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30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的时代背景: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直接与凯恩斯主义对抗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等概念:供给学派注重供给,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强调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的自行调节经济观点:第一对激励的新强调供给学派的第一个主题是强调激励所起的关键作用,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投资和企业家才能给与足够的报酬。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是妨碍工作积极性和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2)高的边际税率使得消费的成本变得较低,用于投资和储蓄的收益也变得很低,从而鼓励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少投资,而且会使作为经济发展锋芒的上层阶级一大部分投资的源泉纷纷转向躲避捐税的非生产性活动,囤积黄金,购置不动产,从事投机买卖。
(3) 大规模福利开支的“劫富济贫”的行为,一方面从富人那里拿走收入,会减少他们的投资,另一方面把资金给与穷人,会减少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结果使得全社会的“经济蛋糕”越做越小,阻碍贫困的改善。
第二对减税的分析(1)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夸大了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认为税收变化可以通过税收乘数影响总需求,并影响产出,结果导致政府过多的运用税收政策增加收入或刺激需求,并影响产出,结果导致政府过多的运用税收政策增加收入或刺激需求,而忽视了税收负担对激励的影响。
(2)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来说明税率和税收总额的关系,以及减税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的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因为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第三其他政策主张(1)减少政府开支,大规模缩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投资能力。
第六章供给学派一、供给学派的含义与产生1.供给学派的含义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
它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对经济的作用。
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率、鼓励竞争等措施,刺激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增加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981年,里根总统曾将供给学派理论当作美国的官方经济学,对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及其支持者委以经济要职,并宣称以供给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制定美国的“经济复兴计划”。
1981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历史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减税。
与此同时,政府还减少支出,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该理论也曾受到撒切尔夫人的高度重视。
供给经济学的实质是强调供给。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声称,供给派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即对个人刺激的新经济学”。
伊文斯认为:“凯恩斯派的模型之所以不能处理好现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问题上。
”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模型必须强调供给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调节生产率方面。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也指出:供给经济学家强调需要有新的税收刺激结构,去鼓励人们储蓄和鼓励企业在新的以及更有效率的工厂和设备方面进行投资。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用来供给市场销售,供给等价于生产。
所以“供给学派”又称“生产学派”。
供给学派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
它的政策主张总是走在其理论表述的前面。
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基础。
它是一种偏重于政策方面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
托马斯·J·海尔斯通尼斯(Thomas J.Helstoniss,供给经济学导论,莱士顿出版公司,1982)曾这样说过:“供给经济学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供给效应方面的多种手段措施,为了调节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稳定而提供的一种政策研究。
供给学派的定义供给学派的定义一、引言供给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经济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它主张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定义。
二、基本理论1.市场机制供给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最有效方式。
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生产者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以及产品数量,并通过竞争来确定产品价格。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价格弹性供给学派认为,价格弹性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或转向其他替代品;而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会增加购买量或选择更高价位的品牌。
这种变化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供给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是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原理。
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降低。
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而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会增加购买量。
三、主要代表人物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是供给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念,并强调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重要性。
2.亨利·乔治乔治是供给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土地问题》中提出了“单税论”,主张通过对土地征收单一税收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3.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哈耶克是20世纪后期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通货膨胀:其原因与后果》中提出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主张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保护货币价值和稳定经济发展。
四、核心观点1.自由市场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最有效方式。
2.价格弹性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3.边际效用递减是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学派是一种以供给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很多。
以下将就其核心观点和政策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
一、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1. 自由市场的力量供给学派认为,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不断演化的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供给和需求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只有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市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最优化的结果。
2. 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供给学派强调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认为供给方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和供应。
供给侧的适应性使得市场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变化,保持市场平衡和稳定。
3. 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供给学派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市场上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将不断推动生产技术和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福祉。
4. 政府干预的负面影响供给学派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持负面态度,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会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
他们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充分自由运作。
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1. 降低税收和减少管制供给学派主张降低税收和减少管制,认为高税收和过多的管制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活力,减少了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供给学派主张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认为这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
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提高市场竞争供给学派主张提高市场竞争,认为竞争能够激发企业的活力,推动生产技术和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4. 降低福利和补贴供给学派主张降低福利和补贴,认为这样的政策会减少企业的工作积极性,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是以供给为中心,主张自由市场的力量,强调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主张降低税收和减少管制,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以及降低福利和补贴。
供给学派概述一、供给学派的产生(一)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取得一定效果。
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美国一部分经济学家在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反思时,重新重视被“凯恩斯革命”所否定的“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了一套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对立的“供给经济学”理论观点和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相对立的“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
(二)供给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供给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是“萨伊定律”。
其核心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萨伊定律源自萨伊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以下摘自该书:“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把价值授予某些东西。
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否则便不会有人出价来购买该价值。
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
这个事实使得我们得到了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一个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一种产品从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自身价值的限度上为其它产品提供了市场。
当产品生产出来后,生产者急于出售,以避免出现贬值。
而且他也急于出清他出售产品所得到的货币,为货币的价值也不是长久的。
但是,出清货币的唯一办法是购买这种或那种产品。
因此,单单一种产品的生产,就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供给学派还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
(一)减税——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核心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
他们指出,经济主体从事经济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
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渊源是古典经济学,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拉弗等。
其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如下:第一,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思想是恢复“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第一。
萨伊定律是指,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恒等的,所以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据此,供给学派认为,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
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
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该学派提出了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激励的作用,即通过激励来提高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免造成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为了增强激励,就需要减税,尤其是要降低边际税率。
这是因为,高边际税率会妨碍工作、储蓄、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减税则可以鼓励储蓄和投资,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缓和通货膨胀,从而使消费、产出和就业增加。
另外,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
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
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