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学习目标:要点一、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要点诠释:(1)推断几个项是否是同类项有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项是同类项,缺一不行.(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挨次无关.(3)一个项的同类项有很多个,其本身也是它的同类项.要点二、合并同类项1. 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要点诠释: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的安排律逆用,运用时应留意: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不变,不能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减).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同类项的合并(或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合并应遵照法则进行: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为什么合并同类项时,要把各项的系数相加而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转变,这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其实,合并同类项法则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它所依据的就是大家早已熟知了的乘法安排律,a(b+c)=ab+ac。
合并同类项实际上就是乘法安排律的逆向运用。
即将同类项中的每一项都看成两个因数的积,由于各项中都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它们的指数也分别相同,故同类项中的每项都含有相同的因数。
合并时将安排律逆向运用,用相同的那个因数去乘以各项中另一个因数的代数和。
合并同类项时留意:(1)假如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4)不是同类项千万不能进行合并。
选择题(^为平方号)1.计算a^2+3a^2的结果是( )A.3a^2B.4a^2C.3a^4D.4a^42.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3a+2b=5abB.a^2b-3ba^2=0C.3x^2+2x^3=5x^5D.3y^2-2y^2=1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2a+3b=5abB、a3-a2=aC、a2+2a2=3a2D、(a-1)0=1.4.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2+9x的和等于3x^2+4x-1,则这个多项式是( )A.-5x-1B.5x+1C.-13x-1D.13x+15.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A.2x+4x=8x^2B.3x+2y=5xyC.7x^2-3x^2=4D.9a^2b-9ba^2=06.加上-2a-7等于3a^2+a的多项式是( )A.3a^2+3a-7B.3a^2+3a+7.C.3a^2-a-7D.-4a^2-3a-77.当a=1时,a-2a+3a-4a+......+99a-100a的值为( )A.5050B.100C.50D.-50化简1、2(2a^2+9b)+3(-5a^2-4b)2、3x^2+2xy-4y^2-3xy+4y^2-3x^2参考答案选择题1.B 2.B 3.C 4.A 5.D 6.B 7.D化简1、解:原式=4a^2+18b-15a^2-12b=-11a^2+6b2、解:原式=(3x^2-3x^2)+(2xy-3xy)+(4y^2-4y^2)=-xy。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将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
2.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过程,理解方程等式的等价变换原理。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
•理解移项的原理,学会将方程中的未知数项移至等式的一侧,常数项移至另一侧。
教学难点•准确识别方程中的同类项并进行合并。
•在移项过程中正确处理符号的变化,确保等式的等价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一元一次方程示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步骤演示、练习题)•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例题)•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逐步演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过程。
•练习巩固法: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方法的掌握。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复习引入:回顾代数式中的同类项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处理同类项。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苹果与橘子的数量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方程中的同类项,并引出合并同类项的需求。
新课教学•合并同类项:•概念讲解:明确同类项的定义,即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方法演示:选取几个含有同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逐步演示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强调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保持不变的规则。
•移项:•原理讲解:解释移项是为了使方程的一侧只含有未知数项,另一侧只含有常数项,从而更容易求解。
•步骤演示: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将未知数项从一侧移至另一侧,并同时改变其符号的过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建立方程解决问题.2.熟练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体会化归思想.教学重点会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题干分析出“总量和分量关系问题”和“盈不足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建立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将一元一次方程同侧的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合并,使方程转化为mx=n (m≠0)的简单形式,从而更接近x=a(常数)的形式,便于求解.一般步骤:(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2.利用移项解方程.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将不含未知数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使方程更接近于mx=n(m≠0)的形式.一般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勾画关键词,找出相等关系;(2)表示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列方程;(4)解方程、检验,并答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新知探究类型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问题】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下列方程:(1)6x-4x=17-5;(2)-9x+2x-4x=50-2-4.【答案】解:(1)合并同类项,得2x=12.系数化为1,得x=6.(2)合并同类项,得-11x=44.系数化为1,得x=-4.【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根据上面例题,请同学们尝试归纳利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尝试总结,教师补充.【归纳】(1)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时,要牢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2)在系数化为1时,特别注意系数是负数时,符号不要出错.【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例题之后,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类型二、利用移项解方程【问题】2.利用移项解下列方程:(1)5x-4=-7x+8;(2)6-8x=3x+3-5x.【答案】解:(1)移项,得5x+7x=4+8.合并同类项,得12x=12.系数化为1,得x=1.(2)移项,得-8x-3x+5x=-6+3.合并同类项,得-6x=-3.系数化为1,得12x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通过例题练习,你能发现利用移项解方程时的易错点吗?学生回答:移项时容易忘记变号.教师补充,学生尝试总结归纳.【归纳】(1)方程中的项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在解方程时,习惯上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不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右边;(3)移项时一定要变号.【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移项解方程.例题之后,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类型三、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3.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七年级三个班共植树100棵,其中一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植树的棵数多4棵,三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求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问题中涉及了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1)一班植树的棵数,二班植树的棵数,三班植树的棵数;(2)总棵数=一班植树的棵数+二班植树的棵数+三班植树的棵数.教师总结:在列方程时,“总量=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分析】题中已知一班、三班植树的棵数分别与二班植树的棵数的关系,所以可以考虑设二班植树x棵.【答案】解:设二班植树x棵,则一班植树(x+4)棵,三班植树(2x-4)棵.根据题意,得x+x+4+2x-4=100.合并同类项,得4x=100.系数化为1,得x=25.所以x+4=29,2x-4=46.答:一班植树29棵,二班植树25棵,三班植树46棵.【归纳】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第1步:弄清楚总量包括哪几部分量,并设出未知数;第2步: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出方程;第3步:解方程求出所设未知数;第4步:求出其余各部分量,并作答.【问题】4.已知一列火车匀速驶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45 s,而整列火车全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3 s,且火车的长度为180 m,求隧道的长度和火车的速度.【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隧道的长度有几种表示方法?学生回答:(1)若火车的速度为x m/s,火车匀速驶过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是45x m,减去火车的长度180 m,得隧道的长度为(45x-180)m;(2)若火车的速度为x m/s,整列火车全在隧道内行驶了33x m,加上两个火车的长度(180×2) m,得隧道的长度为(33x+180×2)m.教师追问: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学生回答:两种表示方式表示的隧道的长度是相同的.教师总结:“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答案】解:设火车的速度为x m/s.根据题意,得45x-180=33x+180×2.移项,得45x-33x=180+360.合并同类项,得12x=540.系数化为1,得x=45.45×45-180=1 845(m).答:隧道的长度为1 845 m,火车的速度为45 m/s.【归纳】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第1步:找出应用题中贯彻始终的一个不变的量;第2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出这个量;第3步:由“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列出方程;第4步:解方程,求出答案并作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3、问题4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的认识,在遇到相对应题型时可以准确迅速地找出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列方程解应用题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91页习题3.2第1,3,6,11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学生可以更灵活地操作方程,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或者在操作方程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操作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要性。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第三课时〔张永丽〕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形如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cxax+b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点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形如d=ax++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bcx〔三〕学习难点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2〕移项的目的是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3〕移项的关键是改变符号,移动的项改变符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1〕由方程43+2-xx,这种变形的根据是〔〕4=-523-=-xx变形5A.合并同类项;B.乘法分配律;C.等式的性质1;D.等式的性质2 .【知识点】等式的性质.【解题过程】解:由前后的变形可知,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了x2,同时加上了5,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等式仍成立,所以变形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应选择C.【思路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展恒等变形.【答案】C.〔2〕以下变形错误的选项是〔〕1x得2-x3+=5x-x=2x得7+3+7==5-2x12+3+2=1-x得1-x=+2=3=4-34+3-x43x得x4x3【知识点】移项的法那么.【解题过程】解:A.由5=x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5-x得7+7=到另一边,正确. B .由1223+=-x x 得2123+=-x x 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正确. C .由3434-=-x x 得x x 3434+=+ 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正确. D .由312=+-x 得132=+-x 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故变形错误.【思路点拨】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变号是一个易错点.【答案】D.〔3〕解方程x x -=-324,正确的顺序是 ( )①合并同类项,得55=x ;②移项,得234+=+x x ;③系数化为1,得1=x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知识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转化为a x =形式得过程,从题目可知应该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进而系数化为1.【思路点拨】“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a x =形式.【答案】C.〔4〕解方程:3541xx +=+. 【知识点】移项解方程.【解题过程】解:移项:3415x x -=-;合并同类项:4x -=-;系数化为1:4x =; 故答案为:4x =.【思路点拨】解方程时,将含未知数x x 的系数相加减,再根据等式的根本性质解题,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答案】4x =.〔二〕课堂设计〔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解方程:10252=+x x .探究一 实际问题探究新知活动 :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那么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师问: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生答:x3本师问:共分出x3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生答:这批图书的总量〔320x+〕本师问: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生答:x4本师问:需要分出x4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生答:〔425x-〕本师问: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生答:两种分别是〔320x-〕本,相等,依据这批图书的总量不变.x+〕本和〔425师追问:还可以怎么列方程?你抓的什么量不变建立的方程?生答:学生思考并举手答复.总结:这个实际问题有两个不变的量,一个是图书的总量不变,另一个是学生人数不变,用其中一个不变量表示数量关系,那么另一个不变量作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设计意图】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此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探究二解dax++=bcx活动师问:方程25+xx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x3与x4〕,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 =3-4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ax=〔常数〕的形式呢?生答:需要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总结: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 x320425↓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师问: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依据是什么?生答:把含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写在方程的两边,便于合并同类项把方程转化为a x =形式,依据等式的性质1.师问:在解方程时,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生答:未知项和项没有分别在方程的两边时就要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a x =形式.师问:移项需要注意什么?没有移项需要注意什么?生答:移项要注意改变项的符号,没有移的项不能改变符号.师问:移项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生答:〔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总结:“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a x =形式.在移项的过程中注意符号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理解移项解方程的作用和必要性,弄清移项时符号的改变,渗透了数学化归思想.活动②师问: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试看.生答: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45=x •代入203+x 〔或254-x 〕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3×45+20=135+20=155〔本〕师问: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 本,又如何列方程?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生答:这批书共有x 本,余下20本,共分出()20-x 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320-x 人,即这个班共有203x -人;这批书有x 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25+x 本,可以分给254x +人,•即这个班共有254x +人.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425320+=-x x 师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生答:学生独立解题,抽1-2人板书即42543203+=-x x 移项,得32042543+=-x x 合并,得1215512=x 系数化为1,得155=x .答:这批书共有155本.【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探究三 解一元一次方程活动例1:解以下方程:〔1〕x x 23273-=+; 〔2〕1233+=-x x .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1〕移项,得:73223-=+x x合并同类项,得:255=x系数化为1,得:5=x .〔2〕移项,得:3123+=-x x 合并同类项,得:421=-x 系数化为1,得:8-=x .【思路点拨】“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 a =形式.在移项的过程中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1〕5=x ;〔2〕8-=x .练习:解以下方程:〔1〕5476-=-x x ; 〔2〕x x 43621=-.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1〕移项,得:7546+-=-x x合并同类项,得:22=x系数化为1,得:1=x .〔2〕移项,得:64321=-x x 合并同类项,得:641=-x 系数化为1,得:24-=x .【思路点拨】“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 a =形式.在移项的过程中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1〕1=x ;〔2〕24-=x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稳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本步骤,特别强调移项时符号的变化.活动②例2. 以下变形过程中,属于移项的是〔 〕A .由13-=x ,得31-=xB .由14=x ,得4=x C .由053=+x ,得53-=x D .由033=+-x ,得033=-x【知识点】移项的概念及法那么.【解题过程】解:A.由13-=x ,得31-=x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了3,是系数化为1,不是移项. 14=x ,得4=x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了4,是系数化为1,不是移项. 053=+x ,得53-=x 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正确. 033=+-x ,得033=-x 利用加法交换律对方程进展了变形,故不正确.【思路点拨】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变号是一个易错点.【答案】C.练习:解方程8263-=+x x ,移项正确的选项是〔 〕A.8623-=+x x ;B.6823+-=-x x ;C.8623--=-x x ;D.6823-=-x x .【知识点】移项的概念及法那么.【解题过程】移项:8623--=-x x ,应选C.【思路点拨】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x2从方程的右边移到了方程的左边,所以需改变符号,6从方程的左边移到方程的右边也需改变符号,所以变形后可得:8-x=x.263--【答案】C.【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移项法那么,正确的利用移项法那么对方程进展恒等变形.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①移项的目的是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②移项的关键是改变位置,移动的项改变符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③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2〕解形如d+类型的方程:①移项;②合并同类项;③系数化为1.=bcxax+重难点归纳:〔1〕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2〕解形如d=ax++类型的方程的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cxb〔三〕课后作业根底型自主突破2+=y,这种变形叫,根据是.7-y=762+-yy变形为6【知识点】移项.【解题过程】解:72+=-yy,根据等式的性质1.7y,移项得:62+6=-y故答案为:移项,等式根本性质1.【思路点拨】根据等式的根本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减去y,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6,即可得出6y,即可得出答案.=-y72+【答案】移项,等式根本性质1.列变形属于移项的是〔〕2x13=+x,得1x;5=3=+x-x25223=2+xx,得5-()3x,得3-12=3x,得59-=+x.-2-2==x359-【知识点】移项.5223=-+x x ,移项得:2523-=-x x 123=+x x ,合并得:15=x ()312=-x ,去括号得:322=-x 359-=+x ,移项得:539--=x ,本选项正确.应选D【思路点拨】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将未知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且移项要变号,判断即可得到结果.【答案】D .2a 与392-a 互为相反数,求a 的值.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2a 与392-a 互为相反数,∴29023a a -+=,解得:718=a ,故a 的值为718. 【思路点拨】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答案】718. 4.超市店庆促销,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 元,第一次降价打“八折〞,第二次降价每个又减10元,经两次降价后售价为90元,那么得到方程〔 〕A.90108.0=-x ;B.901008.0=-x ;C.108.090=-x ;D.90108.0=--x x .【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过程】解:设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 元,可得:90108.0=-x ,应选A.【思路点拨】设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答案】A .5.如果1225+m b a 与3221+-m b a 是同类项,那么m = .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由同类项的定义可知,312+=+m m ,解这个方程得:2=m .故填2.【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同类项与方程组的综合试题,通过同类项的一样字母的次数相等,可以得到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出m 的值.【答案】2.能力型 师生共研1.解方程:1235-=x x【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移项合并得:122-=x ,解得:6-=x .【思路点拨】移项合并,把x 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答案】6-=x .2.解方程:8725+=-x x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移项得:2875+=-x x ,合并同类项得:102=-x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5-=x .【思路点拨】此题应先对方程进展移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前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 的系数,即可解出x 的值.【答案】5-=x .探究型 多维突破1.近年来,A 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21年至此2021年该市民用汽车拥有量〔单位:万辆〕依次为11,13,15,19,x ,假设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那么=x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由题可列:51619151311⨯=++++x ,合并同类项,得:8058=+x , 移项,得:22=x【思路点拨】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方程即可.【答案】22=x2.某公路一侧原有路灯106盏,相邻两盏灯的距离为36米,为节约用电,现方案全部更换为新型节能灯,且相邻两盏灯的距离变为54米,那么需要更换新型节能灯多少盏?【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过程】解:设需要更换新型节能灯x ()()110636154-⨯=-x解得:71=x ,答:需要更换新型节能灯71盏.【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公路的长度不变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答案】需要更换新型节能灯71盏.自助餐1253--=+x x 的过程中,移项正确的选项是〔 〕A .5123+-=-x xB .1523-=--x xC .5123--=+x xD .5123--=--x x【知识点】移项.【解题过程】解:解:原方程移项得:5123--=+x x .应选C .【思路点拨】根据移项法那么进展移项即可,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C.2.通过移项将方程变形,错误的选项是〔 〕A .由432--=-x x ,得342+-=-x xB .由 722-=+x x ,得722--=-x xC .由625-=-y ,得45-=yD .由x x 423-=+,得15-=x【知识点】移项.【解题过程】解:由432--=-x x ,得:342+-=+x x 故A 错误;B .由 722-=+x x ,得722--=-x x ,故正确;C .由625-=-y ,得45-=y ,故正确;D .由x x 423-=+,得324-=+x x ,合并,得:15-=x 故正确.【思路点拨】根据移项法那么进展移项即可,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A.2312+=-x x 的解为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移项,得:1232+=-x x ;合并同类项,得:3=-x ;系数化为1,得:3-=x . 应选3-=x .【思路点拨】根据移项法那么进展移项即可,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3-=x .253232+=-y y 的解是 .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移项,得:225323-=--y y ;合并同类项,得:2129=-y ;系数化为1,得:91-=y . 【思路点拨】根据移项法那么进展移项即可,注意符号的变化. 【答案】91-=y 5.解方程:〔1〕23312+-=-x x ; 〔2〕931384-=+--x x x .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过程】解:(1)移项,得:31232+=+x x ;合并同类项,得:3737=x ;系数化为1,得:1=x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操作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2.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操作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定义及操作方法,并进行讲解。
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例如:3x + 5x = 8x。
移项: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式的另一边,例如:3x - 2 = 7,将-2移到等式左边变为3x = 9。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