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救治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18-02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最早于1960年由clarkson等[1]报告的。
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突发的、可逆性的毛细血管高渗透性,是以体液和蛋白从机体血管内渗漏到组织间隙中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和粘膜的进行性水肿、胸腔和腹腔大量渗液、低氧血症、低灌注、低蛋白、低血容量、低血压、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等,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cls的发生,常提示疾病凶险、严重及复杂。
1 病因及发病机制cls各个年龄段均可以发病,多见于成年人,一般为急性发病,具有明确病因或诱因[3-7] ,cls的发生很少是单一原因的,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引起cls的最常见病因是严重创伤、感染及脓毒血症[8]。
1.1 烧伤及失血性休克:烧伤可引起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引起全身组织低灌注,从而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移位,继而导致sirs[9],最终都可导致cls的发生。
1.2 体外循环术后:刘成军等[4]通过对31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种类、心肺转流术中最低温度、年龄等均为与cls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
其中体外循环时间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体外循环时间越长,发生cls 的危险性就越高。
1.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胰腺炎、毒蛇咬伤、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面积烧伤以及缺血/再灌注(i/r)损伤等引起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均可以导致cls的发生。
1.4 其他。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应用细胞毒化疗药物时,引起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一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加之受者经清髓和严重免疫抑制处理,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从而导致cls 的发生[5,6]。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摘要】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影响效果,并分析其局限性。
首先介绍了该综合征的定义,接着详细阐述了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措施,以及其对病情的影响。
在影响效果分析中,讨论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干预在治疗该综合征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新生儿护理、血管渗漏、护理方法、干预影响、局限性、研究方向、作用、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和发育。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和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循环血容量减少、微循环障碍等症状。
针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目前对于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影响效果和局限性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帮助提高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效果,以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干预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定义及发病机制,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危害;2. 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在治疗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3.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和数据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4. 对护理干预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和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随着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在许多危重患者中常出现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出现CLS时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之一,本文就CL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做一概述。
一、定义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
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多种,常见于严重创伤、脓毒症[1,2]、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3]、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烧伤,也是重组白细胞介素-2[5]和多西紫杉醇[6]等许多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途径。
三、发病机制正常生理条件下根据血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水和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白蛋白等分子量稍大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的感染、创伤等某些突发因素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使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介导免疫反应参与,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在炎性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连接分离、出现裂隙,经毛细血管运输通道的孔径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间质水肿,全身性水肿、胸腹腔渗液、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同时肺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导致低氧血症,组织缺氧,加重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CLS涉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如肺的渗出、心包腔的渗出,甚至脑室的渗出),尤其是肺间质的渗出,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CLS是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早期信号,并与损伤严重程度成比例. CLS的危害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2年5月3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多浆膜腔积液症状改善,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较少见的危重症,难以预防。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行之有效的护理对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护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性水肿,可伴有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较少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一般好发于造血干细胞输注或造血重建过程中,因其表现复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常规补液、输注白蛋白等治疗无效,且可能加重全身水肿。
只有做到早期识别、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分期、细致的监测以及恰当地选择液体治疗的时机和种类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我院于2019年3月~2022年5月共行造血干细胞移植32例,其中3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率为9.38%,并对这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例病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22~54岁,平均(33.25±5.03)岁。
基础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费城染色体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移植方式:标准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URD-HSCT)2例。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时间为移植术后+20~+400d,2例发生在+30d内,l例+400d。
毛细血管渗漏概括征(CLS)是一种突收的、可顺性毛细血管下渗透性徐病,血浆赶快从血管渗漏到构造间隙,引起举止性齐身性火肿之阳早格格创做、矮蛋黑血症、矮血压、体沉减少、血液浓缩,宽沉时可爆收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常病情危沉,临床表示搀纯,病期之间的界限朦胧,并收症多,液体治疗冲突多.临床诊疗的“金尺度”是输注黑蛋黑后测定细胞中液菊粉分散容量战举止死物电阻抗分解,瞅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果此法代价下贵,故没有符合正在临床推广应用.暂时诊疗C L S主要根据诱收果素、临床表示及真验室查看.正在SIRS、脓毒症或者中伤等致病果素存留下,出现齐身性火肿、血压及核心静脉压均落矮、少尿、体沉减少,、矮蛋黑血症等即可做出CLS的临床诊疗.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回复平常血容量、革新循环功能、保护脚够的氧供.为达到那一目标,需采与以下治疗对于策:㈠处理本收病、减少应激程度,缩小炎性介量的效率:祛除引起CLS的病果才搞缩小炎性介量的爆收,预防毛细血管渗漏.㈡正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节造进火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构造间隙火肿,细胞火肿、肺火肿加沉,心包、胸背腔渗出删加,加沉器官功能益伤.㈢普及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浑黑蛋黑的分子量为66270讲我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黑蛋黑也渗漏到构造间隙,构造间隙胶体渗透压删下,使更多的火分积散正在构造间隙内,果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黑蛋黑.要以人为胶体补充血容量,人为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暂时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战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没有克没有及渗漏到构造间隙并可革新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体造是:①死物物理效率:羟乙基淀粉具备形状及大小符合的分子筛堵漏;②死物化教效率:压造炎症介量的表黑,缩小促炎介量释搁,缩小黑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效率(预防中性粒细胞黏附),进而革新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缩小内皮益伤.㈣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压造炎症反应,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称于死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于炎性介量介导的血管内皮益伤灵验,并可预防激素诱收的下血糖战相闭的免疫压造.㈤包管构造供氧:CLS正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历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删下引起的肺间量火肿、肺的适合性下落,应采与较下的吸进氧浓度;板滞通气时减少呼气终正压,延少吸气时间.㈥正在收火期包管要害净器灌流,正在稀切监护下补液,但是正在回复期警告洪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火肿,符合利尿以减少肺火肿程度.。
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从“痰饮”论治探微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目前脓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循环容量不足甚至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液体管理、治疗原发病、抗炎等方法。
本文通过复习中医文献,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和治则、方药,并附典型病例一则进行分析总结。
从“痰饮”论治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可从脾肾阳虚、饮邪内阻、血不利则为水三方面病机入手,采用温阳、攻下、活血的治则选方用药。
[Abstract] Capillary Leak Syndrome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manifested as hypoalbuminemia,edema,insufficient circulatory capacity and even shock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consists mainly of fluid management,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disease,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TCM pathogenesis of Capillary Leak Syndrome is Yang Qi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nd kiney,phlegm obstructing Qi Ji and the blood stasis. Thous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should be nourishing the Yang Qi of spleen and kiney,eliminating phlegm ,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blood stasis.[Key words] Chenese medicine treatment;Capillary leak syndrom;Sepsis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最早在1960年由Clarkson等[1]报道。
毛细血管渗漏分解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入渗出性疾病,血浆敏捷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长.血液浓缩,轻微时可产生多器官功效衰竭.平日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庞杂,病期之间的界线隐约,并发症多,液体治疗抵触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散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剖析,不雅察胶体渗入渗出浓度的转变.是以法价钱昂贵,故不合适在临床推广运用.今朝诊断C L S重要依据诱发身分.临床表示及试验室检讨.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身分存鄙人,消失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间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增长,.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 CLS的治疗目的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良轮回功效.保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削减炎性介质的感化: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削减炎性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轮回的前提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效伤害.㈢进步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入渗出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累在组织间隙内,是以要罕用自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填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今朝临床常运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个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良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感化:羟乙基淀粉具有外形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感化:克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削减促炎介质释放,削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互相感化(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良微轮回.减轻炎症反响.削减内皮毁伤.㈣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克制炎症反响,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运用相当于心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毁伤有用,并可防止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干的免疫克制.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类似的病理进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适应性降低,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长呼气末正压,延伸吸气时光.㈥在发生发火期包管重要脏器灌流,在亲密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小心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恰当利尿以减轻肺水肿程度.。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概述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新生儿时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疾病发生前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患儿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护理干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护理干预的原则1.监测宝宝的体温、体重、呼吸、心跳、颜色等指标。
2.加强宝宝全身的护理,保持肌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
3.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合理的配方饮食,保持静卧。
4.注意掌握喂养频率和量,防止过度喂养。
5.给予宝宝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热带,避免大声喧哗,维持恰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6.监测宝宝出现的异常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的效果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避免患儿因此而落后于同龄儿童。
2.防止营养不良:由于患儿的吸收能力会因疾病受到影响,营养不良是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护理干预可以及时监测宝宝的进食情况,调整配方饮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3.降低感染风险: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以引起免疫力下降,使患儿更容易感染。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护理干预存在的问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护理效果,或者甚至对宝宝造成伤害。
1.不注意细节:新生儿护理非常细致,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觉,注意细节。
不注意细节可能会导致宝宝感染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2.人员不足:有些机构护理人员不足,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使患儿状态出现反复,导致病情加重。
3.药物应用不当: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药物,但是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照规定渠道和方法使用。
・经验交流・20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体会张兆君【摘要】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治疗方法、总结经验。
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或血必净、羟乙基淀粉(130/0.4)、人血白蛋白、利尿剂或CRRT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全身水肿、尿量及病死率。
结果 治疗后17例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病情缓解,3例患者病情继续恶化死亡。
结论 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CL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 病死率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of capillary leak syndrome:20cases reportZHANG Zhao-jun.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izhou,Chizhou,Anhui,247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methodofcapillaryleaksyndrome(CLS)andsumupexperience.Methods Basedonthetreatmentofprimarydisease,ulinastatinandXuebijing,hydroxyethylstarch(130/0.4),humanserumalbumin,diureticsorCRRTormechanicalventilationtherapywereapplied.Meanarterialpressure(MAP),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urinevolumeandsystemicedemadiseaseanddeathrateofthepatientswereobserved.Results 17casesofpatientswiththeaboveindicatorsimprovedandgotremissionaftertreatment,3patientswithconditionsgettingworseanddead.Conclusions Earlyandeffectivetreatmentcanreducemortalityand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CLS.【Key words】 Capillaryleaksyndrome(CLS); Mortality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组以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低氧血症、少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脓毒症、严重创伤、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例液体治疗经验1960年Clarkson等[1],首次报道了少见且致命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由不同原因引起,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水肿,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对2年来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液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0~52岁,平均35岁。
原发病:急性胰腺炎1例,乙肝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断流术后1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有机磷中毒1例。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所有患者1周左右开始出现全身可凹陷水肿,体重逐渐增加,并有呼吸困难表现。
2例阴囊高度水肿,3例腹腔引流管1000~2500ml/日,1例胸腔引流管500~1500ml/日,所有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衰表现。
实验室检查示:血液浓缩、白细胞增高、低蛋白血症(17~30g/L)。
1例胸片示:呈磨玻璃样、斑片状、大片均匀阴影及胸腔积液。
治疗:渗漏期严密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维持机体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HES,万汶)扩充血容量,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生长抑素应用,前列地尔的应用以改善微循环,必要时机械通气。
恢复期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液体治疗防治渗液回收引起肺水肿,一般需要限制补液,甚至应用利尿药物。
结果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毛细血管渗漏期2~5天。
全身水肿逐渐减轻,尿量2000~4000ml/日,随后病情逐渐好转,平均住院天数28天,出院随访水肿消失7~15天。
讨论引起CLS的病因有多种,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分析如下:①可能是某些循环因子的作用改变了血管的通透性,如TNF(肿瘤坏死因子)、IL-1、IL-8等促炎症反应因子加速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院前长途转运危重患者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用甘露醇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样845例,分甘露醇实验组376例和甘露醇对照组469两组,甘露醇组按4-6小时给20%甘露醇250毫升,加压静滴;非甘露醇组给维护生命体征液体,无特殊的利尿脱水治疗。
结果:甘露醇组Glasgow评分提高、心衰和呼吸衰竭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有显著性差异存在;死亡率19.9%较非甘露醇组33.3%低。
【关键词】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甘露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38-01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缺血、缺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的血浆蛋白和体液外渗,引起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加,组织间液水肿,常涉及到各个器官和脏器,使其功能障碍,主要造成氧的交换困难和能源生效减慢。
同时组织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减低。
在院前长途转运危重病人中用甘露醇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选择病例:随机抽查2005-2009五年间云南急救中心50km以上长途转运845例患者,抽查率17%。
其中男446例,女399例,年龄30-89岁, 755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占89.4%;656例诊断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片;ARDS诊断率为 77%;845例了导尿管,放置率100%;689例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在5-7分,昏迷病人占81.6%。
540例使用呼吸机占64%.496例由ICU转出,占58.6%。
1.2方法:对住院3-120天以上危重患者,体重增加、全身非凹限性水肿、上半身皮肤发硬,考虑存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
分为使用甘露醇组376例,非甘露醇组469例。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液体复苏探讨刘杰【摘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在危重症治疗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的理论机制是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壁高通透性,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关键是液体复苏,其中补液量的监测指标及液体种类的选择尤为重要.与其他液体相比较,第三代羟乙基淀粉更适合CLS的治疗,但因为羟乙基淀粉也能渗漏到组织间隙,并产生自由基及其他不利影响,导致其用法及用量仍有较大争议,需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验证.【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9【总页数】4页(P3564-3567)【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液体复苏;羟乙基淀粉;白蛋白【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1]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浆成分、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体循环严重灌注不足以及微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低血压、血液浓缩、组织缺氧、凝血功能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而常规补液、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并不能使病情有效改善,反而会加重,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引起CLS最常见的病因为脓毒症[2],此外,严重创伤、体外循环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也可发生CLS。
临床主要以脓毒症状态时出现血白蛋白下降、全身水肿、休克等为主要诊断依据。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人们加深了对CLS病理生理的认识,并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新的治疗对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液体复苏。
1 CLS微循环变化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的根本环节[3]。
内皮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血管内壁,它的生理功能包括释放多种活性物质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护血管组织。
细菌、内毒素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并释放炎性介质,随之而来的多种炎性介质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血管内大分子成分向外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