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析化学概论(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09
第5章 分析化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欲测定土壤中Se的含量,可选用()。
A.滴定分析法B.重量分析法C.气体分析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答案】D【解析】ABC三项,所列均为化学分析法,土壤中只含有痕量的Se,应选用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法定量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一种仪器分析法,因此答案选D。
2.关于终点误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终点误差是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B.终点误差是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之差C.终点误差可利用做平行试验而减免D.终点误差大小与指示剂选择、滴定反应完成程度高低有关【答案】D【解析】终点误差是指在滴定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
终点误差不能利用平行试验而减免,终点误差大小与指示剂选择、滴定反应完成程度高低有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6.56的溶液中,c(H+)=2.75×10-7mol·L-1B.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0.29左右的固体试样,结果最多可为三位有效数字C.101kg等于l01000gD.lg(5.3×105)=5.72【答案】D【解析】考查有效数字的保留。
对数首数(整数部分),仅起定位作用,计算有效数字位数时,对数首数不应包括在内。
,为2位有效数字,因此答案选D。
4.常用来表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精密度的为()。
A.标准偏差B.相对平均偏差C.偏差D.相对偏差【答案】D【解析】标准偏差是用来衡量一次测量数据值偏离算数平均值的程度;相对平均偏差用来表示数据的准确度;相对偏差用来衡量单项测定结果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5.欲测定铁矿石中Fe的含量,应选用()。
A.直接电势分析法B.吸光光度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配位滴定法【答案】C【解析】AB两项,均为仪器分析法。
此属常量组分分析,应选用准确度高的化学分析法测定。
铁矿石中共存的干扰物质较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手续烦琐。
因此答案选C。
6.实际工作中,如回滴法测定氨水浓度时,应做空白试验。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习题(一)是非题1. 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在任何测定时可以取代化学分析法。
()2.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3. 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4. 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5. 将3.1424、3.2156、5.6235和4.6245处理成四位有效数字时,则分别为3.142、3.216、5.624和4.624。
()6.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7. 有效数字能反映仪器的精度和测定的准确度。
()8. 欲配制1L0.2000mol·L-1K2Cr2O7(M=294.19g·mol-1)溶液,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0.1mg,若相对误差要求为±0.2%,则称取K2Cr2O7时称准至0.001g。
()9. 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大类。
()10. 相对误差小,即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
()11.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12. 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3. 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越小,其准确度越高。
()14. 随机误差影响到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5. 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平均含量25.65%,而真实含量为25.35%,则其相对误差为0.30%。
()16. Q值检验法进行数据处理时,若Q计<Q0.90时,该可疑值应保留。
( )二、选择题1. 误差的正确定义是()A. 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B. 含有误差之值与真值之差C. 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D. 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2.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 进行方法校正C. 进行空白试验D. 进行仪器校正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 .系统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D.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4. 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 随机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平均偏差小D. 标准偏差小5.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A. 0.0001B. C(H+)=0.0235mol⋅L-1C. pH= 4.462D. CaO% =25.306.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7. 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6×0.200)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得结果修约为A.12B.12.0C.12.00D.12.0048. 用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某组分含量,按式x % =()246.470.100025.000.5221001.00001000⨯-⨯⨯⨯计算,分析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9. 溶液中含有0.095mol·L-1的氢氧根离子,其pH值为A.12.98B.12.977C.13D.12.97810. 已知某溶液的pH值为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A. 0.85 mol·L-1B. 0.8511 mol·L-1C. 0.851 mol·L-1D. 0.8 mol·L-111. 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98.25%,此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值应为A.正确B.不正确,98.0%C.不正确,98%D.不正确,98.2%1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是偏差B.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可以测量的C.对于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D.标准误差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测定数据而获得的E.某测定的精密度越好,则该测定的准确度越好13. 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试样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如3.15%)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A.绝对误差B.相等误差C.系统误差D.相等偏差E.绝对偏差14. 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哪种导致系统误差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B.滴定管的读数读错C.滴定时有液滴溅出D.砝码未经校正E.所用的蒸馏水中有干扰离子15. 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A.实验中错误区别两个样品滴定终点时橙色的深浅B.滴定时温度有波动C.滴定时大气压力有波动D.称量吸湿性固体样品时动作稍慢16. 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A. 25mLB. 25.0mLC. 25.00mLD. 25.000mLE. 25.0000mL17. 今欲配制1升0.01000 mol·L-1K2Cr2O7(M=294.2g·mol-1)溶液,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0.1mg,相对误差要求为±0.2%,则称取K2Cr2O7应称准至A. 0.1gB. 0.01gC. 0.001gD. 0.0001gE. 0.02g18.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0.1%。
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程序2. 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3. 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4. 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偏差计算。
5. 会对可疑值进行取舍。
6. 了解滴定分析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1. 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2. 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3. 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偏差计算。
4.会对可疑值进行取舍。
教学难点:1.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5.1 分析化学概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任务:是鉴定试样的可能组成和测定有关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相应地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作用: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二、定量分析的方法1、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2、仪器分析法: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取样2、试样的分解3、测定4、数据处理§5.2 定量分析的误差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有效数字及其位数有效数字是指实际能测量得到的数字。
一个数据中的有效数字包括所有确定的数字和最后一位不确定的数字。
举例见课本P83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记录测量数值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2)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后,其余数字应一律舍弃,舍弃办法:采取“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
(举例)(3)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该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准。
(举例)(4)在乘除法中,有效数字的保留。
应该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准。
举例见课本P85。
(5)分数和倍数的计算,分数和倍数是非测量值,为无限位数有效数字。
二、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1.误差的产生误差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数值差。
2.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可测误差)特点:单向性,可测性系统误差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方法误差(2)仪器、试剂误差(3)操作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