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点名校高考模拟_河南八校2015届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5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筷子漫谈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
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
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
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
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
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
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
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
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
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
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
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
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
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
《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之语。
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著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
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
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
“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河南省开封市 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 弟子盈天下, 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 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 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 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 命勘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 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 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 尽发南康、 九江兵。
丙辰复战, 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诸军殊死战, 贼复大败。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 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 乘风纵火, 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初, 京师闻变, 诸大臣震惧。
兵部尚书王琼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 果奏捷。
当是时,谗邪构煽, 祸变叵测。
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 趣召入朝受封。
思恩、 田州土酋卢苏、 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 总督两广兼巡抚。
乱平,守仁已病甚, 疏乞骸骨。
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 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
诏赠新建侯, 谥文成。
(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遂笃信不疑 笃信:坚信深信。
B.学者翕然从之 翕然:安宁和顺。
C.官军奄至 奄至:突然到达。
D.谗邪构煽 构煽:挑拨煽动。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
信阳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7.①(卢迈)调任给事中,主管考察督导之事,他坚决推辞,因为授官的时间短(不长),没有政绩,自己不敢考核为上等,当时人们都很敬重他。
(“属”、“当”、“重”各1分,大意2分)②当时国家的政令由陆贽、赵憬决定,卢迈严格约束自己,保持中立,坚守文道遵守法令而已,重视友情和亲情,恭敬俭约。
(“大政”“谨身”“友爱”各1分,大意2分)译文:卢迈,字子玄,范阳人。
年轻的时候就因孝敬父母、和善友朋、老实厚道出名,很受舅父崔祐甫亲近器重。
因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历任太子正字、蓝田尉。
因为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河南主簿,担任集贤校理。
朝臣推荐他的文章与德行,调任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
卢迈因叔父兄弟姊妹都在江介,恰好遇到蝗虫荒年,恳求到江南任职,因此被授予滁州刺史。
后入朝任司门郎中,调任右谏议大夫,多次上书言时政得失。
调任给事中的时候,主管考察督导之事,他坚决推辞,因为授官的时间短,没有政绩,自己不敢考核为上等,当时人们都很敬重他。
调任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代理太尉祭祀昭德皇后庙时,认为私忌日不宜受誓诫,被御史弹劾,皇上下诏让尚书省与礼官、法官共同商议。
卢迈上奏说:“我考查《礼记》,士大夫将在公家祭祀,洗濯祭器的时候,父母去世,还要坚持祭祀;又考查唐礼,祭祀前所行之预备性礼仪的时候,遇有九月丧期,斋戒时遇有周亲丧,斋戒中有疾病,就回家不奉祭事,都没有忌日不受誓诫的文字。
即使是休假回家探亲给假一天,《春秋》中说,不以家事辞王事。
现在元亘因休假回家探亲的常礼,而违背祭祀皇后的命令,斟酌其轻重,誓诫则祭祀之中郑重的事,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礼,详求典据,事涉及向神明敬献,不应该以忌日为借口。
"因此元亘获罪罚了俸禄。
卢迈九年以本官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年多之后,调任中书侍郎。
当时国家的政令由陆贽、赵憬决定,卢迈严格约束自己,保持中立,坚守文道遵守法令而已,重视友情和亲情恭敬俭约。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4.D(固:使……坚固,巩固。
)5.C6.B(“予以破格提拔”有误,原文中是“适欲官之,会帝崩”。
)7.(1) 当时有的人劝谏他说过于清静无为,将会因为身后的声名而失去现实的利益。
崔骃模仿杨雄的《解嘲》,作《达旨》来回答他们。
“讥”“后名”“拟”各1分,大意2分。
(2)所以君子福大却更加恐惧,爵位高而更加谦恭。
看远近、低头抬头都有法则可循,铭刻在几杖之上,刻记在盘盂之间。
“隆”“则”“铭”各1分,大意2分。
]8.答:构思新颖,以拟人..(2..(2分),没有描绘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手法,借白鸥设问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分)。
9.答: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3分);引入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历,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3分)。
10.(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CE(C3分,E2分,D1 分)(A第2段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从小说开头“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可以看出,“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里坠”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为西坠的太阳,形象生动。
B“写出老木人缘好“不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年村里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
D还有对埋在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舍)(2)①“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现在的生活。
②“渐渐消散的炊烟”表明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渐渐离开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
③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朝代变迁的感叹。
(每点2分)(3)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语文·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B。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D。
(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
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3.C。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
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4、答案:C解析:趣,催促。
5、C6、B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7、(1)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辈、迫、走、藉”各1分,大意1分。
)(2)(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斥止、验问、徇、由是、肃然”各1分) 【参考译文】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性格机敏聪慧,二十岁那年在乡里被举荐,不久,成为进士,任瑞昌县令。
瑞昌隶属于九江,依山带湖,百姓疲乏且盗贼猖獗,拖欠赋税很久了。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在九江任职的县令因犯此罪被抓的总共有三批,其中前任因为所欠赋税累积太多要被处死,他的妻小不能回家,江公毅然决定上报府邸,补上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了他的罪责,令其妻小回家。
县郭合并河流,河岸崩塌堵塞旧道,江公捐赠俸禄并提倡集资建筑堤坝完成此项工程,百姓称其为“江公堤”。
当时闵.楚情况危急,瑞昌与楚相临,怀有歹意的人趁此抢劫行窃,官吏提议发兵剿灭他们,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1卷】语文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高 路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 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
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
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
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
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
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
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
河南省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河南省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t、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是改头换面前的作品。
)2.A (“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错,原文说“元代稍有衰落”。
)3.D (偷换概念,文中“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作伪这一整体现象,而非单指“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这一具体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B(建:册封)5.C6.A(“放弃一切家务”错,“人事”的意思是交际应酬。
)又《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乔等三人,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7.(1)我将从权势之门招募游民,让他们回到土地上,经过几年努力,希望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只能等开明的太守来做了。
(“且”“如”“俟”每处1分,大意2分,共5分)(2)王公虽贵重,道理上却不能对他尊敬得过分,行跪拜礼的建议(说法),这或许是各位(考虑)的事。
鄙人老了,不识时务。
(“虽”“偏敬”“或”“降礼”每处1分,大意2分,共5分)参考译文:颜含,字弘都,是琅邪郡莘县人。
颜含少年时就有德行,以孝悌闻名。
兄长颜畿,咸宁年间得病,全家照看他,顿时荒废了生产,即使是母亲妻子,也不免有些厌倦了。
颜含于是放弃一切交际应酬,亲自服侍,十三年足不出户。
石崇看重颜含的高尚品德,赠给(颜畿)美味佳肴,颜含委婉地谢绝了。
有人问他原因,回答说:“病人身体虚弱,神智不清,生理未能恢复,既不能吃饭,又不能理解别人的好意,如果错误地留下,哪里是施惠人的本意!”二嫂樊氏因病失明,颜含督促鼓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亲自品尝汤药察看饭菜,打探病情时一定别上簪子穿好鞋,整饰衣冠系好腰带。
本州征召,没去就职。
太子刚被册封时,颜含因儒雅质朴、品行敦厚,补任太子中庶子,他参加讨伐苏峻有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授予吴郡太守。
王导问颜含说:“您如今任职名郡,治理将从哪方面入手?”回答说:“国家的军队每年都出动,百姓虚耗,南北的豪强竞相招募游民,国家空虚而豪强充盈,这是当权者所忧虑的。
河南八校2014-2015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
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
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
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
“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
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
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
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
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
2015年高考(197)河南八校2015届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文章类别:高考模拟河南八校2014-2015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
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
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
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
“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
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
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
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
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
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
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
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
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
”“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
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
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
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
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
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
王溥荐为翰林学士。
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
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
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
”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
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今中书事,一相可办。
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
”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
”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
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
”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
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
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
”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
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
”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
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解:离职B.欲尽去之去:离开C.适固其逆心耳固:使之固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练:熟悉,通晓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
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
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
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
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5分)(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异梦陆游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
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
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
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注】这是陆游家居浙江山阴时所作,其时陆游已经84岁高龄。
8.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的梦有什么“异”处?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尾联对表达这种心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已经开阔,其中的“,”更成为千古名句。
(2)《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地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雨过天晴徐常愉轰隆隆一串雷声从头顶滚过,春领抬头看了看天,瞅瞅不远处抹水泥的康林说,叔,咱停停吧,雨要来,家里还有两亩麦呢!康林头也没抬回道,干打雷,没雨。
春领又抬头瞅瞅天,倒是没有多少云,便又埋头挥起了铁锹,却明显心不在焉,一锹水泥扔过去,正好糊在康林的屁股上,康林站起来骂道,兔崽子,你要造反啊!工友们都笑起来,春领却没笑。
春领的脸上绽放开笑容是在雷声渐渐远去之后,一阵凉爽的风吹来,春领感觉身上嗖地一阵凉爽,他咧开腮帮子笑起来,姜倒是老的辣呢!康林头也没抬,手上的大铲使劲挥了两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春领挥起铁锹来专心了许多,眼望着桥两边越来越长的护栏,心想,快了,还有三五天这座桥就拿下了。
三伏天,小孩子的脸。
雷声又翻着跟斗蹿过来。
春领抬头瞅瞅天,云比上回多呢!他瞅瞅不远处的康林,叔,给我一天假吧,这回真要上来雨呢!康林回过头来满脸不高兴,就你家有两亩麦,咱这工程队里谁家没有麦?春领说,人家老婆能收麦,俺老婆不行呢!康林说,谁让你娶个病怏怏的老婆,中看不中用。
春领气得想要冒粗,又生生憋了回去,自己一个多月的工钱在人家手里攥着呢!康林感觉自己的话说得狠了些,抬眼瞅瞅天,道,没事,下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