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单元评估检测(二)
- 格式:doc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8
201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a-407.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苯、纤维素均属于烃类化合物 B.天然氨基酸能与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C.石油的蒸馏、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D.油脂、聚氯乙烯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S2—、Al3+、ClO-、Cl-B.K+、Mg2+、OH-、NO-3C.H+、Mg2+、SiO2-3、SO2-4 D.NH+4、Na+、Cl-、SO2-4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普遍B .钢铁在干燥空气里不易腐蚀C. 用铝质铆钉来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D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M-ne-=M n+而被损耗10.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44 g CO2含有n A个C原子B.1 L 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0.1 n A个S2—C.0.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转移0.2 n A个电子D.标准状况下,22.4 L 的CCl4含有4 n A个Cl原子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浓FeCl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制备Fe(OH)3胶体B.将混有少量HCl的C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C.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大小,可比较非金属性:S CD.用AgNO3溶液鉴别Na2SO4溶液与NaCl溶液22.短周期元素X、Y、Z关系如右图,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
W原子最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 和Y都是非金属元素,其中X最高化合价为+5价B.X、W的最高价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C.元素X、W和氧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W2XO3共价化合物D.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Z23. 室温下,0.1mol·L-1CH3COONa溶液与 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前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10-7 mol·L-1B.混合前NaCl溶液中:c(Na+) + c(OH—)= c(Cl-)+c(H+)C.混合溶液中:c(Cl-) >c(CH3COOH) >c(OH—)D.混合溶液中:c(Cl-) + c(CH3COO-) =0.1mol·L-130. (16分)Suzuki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广泛应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合成昆虫信息素。
2014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7.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9.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 叙述IIA KNO3的溶解度大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B BaSO4难溶于酸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C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D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A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 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Cu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 、 图中X 表示HA ,Y 表示OH -,Z 表示H +D 、 该混合溶液中:c(A -)+ c(Y)=c(Na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B 向AgNO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 +与NH 3∙H 2O 能大量共存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 3中 溶液变蓝 Cu 与稀HNO 3发生置换反应D 将KI 和FeCl 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 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 3+>I 2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性:甲>乙>丁B.原子半径:辛>己>戊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广东省某某市2014届高三化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某某二模〕新人教版本试卷共12页,36小题,总分为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须知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
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 Na 23 Al 27S 32Cu 64 Fe 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64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多项选择、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甲苯是饱和烃,氯乙烯是不饱和烃B.石油的裂化产品能使溴水褪色C.蛋白质在CuSO4溶液中发生盐析D.油脂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8.如下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CO3-、SO32-、OH- B.Al3+、H+、SiO32-、I-C.Fe2+、K+、NO3-、SO42- D.Fe3+、NH4+、ClO-、CO32-9.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B .32gCu 与S 完全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NAC .1L 1.0mol ·L-1NH4Cl 与2L0.5mol ·L-1NH4Cl 溶液含NH4+数目一样D .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10.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A .汽车尾气中有NOx ,主要是汽油不充分燃烧引起的B .日用铝制品外表覆盖着氧化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C .实验室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响制取H2D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涉与氧化复原反响11.常温下,如下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答案是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HCl >CH3COOHB .pH 一样的溶液中:c 〔Na2CO3〕<c 〔NaHCO3〕C .在Na2SO3溶液中:c 〔Na+〕= 2c 〔SO32-〕+ c 〔HSO3-〕+ c 〔OH-〕D .0.1mol ·L-1NaHS 溶液中:c 〔Na+〕= c 〔HS -〕 12.如下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答案是气密性检查 ②气体性质检验 ③化学平衡的探究 ④喷泉实验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①中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 气密性良好 B ②中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 ③中关闭K ,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冷水深 NO2生成N2O4为吸热反响D ④中烧瓶中形成喷泉Cl2易溶于CCl4SO 2高锰酸钾 酸性溶液氯气CCl 4NaOHNO 2热水冰水活塞K22.五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其中Y 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Fe2+、Al3+、ClO-、Cl- B.K+、Cu2+、OH-、NO C.NH、Na+、Br-、SO D.Mg2+、H+、SiO、SO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SO和SO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10.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 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1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Fe3+有氧化性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 路板中的铜 22.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3.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 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 30.(14分)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Ⅱ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广东各地市二模汇编------有机大题【2014湛江二模】30.(16分)有机物F 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
可利用中学所学的有机物进行合成,其方案如下:A 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1) D 的分子式是 ,1mol D 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 O 2(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在食品工业中E 及其钠盐都可用作 剂。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 的同分异构体: 。
(只答其中一种即可)ⅰ含有苯环;ⅱ能够发生银镜反应;ⅲ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与FeCl 3溶液显紫色 30.(16分)(1)C 8H 8O 、 9.5 (4分)(2) CH 2 = CH 2 + H 2O →催化剂 △ CH 3CH 2OH(3分,条件1分);加成反应(2分)。
防腐(2分)。
(3)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 △CH 3--COOC 2H 5+H 2O (3分条件1分)(4)HCOO --CH 3 (或邻或间) (2分)【2014潮州2模】30.(16分)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医药和溶剂。
合成a -萜品醇G 的路线之一如下:已知:RCOOC 2H 5请回答下列问题:(1) A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B 的分子式为 。
(2)B → C 、E → F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 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① 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5) 试剂Y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G 与H 2O 催化加成得不含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H ,写出H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本题以合金、多糖、油脂、蛋白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成分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化学与生活的考查中,要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选项D即便不学化学,根据生活常识也可判断,豆浆煮沸后是不会变成氨基酸的。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42—B.Fe2+、H+ 、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答案】Cks5uks5u]【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微溶物的生成反应的判断,考查硫酸钙、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与亚铁离子、硫氰根离子与铁离子的共存问题。
判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需掌握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尤其是微溶物的生成在离子大量共存问题中需注意。
对于本题不存在额外的附加条件,直接判断即可。
9.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检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名师点晴】本题以硝酸钾、硫酸钡、氨气、氢氧化钙为载体,考查对重结晶法、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氨气的喷泉实验、氢氧化钙溶液的配制的判断,对物质性质的描述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判断。
这类题目需注意3个方面,一、叙述I是正确的,二、叙述II是正确的;三、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正确答案。
对每条叙述都必须认真思考后作答。
10.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 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物质的量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氧为32 gB.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C.CO2的摩尔质量为44D.2 mol·L-1的BaCl2溶液中含Cl-的个数为2.408×10243.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4.在标准状况下,如果2.8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B. C.8n D.4n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6.如图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装置。
抽走玻璃片充分反应,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224 L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为0.005N AC.生成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 AD.加水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数目为0.005N A7.(2013·南宁模拟)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 gB.0.1 mol CaC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0.2N AC.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C6H6含3N A个C—H非极性共价键8.由阿伏加德罗常数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 )A.1摩尔水的质量B.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C.1摩尔水的体积D.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9.(2013·兰州模拟)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g,12C原子的质量是bg,若N 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N A②m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mol③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 A g·mol-1④ag该硫原子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6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能力挑战题)将20 g M物质、5 g N物质、9 g R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5 g M物质、20 g R物质还含有一种新物质Q,若M、N、R、Q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M+N R+QB.M+2N2R+QC.2M+N2R+QD.2M+N R+2Q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8分)(1)0.7 mol H2O的质量为,其中含有个水分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以及真题(含答案)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非常灵活,今年的高考理科综合的化学科目具有以下特点:①命题内容上与往年相比,知识点未变,但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尤其在单项选择题中,陷阱众多,学生不知所措。
②命题情景花样翻新,对绘图、识图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体难度加大。
③计算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思想和常规的方法,且计算量不大,适合广东学生。
④试题紧扣教材与考试说明,注重对重要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思想与学科特点。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比较:2012年广东高考题2013年广东高考题2014年广东高考题选择题部分8、离子共存问题8、离子共存问题8、离子共存问题1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10、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10、氧化还原理论及其应用10、物质性质的分析11、电化学原理22、物质、性质、现象解释22、物质、性质、现象23、元素周期律7、常见物质的性质7、常见有机物的性质7、化学与生活23、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12、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12、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12、实验现象、结论分析11.无机实验现象、结论分析9.无机物性质、实验现象、结论间的因果关系分析9、物质制备、鉴别、提纯23、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分析22、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及因果关系分析非选择题部分30、有机合成题(16分):碳碳偶联反应题。
分子式结构简式-反应类型-方程式。
分值少,考点基础。
要求有结构分析力,类比迁移力。
30、有机合成题(16分):碳碳偶联反应题。
考点基础,能力要求模仿+推理运用(增加物理实验方法)。
30、有机合成题(15分)烯烃制备不饱和酯类的信息给予题,考点基础,能力要求有结构分析力,类比迁移、模仿+推理运用,但未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31.化学原理题(16分):反应速率和实验方案结合题。
反应速率-变量控制和因素分析作图-原电池—盖斯定律。
图表信息整合能力,31、化学原理题(16分):反应速率+实验方案结合题。
化学参考答案7、D 8、B 9、C 10、C 11、B 12、A 22、AB 23、BD30.(16分)(1)CO 2(g)+4H 2(g) CH 4(g)+2H 2O(g) ΔH =-162kJ·mol -1 (3分,热化学方程式2分,数据1分) (2)①< (3分)②相对于N 点而言,采用M 点,温度在500-600K 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3分)③(7分)CO(g)+3H 2(g)CH 4(g)+H 2O(g) 起始时各物质浓度/ mol·L -1: 0.01 0 .03 0 0平衡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002 0.006 0.008 0.008(以上3分) K =)CO ()H ()O H ()CH (2324c c c c ⋅= )L mol 006.0( )L .002mol 0( )L mol 008.0( )L .008mol 0( 31-1--1-1⋅⨯⋅⋅⨯⋅=0.14×106 -22m L ol ⋅ (1分) (1分) (2分,数据和单位各1分)31.(16分)(1) 有利于 (3分)(2)① KSCN (2分); 溶液呈红色; (2分)②52.4 (3分)2401056.1%4.52-4⨯⨯-1-1m L mol in ⋅⋅ (3分) ③Fe 2+浓度过高时,Fe 2+会与SO 4—.发生反应,消耗部分SO 4—.导致4-CP 降解率下降;(3分)32.(16分)(1)MnCO 3+H 2 SO 4 =MnSO 4+ CO 2↑+H 2O (3分)(2) MnO 2+2Fe 2++4H + =Mn 2++2Fe 3++2H 2O (3分)(3) CoS 和NiS (3分,错、漏均扣1分)(4)阴 (1分),Mn 2++2e - =Mn (3分)(5)沉降得到MnS ,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Mn 2+。
单元评估检测(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如图所示,四种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 )2.(2013·漳州模拟)下列各反应,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Na和O2B.NaOH和CO2C.NaHCO3和NaOHD.Na2CO3与盐酸3.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是指可燃物在燃烧时所显示的火焰颜色B.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少量氯化钠晶体时火焰有特殊颜色C.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硫酸洗涤并灼烧D.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则说明该无色溶液一定不含钾盐4.(2013·北海模拟)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SO4、Na2O以及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B.实验桌上金属钠着火不能用常规灭火器灭火,可以选择用湿布盖灭C.长距离运输鱼苗,最好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以起到供氧和杀菌的作用D.金属钠和钾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金属锂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5.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B.硫酸铷是离子化合物,不易溶于水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氢氧化铷是弱碱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钾与水:K+2H2O K++H2↑+2OH-B.KHCO3与盐酸:C+2H+H2O+CO2↑C.NaHCO3与NaHSO4(溶液):HC+H+H 2O+CO2↑D.Na2O2与水:2O2-+2H2O4OH-+O2↑7.(2013·南宁模拟)把2.1 g 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 gB.3.6 gC.7.2 gD.无法确定8.(能力挑战题)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8 gB.15.5 gC.11.7 gD.无法计算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9.(11分)(1)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会有晶体析出,此晶体是。
析出晶体的原因有:①,②,③。
(2)向Na 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中的HC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B.逐渐变小C.先逐渐增大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后变大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理由。
10.(12分)某同学为测定一定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已省略)进行实验。
如图的量气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有适量的水,甲管有刻度(0~5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进行的操作为。
(2)反应开始后,大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0 g·cm-3。
如果将钠块换成大小相同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所用时间比钠反应所用时间要(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氢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要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5)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钠、钾与足量的水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11.(13分)(2013·桂林模拟)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同浓度的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图所示),观察反应现象:(1)通过观察发生的现象是。
(2)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浓度未知,反应完成后,你能判断甲、乙两支试管哪一支用的是NaHCO3粉末。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反应的量的关系从三种不同情况说明理由:。
(3)利用上述方法还可以少量制取多种气体,请说出四种:、、、。
(说明所用试剂和制取的气体)12.(16分)(能力挑战题)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
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1)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
(2)甲同学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是(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图中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装置中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
(1)配制100 mL 0.10 mol·L-1BaCl2溶液的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填仪器名称)。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
(3)Ca2+、Ba2+都可以使C沉淀完全,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填“能”或“否”),原因是。
答案解析1.【解析】选B。
钾与H2O反应非常剧烈,能使产生的H2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不宜在试管中进行实验,为防止液体溅出,需在反应器口部盖上玻璃片。
2.【解析】选C。
A项,Na与O2常温下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B项,少量的CO2与NaOH 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足量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C项,NaHCO3+NaOH Na2CO3+H2O;D项,少量的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足量的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故选C项。
3.【解析】选B。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颜色的现象称为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洗涤铂丝的酸应为盐酸,观察钾的焰色反应,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
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2点:(1)Na2O2中存在过氧根离子()。
(2)锂的密度比煤油小。
【解析】选A。
A项,Na2SO4中存在Na+和S,Na2O中存在Na+和O2-,Na2O2中存在Na+和;B项,由于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H2,所以钠着火不应用湿布盖灭,应用沙土盖灭;C项,虽然Na2O2能起到供氧和杀菌作用,但产物NaOH具有强腐蚀性;D项,由于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应用石蜡密封,故选A项。
5.【解析】选A。
碱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的性质,所以A项对;硫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B错;在碱金属中,从上到下,熔点依次降低,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低,C错;氢氧化铷是强碱,D错。
6.【解析】选C。
A项,电荷不守恒;B项,KHCO3不能拆成C、H+和K+;D项,Na2O2属于氧化物,不能拆。
7.【解析】选A。
由2H2+O22H2O和2H2O+2Na2O24NaOH+O2↑得,H2+Na2O22NaOH,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的H2的质量,同理得:CO+Na2O2Na2CO3,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的CO的质量,故选A项。
8.【解析】选C。
n(HCl)==0.2 mol,由题意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根据电荷守恒得:n(Na+)=0.2 mol,则n(NaCl)=0.2 mol,所以蒸干溶液后最终得固体质量为0.2mol×58.5 g·mol-1=11.7 g,故选C项。
【方法技巧】有关化学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所谓“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恒定或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常用的守恒有:(1)质量守恒;(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3)元素(或原子)守恒;(4)电荷守恒;(5)得失电子守恒等。
例如上题,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为NaCl,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则存在n(NaCl)=n(HCl)。
9.【解析】(1)由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此反应消耗水,且Na2CO3转化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又因NaHCO3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晶体析出。
(2)向Na 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时,C与H+先结合生成HC,HC浓度增大;继续加盐酸时,HC与多余的H+结合产生CO 2放出,HC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1)NaHCO3①NaHCO3溶解度较小②反应时消耗了一部分水③生成NaHCO3后溶质质量变大(2)C 因C+H+HC,开始时HC浓度增大,继续加盐酸时HC+H+CO 2↑+H2O,HC浓度逐渐减小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2点:(1)钠的密度小于水,但又大于煤油。
(2)钾的密度与煤油的密度接近,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
【解析】(1)要使反应开始,应使钠与水接触,故应该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使钠从大头针上脱落。
(2)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但又大于煤油的,所以钠落入试管后,在水与煤油的界面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将钠托起脱离水面,待氢气放出后,又落到水与煤油的界面继续与水反应,再次浮起,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反应完全。
(3)由于钾的密度比钠小,且与煤油的密度接近,这样造成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每次反应的量少),且钾在煤油中滞留的时间长,致使钾的反应时间比钠长。
(4)在测量气体的体积时,为了测量更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量气装置中可以活动的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同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小观察误差。
(5)由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知2Na ~H246 g 22.4 Lm V1(H2) V1(H2)=2K ~ H278 g 22.4 Lm V2(H2) V2(H2)=则有V1(H2)∶V2(H2)=39∶23。
答案:(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 (2)钠在煤油与水接触面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 (3)长①钾的密度比钠小,②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每次反应的量少),③钾的密度与煤油的密度接近,在煤油中滞留的时间长 (4)A、C (5)39∶23【误区警示】本题最易错的点有两处:一是钾反应时间与钠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