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3_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02 KB
- 文档页数:2
数一数(第三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继续学习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学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数字,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的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数字,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理解。
2. 学生用数来表示物体数量的能力。
3. 学生正确书写数字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2. 画有不同数量的物体的图片3. 学生用书和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数的概念。
2. 学习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 数数活动- 教师出示一些画有不同数量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巩固数的概念。
4. 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让学生学会用数来描述世界。
5. 书写数字- 教师通过示范,教学生正确书写数字,并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6.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2. 数数活动3. 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4. 书写数字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数来表示家里的一些物体的数量。
2. 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学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通过书写数字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它们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学生对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理解、学生用数来表示物体数量的能力以及学生正确书写数字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数一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数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一、数一数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每组选择不同的物品进行数数。
二、数的顺序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轴,讲解数的顺序。
2. 学生进行数的顺序练习,从1数到10。
三、数数的方法1. 教师讲解数数的方法,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
2. 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
四、数数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场景,如水果店、动物园等,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应用活动,如计算水果的总价、统计动物的数量等。
五、小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方法和数的顺序。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自己设计数数游戏,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数数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的顺序和数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数数应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数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的小结与拓展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认识数字01. 教师介绍数字0的概念,讲解数字0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学生进行数字0的认知练习,如在数轴上找到数字0,用数字0表示一些物品的数量。
七、认识相邻的数1. 教师讲解相邻的数的概念,如1和0是相邻的数,2和1是相邻的数等。
2. 学生进行相邻的数的练习,如找出相邻的数,用相邻的数组成数列。
八、认识数的大小1. 教师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比较1和2的大小,比较10和5的大小等。
2. 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如在一堆数字中找出最大的数,找出最小的数。
九、认识加法和减法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如2+3表示2和3相加,3-1表示3减去1等。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1、2、3、4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让学生再次体验对应的思想。
4、正确书写数字1、2、3、4。
5、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橡皮。
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及数的多种表达。
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进行探究来理解与感悟。
准备:各类图片、双色片、小棒、积木等执教日期:9、10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拓展延伸一、情景引入二、课间大休息谈话式引入:“下课时10分钟你是如何休息的?”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1、出示题1的题头图,请学生思考:“为何把2本儿童读物与数字2相连?你看懂了什么?2、题1这张图中,还有哪些也属同类,并且可以和2相连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师总结:将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然后数出它们的个数,最后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板书:圈、数、连学生回答思考回答,并练习说话。
“两只小熊是同类,可以用2表示,所以把它们圈起来和2相连。
”学生完成题1的其余习题。
核对、反馈。
学生观察此图,描五、总结师:数字书写使用田字格,都写在右半侧。
1、认识田字格及书写位置,为以后学习位置概念打基础。
2、观察数字1,学生自编儿歌。
3、教师示范书写方法。
4、“2、3、4”的书写方法同上。
儿歌:111,像根小棒斜着放,222,像只鸭子脖子长,333,像只耳朵在一边,444,像面红旗迎风飘。
5、猜谜语:横看像把尺,竖看像根棒,年龄它最小,大哥它来当。
(猜一数字)教师布置练习你掌握的什么本领?学生模仿写在书上。
反思与重建:课间大休息玩积木,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集合与数的联结,掌握对应的思想,并学会数字的多种表达方式,在计数时渗透统计思想,发展学生空间智能。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计数的方法,并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对应的基本思想。
因此,在教学的引进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感知对应的策略,通过学生选择所喜欢的物品和数字相对应完成教学目标。
数一数(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数一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理解数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能够准确地表达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每个数代表的具体数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物品的数量、比较大小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数的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数或漏数的情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数字,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数器,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如数物品的数量、比较大小等,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4. 总结归纳: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数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1. 数一数2. 内容:数的含义、数数的方法、数的运用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数活动,如数家庭成员的数量、数水果的数量等,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数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堂练习,学生对于数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能够准确地表达数的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数的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辅导。
同时,在课堂练习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数数过程中会出现重复数或漏数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数或漏数的情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3)》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数词进行数数,能够掌握用竖式的方法数出数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探究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方法、总结讨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感性认识和个别化观察。
【教学重点】品味数的美,理解每个数的意义;掌握竖式的方法数出数字。
【教学难点】让每个数字能得到深层意义的认识和品味;启发孩子们学会像“小学数学”一样表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学课件、数字卡片、数学玩具等。
学生准备:在家中自行准备数学用具,方便数数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数一数,数到10.2、操作数字玩具,数出相应的数量,潜移默化中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二、讲授新知(15分钟)1、设计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先让孩子们认识数字卡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使用数字卡片建立一个数字世界;(2)把这个数字世界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若干个数字。
(3)按照个位和十位,把每个数字读一遍。
2、学习竖式的方法。
拿出数字卡片,这里以数字6和3为例。
(1)问学生:把数字6写在最前面,数字3写在数字6的右边,可以得到多少?(2)通过展示数字方格纸,向学生展示“6+3=9”的计算过程。
(3)让孩子们在纸上亲自操作,体验竖式计算的乐趣。
三、活动设计(2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竖式计算的练习。
2、在这个时间里,每个人可以使用数学玩具,掌握比较数量的方法。
3、让学生将数学玩具或物件摆到桌面上,数一数,然后将同类物件分组并数一数,领悟分类和比较数量的意义。
四、检测与评价(10分钟)1、请学生逐个口述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检查孩子们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背诵数字1-10的学名,并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在家中有时间就用自己的数学玩具练习数数和竖式计算的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3)》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3)》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描述、搭建各种建筑模型,培养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会正确的书写
3、4。
能力目标:
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掌握计数与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已有的分类知识,正确的进行分类。
难点:正确的分类及统计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色积木块、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动手感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望)
(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呀?生:在玩积木。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搭积木,好吗?(出示课题)
师:你们会用积木来搭哪些建筑物呢?
生:会搭很多东西。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动手搭建各种建筑物,然后再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搭的,好吗?。
我们的教室教课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3。
设计企图入学前的小孩一般已拥有“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的经验。
《我们的教室》这节课就是在按物点数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成立实物与学具(取代物)的对应,并进一步学习把物体的个数抽象到数字。
所以,整节课的设计可分红“信息交流——自主研究——运用发展”三个层次,力争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本质出发,向学生供给丰富的素材,学生经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初步成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同时,安排大批的学生能够感知的实物数数活动,让学生领会到数学就在身旁,数学知识是实用的,学数学是风趣的。
教课目的1、会依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 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初步成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3、能在欢乐的数数活动中,踊跃参加数学学习。
教课要点计数与表达教课难点6~10 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课准备(如: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讲台上以及教室四周的墙上部署一些学生熟习的物件积木等);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形图,每位学生有10 片双色片。
教课过程一、信息交流1、揭露课题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日起,我将和你们一同在这个教室里学本事,长智慧。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谈谈教室里的物件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物件,谁来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并实时加以纠正。
)3、谈谈家庭的物件师: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的物件(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学生经过说一说教室、家庭中的详细物件,既能提高学生参加的踊跃性,又能为后续数数作铺垫)二、自主研究(一) 1~5 的1、“ 1”(1)教室里的“ 1”:看一看,我教室里那些物件只有一件?(2)用取代物表示“ 1”:教室里有一台机能够怎表示出来?(能够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
那么,在老手中的一盒粉笔又能够怎表示?(3)学生一片双色片能够表示什么?:凡是只有一件物件的,我都能够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能够用(依据学生的例)表示。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1-5的数字。
2.能够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将物品进行分类,并简单了解分类的方法。
3.结合图像和声音等方式,辨别出与数码相应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进行物品分类和数量计数。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数的读写,同时学会使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进行物品分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A. 导入环节1.给学生展示大块头木块,并问学生在这些木块中有多少块,鼓励学生进行计数,并引导学生讨论其中有多少块与哪些块形状相同,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物品分类。
2.通过给学生分享一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五颜六色的饼干、向日葵、海洋动物、背包等图片,并推动学生思考其中有多少个物品。
B. 操作环节步骤一:通过观看数码,学习并掌握数1.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由15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卡片,并引导学生读出卡片上的数字,逐渐帮助学生掌握15的阿拉伯数字。
2.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1~5的数字,并鼓励学生用白板笔或自己的笔将数字写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数字。
步骤二:通过分类物品,掌握数量1.提供一些物品图片,并教示学生如何使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进行物品分类,如将图片中的饭团、饼干、面包分别分类到一个盘子里。
2.鼓励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进行计数,并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表示所分类物品的数量。
步骤三:关联数字和物品1.将学生之前分类的物品数量分别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各自数量对应的物品。
2.向学生出示数码,并让学生在与数码相应的物品图片上标记相应数量的物品。
C. 归纳环节1.提示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到笔记本上,包括数量计数方法、粘纸、卡片分类、数字表示等方面。
2.教师梳理和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评价方案本次课堂以教师观察、学生沙龙、思考题等形式进行评价。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大家参与口算方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积极探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
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
(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2、汇报交流算法。
3.学生们真的很聪明,也很有爱心。
他们用自己的学习工具帮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的计算方法,真的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57-3= 99-6= 89-7=65-4= 48-5= 26-2=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30-10= 50-20= 76-40=38-10= 57-20= 95-70=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 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3)》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算术语言。
2.能够灵活使用珠算策略。
3.能够用珠子做简单的数学题。
教学重点1.能够使用珠算策略。
2.能够用珠子做简单的数学题。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算术语言。
教学准备1.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珠算板、珠子等工具。
2.学生需要准备铅笔、橡皮、纸张等文具。
教学过程1. 欢迎与导入(5分钟)老师先向学生问好,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生自我复习(10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先自己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包括一个珠子代表几个数、一个珠子代表十个数等。
3.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新的课程内容:运用上次珠算学的内容,利用零散的珠子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练习(3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珠子和数学题,要求学生使用珠算板和珠子完成相应的运算。
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复习巩固(10分钟)老师将之前学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出示一些珠子和数学题,要求学生使用珠算策略完成相应的运算。
同时,老师还要向学生复习珠子的名称和代表的数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总结教学收获。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珠算练习题。
2.记忆和掌握珠算策略的方法和原则。
3.熟练掌握珠子的名称和代表的数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运用珠算来完成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通过合理地使用珠算策略来提高了解题效率。
整堂课教学重心放在了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珠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数一数(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描述、搭建各种建筑模型,培养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会正确的书写“
3、4”。
能力目标:
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掌握计数与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已有的分类知识,正确的进行分类。
难点:正确的分类及统计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色积木块、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动手感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望)
(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呀?
生:在玩积木。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搭积木,好吗?(出示课题)
师:你们会用积木来搭哪些建筑物呢?
生:会搭很多东西。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动手搭建各种建筑物,然后再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搭的,好吗?
二、合作交流(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分组随意搭建积木)
师:你们都搭了什么?
生:房子、亭子、花园……
师:你们是如何搭建的呢?
生:我是一块一块搭的。
生:我是把一块长方的积木先放在最底下,上面放两块圆的积木……
生:我是先把两块长的方的积木放在底下,然后放两小块三角形的积木……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三、尝试探究(根据学生们搭建的建筑物进行初步探究)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在搭建这些建筑物的时候,用到了那些颜色的积木?小组讨论。
(请学生按颜色统计)
师:我们在搭积木的时候,还用到了很多形状的积木,观察你们搭的建筑物都用到了那些形状的积木了呢?小组讨论。
(请学生按形状统计)
生互相交流。
(形状的具体名字不作要求,但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可用语言来描
述。
)
四、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也搭了一个建筑物,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统计一下,老师搭的这个房子里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请小朋友数一数它们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独立完成。
五、规范书写(提高审美情趣)
师:有些小朋友写得数字又快又漂亮,真是太棒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3、4”写得好,写得漂亮,和书上的小花比比美,大家准备好了吗?
六、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玩的开心吗?
师:我们通过完积木学会了什么?(学会按颜色和形状的不同来分类并统计数字)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
七、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数一数,写一写
2、数一数,填一填
作业布置:练习册P43
:数字3、4
各写三行
板书设计:
数一数(3)
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教学反思:有个有
个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