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79.50 KB
- 文档页数:48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散文是一种以抒写个人感受、描写生活琐事、抒发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有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也不像诗歌那样需要有韵律和节奏。
因此,散文的结构相对自由,可根据主题和写作目的进行选择和调整。
下面是散文结构的一些思路分析。
1.温情抒写结构
2.形象描写结构
3.引用对比结构
4.写实记叙结构
5.主题阐发结构
以上是散文结构的几种常见思路分析,当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运用和组合。
重要的是,要根据写作目的和主题选取合适的结构思路,使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相互呼应,达到艺术的效果。
散文结构思路
1.时间序列结构: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散文。
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使读者能够跟随故事的进展,并逐步了解主题或观点。
这种结构适用于叙事性散文,例如回忆故事、旅行故事等。
2.空间结构:按照空间关系来组织散文。
通过描述不同地点或场景的特点和变化,使读者对所描述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结构适用于描述性散文,例如描写自然风景、城市风貌等。
4.对比结构:通过对比不同的人、事、物或思想,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散文更加有趣和生动,同时也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话题的理解。
5.主题结构: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不同的观点和体验为主线,组织散文。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探讨,使读者对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并产生思考和共鸣。
此外,在组织散文结构时,也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开头引入:通过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入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文章的兴趣。
2.过渡句:使用过渡句帮助文章内部各段落或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的逻辑流畅。
3.梯度推进:从一些更小、更具体的事物开始,逐步推进到更广泛、更抽象的层面。
这种方式可以吸引读者,并使他们逐渐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4.结尾总结:在文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和回顾,强调主题或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分析思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分析思路,提高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价文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2. 散文的分析思路教学难点:1. 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2. 散文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散文作品2.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散文作品,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探讨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描绘、对比、抒情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散文作品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思路。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分析思路。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分析其结构和思路。
2. 学生撰写一篇散文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分析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散文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为主要特点。
在分析散文的文章结构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等要素,以达到恰当地把握文章思路的目的。
散文的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开始、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但具体的结构形式和篇幅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而定。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散文结构框架:一、开始部分开始部分是散文的引子,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事件引出或寓意开示等内容。
在这部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并以个人或鲜活的事例作为引子,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我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
”2.引人入胜:通过给读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人物介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种方式常常采用形象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如:“人们常说山水有灵,但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直到那天,我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山林。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描写、抒发情感、陈述观点或阐述故事来展开表达。
1.折叠式叙述:逐步展开主题,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叙述,将整个思想过程阐述出来。
例如:“我走进了这片深山,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这里的花花草草、山川河流,宛如一幅自然审美的画卷。
”2.夸张和对比: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效果。
例如:“我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它破败而苍凉,却又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老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中交织着,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三、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对散文的总结与应用,通常包括感悟、思考、呼吁或意义解读等。
通过对主题的再次强调和总结,营造出令人满意和耐人回味的结尾效果。
1.见微知著:通过对散文中其中一细节的描写和点评,进一步展开主题和思考。
例如:“细雨绵绵,如丝如缕,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大地上。
不禁让我想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渺小和对生命的珍惜。
”。
学案32: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能够精准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既是散文阅读的关键能力,又是高考散文考查的重要内容。
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就是要弄清散文的线索,弄清材料安排的顺序和特点,弄清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因此,复习备考时就要强化对散文思路结构的把握能力,顺利地解答线索、构思、句段作用三种题型。
知识图要一、新题试做自我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千载白鹭鸣庐陵徐剑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
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
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
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
白鹭展翼,扶摇直[注]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上江天。
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今日的庐陵,历史又称半座苏州城。
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
阳光金晃晃的,洒满城郭。
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行书“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
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
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为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
”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
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
据说,古樟树年轮有三百多年,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遥想当年,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