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6.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
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
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两金属
图2
杆都处于水平位置.整个装置处于一个与回路平面相垂直
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 B.将两棒和导线组成的系统
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杆 ab 正好匀速向下运
动,求运动的速度.
解析 以两金属杆和导线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在题述过
例 2 如图 3 所示是运送沙子时卡车卸沙子
的原理图,该车装满沙子,沙粒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μ1,沙子与车厢底部材料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μ2,车厢的倾角为 θ(已知
图3
μ2>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 tan θ>μ2
B.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 sin θ>μ2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 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 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 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 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 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例 1 如图 1 所示,叠放的 a、b、c 三块粗糙物块,其上面
解析 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都为恒力,
故可将两力等效为一个力 F,如图所示. 可知 F=1.25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7°角. 由图可知,小球能否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
界点是 D 点,设小球恰好能通过 D 点,即 达到 D 点时小球与圆环的弹力恰好为零. 由圆周运动知识得:F=mvRD2,即:1.25mg=mvRD2 由动能定理有:mg(h-R-Rcos 37°)-34mg×(hcot θ+2R+ Rsin 37°)=12mvD2 联立可求出 h=7.7R.
1 4F
阻,此时雨点处于加速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 阻′=ma 解得 a=34g.
答案 (1)2
ρgr 3k
3 (2)4g
三、等效法 等效思维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 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 简单的、易于研究和处理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的方法.等 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 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 的本质,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合力与分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交流电的有效值.再如在重力场和匀强电场中,对于摆动 问题、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如果能用复合场的场 力“F”、加速度“g”来考虑动能、重力势能、电势能的 最值问题就非常简便.又如复杂电路的简化或分析某可变 电阻的功率问题时,找出相应的等效电源,求其等效电动 势和等效内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些都是等效思维法 在物理学中的实际应用.
针对训练 3 如图 5 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动势 E 和内阻 r 已知,定值电阻 R0 已知,求电阻箱的阻值 R 调 至多大时,其获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图5
解析 由电源的输出功率(即外电路上 R 获得的电功率)与外 电阻 R 的关系知,在甲图中当 R=r 甲′=r+R0 时,R 上获 得的电功率最大,其最大功率为 P 甲=4Er甲甲′′2 =4(r+E2R0).对乙 图中当 R=r 乙′=r+rRR0 0时 R 上获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功 率为 P 乙=4Er乙乙′′22=(r4+·Rr+0rRR0RE0 0)2=4r(Rr+0ER2 0).
C.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
μ2>tan θ>μ1 D.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
μ2>μ1>tan θ
解析 要完全卸干净沙子,则最后卸下的沙子在斜面方向的合外力 沿斜面向下,需要满足条件 mgsin θ-μ2mgcos θ>0,即 μ2<tan θ, 所以 A 选项正确;只卸去部分沙子,则以车上最上面的一部分沙子 为研究对象分析得 mgsin θ-μ1mgcosθ>0,即 μ1<tan θ,但最后车 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要满足 mgsin θ-μ2mgcos θ<0,即 μ2>tan θ, 则 μ2>tan θ>μ1.所以正确答案为 A、C.
答案
R(M-m)g 2B2L2
二、模型法 研究物理问题时,通常都要从“模型”入手.所谓“建 模”,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运用理想 化、简化、类比、等效、抽象等方法,进行“去粗存真”, 找出其内在规律,形成“物理模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 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比较、迁移、转换、分析、综 合、创新等方式进行思维加工处理,将实际的复杂问题转 化为物理理想模型问题,解此类题目的基本程序为:
答案Baidu NhomakorabeaAB
[点评] 本题考查运动学与动力学结合问题及“整体法”与 “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受 力情况,再根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另一物体的受力 情况.解此题的关键是选好研究对象.
针对训练 1 如图 2 所示,两金属杆 ab 和 cd
长均为 L,电阻均为 R,质量分别为 M 和 m,
解析 雨点运动的过程属于典型的趋稳运动模型.
(1)雨点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由于雨点接
近地面时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Ff=mg 由题意知 Ff=kSvm2,S=πr2,m=ρ·43πr3
联立解得 vm=2
ρgr 3k .
(2)当雨点的速度达到v2m时,空气的阻力 F 阻′=kS(v2m)2=
答案 AC
[点评] 建立模型的关键:(1)对常规模型的熟悉程度;(2)通过抽 象、分解、类比、等效等变换手段,把貌似复杂、无法解决的问题, 转变为与常规模型相关的物理模型.
针对训练 2 在下雨天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雨点越大,雨点 对雨伞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这一现象能否说明雨点越大, 雨点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就越大呢?现已知雨点下落过程 受到空气阻力与雨点的最大横截面积 S 成正比,与雨点下 落的速度 v 的平方成正比,即 F 阻=kSv2(其中 k 为比例系 数).雨点接近地面时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 为 g.若把雨点看做球形,其半径为 r,雨点的密度为 ρ,求: (1)雨点最终的运动速度 vm;(ρ、r、g、k 表示) (2)雨点的速度达到v2m时,雨点加速度 a 的大小.
答案 见解析
答案 7.7R
[点评] 当我们研究某一新问题时,如果它和某一学过的问 题类似,就可以利用等效和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用等效法 解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得出等效重力场,然后再对比利用重 力场下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规律.运用等效法处理问题的一般 步骤为:(1)分析原事物(需研究求解的物理问题)的本质特性 和非本质特性;(2)寻找适当的替代物(熟悉的事物),以保留 原事物的本质特性,抛弃非本质特性;(3)研究替代物的特性 及规律;(4)将替代物的规律迁移到原事物中去;(5)利用替代 物遵循的规律、方法求解,得出结论.
解析 先隔离 c 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整体向右做匀加速运 动,因此 a 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所以 A 正确;再隔离 a 物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c 对 a 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而 a 的加速度方向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b 对 a 的摩擦 力方向应向右,并且 Fba>Fca,故 B 正确,而 C 不正确;通 过研究 c 物体可以看出,桌面对 c 的摩擦力 Fc′小于 a、c 间的摩擦力 Fac,故 Fc′<Fac<Fba,故 D 不正确.
的接触处均有摩擦,但摩擦系统不同,当 b 物体受到一水
平力 F 作用时,a 和 c 随 b 保持相对静止,做向右的加速
运动,此时
()
图1 A.a 对 c 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B.b 对 a 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C.a 对 b、a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桌面对 c 的摩擦力大于 a、b 间的摩擦力
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重力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
转化为系统中的电能(最后又转化为内能),则重力对系统做
功的功率(P1=Mgv-mgv),应等于回路中电流做功的功率(P2
=2I2R),即(M-m)gv=2I2R.由于 ab 和 cd 两杆均切割磁感
线,两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均为 BLv,而此感应电动势 在回路中形成同方向的电流,则 I=2B2RLv=BRLv 联立解得金属杆运动速度为 v=R(M2B-2Lm2 )g.
例 3 如图 4 所示的装置是在竖直平面
内放置的光滑绝缘轨道,处于水平向
右的匀强电场中,带负电荷的小球从
高 h 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
ABC 运动并进入圆环内做圆周运动.
图3
已知小球所受电场力是其重力的 3/4,圆环半径为 R,斜面
倾角 θ=60°,sBC=2R.若使小球在圆环内能做完整的圆周 运动,h 至少为多少?
学案 3 典型解题方法例析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
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 整体之外的物体对该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 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 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其他 物体所受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