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自然与生命》章节,详细内容为《合欢树》一文。
本文通过对合欢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形象描绘及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悟和语言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合欢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好奇心。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描绘合欢树的方法。
b.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种自然景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合欢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生命、坚韧、美好3. 语言表达技巧:生动、具体、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合欢树》为题,写一篇描绘合欢树的作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合欢树象征意义的理解。
答案:合欢树象征着生命、坚韧和美好,代表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合欢树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理解较为深入,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悟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热爱生命。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合欢树,进行写作练习。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合欢树》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繁殖方法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及其繁殖方法。
难点: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合欢树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合欢树的繁殖方法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 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4. 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
(2)列举三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3)谈谈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2. 答案:(1)合欢树生长迅速,耐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其生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香浓郁等。
(2)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优点: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缺点: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缓慢。
扦插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生长整齐;缺点:技术要求较高,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分株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缺点:繁殖系数较低,对母树生长有一定影响。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介绍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态价值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认识到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合欢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价值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合欢树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价值:阐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固氮、保持水土等。
d. 合欢树的栽培管理: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感受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主要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生物学特征a. 科、属b. 形态特征2. 合欢树生长习性a. 生长环境b. 生长速度3. 合欢树生态价值a. 固氮b. 保持水土4. 合欢树栽培管理a. 繁殖方法b. 栽培技术c.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有哪些?c. 请谈谈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 答案:a. 合欢树属于豆科合欢属,形态特征包括树冠宽广、叶子呈羽状复叶等。
b. 合欢树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喜阳光充足。
精选《合欢树》教案4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__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过程:导入导语: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感知课文请同学自由读课文1、勾画生字词2、引导提问(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理清__思路品味语句,品味感情勾画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传达感情的。
[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合欢树》教案实用的《合欢树》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合欢树》教案。
2、从细节描写中体味母亲对我的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4、基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由散入整的组合法,在内容主旨理解的同时,对散文写作有初步的认识。
5、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爱、表达爱、珍惜爱。
而作者在对往事的追叙中,也完成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这种感悟除了通过细致的细节来表现之外,都集中在合欢树这一象征物上。
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就必须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内涵,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亲情的美好。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探讨合欢树丰厚的象征意义,解读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双腿瘫痪史铁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主题是什么?明确:两部分母爱(2)思考: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动?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明确: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的观花植物”,详细内容围绕合欢树(Albizia julibrissin)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特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图片、实物、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描述其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合欢树的学名、科属、分布范围等基本信息。
3. 内容讲解:a.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树形、叶子、花朵、果实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适应性、生长速度、寿命等。
c.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播种、嫁接、扦插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合欢树及其生长习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基本信息:学名、科属、分布范围。
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树形、叶子、花朵、果实。
3.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适应性、生长速度、寿命。
4.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播种、嫁接、扦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描述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
2. 答案:合欢树(Albizia julibrissin)是一种豆科合欢属的落叶乔木,树形优美,叶子为羽状复叶,花朵呈伞房状花序,果实为扁平的豆荚。
合欢树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寿命较长。
繁殖方法有播种、嫁接和扦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和PPT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法。
《合欢树》优秀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合欢树》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合欢树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提高学生的生物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文化寓意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合欢树的生长环境,掌握合欢树的特征,了解合欢树的文化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合欢树图片、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引导学生学习合欢树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体验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合欢树的文化寓意,如合欢树象征着团结、和睦等,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具有特殊寓意的植物,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3.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4. 合欢树的文化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合欢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合欢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它象征着团结、和睦,让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具有特殊寓意的植物,并简要介绍其寓意。
答案示例:梅花——坚韧不拔,竹子——谦逊有节,莲花——高洁无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学生对合欢树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合欢树优秀教案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它又是儿子对母爱的一首热烈深挚的颂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合欢树优秀教案(精选6篇)吧!合欢树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
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
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品读、交流、探讨、迁移[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
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
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
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
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合欢树》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合欢树》这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合欢树的文化寓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知识,如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合欢树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合欢树,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合欢树文化寓意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合欢树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合欢树图片、实物、PPT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合欢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对合欢树的初步认识。
2. 新课内容:a. 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
b. 分析合欢树的文化寓意,如团结、友好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关于合欢树的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关于合欢树的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基本知识: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2. 合欢树的文化寓意:团结友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合欢树”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合欢树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观察、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合欢树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
b.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合欢树的文化寓意。
c. 开展合欢树主题绘画、摄影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合欢树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的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填写观察记录表。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欢树这一载体,表达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评价。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合欢树、对故乡的感情。
7.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好情感的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写作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