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础教育专网建设 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陕西省
- 格式:ppt
- 大小:8.78 MB
- 文档页数:32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18•【字号】陕政发[2001]67号•【施行日期】2001.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1]67号2001年12月18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下简称《决定》)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1、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把实施“科教兴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2、全面实现“普九”目标,巩固提高“两基”水平。
“十五”期间,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以上。
未实现“普九”的地区,打好“两基”攻坚战,巩固扫盲成果,实现“普九”目标。
已实现“两基”的地区,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
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
3、大力发展非义务阶段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比例。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度陕西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1.03•【字号】陕教高办〔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度陕西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各有关高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3〕29号)要求,现就做好2024年度陕西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与管理(一)明确专业定位。
各有关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行业和陕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结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积极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按照“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设置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部属高校要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高层次学历继续教育。
省属本科高校、成人高校等要聚焦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设置的专业要服务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质特色专业(群)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一老一小”、体育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设置专业。
高校设置继续教育国控专业须在本校全日制国控专业范围内设置,并获得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医学类、教育类专业由省教育厅统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其他国控专业的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书面意见请各申报高校自行完整出具。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4年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4.03.11•【字号】陕教函〔2024〕265号•【施行日期】2024.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4年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各市(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高等学校、省级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5号)精神,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教〔2021〕160号)、《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陕教〔2023〕6号)要求,深入开展“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强师计划,经研究,开展2024年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和教科研机构一线教学教研人员均可申请参评,不含学校或单位正职领导。
已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及以上骨干教师称号不再参评。
二、申报指标拟评选命名省级教学能手600名左右,具体指标分配见附件1。
各市推荐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1. 各市推荐人选中的乡村一线教师(专指县城以下乡镇学校)数量不少于推荐指标总数的5%(省直单位除外)。
2. 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机构的教师不超过各市名额数量的10%。
三、评选办法(一)统一条件。
推荐人选条件参考《新时代陕西省基础教学能手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陕教〔2021〕160号附件3,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近5年具体为2019年4月30日至2024年4月30日。
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体为1979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教龄满6年,具体为2018年8月31日前从教。
在指导学生竞赛、课堂教学等方面表现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9.22•【字号】陕教基[2009]41号•【施行日期】2009.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陕教基[2009]41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为加快推进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工作,在前期印发的《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省教育厅制定了《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要求如下:一、各市(区)教育局要按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结合辖区内各县(区)教育部门的网络接入和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与当地电信部门共同协商,依据《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抓紧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方案,并于今年11月底以前上报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后实施。
二、各市教育局在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将本地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情况及时反映到“陕西教育网”内的“专网建设工作交流平台”上。
三、按照专网建设规划,全省普通高中须在2009年11月底之前完成专网接入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尽快启动此项工作,要求普通高中选择《实施细则》中的模式接入专网,并会同当地电信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检查工作,保证普通高中按期接入专网。
学校的接入专网资费暂按目前已有的电信资费标准执行,待市级新资费协议签署后再变更。
四、各市、县(区)教育局要按照《实施细则》中的要求,督促和指导辖区内教育机构和学校接入省基础教育专网,确保按时完成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任务。
联系人: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张劲萌电话:************电子邮箱:*****************附件:《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陕西省教育厅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附件: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为加快推进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工作,更好的指导各地区进行专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任务,省教育厅以《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基础,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接入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陕西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陕教〔2024〕31号•【施行日期】2024.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陕西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各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实施陕西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推动全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通过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全省教师教育资源,创新师范生培养机制,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为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二、工作目标经过3到5年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显著更新,以师范生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健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明显优化,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基本确立。
到2035年,全省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十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千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举措(一)加强师德养成教育。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纳入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教育家精神、“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和“六个要”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中西部骨干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8.15•【字号】陕教师办〔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中西部骨干项目的通知各设区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高校、培训机构,石油普教管理中心: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中西部骨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陕教师办〔2024〕18号)安排,经有关单位申报,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2024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中西部骨干项目任务。
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分配2024年“国培计划”——陕西省中西部骨干项目共有十类项目,包括: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自主学习模式试点研修、“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骨干校园长提升研修、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含三个类型项目)、市县教师发展体系建设试点等。
具体项目分配详见附件1。
二、项目实施(一)加强培训项目统筹,做好学员精准遴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全面统筹本区域的培训工作,对落地本区域内的培训项目切实承担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
要在参训教师遴选上统筹各类项目,把好学员“遴选关”,结合本地实际,推选符合项目要求、学习意愿强烈、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参加培训。
依据项目实施要求,科学制定区域教师参训计划和学员选送办法,结合本区域培训指标分配情况和学校、教师参训意向,按时完成培训对象遴选推荐工作。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2013年基础教育专网教育资源征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2.02•【字号】陕教基二[2013]15号•【施行日期】2013.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2013年基础教育专网教育资源征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陕教基二〔2013〕15号)各市(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有关单位、学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专网应用工作,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开展了教育资源征集工作,《关于开展2013年陕西教育资源网相关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二〔2013〕8号)下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单位和广大中小学、有关企业积极参与, 2013年度资源征集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经综合评审,省教育厅决定授予商洛市教育局等4个市级单位、镇巴县教育局等10个县(区)单位、西乡县城北小学等50所学校“基础教育专网资源征集先进单位”称号,决定授予李龙等50名同志“基础教育专网资源征集先进个人”(名单详见附件)。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推进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按要求完成资源征集的市、县认真总结反思,切实推动全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省电教馆要抓好征集资源的组织管理工作,继续完善资源征集形式,严把资源评审质量关,为全省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实用的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
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12月2日附件陕西省2013年基础教育专网资源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单市级单位(4个):商洛市教育局汉中市教育局榆林市教育局安康市教育局县级单位(10个):商洛市商南县教育体育局汉中市西乡县教育体育局汉中市镇巴县教育体育局商洛市洛南县教育体育局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商洛市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安康市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商洛市镇安县教育体育局汉中市洋县教育体育局商洛市商州区教育体育局学校(50个):西乡县城北小学陕西省丹凤中学镇安县柴坪镇东瓜小学西乡县第五中学西乡县第一中学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石泉县城关一小洋县城关中学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靖边六小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榆林市四中高陵一中镇巴中学商南县初级中学商南县太吉河镇中心小学宜君县太安镇中学西乡县东关小学洛南县城关镇东街小学千阳中学凤翔中学周至三中石泉县池河中学商南县高级职业中学商南赵川中学澄城县王庄中学商南高中榆林市第五中学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韩城市实验小学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榆林市第八小学洛南县西街小学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西乡县第三中学白河一中商南县党马乡逸夫小学洛南中学周至县哑柏镇初级中学勉县一中汉中市第八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商南县过风楼镇中心小学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初级中学淳化县冶峪中学商南县清油河镇初级中学靖边中学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高中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定边县砖井中学个人(50名):李龙(镇安县柴坪镇东瓜小学)李建阳(靖边六小)张喜利(榆林市四中)韩进红(高陵一中)万根年(商南县初级中学)刘东生(宜君县太安镇中学)鲁平(洛南县城关镇东街小学)刘记平(商南县太吉河镇中心小学)郝晓林(千阳中学)徐亚军(凤翔中学)周庆坡(陕西省丹凤中学)田培镇(商南赵川中学)魏克华(商南高中)唐晓勇(洛南县电教馆)高建军(榆林市第五中学)薛铁帅(韩城市实验小学)彭园(陕西省丹凤中学)范良波(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刘静(商南县高级职业中学)陶秀丽(商南县党马乡逸夫小学)余燕(白河一中)赵恒(汉中市第八中学)奚荣(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韦全俊(商南县过风楼镇中心小学)任莎莎(淳化县冶峪中学)赵柳(商南县清油河镇初级中学)贺秉峰(靖边中学)杨丽娜(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高中)贾凌(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吕晓(柞水县黄金中学)马永云(周至县哑柏镇初级中学)马平富(丹凤县西街小学)胡森(咸阳市渭城区道北铁小)罗小波(韩城市象山中学)张江(陕西省丹凤中学)许娟锋(澄城县王庄中学)申姣(榆林市榆阳区镇川中学)张佛(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王玲(洛南县西街小学)褚志云(凤翔县西街中学)贺东(定边县砖井中学)鲁锋(柞水县杏坪中学)李斌(陕西省丹凤中学)刘静(陕西省丹凤中学)吕涛(华县拾村小学)李丽(咸阳市渭城区双泉学校)孙远峰(商南县太吉河镇初级中学)田灿(商南县魏家台乡中心小学)李玉玲(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章群(商南县试马镇初级中学)。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2.10•【字号】陕教保〔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精神和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需要,省教育厅决定开展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坚持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工作目标。
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试点工作的实施原则(一)统筹部署,分类指导。
试点选择的地区和学校应有代表性,统筹考虑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兼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
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二)需求导向,注重应用。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解决各级各类教育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的作用。
(三)协同创新,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相关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交流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25•【字号】•【施行日期】2018.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交流活动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14号)精神,教育部定于2018年5月5日—7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
为组织好我省的参展和观摩学习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时间与地点时间:2018年5月5日—7日。
地点: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展馆信息和乘车指南,见附件2)。
二、活动安排(一)5月5日—7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1号馆、3号馆、5号馆和11号馆举行,区域应用成果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创客/STEAM案例展示与新技术新产品展示。
陕西展区位于3号馆。
(二)5月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大厦举行新时代教育变革论坛,主要内容为领导讲话、专家报告、工作研讨等。
(三)5月7日上午,教育部统一组织参观北京市20所中小学校信息化工作。
三、参加人员(一)主展区。
参加人员为市、县(区)教育局负责同志、基教处(科)负责同志、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和教师。
请各市积极组织参加,人数不限。
(二)新时代教育变革论坛。
参加人员为省教育厅领导和各市教育局局长(或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同志),每市限1人参加。
(三)现场参观学校。
由于学校接待能力有限,教育部给陕西省分配了60张现场参观券。
请各市自行确定现场参观学校的人员名单,每市4人(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石油普教中心各推荐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