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道德情感教育培养以德为行的高职护生
- 格式:pdf
- 大小:182.39 KB
- 文档页数:2
加强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随着护理行业的不断发展,护生在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护理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护生是指在医疗护理机构里为护理工作提供技术和劳动服务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医疗队伍提供协助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需求,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护理服务水平和促进护生健康成长,加强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护生是医疗问责人之一,而职业道德是护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生的必修课程。
职业道德是指在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操守和符合伦理法规的行为。
教育护生们遵守医疗道德、热爱职业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护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保证其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二、丰富医学知识储备护生需要扎实的医护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目前,医学发展较快,不断更新的医疗学知识需要护生不断掌握。
教育护生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护生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三、提高技能素质提高技能素质是护生不可忽视的内容。
护生不仅需要拥有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如采血、穿刺等。
加强技能素质培养,使护生们掌握更多更好的操作技巧,用更加安全、科学的方法服务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
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医疗机构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和任务。
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教育,使护生们了解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了解团队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团队交流及了解,通过团队的协作,让整个医疗机构工作更加协调和高效。
五、提高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护生需要与患者、家属、医生等进行交流和沟通。
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环境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保护患者权益同时增加医疗服务质量。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
”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随着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医疗服务机构对护士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
护士的职业精神关系着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
高职护理作为护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层次,其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占据了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构建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形成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职业精神养成教育1.制订融合职业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高职院校应组织医疗服务机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广泛、深入地调研医疗服务机构,分析其对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岗位需求,从而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法、培养活动、培养条件等具体内容。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培养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沟通合作的适应能力、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及身心健康的良好素质。
2.构建融合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指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目标,对专业进行教学规划,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开设学期、学分、周学时、上课周数、授课类型等。
课程教学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顶岗实习等课程体系,将职业精神培养细化到课程总目标和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中。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延安精神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修课程的教学中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礼仪、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合“知情意行”的探讨作者:,王英南,倪梅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2期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合“知情意行”的探讨王英南1,倪梅2(1.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2.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护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专业课教师通过渗透融合的模式,按照“知情意行”的育人规律,将知、情、意、行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中,提升育人实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课;“知情意行”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8)02-0081-02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些论断,明确了高校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新要求,阐明了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在关联。
高职护理院校专业课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和培育护理职业道德的重担,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知情意行”策略,可以提升育人实效。
1 专业课育人的必要性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专业教学是护理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在教学中融入护理职业道德的内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教学与育人教育的双赢。
1.1 专业课育人是护理行业的现实要求专业课育人工作的重点是职业道德教育,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护理专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职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研究和建议。
一、“思政元素”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1.1 护理专业是一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护理工作是一项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护士要在工作中艰苦、辛苦,在对病人悉心护理的还要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患者的关爱。
护理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护理工作涉及到对生命的救治和患者的照顾,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保障患者权益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
1.3 “思政元素”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2.1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理解,使其成为学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2 设计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科背后的思政教育意义,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中,引入国家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德育工作计划中职引言: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也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在2024年,我们中职学校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制定以下德育工作计划。
一、明确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道德品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4.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德育工作机制1. 设立专门德育工作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确保德育成果的量化和评估。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 举办“立德树人”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 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组织“阅读进万家”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4.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1. 组织班会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3. 组织主题讲座和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五、开展德育课程教学1. 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3.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健全德育管理机制1. 设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德育成长和表现;2.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支持和参与;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结语:通过以上的德育工作计划,我们中职学校将全面发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职业教育应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培养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极大地促使了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共同探讨。
一、现代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首先,强化职业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多年以来,职业教育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思想道德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还缺乏深度和工作力度。
职业教育能否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能否确保和普通教育一样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前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的目标,思想道德教育是保证。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
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他们来讲,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更需要接受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中健康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先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有结合实际对此向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才能保证我们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三,现实社会中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敬业精神缺失、诚信度差现象的改善,需要职业教育强化德育。
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传统美德,“百行德为首”是我们的祖训。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护理学课程思政护理学课程思政是指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护理学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1. 强调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学课程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2. 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护理学课程中,可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强化护理礼仪教育:在护理学课程中,加强礼仪教育,注重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和人文素养。
4. 融入团队协作精神:在护理实践中,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5. 强化实践育人作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为有效实施护理学课程思政,可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课程体系: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5.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总之,护理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进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