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和声进行的基本语汇T-S-D-T, 称为和弦的序进。
在为大小调旋律配置和声时需要注意, 在乐句中, V 级不可以连接IV 级。
V 级和弦的三音为调式音阶中的导音, 在音响上, 导音对主音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需要解决至主音, 构成属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
而V-IV 的进行, 导音向下到IV 级的三音, 音响上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效果, 不符合大小调和声语汇。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进行方式是不可用的,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的。
其他和弦之间的连接, 要注意和弦的根音之间为下三度关系时称为强进行, 即为良好序进;和弦的根音之间为上三度关系时称为弱进行, 演奏时应避免。
同和弦之间可以任意转换, 过多地使用原位和弦就会使音响效果较为单一, 在实际演奏时常常会考虑使用和弦的第一转位, 由于低音由根音变为三音, 整体和声色彩会柔和很多。
第三节和弦标记1.功能标记功能标记又分为功能和声标记和罗马数字标记两种方式, 这两种标记都置于和弦的下方, 如正三和弦的标记分别为T、S、D 或I、IV、V。
2.音名标记这种标记方式常见于流行歌曲、爵士音乐等作品中, 它常常置于和弦的上方, 如正三和弦的标记分别为C.F、G。
在为作品配弹时, 这两种标记都可以使用。
弹原调时, 音名标记会更为直观, 因为它标记的就是所弹和弦的低音, 看到低音即可知道所要弹的和弦音高。
而使用功能标记时必须要知道弹奏作品的调式及调式中每个音高对应的级数, 这就需要熟练掌握调式音阶, 才能很快地反应出每个功能标记所对应的和弦。
在实际演奏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转调的问题, 尤其是声乐伴奏时。
演唱人员有时会要求升高或降低一个调, 这时候如果是音名标记就会有问题了。
因为音名标记的和弦指代的是原调的和弦, 而转调后和弦音高发生了变化, 与之前标记的和弦就不一致了。
第四节终止式的运用应注意音型本身具有跳跃性、流动性的特点, 因而弱位上的音要弹得轻快。
第三节圆舞曲风格伴奏圆舞曲采用拍, 起源于奥地利北部, 其特点为节奏明快, 旋律流畅;和声节奏通常每小节用一个和弦, 演奏时应注意每小节第一拍重音要比较突出。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大纲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仅依照旋律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
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课程,差不多成为集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课。
由于即兴伴奏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以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因而成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加以运用,熟练掌握简易的歌曲伴奏和编配和弦的能力,使钢琴技能落实到实践应用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大量的习题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使所学知识综合化,灵活化。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集中表达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同意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钢琴等课的系统学习,然后才能开始系统的学习本课程,它对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很大关心,能够表达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是对钢琴基础课程加以实际运用。
对学生后面的音乐课堂实习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关心。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钢琴即兴配弹教程〔谢耿陈雪慧编著〕2、参考书:键盘即兴弹奏指南〔孙维权巢志珏编著〕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要紧采纳讲授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力进行即兴的编创、还采纳例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学生要依照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多听多练,同学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借鉴。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师范)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
它溶音乐知识性、理论性、技术性以及音乐艺术的应用性为一体,其音乐艺术的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体属性。
它是钢琴基础演奏教学系统中的子课程,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
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学习其他相关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音乐创造及其艺术创新意识,具有直接的教学和教育作用。
它为学生日后独立从事音乐艺术文化工作,奠定学业、从业和择业基础。
二、教学目的1、学习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掌握为旋律配置和声的基本方法,掌握和弦伴奏音型的演奏风格及其运用方法,掌握歌曲体裁风格的伴奏设计与伴奏方法。
2、掌握五线谱中的首调识谱法和固定调识谱法;掌握简谱读谱法。
3、提高视奏能力,掌握移调伴奏的方法,训练自弹自唱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键盘和声的音乐语言特点及其一般规律、和声观念中的“八度伴奏”和“八五度伴奏”、和弦的连接模式及其运用、旋律与和声、和弦伴奏音型与歌曲体裁风格、音乐织体设计、和声语言的应用特点、大小调调式风格的伴奏特点、大小调交替、民族调式风格的伴奏特点、曲式中的音型布局、配器手法的伴奏应用、复调手法的伴奏应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方法、钢琴即兴伴奏的原理基础与实践路径。
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式综合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授课方式,其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与示范,小组课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观摩,个别课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指导。
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合理有序地开展观摩课、实验课、交流课和音乐会等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与答疑,科学使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指导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方式方法。
六、考核形式1、考试课,采用百分制记分。
2、考试采取教研室集体评估制度,实行“教考分离”。
3、学生学习成绩按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学习成绩占40%而核计入挡。
即兴伴奏钢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时,教学内容为“即兴伴奏”。
课程内容包括:1. 学习即兴伴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练习不同调式的和弦进行即兴伴奏;3. 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即兴伴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即兴伴奏的基本原则,掌握不同调式的和弦进行;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和弦的转换和应用,调式的识别;2. 教学重点:即兴伴奏的技巧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乐谱架、音响设备;2. 学具:钢琴练习曲谱、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演奏一首歌曲,学生听辨和弦进行的特点;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和弦的基本原理和转换方法;3. 示范演练:教师示范和弦的转换和应用,学生跟随练习;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不同调式的和弦进行,教师巡回指导;5. 创作展示:学生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即兴伴奏,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和弦基本原理;2. 和弦转换方法;3. 不同调式的和弦进行。
七、作业设计1. 练习不同调式的和弦进行,巩固所学知识;2. 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即兴伴奏,提高创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和弦的转换和应用:和弦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对于即兴伴奏来说,熟练掌握和弦的转换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和弦的性质、和弦的转位、和弦的连接等知识,并能够在实际演奏中灵活运用。
2. 调式的识别:音乐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调式具有不同的音乐特点。
在即兴伴奏中,正确识别调式对于和弦的选择和音乐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个调式的音阶、和弦等进行演奏和创作。
3. 即兴伴奏的技巧和创作能力:即兴伴奏不仅仅是和弦的简单伴奏,还需要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演奏。
学生需要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在实际演奏中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与概述: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并重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
课程包括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人文素养、音乐教育观念等的教育。
同时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门技能技巧课程。
更是一门提高素质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是以教师的讲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乐理、和声、曲式、声乐、合唱、钢琴等各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通过听赏、作品分析、创作、演奏等艺术实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激情,强调学生参与课外的艺术锻炼,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比例为1:5。
当学生踏上社会,本课程将成为学生面临应聘考核的重点课程。
当学生踏进教室时,它又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该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应是必修的专业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此课程学习,使学生在钢琴技巧上更熟悉键盘的调式调性,伴奏音型,在即兴弹奏上作上下移调。
通过此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熟悉掌握和声功能和和弦的强弱进行及正确选用和弦并能把乐理、曲式、听赏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通过此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能力上,能提高独立分析作品风格、体裁、曲式和伴奏织体等能力及在键盘上作即兴创作能力。
通过此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上能用即兴伴奏激发演唱者的情绪,启发演唱者对歌曲风格、体裁情绪的理解和表达。
为能圆满完成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外辅导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学时 2第一节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和作用第二节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方法与要求第三节钢琴即兴伴奏的实用意义第二章键盘和声的基本知识学时第一节和弦 2第二节和弦功能、序进与力度第三节四部和声与键盘和声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第四节常用和弦标记写法第三章大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连接学时第一节大调正三和弦原位与转位 2第二节属七和弦原位与转位第三节大调的和声语汇第四章小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连接学时第一节小调正三和弦原位与转位 2第二节属七和弦原位与转位第三节小调的和声语汇第五章为旋律配置和弦学时第一节和弦选择的可能性几要素 4第二节和弦外音第三节和声终止式第四节 K6/4和弦的运用第六章基本织体的写作学时第一节和弦式伴奏织体 4第二节带低音和弦织体第三节分解和弦织体第七章副三和弦的运用学时第一节大调式副三和弦 4第二节小调式副三和弦第八章 DD和弦与SD和弦学时第一节 DD和弦 4第二节 SD和弦第九章副属和弦学时第一节副属和弦的性质、作用和运用 4第二节 ii级的副属和弦第三节 vi级的副属和弦第四节 iii级的副属和弦第五节副属和弦的连续运用第十章同主音大、小调与平行大、小调交替学时第一节同主音大、小调与小、大调交替 4第二节平行大、小调与小、大调交替总复习 4 学时第十一章为旋律选择伴奏织体学时第一节钢琴音域的特点 2第二节钢琴即兴伴奏的织体第十二章歌曲带旋律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带旋律伴奏的特点与类型 2第二节带旋律伴奏的写法第三节实例分析与听赏第十三章歌曲不带旋律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不带旋律伴奏的特点与类型 2第二节不带旋律伴奏的写法第三节实例分析与听赏第十四章进行曲风格歌曲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进行曲风格歌曲的特点与类型 4第二节进行曲风格的和弦选择第三节进行曲风格歌曲的伴奏织体选择第四节实例分析与听赏第十五章抒情歌曲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抒情歌曲的风格特点与类型 4第二节抒情歌曲的和弦选择第三节抒情歌曲的伴奏织体选择第四节实例分析与听赏第十六章舞蹈性歌曲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舞蹈性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第二节舞蹈性歌曲的和弦选择第三节舞蹈性歌曲的伴奏织体选择第四节实例分析与听赏第十七章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即兴伴奏学时第一节民族调式和声 6第二节宫调式歌曲的伴奏配置第三节羽调式歌曲的伴奏配置第四节徵调式歌曲的伴奏配置第五节商调式歌曲的伴奏配置第六节角调式歌曲的伴奏配置第十八章前奏、间奏、尾声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歌曲前奏的伴奏写法 4第二节歌曲间奏的伴奏写法第三节歌曲尾声的伴奏写法第四节实例分析与习题练习第十九章即兴伴奏与歌曲旋律的长音、休止音作填补学时第一节旋律长音、休止音与伴奏的关系 4第二节伴奏填补的常用手法第二十章合唱、重唱、轮唱歌曲的伴奏写法学时第一节合唱歌曲的伴奏写法 4第二节二声部、三声部歌曲的实例分析第三节重唱、轮唱歌曲的实例分析第四节四部合唱歌曲的实例分析总复习 2 学时。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科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与学分:144/4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钢琴即兴伴奏配歌曲伴奏过程以及配各种不同歌曲伴奏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如何配出让人悦耳的歌曲伴奏。
3,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其它音乐学习如演唱、演奏给以创作的帮助.使其更好地了解作品内容,充分发挥.4,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配不同风格的伴奏,从而提高认识,拓宽眼界,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方法:1,教师主要讲授如何配歌曲伴奏,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音乐伴奏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能力。
2,教师主要讲授不同风格与不同特点的歌曲伴奏的搭配,并且可以通过练习,发挥创作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直接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歌曲结构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教师讲完某些难点要点后,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自己开发思维,自己匹配得体的伴奏,从而让学生获得匹配悦耳动听的歌曲伴奏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涉及讲解一些歌曲匹配伴奏的方法,美学,钢琴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即兴伴奏,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5,可以布置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同一种作品,让学生课后自己匹配伴奏肢体,并以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以及师范生的口头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上,把“匹配简单的1.4.5级歌曲伴奏”到“无旋律伴奏”分为两大部分来讲:第一部分:简单的1.4.5级伴奏肢体.第二部分:1-7级歌曲伴奏肢体.第三部分:即兴匹配歌曲伴奏肢体第四部分:无旋律伴奏肢体四、课时分配:本课程讲授四个学期.共144学时.第一部分:(简单的1.4.5级歌曲伴奏肢体)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共36学时.第二部分:(1-7级歌曲伴奏肢体)安排在第二学期讲授,共36学时。
钢琴即兴伴奏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和声进行”的部分内容。
具体包括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应用,以及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其应用,理解并熟练运用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3. 通过对和声进行的学习,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其应用,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难点:和声进行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钢琴演奏中体现和声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教材《钢琴即兴伴奏》、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乐谱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首流行歌曲,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和声进行。
2. 理论讲解:讲解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其应用,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几首典型歌曲的和声进行,讲解其构成和运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歌曲,尝试为其编写和声进行。
5.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分析、评价。
6. 钢琴演示:教师演奏几首歌曲,展示和声进行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2. 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3. 典型歌曲和声进行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编写和声进行。
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和声进行原则,创新编写,并在钢琴上演奏出来。
3.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需包括和声进行的编写过程、所用和弦类型及其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听多分析不同风格的歌曲,提高对和声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声进行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钢琴演奏中体现和声的美感。
教学重点: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其应用,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即兴伴奏2、英文名称:Improvised accompaniment二、学时学分总学时:66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五、课程概述《即兴伴奏》是音乐教育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钢琴即兴伴奏和创新设计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专业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技巧课。
通过即兴伴奏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即兴演奏常见的儿歌作品。
六、适用专业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1、第一课 C自然大调上用正三和弦式的伴奏(4学时)(1)对C大调正三和弦能在键盘上快速寻找并准确弹奏(2)能在乐谱中正确标记出C大调正三和弦的具体准确的位置(2)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曲目进行编配。
2、第二课 C自然大调上用正三和弦作一对一式节奏型的作奏(4学时)(1)对C大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能在键盘上快速寻找并准确弹奏(2)能在乐谱中正确标记出C大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具体准确的位置(3)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曲目进行编配。
3、第三课 a自然小调上用正三和弦作和弦式的伴奏(4学时)(1)了解小调曲即兴伴奏程序。
能在键盘上快速寻找并出a自然小调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并准确弹奏.。
(2)能在乐谱中正确标记出a自然小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具体准确的位置(3)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曲目进行编配。
4、第四课 a自然小调上用正三和弦作一对一式节奏型的伴奏(4学时)(1)了解小调曲即兴伴奏程序。
能在键盘上快速寻找并出a自然小调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并准确弹奏.。
(2)能在乐谱中正确标记出a自然小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具体准确的位置(3)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曲目进行编配。
5、第五课 F大调上用正三和弦及K64、V7作一对二式节奏型伴奏(4学时)(1)对F大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能在键盘上快速寻找并准确弹奏(2)能在乐谱中正确标记出F大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具体准确的位置(3)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中等复杂的曲目进行编配。
《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弹唱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课程名称(英文):accompaniment and singing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6101133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 1先修课程:即兴伴奏授课对象: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三、课程简介主要侧重学生钢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范唱能力、带动力和感染力,是在整个师范类音乐学习中的重要课程,对今后学生步入教学岗位有实际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对学生自身专业水平有严格的要求,也对学生应变能力和控制力有很大提高,弹唱课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以爱国、奉献、正能量的歌曲为主,培养学生弹唱水平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四、课程目标弹唱以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弹奏为基础,加入歌唱成分,让弹和唱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各门课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更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感受与体会1. 课时数:4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以教师弹唱、学生欣赏和跟唱为主,让学生初步体会弹唱的关键,即弹要和唱有机结合,互相交融。
3. 学生学习任务在欣赏中体会和模仿,感受如何放松自我,在弹琴的同时,分出另一部分精力融入歌唱。
4. 教学方法教师弹唱、学生欣赏和跟唱,初试弹唱。
5. 课外学习要求教师布置一首入门歌曲,让学生试练。
第二章演练与操作1. 课时数:20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体会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边弹边唱,感受弹唱要注意的配合默契和要领,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演奏演唱的更自然大方。
3. 学生学习任务亲自体验弹唱的要领和技巧,练习弹唱歌曲。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仅依照旋律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
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课程,差不多成为集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课。
由于即兴伴奏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以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因而成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加以运用,熟练掌握简易的歌曲伴奏和编配和弦的能力,使钢琴技能落实到实践应用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大量的习题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使所学知识综合化,灵活化。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集中表达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同意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钢琴等课的系统学习,然后才能开始系统的学习本课程,它对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很大关心,能够表达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是对钢琴基础课程加以实际运用。
对学生后面的音乐课堂实习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关心。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钢琴即兴配弹教程〔谢耿陈雪慧编著〕
2、参考书:键盘即兴弹奏指南〔孙维权巢志珏编著〕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
要紧采纳讲授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力进行即兴的编创、还采纳例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学生要依照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多听多练,同学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借鉴。
课堂上通过采纳多媒体,利用数码钢琴进行授课与练习。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和声学教程》;《键盘即兴弹奏指南》〔孙维权巢志珏编著〕;
《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刘聪、韩冬编著
《钢琴即兴伴奏速成》辛笛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流行歌曲钢琴弹奏速成》辛笛编著
《钢琴即兴伴奏歌曲108首》辛笛编配
《钢琴即兴伴奏经典民歌118首》辛笛编配
《钢琴即兴伴奏流行金曲88首》辛笛编配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至少两到三小时练习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提交作业的形式为现场弹奏,没有书面作业,期末考试也为现场弹奏,没有笔试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说明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
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