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41
腐蚀动力学模型
腐蚀动力学模型是指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的一套数学模型,用于解释,
预测和优化腐蚀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失效行为。
腐蚀动力学模型包括电化学腐蚀模型,应力
腐蚀开裂模型,高温氧化腐蚀模型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
电化学腐蚀模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腐蚀动力学模型,它是基于诸如极化曲线,极化电阻,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数据建立的。
在电化学腐蚀模型中,腐蚀速率是由电流密度,
金属表面的电位和溶液组成的。
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优化来拟合实验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测
腐蚀速率的变化和确定最优腐蚀防护措施。
应力腐蚀开裂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腐蚀动力学模型,它是基于金属材料的裂纹成长原
理建立的。
在应力腐蚀开裂模型中,金属材料在经历应力作用时,可能出现裂纹,然后裂
纹逐渐扩展到材料内部而导致失效。
应力抑制因子,应力浓度因子和应力强度因子是应力
腐蚀开裂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并且指导相
关腐蚀防护技术的研发。
高温氧化腐蚀模型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氧化失效行为的腐蚀动力学
模型。
该模型基于氧化层生长的规律和反应动力学原理,考虑到高温,压力,气氛成分,
表面能等因素,可以预测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氧化速率,氧化层厚度和质量损失等信息,为热工装备的长期运行提供保障。
总之,腐蚀动力学模型是充满挑战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个研究领域。
随着新材料
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腐蚀动力学模型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各种工业领域的腐蚀防护
和材料设计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支持。
第四章电化学腐蚀动力学-1§4—1 电化学腐蚀速度与极化从热力学出发所建立起来的电位——pH图只能说明金属被腐蚀的趋势,但是在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腐蚀速度。
一. 腐蚀速度。
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1. 重量法:用腐蚀前后重量变化(只用均匀腐蚀,金属密度相同)增重法:V+ =(W1-W0)/S0t (g/m²h)失重法:V=(W0-W1)/S0t (g/m²h)式中:W0——式样原始重量。
W1——腐蚀后的重量(g,mg)S0——经受腐蚀的表面积(m²) t——经受腐蚀的时间(小时)2. 腐蚀深度法(均匀腐蚀时,金属密度不同)可用此法表示。
D深=V±/d =(W1-W0)/S0td (mm/年) 式中d为金属密度力学(或电阻)性能变化法。
(适用于晶间腐蚀,氢腐蚀等)Kσ=(σbº-σbˊ)/σbº×100% K R =(R1-R0)/R0×100%σbº,R0——式样腐蚀前的强度和电阻σbˊ,R1——式样腐蚀后的强度和电阻3. 用阳极电流密度表示V¯=Icorr×N/F =3.73*10¯4 Icorr×N (g/m²h)F——法拉第常数96500KN——金属光当量=W/n =金属原子量/金属离子价数二. 极化上一章讨论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倾向,并未涉及腐蚀速度和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等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电化学过程中的极化和去极化是影响腐蚀速度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极化和去极化规律对研究金属的腐蚀与保护是很重要的。
金属受腐蚀的趋势大小是由其电极电位决定的,将两块不同金属置于电解质中,两个电极电位之差就是腐蚀原动力。
但是这个电位差数值是不稳定的,当电极上有电流流过时,就会引起电极电位的变化。
这种由于有电流流动而造成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