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穴歌
- 格式:docx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5
二十四总穴歌-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二十四总穴歌的具体内容2、二十四总穴歌的应用范围3、二十四总穴歌的历史渊源4、二十四总穴歌的学习方法5、二十四总穴歌的传承意义11 二十四总穴歌的定义与范围二十四总穴歌是中医针灸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总结,它包含了一系列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组合。
这些穴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被认为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111 二十四总穴歌的起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的丰富实践经验,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对不同穴位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总结,逐渐形成了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穴位歌诀。
112 二十四总穴歌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四总穴歌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
不同的医家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拓展,使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精准。
12 二十四总穴歌的具体内容“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胁肋寻支沟,肩臂曲池透,环跳与阳陵,膝眼并犊鼻。
”这是常见的二十四总穴歌的表述。
121 每个穴位的详细解释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腹部疾病。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可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等病症。
列缺穴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对于头项部的疾病有一定疗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对面部和口腔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22 穴位组合的协同作用这些穴位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的作用。
在治疗某些复杂病症时,通过合理搭配使用多个穴位,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13 二十四总穴歌的应用范围二十四总穴歌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多个科室的常见病症。
例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足三里穴常常发挥重要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水沟穴可用于急救。
131 常见病症的治疗举例对于胃痛、胃胀等胃部不适,可以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进行调理。
针灸八总穴歌要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八总穴歌要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40个字。
每一句话5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第一句话,“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病,像胃热、胃寒、胃痛等,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等,这个部位所产生的病症,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足三里穴位在人腿的膝盖上、叫“半月板”的下面。
半月板下面有凹陷,从凹陷再往后下面量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
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后部中间,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象腰痛、腰酸、腰麻木不仁等。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腰椎键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是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
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
四总穴歌的详细讲解咱们来唠唠这四总穴歌,这可真是中医里特别有趣又实用的东西呢。
四总穴歌是这么说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就像一个特别贴心的小指南,告诉咱们身体不同部位不舒服的时候该去哪里找“救星”。
先说说这“肚腹三里留”吧。
足三里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肚腹的大管家。
您想啊,肚腹里装着咱们的肠胃,要是吃坏了东西,肚子痛,或者肠胃老是不太舒服,就像家里乱了套,这时候就得找足三里这个管家来管管。
它在小腿外侧呢,按一按就像给肚腹的混乱局面派去了一个秩序维护者。
我有一次吃多了冰的东西,肚子痛得厉害,家里老人就说揉揉足三里,嘿,您还别说,揉着揉着就感觉肚子里那种拧巴的劲儿小多了。
这足三里就像是肚腹的好朋友,一直守在那里,随时准备帮它解决问题。
为啥足三里这么神奇呢?它可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跟肠胃的关系可密切了,就像鱼和水一样分不开。
再讲讲“腰背委中求”。
委中这个穴位啊,在膝盖后面的腘窝中央。
腰背要是不舒服,就像是背着重重的壳的乌龟,动都不想动。
这时候委中就登场了。
它就像是腰背的救星。
你想啊,腰背支撑着我们整个上半身,就像房子的大梁一样重要。
要是大梁出了问题,房子就摇摇欲坠了。
而委中呢,就像是那个能修补大梁的工匠。
我认识一个朋友,经常坐办公室,腰背老是酸痛,去看中医,人家就给他在委中穴这儿按摩,几次下来,他就感觉腰背轻松多了。
这委中就像是专门为腰背服务的小天使,默默守护着腰背的健康。
“头项寻列缺”也很有意思呢。
列缺这个穴位啊,在手腕上。
头和脖子要是不舒服,比如说头疼得像要炸开,或者脖子僵硬得像根木头,那就得找找列缺了。
这就好比头项是一片小天地,列缺就是这片天地里的钥匙。
找到了它,就能打开缓解头项不舒服的大门。
我有一回落枕了,脖子疼得只能歪着,人家告诉我按列缺,我当时还半信半疑呢,结果按了一会儿,真的感觉脖子没那么难受了,就像给脖子的疼痛上了一把锁,列缺就是那把开锁的钥匙。
最后就是“面口合谷收”啦。
人体经络和穴位歌诀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季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胸心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痠痛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两臂曲池妙,双足肩井搜。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
下腹三阴交,胁肋觅支沟。
2、八脉交会穴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目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3、下合穴胃合足三里,胆合阳陵泉,膀胱合委中,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和下巨虚,三焦合委阳。
4、十二原穴歌诀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出此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腕骨小,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阳池焦,太冲丘墟肝胆校。
注:大——大肠经;小——小肠经;胱——膀胱经;焦——三焦经。
5、十五络穴歌诀十五络穴通表里,列缺偏历肺肠接,胃络丰隆公孙脾,通里支正心小约,膀胱飞扬大钟肾,内关心包外关焦,蠡沟光明肝胆乡,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注:小——小肠经;焦——三焦经。
6、十二募穴歌诀大扬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京门肾,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7、十六郄穴歌诀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8、十二背俞穴歌诀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9、十二募穴歌诀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10、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针灸内容--“四总穴歌”针灸内容--“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就是针灸歌诀,叫四穴总歌!意思就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就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就是痛疼,就就是求到位置了。
加一些针灸穴位的内容,这四个穴位比较简单,作用也很强大,先开一个头。
以下根据要求更新:别名:虎口《甲已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一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①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穴。
②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就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机理分析:治疗头面五官病:因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循行头面,入下齿中,在鼻旁与足阳明经相衔接;足阳明经与眼相联系,其经别系目系;手阳明之络入于耳中,其经别“上循喉咙”,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痛, 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等症、正如《玉龙经》载合谷“治头面,耳目,鼻颊,口齿诸疾”、因合谷穴为临床治疗头面的常用穴,故《四总穴歌》中有“头面合谷收”之说。
热病无汗,多汗: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表诸疾,合谷为阳明经原穴,故为治疗表症的主穴、取之可疏风解表,调与营卫,对热病无汗者可发,多汗者可敛、《针灸大成》指出:“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腹痛,便秘:手阳明经属大肠,合谷又为其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疾也。
”故取合谷调理肠腑而治疗腹痛,便秘、闭经,滞产:妇女以血为用,气行则血行,由于气滞血瘀,或由于血瘀闭阻,气不能行,均可导致妇科病如经闭,痛经,滞产等。
四总穴歌(精辟)01四总穴歌中医有个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首歌诀出自明代的《针灸大成》,里面介绍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
这4个穴位主治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全身诸多病症,不论虚、实、寒、热皆可选用。
现在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这四个神奇的健康要穴。
02“穴中神器”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外前侧,犊鼻下3寸。
在全身362个穴位中,足三里有“长寿第一穴、壮阳第一穴、健美第一穴、和胃第一穴”之美誉,在众多针灸古籍中皆认为“此穴诸病皆治”,堪称为“穴中神器”。
足三里的“里”通“理”,有“梳理”之意“三里”即“三理”,即理上、理中、理下,意为梳理人体上部、中部、下部气血。
很多疾病都是因气血不畅引起,通过刺激足三里穴,梳理一身上下的气血,就可起到祛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实现抗衰老、增强免疫的效果。
另外,足三里穴的神奇之处是它有双向调节功能,如肥胖的人可用足三里穴减肥,消瘦的人用足三里穴长胖;血压高的可以降血压,血压低的可以升血压。
为什么中医常说“肚腹三里留”呢?这句话其实是高度概括了足三里穴的作用,即主治胃肠道疾病,几乎所有胃肠道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按摩足三里穴得以改善,如胃痛、腹痛、腹胀、腹泻等。
据统计,通过按摩、针灸足三里穴治疗的疾病超过30余种,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还有安眠、止痛等作用。
俗话说:“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说明足三里穴还有很好的保健强壮功效,非常适合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的人。
刺激足三里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指按:用大拇指指腹按压,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后,持续数秒,再缓慢放松,如此重复,每次按摩以5分钟为宜,每天2次。
如果是胃、心肺、头颈部位的疾病,按的时候尽量往上推按;如果是腹部正中(肠道),可垂直向下按压;如果是小腹、泌尿生殖系统、下肢部位的疾病,尽量往下推按;二是敲击捶打:握空心拳,用拳眼垂直捶打足三里3~5分钟;三是用艾条灸:隔日1次,每次10~15分钟,局部发红就行了。
穴位歌诀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二十四总穴歌在中医的经络穴位学说中,“二十四总穴歌”是一份极具价值的瑰宝。
它以简洁明了的口诀形式,概括了人体上一些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和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四句是二十四总穴歌的开篇,也是最为人熟知的部分。
足三里这个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
当我们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肚腹方面的问题时,刺激足三里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现代人由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容易出现腰背疼痛的问题,按摩委中穴可以有效缓解这种不适。
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桡骨茎突上方。
当感到头痛、颈项僵硬时,按压列缺穴能够帮助疏通经络,减轻症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对于面部和口腔的病症,如牙痛、面瘫等,合谷穴常常能发挥神奇的效果。
“心胸取内关,胁肋用支沟,上肢曲池好,下肢阳陵优。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
当感到心胸烦闷、心慌心悸时,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气血,宁心安神。
支沟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 寸。
对于胁肋部的胀痛、疝气等问题,支沟穴有着不错的疗效。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上肢的疼痛、麻木,通过按摩曲池穴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它是治疗下肢病症的重要穴位,如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
“少腹三阴交,踝痛找悬钟,胃痛觅梁丘,腹痛公孙收。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
对于女性的妇科疾病、男性的生殖系统问题以及小腹疼痛等,三阴交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悬钟穴在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
当脚踝疼痛时,刺激悬钟穴能够活血通络,减轻疼痛。
梁丘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 2 寸。
胃痛发作时,按摩梁丘穴可以快速缓解疼痛。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 1 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腹痛时,刺激公孙穴能够调理脾胃,止痛止泻。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
新四总穴歌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总穴歌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切腰背痛相连,肾俞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胁回阳九针歌哑门,营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乃回阳九针穴人体背腧定位穴歌(脊椎旁开1.5寸,双穴)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十六大肠,十七椎下关元镇,十八小肠,十九膀胱,中膂白环椎尾沉。
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举,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十二经脉起止穴歌手太阴,肺起,中府止少商(11穴)胸内手手阳明,大肠,商阳至迎香(20穴)手外头足阳明,胃起,承泣终厉兑(45穴)头外足足太阴脾起,隐白,大包乡(21穴)足内腹(胸)手少阴心起,极泉,少冲行(9穴)胸内手,手太阳小肠,少泽至听宫(19穴)手外头,足太阳膀胱,睛明至阴至(67穴)头外足,足少阴肾起,涌泉,俞府停(27穴)足内腹(胸)手厥阴心包起,天池至中冲(9穴)胸内手手少阳三焦,关冲,丝竹空(23)手外头足少阳胆,瞳子髎,足窍阴(44穴)头外足足厥阴肝起大墩止期门(14穴)足内腹(胸)督起长强止龈交(28穴)任脉会阴至承浆(24穴)天星十二穴井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俞穴与募穴俞穴:脏腑经脉之气输注转出于背部穴位。
针灸内容--“四总穴歌”针灸内容--“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针灸歌诀,叫四穴总歌!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加一些针灸穴位的内容,这四个穴位比较简单,作用也很强大,先开一个头。
以下根据要求更新:别名:虎口《甲已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一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①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②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机理分析:治疗头面五官病:因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循行头面,入下齿中,在鼻旁与足阳明经相衔接;足阳明经和眼相联系,其经别系目系;手阳明之络入于耳中,其经别“上循喉咙”,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痛, 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禁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等症.正如《玉龙经》载合谷“治头面,耳目,鼻颊,口齿诸疾”.因合谷穴为临床治疗头面的常用穴,故《四总穴歌》中有“头面合谷收”之说。
热病无汗,多汗: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表诸疾,合谷为阳明经原穴,故为治疗表症的主穴.取之可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对热病无汗者可发,多汗者可敛.《针灸大成》指出:“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腹痛,便秘:手阳明经属大肠,合谷又为其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疾也。
”故取合谷调理肠腑而治疗腹痛,便秘.闭经,滞产:妇女以血为用,气行则血行,由于气滞血瘀,或由于血瘀闭阻,气不能行,均可导致妇科病如经闭,痛经,滞产等。
总穴歌
四总穴歌
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
新四总穴歌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总穴歌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切腰背痛相连,肾俞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胁
回阳九针歌
哑门,营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乃回阳九针穴
人体背腧定位穴歌
(脊椎旁开1.5寸,双穴)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十六大肠,十七椎下关元镇,十八小肠,十九膀胱,中膂白环椎尾沉。
五腧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举,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经脉起止穴歌
手太阴,肺起,中府止少商(11穴)胸内手
手阳明,大肠,商阳至迎香(20穴)手外头
足阳明,胃起,承泣终厉兑(45穴)头外足
足太阴脾起,隐白,大包乡(21穴)足内腹(胸)
手少阴心起,极泉,少冲行(9穴)胸内手,
手太阳小肠,少泽至听宫(19穴)手外头,
足太阳膀胱,睛明至阴至(67穴)头外足,
足少阴肾起,涌泉,俞府停(27穴)足内腹(胸)
手厥阴心包起,天池至中冲(9穴)胸内手
手少阳三焦,关冲,丝竹空(23)手外头
足少阳胆,瞳子髎,足窍阴(44穴)头外足
足厥阴肝起大墩止期门(14穴)足内腹(胸)
督起长强止龈交(28穴)任脉会阴至承浆(24穴)
天星十二穴井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俞穴与募穴
俞穴:脏腑经脉之气输注转出于背部穴位。
共12个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五脏有病多取俞穴,如心病取心俞,胴病取肺
俞等。
募穴:脏腑经脉之报导输注转出于胸腹部穴位,共12个穴,位于胸
腹部,六腑有病多取募穴。
俞,募穴与各脏腑的病理有关,脏腑有病时,在俞,募穴上往往有反应,表现为压痛、敏感或局部可触及硬结
俞,募们治疗规律
脏病多取俞穴,腑病多取募穴
急性病多取俞穴,慢性病多取募穴,
实证多取俞穴,虚证多取募穴
俞,募穴主要治疗范围
脏腑俞穴募穴主治范围
肺肺俞中府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喘,胸胀等
心包厥阴俞腹中心脏疾病,如:心区痛,心悸等
心心俞巨阙心、胃病,如:心悸,神经官能症,胃痛等
肝肝俞期门肝,胃病,如:肝区痛,呕吐,吞酸等
胆胆俞日月肝,胆病,如季肋痛,黄疸等
脾脾俞章门肝,脾病,如肝脾肿大,疼,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胃俞中腕胃部病,如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
三焦三焦俞石门水液代谢障碍,如,水肿,腹水,腹泻等
肾肾俞京门肾及生殖系统病,如腰痛,遗精,早泄等
大肠大肠俞天枢肠疾病,如:便秘,腹泻,腹痛等
小肠小肠俞关元小肠,膀胱,生殖系统病,如肠绞痛,疝气,
遗尿等
膀胱膀胱俞中极膀胱及生殖系统病,如遗尿,尿闭,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