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与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3.66 KB
- 文档页数:3
水利工程地址讨论课一:断裂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断层与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建筑、水利建设等,必须考虑断层构造。
例如水库、水坝不能位于断层带上,以免漏水和引起其他不良后果;大型桥梁、隧道、铁道、大型厂房等如果通过或坐落在断层上,必须考虑相应的工程措施。
因此凡是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据有所在地区的断裂构造等地质资料,以供设计者参考。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1、断层的力学性质:受张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其工程地质条件比受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差。
但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可能破碎带的宽度大,应引起注意;2、断层位置与线路工程的关系,一般说来线路垂直通过断层比顺着断层方向通过受的危害小;3、断层面的产状与线路工程的关系:断层面倾向线路且倾角大于10o 的,工程地质条件差;4、断层的发生发展阶段:正在活动的断层(如新构造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区的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大,有些相对稳定的断层,影响较小,但要考虑到复活的可能,5、充水情况:饱水的断层带稳定性差;6、人为影响:有些大的水库,可使附近断层复活,不可忽视。
举例晋江—永安断裂带在泉州盆地深部和浅部均有强烈的表现,对泉州市的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断裂相关的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泉州盆地边缘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有直接危害的大、中型滑坡体和危害程度大的崩塌区,应避开为宜;对危害程度较轻的滑坡体和崩塌区,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褶皱构造和工程建设的关系、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
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
在松散的沉积物,沉积岩,各类变质岩,甚至某些火成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都有褶皱发育,这说明褶皱可由多种压力环境下形成,其形态多种多样。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
如岩层未经剥蚀,则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最新地层。
褶皱对工程的影响褶皱对工程的影响一、引言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改进的活动。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种现象——褶皱。
褶皱是一种发生在岩石、土壤等物质中的形变现象,往往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褶皱对工程的影响,以期增加工程师们对褶皱问题注意的重视。
二、褶皱的形成及类型褶皱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层变形而形成的。
地壳的构造性运动会导致岩石的挤压、拉伸和扭曲,进而出现褶皱。
根据褶皱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折叠褶皱和断层褶皱两大类。
折叠褶皱是指岩层弯曲成波状,并呈现出褶曲性的变形。
这种褶皱形变常见于构造活跃地区,对于工程地质研究和隧道、坝体等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断层褶皱则是指由断裂带的形成导致的岩层位移,使得地层断裂和层状变形叠加,通常会给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褶皱对地基工程的影响1. 地质条件评估困难地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条件,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褶皱的存在会增加地质条件评估的难度。
折叠褶皱的形成使得岩层位置错乱,断层褶皱的位移使地层厚度不均。
这些地质特征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勘探、测试和分析才能准确评估,从而增加了地基工程的风险。
2. 建筑物变形风险由于褶皱造成的地层不均匀性,建筑物在施工完成后会面临不均匀的载荷作用,导致建筑物发生变形。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而言,地面的不规则沉降和扭曲变形会给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引发倒塌等灾害。
3. 工程施工困难褶皱的存在常常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折叠褶皱使得地下隧道、地下管线等工程难以穿越,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施工技术和工具。
断层褶皱可能引起地层的错动,造成地下水的渗漏和破坏。
这些问题都需要工程师们在施工过程中仔细研究和解决,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成本。
四、解决褶皱问题的方法要解决褶皱对工程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1. 科学勘探和评估:通过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雷达、岩芯分析等手段,详细了解地层的褶皱情况,对工程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核部的工程地质评价:褶皱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拉张裂隙。
这些裂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弱化了岩石的工程性质。
同时,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由于岩层构造变形及地下水的影响,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2、褶皱翼部:在褶皱翼部往往形成单斜岩层,容易产生顺层滑动,特别是岩层中存在软弱夹层,且岩层倾向与临空面方向一致。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1)大多数情况下,断层面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岩石破碎,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极大;(2)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有的断层可能有活动性,甚至有产生地震的可能性,这将对其附近的工程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3)断层与地下水常紧密相连,给地下工程造成事故隐患(河南平顶山二矿某井下巷道施工中遭遇的断层透水事故);(4)断层是软弱结构面;(5)断层上、下盘岩石的性质一般不同,跨越其间的建筑物可能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破坏;(6)断层的存在对采矿工程会往往会造成极大困难,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因地质构造的存在造成的工作面搬迁既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生产,又造成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在选择建筑物场地时,最好避开断层地带。
采矿生产也应加强对断层影响的考虑。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1)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使岩体的稳定性降低;(2)裂隙为大气和水进入岩体内部提供了通途,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和破坏;(3)裂隙会降低岩石的承载能力;(4)裂隙常能造成边坡的坍塌和滑动,也能造成地下洞室围岩的冒落;(5)在挖方或采石中,裂隙的存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6)裂隙发育的岩体中可以找到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岩石风化的勘查与评价:1、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2、查明风化厚度和分布----选择最适当的建筑地点,合理确定风化层清基和刷方土石方量,确定加固处理措施;3、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4、划分风化层,分析粘土的成分和含量。
三大岩性和几种地质构造类型在矿山工程中的影响和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矿山开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质构造往往会对矿山的开采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使地质构造出现新的变化,造成不稳定的现象。
本文主要以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及其地层赋存特点,再结合三大岩性的构造性质,来阐述和分析几种地质构造类型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构造; 岩石;矿山工程;影响一、概述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保留下来的形态。
广泛分布在沉积岩中,在岩浆岩、变质岩也有存在。
具体表现为岩石的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他层状、片状、块状、线状等构造。
在进行矿山工程建设时,地质构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对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地质构造中的构造优势,并避开劣势,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矿山工程中主要岩石的分类与构造特点分析1.沉积岩是矿山工程建设中最常遇到的岩石,它占地表岩石的70%,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再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一般呈现层状分布,具有良好的层理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矿山工程中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是由钙,硅,铁及泥等物质构成,其中硅质和铁质胶结的岩石比较坚硬,且不容易发生变形,钙质胶结的岩石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出现溶解,泥质胶结的岩石在遇到水的时候会出现软化的现象。
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页岩、泥岩、砂岩及砾岩等,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约占全部世界矿产储量的80%,是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研究对象。
2.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其成分及结构、构造上发生变化而形成的的新岩石。
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如果没有交代作用,则其化学成分基本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如果有交代作用的话,也取决于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和强度。
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也具有受变质作用影响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的特征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地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大陆板块的漂移与分裂、碰撞对接、强烈的地震,甚至长年累月的雨水和风暴冲刷、剥蚀,这些都会在大地表面和深处留下明显的痕迹断层与褶皱。
自然界里岩层的断层是地壳构造断裂变动产生的结果,会造成岩层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的位移,即同一岩层沿破裂面拉开发生上下或左右移动,造成同一岩层面被拉开而移动一段距离。
在地质图上,断层线表示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表明断层延伸方向。
断层面两侧的两个岩层块体叫做断层的两个盘,相对于倾斜着的断层面而言,断层面上边的叫上盘,下边的叫下盘。
人们依据断层两盘的位移情况,习惯上把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反之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断距是指示断层大小的重要数据,它一般表示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可分为垂直断距和水平断距等。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
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
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最常见的断层类型。
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
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
当推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
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
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对石油和天然气藏来讲,断层具有两重性,既有助于油、气向油、气藏内的运移聚集,又可把已形成的油、气藏破坏掉。
断层是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断层褶皱的概念及分类
断层褶皱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是地壳皮层中岩石、土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和弯曲而形成的。
断层是指岩石或土壤层在地壳运动中受力超过其抗力时发生断裂。
断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正断层(逆断层):正断层是指岩层在垂直于断层面方向上的相对上升(下降)。
正断层常伴随着水平挤压力,是构造抬升和山脉形成的重要原因。
2. 逆断层(倒转断层):逆断层是指岩层在垂直于断层面方向上的相对下降(上升),与岩层原来的水平方向相对。
3. 侧错断层(走滑断层):侧错断层是指岩层沿着断层面的平行方向发生滑动,而不发生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
4. 层错断层:层错断层是指岩层沿断层面滑动时,断层面的切向和垂向分量都有可观的位移。
褶皱是指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
褶皱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波状褶皱:波状褶皱是指岩层的弯曲形成波动状的曲线,其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岩层的凸起和凹陷部分。
2. 折片状褶皱:折片状褶皱是指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出现的狭长褶皱,形状类似于扑克牌中的扇形折叠。
3. 褶曲状褶皱:褶曲状褶皱是指岩层的弯曲形成弯曲且闭合的弧形褶皱,常伴随着产生盆地和山脊的构造运动。
褶皱和断层常常同时出现,它们是地壳发生变形和岩层形成的重要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1地层岩性2地质构造3水文地质条件4地表地质作用5地形地貌。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2斜坡稳定性3洞室围岩稳定性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一是由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二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能,以及地球自转力和重力。
实质是: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由其传递的能量发生运动的过程。
导致地壳的成分及地表形状、岩层结构改变。
物理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物理即自然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地壳的机械运动。
2岩浆作用是指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造成的火上喷发形成火山岩或是地下深处冷凝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3变质作用原有的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变,转变成新的岩石。
4地震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5固结成岩作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岩石按其形成方式有: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他们分别是岩浆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的产物。
火成岩: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或是侵入地壳上逐渐冷却凝固而形成。
结构:1显晶质结构,温度和压力较高、岩浆高温缓慢下降的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深层侵入岩所具有的结构。
粗粒(直径>5mm)、中粒(5到2mm)和细粒(2到0.2mm)三种。
2斑状结构是浅成岩或喷出岩所具有的结构阴晶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1块状构造2气孔与杏仁构造3流纹构造产状:地表以下5km至10——20km的火成岩称为侵入体。
称为深成侵入体。
1岩基2岩株岩基边缘的分支或独立的侵入体其边部常有分支伸入围岩中称为捕掳体浅成岩深度小于5km,规模较小。
岩墙2岩床3岩盖与岩盆包括:花岗岩结晶粒状深成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石英呈圆形粒状无色透明。
闪长岩深成侵入岩主要由斜长石和普通的角闪石组成,可有少量黑云母。
地质构造和其对工程的影响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壳层内部的构造,包括岩层、断层、褶皱、岩浆侵入体等。
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地基工程、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质构造对工程的不同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对地基工程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质构造会影响地质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而对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断层带附近的地区,断层活动会使地表产生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位移,导致地基沉降、断裂、破碎等问题。
此外,褶皱造山带的存在也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增加工程的承载风险。
因此,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以合理地选择地基类型和施工方法,减少地质构造对地基的不利影响。
其次,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有重要影响。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形成了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控制着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
在一些断层附近,由于断层带的剪切破碎作用,地下水容易发生渗漏或倒灌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位的降低。
此外,地质构造也会改变地下水库层的形态和连通性,导致地下水层的不均匀分布和补给不足。
因此,在水文地质勘查和水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案和水资源管理政策。
此外,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也具有重要影响。
褶皱和断层构造会导致地表的不稳定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而火山构造会引发火山喷发、火山碎屑流等灾害。
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对灾害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总结起来,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工程、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
在地基工程中,地质构造会对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在勘察和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地质分析。
水文地质中,地质构造控制着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和管理政策。
1、褶皱:成因: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2、节理: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只要你一上山,接触石头,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节理的名称,根据分类的不同原则而异,通用的名称是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
一般野外调查应选择节理比较密集(数十条在一起)的地方作为观察点。
而对节理的记录要求,大致有下列各项内容:①节理群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②节理与褶皱或断层的关系:如在褶皱的轴部、翼部、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等等。
③节理所在的岩层时代或层位、岩石的性质、岩层的产状要素。
④节理的产状要素。
⑤节理面及充填物的特征。
⑥节理的力学性质及旋向。
⑦节理组、系归属及相互关系。
水利工程地址讨论课一:断裂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断层与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建筑、水利建设等,必须考虑断层构造。
例如水库、水坝不能位于断层带上,以免漏水和引起其他不良后果;大型桥梁、隧道、铁道、大型厂房等如果通过或坐落在断层上,必须考虑相应的工程措施。
因此凡是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据有所在地区的断裂构造等地质资料,以供设计者参考。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1、断层的力学性质:受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其工程地质条件比受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差。
但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可能破碎带的宽度大,应引起注意;2、断层位置与线路工程的关系,一般说来线路垂直通过断层比顺着断层方向通过受的危害小;3、断层面的产状与线路工程的关系:断层面倾向线路且倾角大于10o的,工程地质条件差;4、断层的发生发展阶段:正在活动的断层(如新构造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区的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大,有些相对稳定的断层,影响较小,但要考虑到复活的可能,5、充水情况:饱水的断层带稳定性差;6、人为影响:有些大的水库,可使附近断层复活,不可忽视。
举例—永安断裂带在盆地深部和浅部均有强烈的表现,对市的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断裂相关的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盆地边缘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有直接危害的大、中型滑坡体和危害程度大的崩塌区,应避开为宜;对危害程度较轻的滑坡体和崩塌区,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褶皱构造和工程建设的关系、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
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
在松散的沉积物,沉积岩,各类变质岩,甚至某些火成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都有褶皱发育,这说明褶皱可由多种压力环境下形成,其形态多种多样。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
如岩层未经剥蚀,则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最新地层。
1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条件地基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强度和变形两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等会影响地基稳定;②斜坡稳定性问题: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断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2、地质构造;3、水文地质条件;4、地表地质条件;5、地形地貌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硬度,颜色光泽等基本概念,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地层层序确定方法及相关的基本感念,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岩石的概念,形成环境,代表性岩石及相互之间的主要区别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P7:1.颜色和条痕:颜色是矿物最直观的一种性质,最常见的有自色和他色两种类型;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画后观察,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鉴定意义。
2.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3.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5.密度。
6弹性、挠曲、延展性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世。
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质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
表3.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多是水平层岩。
水平层岩的层序为每一层都比他下伏的相邻层新而比他上覆的相邻层老,为下老上新。
生物层序律: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如果原先的海洋和陆地是想通的,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常被侵入岩侵入穿插,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这就是切割律。
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占地壳岩石体积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在大陆或海洋,在地表或地下,火成岩都有广泛分布。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断层与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
断层与褶皱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结构形态,它们在工程地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断层与褶皱的定义、形成机制、工程地质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断层的工程地质作用
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结构,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产物。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构造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发生的断裂现象。
断层对工程地质具有以下作用:
1. 断层对地形起到了塑造作用。
断层位于地壳的薄弱带,经过长时间的构造运动,断层所在地区的地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走向平行的断层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脉和河谷,对水利、交通等工程有重要影响。
2. 断层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产生了影响。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形成了不透水带和透水带的划分。
在断层附近,透水性较高的地层容易形成含水层,从而对工程中的地下水开发和排水产生影响。
3. 断层对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断层是地震的发生带,地震活动常常伴随着断层的活动。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断层的活动性和对工程的震害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4. 断层对工程地质构造稳定性产生影响。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
使得地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对断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避免工程受到断层活动的影响。
二、褶皱的工程地质作用
褶皱是地壳中的一种结构,是由地壳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褶皱的形成机制是地壳中的构造应力超过了岩石的抗折强度,导致岩石发生弯曲和褶皱形成。
褶皱对工程地质具有以下作用:
1. 褶皱对地质勘探和采矿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使得地层产生了弯曲和折叠,对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分布形态产生了影响。
在矿产勘探中,褶皱常常与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褶皱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影响。
褶皱使得地层发生了变形和折叠,对地下隧道、地下室等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褶皱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3. 褶皱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产生了影响。
褶皱使地层发生了折叠和变形,形成了含水层和不透水层的划分。
在工程中需要考虑褶皱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的影响,以确保工程的排水和地下水开发的有效性。
4. 褶皱对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褶皱是地震的发生带,地震活动常常与褶皱的形成和活动密切相关。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
褶皱对工程的震害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断层与褶皱作为地质中重要的结构形态,在工程地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来说,了解断层与褶皱的形成机制和工程地质作用,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断层与褶皱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