;度; (2)设BAC a Ð=,BCE b Ð=.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附加题(共计10分,计入总分,但卷面总分不得超过100分)分)1.设12211=112S ++,22211=123S ++,32211=134S ++,…, 2211=1(1)n S n n +++. 若12...n S S S S =+++,求S(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2. 已知:如图,AD=DC=BC ,∠BCD=2∠BAD. 求证:∠ABC=120°ABC=120°--∠BAD .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21. (1) 12m n (2)1a b - 22. 33由题意得:68000320002x x-=答: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600套.套. 26.解:(1)①作图:略)①作图:略 ②猜想:∠A+∠B=90°,°, (2)答:①作图:略)答:①作图:略 ②猜想:∠B=3∠A 27.证明:(1)在等腰直角△ABC 中,中,∵∠CAD=∠CBD=15o ∴∠BAD=∠ABD=45o-15o =30o,∴BD=AD ,∴△BDC ≌△ADC ,∴∠DCA=∠DCB=45o .由∠BDM=∠ABD+∠BAD=30o +30o =60o , ∠EDC=∠DAC+∠DCA=15o +45o =60o ,∴∠BDM=∠EDC , ∴DE 平分∠BDC ; (2)如图,连接MC ,∵DC=DM ,且∠MDC=60°,°,∴△MDC 是等边三角形,即CM=CD .又∵∠EMC=180°-∠DMC=180°-60°=120°,°, ∠ADC=180°-∠MDC=180°-60°=120°,°, ∴∠EMC=∠ADC . 又∵CE=CA , ∴∠DAC=∠CEM=15°. ∴△ADC ≌△EMC , ∴ME=AD=DB .28. 解:(1)90°. (2)①α+β=180°,理由:∵∠BAC=∠DAE ,∴∠BAC-∠DAC=∠DAE-∠DAC . 即∠BAD=∠CAE . 在△ABD 与△ACE 中,中,{AB=AC ∠BAD=∠CAEAD=AE ∴△ABD ≌△ACE , ∴∠B=∠ACE .∴∠B+∠ACB=∠ACE+∠ACB . ∴∠B+∠ACB=β,∵α+∠B+∠ACB=180°, ∴α+β=180°;②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 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附加题:(1)122++n nn (2)连接AC,过点D 作AC 的垂线交AC 于点M 则DM 为AC 的中垂线,设DM 与AB 交与点E ,连结CE,证明△DCE 全等于△BCE. 证明△DCE 全等于△DAE.从而,∠ABC=120°ABC=120°--∠BAD .。
北京四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A 卷满分为100分,B 卷满分为20分)A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 若函数23(2)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常数m 的值为( )A. -2B. 2C. -2或2D. 12. 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 )A. 0,0k b >>B. 0,0k b ><C. 0,0k b <>D. 0,0k b <<3. 在Rt △ABC 中,∠ACB =90°,若AC =1,BC=3,则AB 的长为( )A. 2B.C.D. 4. 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角为60°,且对角线的长度为12cm ,则较短边的长度为( )A. 12cmB. 4cmC. 6cmD. 3cm5. 直线2y x a =-+经过点1(3,)y 和2(2,)y -,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A. 12y y >B. 12y y =C. 12y y <D. 无法确定6.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 如图,分别以Rt △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52B. 254C. 6D. 25 8. 如图,矩形ABCD 中,AB =1,AD =2,M 是CD 的中点,点P 在矩形的边上沿A →B →C →M 运动,则△APM 的面积y 与点P 经过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9.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21y x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其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已知a>b,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a+3<b+3 B.a﹣1<b﹣1 C.﹣a>﹣b D.>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不是因式分解的是()A.x2+xy+1=x(x+y)+1 B.a2﹣b2=(a+b)(a﹣b)C.x2﹣4xy+4y2=(x﹣2y)2D.ma+mb+mc=m(a+b+c)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是()A.﹣m2+4 B.﹣x2﹣y2C.x2y2﹣1 D.(m﹣a)2﹣(m+a)24.将一把直尺与一把三角板如图那样放置,若∠1=35°,∠2的度数是()A.65°B.70°C.75°D.80°5.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 C. D.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7.若a﹣b=2,ab=3,则ab2﹣a2b的值为()A.6 B.5 C.﹣6 D.﹣58.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 B.18 C.20 D.16或209.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1 D.a<﹣110.已知△ABC中,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B=PC,则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P是AC、AB两边上中垂线的交点C.P是∠A的角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的交点D.P是∠A的角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的交点11.某校举行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一题倒扣5分,小明参加本次竞赛,得分超过了100分,则他至少答对的题数是()A.17 B.16 C.15 D.1212.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4cm2,△ABC 等于()则S阴影A.2cm2 B.1cm2 C.cm2D.cm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解因式:4x2﹣8x+4=______.14.如图,△ABC中,AD⊥BC,AE是∠BAC的平分线,∠B=60°,∠BAC=84°,则∠DAE=______.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1+b1与一次函数y2=kx2+b2的图象相交于点(1,2),则不等式kx1+b1<kx2+b2的解集是______.16.如图,已知Rt△ABC中,AC⊥BC,∠B=30°,AB=10,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A1作A1C1⊥BC,垂足为C1,过C1作C1A1⊥AB,垂足为A2,再过A2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A1C1,A2C2,…,则A1C1=______;则A3C3=______;则A n C n=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52分)17.计算:(1)解不等式:x ﹣(2x ﹣1)≤3 (2)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因式分解:﹣4a 2x +12ax ﹣9x .18.先因式分解,再求值:4x (m ﹣1)﹣3x (m ﹣1)2,其中x=,m=3.19.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Rt △OAB 的B 点在第三象限,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直角顶点A 在y 轴,画出△OAB .①点B 的坐标是______;②把△OAB 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O 1A 1B 1,画出△O 1A 1B 1,点B 1的坐标是______;③把△OAB 绕原点O 按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O 2A 2B 2,点B 2的坐标是______.20.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C=60°,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1)求证:AE=2CE ; (2)求证:DE=EC .21.某产品生产车间有工人10名.已知每名工人每天可生产甲种产品12个或乙种产品10个,且每生产一个甲种产品可获利润100元,每生产一个乙种产品可获利润180元.在这10名工人中,如果要使此车间每天所获利润不低于15600元,你认为至少要派多少名工人去生产乙种产品才合适.22.某校张老师寒假准备带领他们的“三好学生”外出旅游,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400元,经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如果带队张老师买一张全票,则学生可半价”;乙旅行社表示:“所有游客全部享受6折优惠.”则: (1)设学生数为x (人),甲旅行社收费为y 甲(元),乙旅行社收费为y 乙(元),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各是多少?(2)哪家旅行社收费较为优惠?23.如图,已知△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 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P点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P点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已知a>b,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a+3<b+3 B.a﹣1<b﹣1 C.﹣a>﹣b D.>【考点】不等式的性质.【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判断A,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可判断C;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可判断D.【解答】解;A、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那个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A错误;B、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B错误;C、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C错误;D、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不是因式分解的是()A.x2+xy+1=x(x+y)+1 B.a2﹣b2=(a+b)(a﹣b)C.x2﹣4xy+4y2=(x﹣2y)2D.ma+mb+mc=m(a+b+c)【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根据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A、结果不是乘积的形式,不是分解因式,选项正确;B、是分解因式,选项错误;C、是分解因式,选项错误;D、是分解因式,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是()A.﹣m2+4 B.﹣x2﹣y2C.x2y2﹣1 D.(m﹣a)2﹣(m+a)2【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解答】解:A、﹣m2+4符合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故A错误;B、﹣x2﹣y2两项的符号相同,所以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故B正确;C、x2y2﹣1符合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故C错误;D、(m﹣a)2﹣(m+a)2符合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将一把直尺与一把三角板如图那样放置,若∠1=35°,∠2的度数是()A.65°B.70°C.75°D.8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35°,∴∠3=∠1=35°,∴∠2=35°+30°=65°.故选A.5.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 C. D.【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可得不等式,根据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已知点P(3﹣m,m﹣1)在第二象限,3﹣m<0且m﹣1>0,解得m>3,m>1,故选:A.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回答即可.【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错误;D、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正确.故选:D.7.若a﹣b=2,ab=3,则ab2﹣a2b的值为()A.6 B.5 C.﹣6 D.﹣5【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分析】直接将原式提取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将已知代入求出答案.【解答】解:∵a﹣b=2,ab=3,则b﹣a=﹣2,∴ab2﹣a2b=ab(b﹣a)=3×(﹣2)=﹣6.故选:C.8.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 B.18 C.20 D.16或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由于题中没有指明哪边是底哪边是腰,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①当4为腰时,4+4=8,故此种情况不存在;②当8为腰时,8﹣4<8<8+4,符合题意.故此三角形的周长=8+8+4=20.故选:C.9.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1 D.a<﹣1【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本题可对a>﹣1,与a<﹣1的情况进行讨论.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时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据此可解本题.【解答】解:(1)当a>﹣1时,原不等式变形为:x>1;(2)当a<﹣1时,原不等式变形为:x<1.故选:D.10.已知△ABC中,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B=PC,则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P是AC、AB两边上中垂线的交点C.P是∠A的角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的交点D.P是∠A的角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分别作出∠BAC的平分线及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点.【解答】解:作出∠BAC的平分线及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点,故选C.11.某校举行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一题倒扣5分,小明参加本次竞赛,得分超过了100分,则他至少答对的题数是()A.17 B.16 C.15 D.12【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根据竞赛得分=10×答对的题数+(﹣5)×未答对的题数,根据本次竞赛得分要超过100分,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要答对x道.10x+(﹣5)×(20﹣x)>100,10x﹣100+5x>100,15x >200, 解得:x >,根据x 必须为整数,故x 取最小整数14,即小彤参加本次竞赛得分要超过100分,他至少要答对14道题. 故选C . 12.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 )A .2cm 2B .1cm 2C . cm 2D . cm 2【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答】解:S 阴影=S △BCE =S △ABC =1cm 2.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解因式:4x 2﹣8x +4= 4(x ﹣1)2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4,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4x 2﹣8x +4=4(x 2﹣2x +1)=4(x ﹣1)2. 故答案为:4(x ﹣1)2. 14.如图,△ABC 中,AD ⊥BC ,AE 是∠BAC 的平分线,∠B=60°,∠BAC=84°,则∠DAE= 12°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BAE ,在Rt △ABD 中可求得∠BAD ,再利用角的和差可求得∠DAE 的大小. 【解答】解:∵AE 是∠BAC 的平分线,∠BAC=84°,∴∠BAE=∠BAC=×84°=42°,∵AD⊥BC,∴∠ADB=90°,∴∠BAD=90°﹣∠B=90°﹣60°=30°,∴∠DAE=∠BAE﹣∠BAD=42°﹣30°=12°,故答案为:12°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1+b1与一次函数y2=kx2+b2的图象相交于点(1,2),则不等式kx1+b1<kx2+b2的解集是x<1.【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看两函数交点坐标左边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1=kx1+b1与一次函数y2=kx2+b2的图象相交于点(1,2),所以不等式kx1+b1<kx2+b2的解集是x<1.故答案为:x<1.16.如图,已知Rt△ABC中,AC⊥BC,∠B=30°,AB=10,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A1作A1C1⊥BC,垂足为C1,过C1作C1A1⊥AB,垂足为A2,再过A2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A1C1,A2C2,…,则A1C1=5×()2;则A3C3=5×()6;则A n C n=5×()2n.【考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首先求出∠A的度数和AC的长,根据角的正弦函数与三角形边的关系,可求出各边的长,然后再总结出规律.【解答】解:∵Rt△ABC中,AC⊥BC,∠B=30°,AB=10,∴∠A=60°,AC=AB=5,∴sinA=,∴A1C=AC×=5×,又∵A1C1⊥BC,CA1⊥AB,∴∠A1CC1=∠A,∴在Rt△A1C1C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得,A1C1=5×()2,以此类推,则A3C3=5×()6;()2n;∴A n C n,5×故答案为:,5×()6,5×()2n.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52分)17.计算:(1)解不等式:x﹣(2x﹣1)≤3(2)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因式分解:﹣4a2x+12ax﹣9x.【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1)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2)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3)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去括号得,x﹣2x+1≤3,移项得,x﹣2x≤3﹣1,合并同类项得,﹣x≤2,把x的系数化为1得,x≥﹣2;(2)由①得,x≥﹣3,由②得,x<2,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2.在数轴上表示为:;(3)原式=﹣x(4a2﹣12a+9)=﹣x(2a﹣3)2.18.先因式分解,再求值:4x(m﹣1)﹣3x(m﹣1)2,其中x=,m=3.【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先分解因式,再代入求值.【解答】解:4x(m﹣1)﹣3x(m﹣1)2,=(m﹣1)[4x﹣3x(m﹣1)],=(m﹣1)(4x﹣3mx+3x),=(m﹣1)(7x﹣3mx),当x=,m=3时,原式=(3﹣1)(7×﹣3×3×)=2×(﹣3)=﹣6.19.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Rt△OAB的B点在第三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直角顶点A在y轴,画出△OAB.①点B的坐标是(﹣4,﹣3);②把△OAB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O1A1B1,画出△O1A1B1,点B1的坐标是(﹣4,1);③把△OAB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O2A2B2,点B2的坐标是(3,﹣4).【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分析】①根据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写出B点坐标;②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性质写出A、B、O的对应点A1、B1、O1的坐标,然后描点得到△O1A1B1;③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画出A、B、O的对应点A2、B2、O2,从而得到△O2A2B2.【解答】解:①点B的坐标是(﹣4,﹣3);②如图,△O1A1B1为所作,点B1的坐标是(﹣4,1);③如图,△O2A2B2为所作,点B2的坐标是(3,﹣4).故答案为(﹣4,﹣3),(﹣4,1),(3,﹣4).20.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C=6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1)求证:AE=2CE;(2)求证:DE=EC.【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1)首先连接BE,由在△ABC中,∠C=90°,∠A=30°,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继而可求得∠CBE的度数,然后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得AE=2CE;(2)通过BE=AE,得到∠ABE=∠A=30°,求得∠CBE=∠ABE=3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连接BE,∵在△ABC中,∠C=90°,∠A=30°,∴∠ABC=90°﹣∠A=6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30°,∴∠CBE=∠ABC﹣∠ABE=30°,在Rt△BCE中,BE=2CE,∴AE=2CE;(2)∵BE=2CE,AE=2CE;∴BE=AE,∴∠ABE=∠A=30°,∴∠CBE=∠ABE=30°,∵DE⊥AB,∠C=90°,∴DE=CE.21.某产品生产车间有工人10名.已知每名工人每天可生产甲种产品12个或乙种产品10个,且每生产一个甲种产品可获利润100元,每生产一个乙种产品可获利润180元.在这10名工人中,如果要使此车间每天所获利润不低于15600元,你认为至少要派多少名工人去生产乙种产品才合适.【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首先设车间每天安排x 名工人生产甲种产品,其余工人生产乙种产品,利用使此车间每天所获利润不低于15600元,得出不等关系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设车间每天安排x 名工人生产甲种产品,其余工人生产乙种产品. 根据题意可得,12x ×100+10(10﹣x )×180≥15600,解得;x ≤4,∴10﹣x ≥6,∴至少要派6名工人去生产乙种产品才合适.22.某校张老师寒假准备带领他们的“三好学生”外出旅游,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400元,经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如果带队张老师买一张全票,则学生可半价”;乙旅行社表示:“所有游客全部享受6折优惠.”则:(1)设学生数为x (人),甲旅行社收费为y 甲(元),乙旅行社收费为y 乙(元),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各是多少?(2)哪家旅行社收费较为优惠?【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我校区级“三好学生”的人数为x 人.则选甲旅行社时总费用=400+400×50%x ,选乙旅行社时总费用=400×60%(x +1);(2)当400+400×50%x <400×60%(x +1)时,甲旅行社较为优惠.反之,乙旅行社优惠,相等时,两旅行社一样.【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甲旅行社时总费用:y 甲=400+400×50%x ,乙旅行社时总费用:y 乙=400×60%(x +1);(2)设我校区级“三好学生”的人数为x 人,根据题意得:400+400×50%x <400×60%(x +1),解得:x >10,当学生人数超过10人,甲旅行社比较优惠,当学生人数10人之内,乙旅行社比较优惠,刚好10人,两个旅行社一样.23.如图,已知△ABC 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P 点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P 点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①先求得BP=CQ=3,PC=BD=6,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得∠B=∠C,最后根据SAS即可证明;②因为V P≠V Q,所以BP≠CQ,又∠B=∠C,要使△BPD与△CQP全等,只能BP=CP=4.5,根据全等得出CQ=BD=6,然后根据运动速度求得运动时间,根据时间和CQ的长即可求得Q的运动速度;(2)因为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①∵t=1(秒),∴BP=CQ=3(厘米)∵AB=12,D为AB中点,∴BD=6(厘米)又∵PC=BC﹣BP=9﹣3=6(厘米)∴PC=BD∵AB=AC,∴∠B=∠C,在△BPD与△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又∵∠B=∠C,要使△BPD≌△CPQ,只能BP=CP=4.5,∵△BPD≌△CPQ,∴CQ=BD=6.∴点P的运动时间t===1.5(秒),此时V Q===4(厘米/秒).(2)因为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4x=3x+2×12,解得x=24(秒)此时P运动了24×3=72(厘米)又∵△ABC的周长为33厘米,72=33×2+6,∴点P、Q在BC边上相遇,即经过了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BC边上相遇.2016年9月27日。
初中数学试卷桑水出品北京市第154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练习本试题共5页,共六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一、.精心选一选 (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ABC 中,AB =6,AC =8,BC =10,则该三角形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两组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一组对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A .2B . 3C .1D .124.关于x 的方程(a -5)x 2-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A .a ≥1B .a >1且a ≠5C .a ≥1且a ≠5D .a ≠5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 2+ x ─ 1 =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该方程无实数根D .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6.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kx 过点P (1,3),则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四象限D .第三、四象限7.如图,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A ,则k =( ) A .3B .5.1-C .3-D .6-8.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成为矩形,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 .AB CD =B .AD BC = C .AB BC =D .AC BD =9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D C AB , 边''C B 与DC 交于点O ,则四边形OD AB '的周长..是 A .22 B .3 C .2 D .21+10. 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AMD ′=36°,则∠NFD ′ 等于(第9题图)OC 'B 'D 'DCB A第7题图(A )144°(B )126°(C )108° (D )72°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11. 在,90, =∠∆ACB ABC Rt 中D 是AB 的中点,CD=4cm ,则AB= cm 。
北京四中2013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考试时间为100分钟,A 卷满分为100分,B 卷满分为20分)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 分数_________ (A 卷)一.精心选一选: (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3 B.a ≤3 C.a ≥―3 D.a ≤―3 2.若双曲线ky x=与直线21y x =+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k 的值为( ). A .-1. B. 1 C.-2 D.2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 ). A.(-3,2) B.(-2,-3) C.(3,-2) D.(2,-3)4|x -y -3|互为相反数,则x +y 的值为 ( ) . A .27 B .9 C .12 D .35.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a b c ===.53,1,44a b c ===C .2,3,a b c ===D .7,23,24a b c ===6.在算式(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大,这个运算符号是( ).A .加号B .减号C .乘号D .除号7.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 ).A .10B .C .10或D .108.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为 ( ). A .AB=CD ,AD=BC B .AD=BC ,AD∥BC C .AB=CD ,∠B=∠D D.AB∥CD,∠A=∠C9.已知b >0,化简二次根式b a 3-的正确结果是 ( ).A .ab a --B .ab a -C .ab aD .ab a -10.如图,直线l 交y 轴于点C ,与双曲线y =xk(k <0)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 (不与A 、B 重合),Q 为线段BC 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过点A 、P 、Q 分别向x 轴作垂线, 垂足分别为D 、E 、F ,连结OA 、OP 、OQ ,设 △AOD 的面积为S 1、△POE 的面积为S 2、 △QOF 的面积为S 3,则有( )A .S 1<S 2<S 3B .S 3<S 1<S 2C .S 3<S 2<S 1D .S 1=S 2=S 3二.细心填一填: (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 . 122.(填“>”、 “<”或“=”). 13.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DE=2cm ,则BC=_____cm .14.已知:如图,线段AB 、DE 表示一个斜靠在墙上的梯子的两个不同的位置,若CB =3m ,∠ABC=45°,要使∠EDC=60°,则需BD = m.15.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6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离杯底2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cm.16.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__(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三.用心算一算:(17题每小题4分,18题5分,共13分) 17.计算:B蚂蚁A蜂蜜C243O(1)23)31(12310---+-; (2) 2)32()122)(488(---+.18.已知: 1x =-, 求223x x +-的值.四.解答题(19、20题5分,21题6分,共16分)19.已知:如图,A 、C 是ψDEBF 的对角线EF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且AE=CF .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0.如图,直线1y k x b =+与双曲线y =2k x相交于A (1,2),B (m ,-1)两点. (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ABCDEF(2)若C (x 1,y 1), D (x 2,y 2), E (x 3,y 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请直接写出y 1,y 2,y 3的大小关系式;(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 1x +b >2kx的解集.21.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B=6,AD=8,在AB 上取一点E ,将纸片沿DE 翻折,使点A 落在BD 上的点F 处,求AE 的长.五.动手画一画(4分)22.如图,是由10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正方形网格,设顶点在这些小正方形顶点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①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边长为53,10,5的格点三角形△ABC.②△ABC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六.解答题 (第23、24题每题6分,25题7分,共19分)23.如图,已知ΔABC 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ΔABM 和ΔCAN ,D 、E 、F 分别是MB ,BC ,CN 的中点,连结DE 、FE ,求证:DE=EFA B CD EF24.如图,直线y=2x ﹣6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交于点A (4,2),与x 轴交于点B .(1)求k 的值及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ΔAB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1,矩形MNPQ 中,点E ,F ,G ,H 分别在NP ,PQ ,QM ,MN 上,若4321∠=∠=∠=∠,则称四边形EFGH 为矩形MNPQ 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4=AB ,8=BC .(1)在图2、图3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EFGH .(2)求图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 的周长,(3)如图4,请你猜想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并给出证明.(B 卷)1.(4分)如图,若点M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y 轴,分别交函数xk 1y =(x >0)和xk 2y =(x >0)的图象于点P 和Q ,连接OP 、OQ . 则下列结论:(1)∠POQ 不可能等于90°;(2)12k PM QM k =; (3)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 轴对称; (4)△POQ 的面积是)(|k ||k |2121+.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序号) 2.(4分)在△ABC 中,AC=BC ,∠ACB =90°,D ,E 是线段AB 上两点,AD=3,BE=4,∠DCE=45°,则△ABC 的面积是 .3.(6分) 如图,点A (m ,m +1),B (m +3,m -1)都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 (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M 、N 两点的坐标. 4.(6分)如图,在Rt△ABC 中,∠ACB =90°,AC =3,以AB 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 ,连接AD 、BE ,交点为O ,且OC =24. (1)求证:OC 平分∠ACB ; (2)求BC 的长.EBCAODABC答案与提示:(A )卷 一: BBDAD DCCAB二:11;12、〉;13、4;14、3;15、10;16、10或三:17、(1).1;(2)25---+18、-2;19、提示:连接BD ,证明AO=CO ,DO=BO ;20、2132(1).1,;(2);(3)20,1;y x y y y y x x x =+=<<-<<>21、83;22、(1)如图(2)7.523、提示:连接MC 、AN ,证明△MAC 与△BAN 全等,可得MC=BN.再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DE 、EF 分别是MC 、BN 的一半,从而可得DE=EF 。
24、(1)k=8,B(3,0)(2)C 点的坐标为(5,0);(3+25、(1)作图如下: ·························· 2分(2)解:在图2中,52204222==+====HE GH FG EF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58. ······················ 3分 在图3中,51222=+==GH EF ,53456322==+==HE FG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5853252=⨯+⨯. ············· 4分 (4)猜想: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为定值. 如图4,证法一:延长GH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21∠=∠,51∠=∠, ∴52∠=∠. 而FC FC =, ∴Rt △FCE ≌Rt △FCM . ∴M F EF =,MC EC =. 同理:EH NH =,EB NB =. ∴162==BC MN .∵190590∠-︒=∠-︒=∠M ,390∠-︒=∠N , ∴N M ∠=∠. ∴GN GM =. 过点G 作GK ⊥BC 于K ,则821==MN KM . ∴54842222=+=+=KM GK GM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582=GM . ·················· 7分 证法二:∵21∠=∠,51∠=∠, ∴52∠=∠. 而FC FC =, ∴Rt △FCE ≌Rt △FCM . ∴M F EF =,MC EC =.∵190590∠-︒=∠-︒=∠M ,490∠-︒=∠HEB , 而41∠=∠, ∴HEB M ∠=∠. ∴HE ∥GF . 同理:GH ∥EF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HE FG =. 而41∠=∠,∴Rt △FDG ≌Rt △HBE . ∴BE DG =.过点G 作GK ⊥BC 于K ,则8=+=+=+=EC BE CM GD CM KC KM ∴54842222=+=+=KM GK GM .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582=GM . (B )卷 1、(4);2、36或6; 3、解 (1)由题意可知m (m +1)=(m +3)(m -1).A CD GHEF 12 3 4M图4NK 5解得m=3.∴A(3,4),B(6,2).∴k=4×3=12.(2)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当AB做为边时,如图①当M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N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设M1点坐标为(x1,0),N1点坐标为(0,y1).∵四边形AN1M1B为平行四边形,∴点A对应点N1,点B对应点M1.∵点A的横坐标为3,点B的纵坐标为2.∴线段N1M1可看做由线段AB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N1点的坐标为(0,4-2),即N1(0,2);M1点的坐标为(6-3,0),即M1(3,0).②当M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N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设M2点坐标为(x2,0),N2点坐标为(0,y2).∵AB∥N1M1,AB∥M2N2,AB=N1M1,AB=M2N2,∴N1M1∥M2N2,N1M1=M2N2.∴线段M2N2与线段N1M1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M2点坐标为(-3,0),N2点坐标为(0,-2).二是当AB作为对角线时,此种情况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