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吨位丈量
- 格式:ppt
- 大小:9.88 MB
- 文档页数:67
内河船舶吨位丈量标准1、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内河船舶吨位丈量标准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船技监字[1995]426号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北京2名目第一章总那么………………………………………………………………………〔3〕其次章总吨位……………………………………………………………………〔4〕第三章净吨位……………………………………………………………………〔7〕第四章丈量与计算………………………………………………………………〔7〕3第一章总那么1.1.1本规定适用于船长大于10m的内河民用船舶。
对于新型船舶,由于其构造特点,不能合理应用或难于实施本标准各项规定时,应由本局确定其 2、总吨位和净吨位。
1.1.2船舶吨位丈量的目的,是核定船舶的总吨位和净吨位。
总吨位是表示依据本标准各项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
净吨位是表示依据本标准各项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
1.1.3自本标准公布之日起,新建船舶、经改装或改建后吨位有变更的船舶、转变用处的船舶以及用船部门需要申请吨位丈量的营运船舶,应按本标准量计吨位。
除此之外,可不需重新量计吨位。
1.1.4本标准对船舶吨位丈量以n为计算单位,在计算中所承受的量度应取至cm。
计算所得的总吨位和净吨位的数值只取整数,不用小数点以下的数值。
1.1.5凡需按本标准进展吨位丈量的船舶,申请单位应供应以以下图纸:〔1〕船体3、说明书;〔2〕总布置图;〔3〕型线图;〔4〕静水力曲线图〔或表〕;〔5〕横剖面图;〔6〕根本构造图。
41.1.6按本标准进展吨位丈量的船舶,应发给内河船舶吨位证书。
证书中的总吨位及净吨位数字后面不需填写计量单位“吨〞或“t〞。
1.1.7被标准中名词定义:〔1〕量吨甲板:系指相邻于满载水线以上的第一层全通甲板。
〔2〕量吨甲板长度:系指量吨甲板型线首尾两端点之间的最大水平长度。
如量吨甲板有台阶时,那么按较低一层甲板型线延长后量计,见图1.7.7〔2〕。
第三章船舶最小干舷和吨位丈量1船舶最小干舷概述船的干舷是泛指船舶静浮于水面时,自水面至露天甲板上表面舷边处的垂直距离。
1减小甲板上浪2保证有一定的储备浮力2《海船载重线规范》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国际:船长L≥24m,总吨位在150总吨以上的一般民用船舶;国内:船长L≥20m的一般民用船舶(不适用军舰)2-1最小干舷影响因素:甲板上浪程度的因素、储备浮力大小的因素、灌进船主体内部的可能程度1)上浪程度因素:波浪中的纵摇及升沉运动的幅度、船舶舷弧的大小、上层建筑的地位和大小等有关。
******季节区分为:冬季北大西洋区、冬季区、夏季区、热带区、夏季淡水区、热带淡水区等********2)储备浮力因素:干舷、船体的丰满度(Cb值)、上层建筑、舷弧等。
3)灌进船主体内部的可能程度:“A”型船舶―载运液体货物的船舶;“B”型船舶―不符合“A”型船舶特点的其他船舶。
B-60型船舶:船长超过100m的B型船舶,在计算干舷时,其基本干舷取为B型船舶表列干舷值减去了对应船长的B型船舶表列干舷与A型船舶表列干舷值之差的60%。
B-100型船舶:B型船舶的基本干舷取为A型船舶的表列干舷,这种船称为B-100型船舶。
2-2国际航行船舶最小干舷计算1)夏季最小干舷F=F0+f1+f2+f3+f4+f5(mm)其中F0一船的基本干舷(mm);f1一船长L<100m的船舶干舷的修正(mm),f2一方形系数对船舶干舷的修正(mm),f3一型深对船舶干舷的修正(mm);f4一有效上层建筑和围蔽室对船舶干舷的修正(mm),f5一非标准舷弧对船舶干舷的修正(mm)。
2)季节区最小干舷:热带区最小干舷FR、冬季区最小干舷FD、淡水最小干舷FQ、热带淡水最小干舷FRQ、冬季北大西洋区最小干舷、船首最小高度。
2-3国内航行船舶最小干舷计算夏季最小干舷计算F=F0+f1+f2+f3(mm);对B型船舶,夏季干舷F还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F=190+3.5L+0.035L2F一基本干舷(mm)、f1―方形系数对干舷的修正值(mm);f2一有效的上层建筑和围蔽室对干舷的修正值(mm);f3一非标0准舷弧对于干舷的修正值(mm)。
编号:复核日期:一、基本数据二、复核记录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人员检查地点检查时间一、基本情况二、检查项目记录项目记录情况注:计算实际总容积是用于判断吨位丈量是否有误,其中型容积VI所要求记录的参数误差较大可初步判断吨位丈量有误,V2(V3、V4)测量的数据可大致判断船图一致性。
督查机构编号:一、基本情况二、督查项目记录注:船图一致性可用《船舶吨位丈量检查登记表》所测量数据作判断,必要时可登船核实。
督查人员直督查时间:填写说明:应依据《船舶国籍证书》、《检验证书簿》中的相关项目,填写《检查表》第1 项“船舶基本信息”和第2项“船舶吨位证书信息”;应按照《检查表》第3项“现场勘验记录”的内容,完成船舶现场勘测;依据“船舶吨位丈量计算参考指南”(见附件3)的办法,对船舶总吨、净吨进行简单计算,并将适用方法及计算过程填写在《检查表》第4项“吨位核准评估” 一栏中;对发现计算结果与证书标注吨位明显不符(误差超过10%),应在第5 项“是” 一栏标注否则在“否” 一栏标注“/”;在第5项“是”中标注的船舶,在第6项中标注“V”。
附件5专项检查缺陷船舶汇总表__________ 海事局附件6船舶吨位丈量计算参考指南“大船小证”问题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船检证书上的船舶尺度与实船不一致,本身就偏小,从而计算的吨位偏小,这是主要现象;另一种情况是船舶尺度没有太大的误差,但计算误差较大,结果偏小造成“大船小证”问题。
(一)经验判别方法:为了积累甄别“大船小证”的基本知识和经验,监督人员在进行船舶安全检查和签证时,可记录下船舶的“船长”、“型深”、“型宽”以及船舶种类和船舶总吨、净吨。
通过积累,找出船舶尺度、种类与吨位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从中找出定性判断“大船小证”基本经验。
下面表格是部分船舶主尺度与船舶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该表可以总结出定性大致判断船舶吨位的基本经验。
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二)实际丈量估算方法:各级海事监督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对一般货船吨位确有怀疑的,可以用下列估算公式对船舶总吨和净吨进行大致的估算(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川江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等在量吨甲板以上仍然载货或载客的船舶。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各直属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为加强和规范船舶吨位丈量工作,切实履行主管机关行政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船舶吨位丈量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消除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构建和谐安全的水上交通环境,促进航运业和造船业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
现将《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和船舶检验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深入贯彻执行方案的实施要求,全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实施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将改变现有船舶吨位丈量发证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和船舶检验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船舶修造企业、航运企业等单位,让行政相对人了解实施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
三、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和各船舶检验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规范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行为,并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四、海事管理机构实施船舶吨位复核和发证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关船舶吨位丈量的检验费用仍由船检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收取。
五、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和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保证相关工作程序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
六、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要按照方案要求尽快落实船舶吨位丈量复核发证机构和人员,加快对船舶吨位复核发证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并配备相关装备设施。
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总结篇一: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实施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长20米及以上的国内航行船舶。
为境外建造需要在中国办理临时登记的船舶不在实施范围内。
船长20米以下国内航行船舶的吨位丈量维持现有管理模式不变,其申请受理、审图、丈量与发证仍然由受理检验的船检机构负责,船舶吨位证书沿用原证书格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吨位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
二、实施时间本细则自XX年9月1日起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船检机构不再为适用船舶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三、工作分工(一)流程分工。
1.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丈量申请的受理、吨位计算与现场丈量、吨位证书的打印发放由船检机构负责实施;船舶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其中, 对于业务量特别大或业务过于分散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经批准后可设立工作站点或调派有资质的复核人员从事吨位复核工作,但“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须由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
“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实施。
2.国内航行入级船舶由中国船级社受理检验申请、进行吨位丈量、出具相应检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船舶吨位的复核和发证工作。
(二)管辖分工。
1.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复核发证的管辖。
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按照检验地进行管辖,各直属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与直属海事局船检管理辖区相同)内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的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各省级地方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内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
第三篇吨位丈量第1章通则1.1吨位丈量的目的是核定船舶的总吨位和净吨位。
总吨位是表示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
净吨位是表示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
1.2船舶的吨位丈量均以m为计算单位,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量计所得总吨位和净吨位的数值应采用整数,不计小数点后的数值。
1.3在吨位证书中的总吨位、净吨位,只填数字,数字后面没有单位“吨”。
1.4按本篇第2章规定进行吨位丈量的船舶,应发给《国际吨位证书(1969)》和《渔船吨位证书》(如适用时)。
1.5按本篇第3章规定进行吨位丈量的船舶,应发给《渔业船舶吨位证书》。
1.6非国际航行作业的渔业船舶,如转为国际航行作业时,应重新进行吨位丈量,并将原有的《渔业船舶吨位证书》换为《国际吨位证书(1969)》。
1.7本篇第2章适用于船长不小于24m的国际航行作业的渔业船舶。
船长小于24m的船舶,按照本篇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8本篇第2章第1节及附件是直接引用《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以下简称《吨位公约》)及相关文件的有关部分,并保持原文编号,但采用了统一的中文名称。
1.9凡需按本篇进行吨位丈量的船舶,应提供下列图纸资料:1)总布置图;2)主要横剖面图;3)基本结构图;4)上层建筑及甲板室结构图;5)货(鱼)舱容积图;6)型线图及型线表;7)锚链筒、锚穴、海水阀箱等详细尺寸图。
第2章国际航行作业的渔业船舶第1节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的有关规定第2条定义(6) “新船”是指在本公约生效之日起安放龙骨,或处于相似建造阶段的船舶;(7) “现有船舶”是指非新船;(8) 长度:系指水线总长度的96%,该水线位于自龙骨上缘量得的最小型深的85%处;或者是指该水线从艏柱前缘量到上舵杆中心线的长度,两者取其较大者。
如船舶设计具有倾斜龙骨,作为测量本长度的水线应平行于设计水线。
第3条适用范围(1) 本公约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下列船舶:(a)在缔约政府的国家中登记的船舶;(b)在根据第20条扩大适用本公约的领土内登记的船舶;(c)悬挂某缔约国政府国旗而不在该国登记的船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2020第2篇吨位丈量目录第1章通则.................................................................................................................................................2-1第1节适用范围.........................................................................................................................................2-1第2节一般规定.........................................................................................................................................2-1第2章吨位计算.................................................................................................................................................2-2第1节船长大于等于24m的船舶............................................................................................................2-2第2节船长小于24m的船舶....................................................................................................................2-3第3节滚装船补充规定.............................................................................................................................2-5第1章通则第1节适用范围1.1.1本篇适用于下列国内航行的海船,但旧式木帆船除外:(1)自本法规生效之日起新建的船舶;(2)自本法规生效之日起经改装或改建,影响到吨位变更①的船舶。
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实施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长20米及以上的国内航行船舶。
为境外建造需要在中国办理临时登记的船舶不在实施范围内。
船长20米以下国内航行船舶的吨位丈量维持现有管理模式不变,其申请受理、审图、丈量与发证仍然由受理检验的船检机构负责,船舶吨位证书沿用原证书格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吨位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
二、实施时间本细则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船检机构不再为适用船舶签发“船舶吨位证书”。
三、工作分工(一)流程分工。
1.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丈量申请的受理、吨位计算与现场丈量、吨位证书的打印发放由船检机构负责实施;船舶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其中, 对于业务量特别大或业务过于分散的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经批准后可设立工作站点或调派有资质的复核人员从事吨位复核工作,但“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签发须由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实施。
“船舶吨位证书”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负责实施。
2.国内航行入级船舶由中国船级社受理检验申请、进行吨位丈量、出具相应检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船舶吨位的复核和发证工作。
(二)管辖分工。
1.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吨位复核发证的管辖。
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按照检验地进行管辖,各直属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与直属海事局船检管理辖区相同)内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直属海事系统登记的新建、改建和初次检验的国内航行非入级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各省级地方海事局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负责各自辖区内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或拟在地方海事系统登记船舶的吨位复核和“临时船舶吨位证书”的签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