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讲褶皱与断层及山地对交通影响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32
第四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__。
B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
C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________。
(2)图中岩层1~6按由老到新的排序为____________。
(3)A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________作用形成谷地;B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
(填字母)答案:(1)背斜 老 新 向斜 新 老 断层 位移 (2)1、2、3、4、5、6(3)背斜谷 背斜顶部 外力侵蚀 向斜山 向斜槽部 山岭 (4)B A C A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第四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__。
B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
C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________。
(2)图中岩层1~6按由老到新的排序为____________。
(3)A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________作用形成谷地;B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
(填字母)答案:(1)背斜 老 新 向斜 新 老 断层 位移 (2)1、2、3、4、5、6(3)背斜谷 背斜顶部 外力侵蚀 向斜山 向斜槽部 山岭 (4)B A C A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
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新课预习知识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褶皱基本形态⎩⎪⎨⎪⎧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如图中字母A 处所示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岩层受挤压,变得紧密,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如图中字母B 处所示[规律总结]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3)板块构造学说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断层(如图)。
(2)位移3.火山(1)形成: 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判断(1)褶曲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向斜和背斜。
( ) (2)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 (3)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 (4)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 )知识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互动探究重点一褶皱山【探究活动】2018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地质构造的形成、判断及其对地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地质学生用书P074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基本单位:①褶曲。
⎩⎪⎨⎪⎧内力作用:强大的②挤压作用。
两种基本形态:③背斜和④向斜。
(2)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1)断层⎩⎪⎨⎪⎧内力作用:强大的⑦压力和张力。
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10火山口和⑪火山锥。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微探究1 是否可以根据地貌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答案 判断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进行判断,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交通线路的走向尽量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铁路的最大限度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要求较高,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造价和技术要求比公路高。
微探究2 山区修建公路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①建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学生用书P075考点一地质构造的判读和实践意义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它们往往保留在向斜构造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