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6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了解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自由和平等这样的抽象概念,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来进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宪法和法律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了解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和平等的概念理解。
2.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
3.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案例材料。
3.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由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和平等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的。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通过讨论和回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2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章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我国宪法对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保障出发,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进而理解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对于自由和平等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知道我国宪法对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视角审视自由和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由和平等的概念,我国宪法对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保障。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和价值,运用法律视角审视自由和平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和价值。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法律视角审视自由和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境模拟材料,用于教学实践。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出自由和平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宪法对公民自由和平等的保障,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法律视角审视自由和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4.巩固(5分钟)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自由和平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容易把自由和平等理解为无限制的自由和平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理解自由和平等是相对的,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和平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难点:自由和平等的相对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与自由平等相关的案例。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与自由平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为什么说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八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
理解自由和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运用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自由平等权利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自由平等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培养平等意识和公平正义感。
增强在实践中落实自由平等价值的责任感,做自由平等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珍视自由的具体要求,包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等。
践行平等的主要内容,如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等。
2.教学难点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准确把握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的尺度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人们在合法范围内自由创业、在公共场合中平等对待不同身份的人,以及一些侵犯他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现象(如就业歧视、侵犯他人言论自由等),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平等的追求。
(二)讲授新课1.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讲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这些权利是我们追求自由的保障。
例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等,都是我们应该珍惜的权利。
通过案例分析,如某贫困地区孩子克服困难珍惜受教育权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珍惜权利的重要性。
依法行使权利:强调自由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结合一些因非法行使权利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如在网络上恶意造谣、随意泄露他人隐私等,分析依法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讲解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循正当程序,如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像申诉、控告、诉讼等。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等。
”“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由、珍视自由的情感,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树立平等意识和观念,增强法治观念,努力践行平等,懂得依法维权。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水平,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反对特权,能平等地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能够依法维权。
(三)知识目标:提高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水平,珍视自由、践行平等。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设计思路】本项目内容的教学主要围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主题展开,我采用一个主线索—小田的故事系列,由小到大,层层推进,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到追求自由的误区及其危害,懂得如何实现自由的追求;再通过相关的案例,以案说法,学生体验并感悟到要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方法与策略】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还原杭州图书馆一幕的小品剧。
2、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搜集与本项目有关的典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活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自然界,每一种生物都是喜欢自由,追求自由的。
人类更是如此,崇尚自由,追求自由,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就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要求我们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今天一起来分享有关自由平等的话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
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前面的研究之后,了解到自由与平等的含义,但是对于究竟该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并不清楚。
本节课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权利”的依法正确行使的角度进行立意和阐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和“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以及“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同等,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同等。
3、通过研究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建立同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让学生明白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由和平等的意识,但是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此外,学生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可能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和平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由、追求平等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让学生明白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由和平等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由和平等的意义,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平等。
4.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由和平等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自由和平等的真正含义。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政治认同: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道德修养: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尊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践行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点拨探究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便提问:社会自由大家爱,人民权利要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呢?学生纷纷回答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我便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2:梳理知识,掌握重难点(二)讲授新课,由虚拟人物田一的一天,生活中的四个情景进行逐一展开。
追求第一站:珍视自由情景一:展示田一我的“自由”事件设问:请你对田一的言行进行评价?情景二:买鞋风波设问:①田一的行为对吗?②如果你是田一,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本课的重点。
珍视自由:就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当然,我们珍视自由的同时。
还要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评并小结: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追求第二站:践行平等。
PPT展示情景三:田一插队事件面对田一插队,我们一位同学说:“凭什么你有特权?”那同学们,什么是特权呢?引出特权的含义PPT展示漫画:身边的特权现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理解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自由平等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由平等观念,但对其内涵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自由平等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设计讨论问题和引导问题。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平等?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自由平等?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具体表现。
案例材料可以包括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平等的,并总结出一些追求自由平等的方法。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并指出在生活中如何追求自由平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自由平等的价值,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时刻追求自由平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二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主题是“尊重自由平等”,第二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由、平等等概念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平等。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由平等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自由和平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自由、平等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自由平等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平等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2.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自由和平等的意识,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概念及其深层含义。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由平等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关键词等,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
例如,讲述一个因追求自由平等而取得成功的人物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自由、平等的概念及其深层含义。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以及与不平等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漫画《不还钱别想出来》《他是差生》对比分析,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漫画所显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自由平等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紧密相关。
二.开展自主学习:1、如何珍视自由?2、如何践行平等?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本课基本知识点,一方面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新授环节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活动一: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1)田某的这些行为真的是他自由吗?(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进一步认识与法治自由的观点,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15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不得吸烟、酗酒……总结:田某没有认识到上学、做作业既是他享有的受教育权利,也是他必须履行的受教育义务。
至于利用校外活动时间抽烟、喝酒,这是不良行为,而向同学强行索要财物,实际上是违法行为,如果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将触犯刑法。
所以我们要珍惜权利,珍视自由。
活动二: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格律不对”,导致唐某不满。
唐某回帖辱骂关某,称其驴唇不对马嘴,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该回复在网上被大量转发。
问题:(1)请评论唐某的行为。
(2)如果你是关某,你会如何做?设计意图:理解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珍惜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知道要学生依靠法律小结知识,学会用所学观点分析问题。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活动三:故事展现1944年,陈云主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和供给保障工作。
由于身体不好,出汗多,他穿的军装破得快,打了不少补丁。
管后勤的同志看到后,找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送给陈云一套新军装。
陈云知道后,非常严肃地对这位同志说:“你是只给我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陈云的言行体现了什么原则?总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特权及特权在生活中的表现。
通过案件理解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
活动四:漫画赏析“特供食品吗”“特权住房”“特权车辆”“特权医疗”思考: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总结: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设计意图:漫画与陈云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特权是平等最大的敌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五:社会观察材料一:犯罪嫌疑人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材料二:一审被判死刑还该不该重金抢救?总结: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设计意图: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活动六:运用你的经验:你能想到我国现在的一些歧视的现象吗?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设计意图:面对不平等的现象要敢于说“不”四. 课堂小结五. 课堂练习六. 板书设计自由平等的追求⎩⎪⎨⎪⎧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七.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也不难理解,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珍视自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关于践行平等,知识的理解较为容易,难的是如何做到。
关于反对特权,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太好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也需要下功夫。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材分析本框“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案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感觉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案例中田某的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富有典型性。
个别学生常常把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当成他的自由,甚至把抽烟喝酒、勒索财物也当成他的自由。
对此,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不仅仅从校纪班规的层面加以及时制止,更应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有效管理,不能置之不顾或放任自流。
教材中倡导学生查阅义务教育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条件不具备,教师应主动查阅并加以阐述,剖析此种行为的危害性,指出这种不珍惜受教育权利以及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的不良行为,实质就是不珍视自由的行为。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珍视自由”。
本目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实现自由的追求。
要实现自由的追求,就要珍视自由。
要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因为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的各项权利。
第二目“践行平等”。
本目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实现平等的追求。
要实现平等的追求,就要践行平等。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拓展空间”活动,让学生办一期板报,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践行平等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鼓励作品的原创性,强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要以践行平等为主题。
《自由平等的追求》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步发展。
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尚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少数学生不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的法定义务,不珍惜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受教育的神圣权利,欺凌弱小同学,随意旷课、逃学甚至辍学,错误地认为“这是我的自由”。
一部分学生尽管知晓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绝对的,但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
例如,仅仅认为自由受班规和校纪的约束和限制,很难把自由与法治联系在一起。
对于平等的认识,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上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从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从宪法的角度来理性地加以看待。
《自由平等的追求》效果分析引入新课部分:以漫画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漫画类问题的能力。
新课讲授部分:田某的这些行为真的是他自由吗?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田某的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此现象为依托,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通过唐某滥用自己的言论自由,帮助学生理解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珍惜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漫画与陈云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特权是平等最大的敌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鼓励学生面对不平等的现象要敢于说“不”巩固新知部分:巩固练习与教授新课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和平等。
课堂小结部分: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结构《自由平等的追求》评测练习1.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这告诉我们( C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D.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平等的、广泛的和真实的2.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说 ( A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面对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或做法是( B )①听之任之②据理力争,依法维权③增强平等意识④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努力践行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实践探究题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平等意识,某校八年级(2)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拟标题】(1)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个新颗别致的题目。
【说现象】(2)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不少于两例)【议时事】2018年5月10日,江西省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西省工信委原党组书记冷新生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冷新生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对被告人冷新生受贿所得财物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冷新生在担任丰城市长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程承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904余万元、美元3万元。
(3)结合本节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话践行】(4)请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和“平等”两大主题,既在道德层面上加以表述,同时也涉及法律概念。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注重正反材料的比较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注重知识的生成,而不是一味的传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后授课过程中,我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自由平等的追求》课标分析(1)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总体内容”中的“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