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件 3 现况研究(.8-9)
- 格式:pdf
- 大小:592.64 KB
- 文档页数:74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在人群中不是随机分布的,某些因素造成疾病在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系统研究能够找到这些因素。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的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4.疾病的自然史;5.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现状研究);检测,生态学研究,目的是产生假设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目的是检验假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和社区试验)目的是验证假设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特征:①群体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第三阶段为“提供设施”,即合理利用前两个阶段的结果,制定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时间(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为“三间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可帮助人们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特征;3.对疾病分布规律及其据顶因素的分析可为合理地制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事也为评价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提供依据。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概率。
发病率= 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暴露人口: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实际工作中,用同期该人群平均人口数来代替。
第四章现况研究名词解释1.现况研究2.抽样调查3.单纯随机抽样4.系统抽样5.分层抽样6.整群抽样7.多级抽样8.随机误差9.偏倚10.敏感问题11.普查12.选择偏倚13.信息偏倚14.预调查15.无应答偏倚16.选择性偏倚17.幸存者偏倚18.回忆偏倚19.报告偏倚20.暴露单选题1.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
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
该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没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作性别间比较D.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E.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2.下列哪种情况,某种疾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之比值将增大?A.病死率高B.该病病程长C.该病病程短D.暴露时间长E.多次暴露3.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为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选择哪一种抽样方法更合适?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4.在现况研究过程中,按抽样方案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意以其他人代替,从而破坏了调查对象同质性的偏倚属于A.选择性偏倚B.幸存者偏倚C.回忆偏倚D.测量偏倚E.混杂偏倚5.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A.出生队列研究B.横断面研究C.移民流行病学D.血清流行病学E.遗传流行病学6.欲调查某地人群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A.个例调查B.前瞻性调查C.抽样调查D.爆发调查E.回顾性调查7.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逻辑误差E.数据误差8.下列哪项指标最适合描述妇女激素替代疗法后十年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A.患病率B.危险度C.病死率D.发病率E.十年生存率9.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乳腺结节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10.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早期发现病例B.检验病因C.了解疾病的分布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E.普及医学知识1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1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现况调查D.问卷调查E.爆发调查13.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14.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15.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A.个例调查B.前瞻性调查C.抽样调查D.爆发调查E.回顾性调查1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17.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
第一章绪论一、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1.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2.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学科3.临床诊疗手段的循证学科4.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学科二、流行病学发展的历史:①起源于传染病研究的方法②用于慢性非传染病研究: 疾病分布学③现代流行病学: 病因研究④临床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⑤后现代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是一门以人群为基本研究单位的、关于健康或疾病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时代,它将与医学基础研究分庭抗礼,成为医学研究的脊梁,研究对象:人群研究内容:疾病与健康状况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伤害:意外、残疾、智障、身心损害等健康状态:生理生化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长寿等研究任务:分布,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关于现代流行病学定义及其认识: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三个阶段:皆是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流行分布原因、影响因素策略、措施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四、流行病学的任务1、描述疾病等健康事件的频率及其分布特点;2、分析不同分布的原因,以探讨疾病的病因;3、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策略和措施;4、通过疾病的监测,收集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资料;5、预测疾病的发生情况暴露(exposure)的概念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暴露也称暴露因素“暴露于”某个因素是指接触到或具有某个研究因素。
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生态学研究:又叫相关性研究,分析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群体。
比例死亡比研究:该方法只包括死亡的研究对象。
横断面研究:又叫现况调查,是一个时点上人群疾病与暴露情况的“快照”。
2、分析性研(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性研究1、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价某种药物或疗法的效果。
流行病学一、绪论1.流行病学定义: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研究对象(内容):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从以传染病为主的研究内容发展,扩大到目前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疾病、损伤(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
3.流行病学的任务⏹研究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疾病自然史的研究⏹疾病的监测⏹疾病控制对策的制定⏹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4.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基础医学的关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互相帮助,借鉴⏹与统计学的关系:形同姐妹,密不可分⏹与其他非医学学科的关系:密切联系5.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经制定的预防出对策。
二、疾病的分布1.人群分布⏹年龄:年龄是人群分布中最主要的分组因素,疾病的年龄分布有:横断面分析(一个时间段某人群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发病率等)和出生队列分析(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
⏹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流动人口2.时间分布短期波动:亦称时点流行或暴发,常用于较大数量人群,多数病例发生在疾病的最长和最短潜伏期之间。
季节性: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归类的时间间隔,呈规律变动的状况。
疾病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有①传播机制容易实现,人群中易感者积累到足够数量时便能迅速传播;②流行时人群中有大量感染者,感染后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迅速下降;③主要见于大中城市,其新生儿的积累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易感者;④流行于散发之间的间隔年限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和病原体变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