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材教法教案 教学者:蔡馥卉、王盈婷、筱云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如:汉语拼音教学、汉字书写技巧、古诗词鉴赏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如: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古诗词的基本韵律等]。
- 学生能够识别[具体内容,如: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规则,汉字的偏旁部首,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等]。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程内容,如:汉语拼音,汉字,古诗词等]。
- 学生能够独立书写[课程内容,如:汉字,古诗词等],并保证字迹工整。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课程内容的关键点,如:正确拼读汉语拼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等]。
2. 难点:- [课程内容的难点,如:汉语拼音的声调区分,汉字的书写规范,古诗词的韵律把握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 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简要介绍新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知识讲解:- 按照教学目标,详细讲解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2. 课堂练习:- 设计多种练习题,如:听写、填空、连线、选择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听写、抄写、背诵等。
(四)课堂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朗读、书写、翻译等。
2.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改进措施:-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 理解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国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
-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2. 教学难点:- 词汇和句型的准确运用。
- 情景对话中的语境理解和反应。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教科书、多媒体设备、卡片、图片等。
2. 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国语的兴趣。
-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词汇教学- 教师展示词汇卡片,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句型教学- 教师展示句型,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用法。
-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4. 实践环节- 教师设计简单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情景对话- 教师设计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角色扮演-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游戏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國語科教學設計教案第一章:教學目標與原則節次| 學習目標| 教學原則--1 | 學習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 互動參與、在先、gue3 | 學習国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基本知识| 互動參與、在先、gue4 | 提高学生对国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互動參與、在先、gue5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動參與、在先、gue第二章:教學內容與重點節次|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1 | 国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基本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语篇2 | 听力和口语训练| 听力和口语技能的培养3 | 读写能力培养| 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升4 | 国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理解与认同5 |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第三章:教學方法與手段節次|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1 | 互動參與| 遊戲、討論、角色扮演2 | 在先| 老师在先、学生在后3 | GUE原则| 引导、鼓励、评价4 | 任务驱动法| 任务分配、合作完成5 | 情境教学法| 情境创设、实践操作第四章:評量方法與標準節次| 評量方法| 評量標準--1 | 听力测试| 准确理解语音、语调、语速等2 | 口语表达| 语言流畅、语音准确、表达清晰3 | 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关键信息4 | 写作能力| 语言准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5 | 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教学实践与反思節次|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1 | 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度、互动效果2 |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 学生理解程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3 |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调整|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4 |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 评价的准确性、学生的改进空间5 | 教学反思与调整| 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第六章:教学环境与资源节次| 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6 | 教室布置与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挂图、教学用具7 | 学习氛围的营造| 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互动讨论8 | 学生座位安排| 小组合作座位、便于互动交流9 |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教材、网络资源、校内外资源10 | 教学环境与资源的优化| 不断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第七章:家校沟通与合作节次| 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内容| 方式-11 |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家长会、家访、通讯工具12 |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家长培训13 | 共同关注学长|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共同关注学生问题14 | 家校互动活动| 家长开放日、家校互动游戏第八章:学生差异与个性化教学节次| 学生差异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策略-16 | 学生认知水平差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难度任务17 | 学习动机与兴趣差异| 激发学生兴趣、调整教学方法18 | 学习风格差异|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需求19 | 情感与社交需求差异| 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包容、支持的氛围20 | 特殊需求学生的关照| 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与辅导第九章:教学创新与研究节次| 教学创新| 教学研究-21 | 引入新技术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提升教学效果22 | 创新教学活动| 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23 |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24 | 跨学科教学| 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5 | 教学研究与分享| 开展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第十章:教学计划与进度管理节次|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进度管理策略26 | 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7 |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分配课时,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8 | 教学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根据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29 | 监控教学进度| 定期检查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30 |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期末进行教学总结,为下一阶段教学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四章的評量方法與標準: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国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国语教学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国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对国语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流利、准确地运用国语进行交流和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国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对国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3. 通过阅读课文和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听力与口语练习1. 活动一:听力训练在学生熟悉的国语歌曲中选取一部分歌词,在教师的播放下,要求学生用国语口述歌词。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国语音乐的兴趣。
2. 活动二:对话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发放一份对话练习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练习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国语对话的常用表达和句型,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国语写作1. 活动一:写作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常见的国语写作题目,如描述家乡、回忆童年等。
在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进行集体评审,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和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国语写作能力。
2. 活动二: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题目,独立完成一篇短文,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评选。
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国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1. 活动一:课文阅读教师准备一篇以生活为主题的课文,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2. 活动二:阅读练习学生分为小组,每人选择一篇短文进行朗读并解读,其他组员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这一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可以在趣味中提高国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国语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学会正确的发音和使用汉字;2. 掌握一些基本的国语词汇和句子;3. 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国语学习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词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国语谚语或者是国语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国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学习发音和汉字(1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国语发音,如四声、轻声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正确地发音。
接着,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基本的汉字,并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国语词汇和句子(2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词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国语词汇和句子。
这些词汇和句子可以包括问候语、家庭成员、数字、颜色等,并通过示范和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
4. 进行角色扮演(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和角色扮演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到的国语知识,并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国语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国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3. 学生在对话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五、巩固与拓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国语学习的作业或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并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一份关于国语学习的教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国语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国语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国语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国语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国语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国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学习国语中的基本词汇,如问候语、数字、颜色等。
2. 学习国语中的基本句子结构,如简单的陈述句、疑问句等。
3. 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 录音设备和相关教学音频材料。
4. 卡片和图片,用于词汇和句子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卡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国语学习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答活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国语词汇和句子。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课件,介绍本节课的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2. 逐个讲解新词汇的发音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模仿跟读。
3. 讲解国语的基本句子结构,如陈述句和疑问句,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三、听说训练(20分钟)1. 播放相关教学音频材料,让学生听音并跟读。
2. 利用问题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能力。
四、读写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利用课本和练习册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国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国语,拓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形式评估。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听力练习或书面作业,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国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国语的知识。
普通话教程教案教案标题:普通话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和语音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
2. 声调的正确运用。
3. 基本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4. 听力和口语训练。
5. 阅读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 利用图片、视频或简单的问答互动,了解学生对普通话的了解程度。
2. 发音练习(15分钟)- 介绍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 强调声调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3. 词汇和句型学习(15分钟)- 介绍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表达方式。
- 利用情境对话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用所学内容。
4. 听力和口语训练(20分钟)- 播放录音或提问,让学生进行听力理解和口语回答练习。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和写作练习(20分钟)- 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 给学生一些写作任务,如写一篇简短的日记或描述图片等,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学习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2. 课件或图片。
3. 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4. 学生练习册或笔记本。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听力和口语练习的结果评估。
3. 阅读和写作练习的成果评估。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组织普通话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推荐学生观看普通话教育节目或听普通话广播,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语感。
國語科教學設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1.1 教学目标1.1.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能流利地朗读和交流。
1.1.3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國語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
1.1.4 培养学生对国语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原则1.2.1 互动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2.2 实践性原则: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2.3 差异化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1.2.4 文化融入原则:将国语文化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2.1.1 语音教学: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基本语音知识。
2.1.2 词汇教学:常用词汇的认读和理解。
2.1.3 语法教学:基本的句型和语法规则。
2.1.4 听力理解: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
2.1.5 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2.2 教学方法2.2.1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2.3 任务型教学:设计各种语言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2.2.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3.1.1 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评估。
3.1.2 终结性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
3.2 教学反馈3.2.1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3.2.2 个性化反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科书:选用合适的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4.1.2 辅助材料: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听力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
4.2 教学工具4.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及技巧。
2. 普通话的声调、声母、韵母表。
3. 普通话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
4. 日常会话及情景对话。
5. 普通话相关的文化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发音方法及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模仿。
3. 练习法:学生通过朗读、对话等实践activity,提高普通话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及技巧,声调、声母、韵母表。
3. 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模仿。
4. 练习:学生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5. 互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互动情况。
2. 发音准确性:评价学生发音的正确性。
3. 朗读流利度: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
4. 对话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对话中的表现。
5. 文化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普通话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2. 辅助材料: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表,普通话词汇卡片,情景对话剧本等。
3. 音频、视频资料:普通话朗读示范,电视剧、电影片段等。
4. 网络资源:普通话学习网站,在线语音练习平台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座位按小组分布,方便讨论和互动。
2.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3. 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普通话发音方法及技巧的学习。
2. 第3-4周:声调、声母、韵母表的学习。
3. 第5-6周: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熟悉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2.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学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掌握发音要领。
3.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学习普通话常用词汇,提高词汇量。
4. 第四章:普通话语法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5. 第五章:普通话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标准普通话发音示范。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发音练习、词汇拼写、语法应用等实践活动,提高普通话水平。
4. 利用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力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查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评估其交际能力。
3.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教材。
2. 教学音频:普通话发音示范音频。
3. 教学视频:普通话教学视频。
4. 练习题库:普通话练习题库。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3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3. 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定期组织普通话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國語科教案教學者:王盈婷
2.能說出
課文文
體。
3.能說出
課文大
意。
4.能理解
課文架
構。
5.能運用
本課句
型。
6.能說出
本課修
辭語
句。
7.能歸納
本課主
旨。
二、發展活動
1. 以九宮格遊戲,讓孩子回答課文內問題(見附
件一)
(1)先將班上分成兩大組
(2)說明活動進行步驟及方式
•A組先選擇問題;再輪流換B組選擇問
題
•若不會回答,則換另一組
•完成最多條線的組別獲勝
•須一起完成全部的問題
•過程中,請舉手回答,吵鬧之組別,則
將機會給另一組
三、結論
1.詢問學生讀完這一課的收穫是?教師告訴學
生文化保留的重要及需去尊重學習其他文化的
優點。
35mins
1mins
學生能說出課文
文體及大意。
能理解課文之內
容
學生能實際造出
相同造句
學生能理解各個
修辭
學生能了解此課
文章之主旨
附件一
題目一:本課課文文體為?
•教師補充何謂記敘文-記敘文是記敘人、事、物的性質、狀態、效用、動
作、變化、發展的文章。
題目二:請找出課文中「與其…不如…」之句型,並試著造句。
教師例句-與其猜測考試的題目,不如好好專心準備。
題目三:請找出課文中「不只…也…」之句型,並試著造句。
教師例句-他不只是一位孝順的孩子,也是熱心助人的學生。
題目四:走在古川社區,你可以看見什麼?
•傳統的寺廟
•整齊的花木
•清澈的溪水
•游來游去的鯉魚
題目五:是誰最早開始推動社區重建?自幼生長在古川的好朋友
重建時以什麼為目標?恢復古川特色
重建後的成果有哪些?成為生態、文化上具有代表性的社區
題目六:排比
教師先舉例e.x.操場有很多同學,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吃東西。
解釋-利用兩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達到一種加強語氣的效果。
課文中,有哪一段話是排比句?
•走在古川社區,看到傳統的寺廟,整齊的花木,清澈的溪水和游來游去的鯉魚,美的好像人間以境。
•在古川漫步,你會感受到他的歷史和文化;在古川漫步,你會明白居住品質的重要;在古川漫步,你會希望讓自己的社區變的更美好。
題目七:類疊
教師舉例e.x.我將「沉默」的望望天空,「沉默」的看看水,「沉默」的翻開經典…「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同一個詞彙、語句,接二連三地反覆使用。
課文中,有哪一段話是類疊修辭?
•在古川漫步,你會感受到他的歷史和文化;在古川漫步,你會明白居住品質的重要;在古川漫步,你會希望讓自己的社區變的更美好。
•他們退休以後,經常在一起談著小時候家鄉的風光,景色多麼美麗,小溪多麼清澈,尤其是寺廟的傳統祭典,是那樣的多采多姿,是那樣的令人回味。
題目八:映襯
教師舉例e.x.關心敗草裡的鮮花。
把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現象或事實,對列起來,兩者互相比較,使它的意義更為鮮明,印象更為強烈,叫做映襯修辭法。
課文中,有哪一段話是映襯修辭?
•與其我們每天坐在這裡嘆氣,不如讓我們一起動手,恢復童年時家鄉的風光和祭典。
題目九:層遞
教師舉例e.x.做不成天空的星子,就做山上的燎火吧!做不成山上的燎火,就做屋中的一盞燈吧!
以上有深淺、先後、大小等層次關係的語句,依序加以排列,稱為層遞修辭法。
課文中,有哪一段話是層遞修辭?
•他們退休以後,經常在一起談著小時候家鄉的風光,景色多麼美麗,小溪多麼清澈,尤其是寺廟的傳統祭典,是那樣的多采多姿,是那樣的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