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策划导论——sd法
- 格式:ppt
- 大小:19.88 MB
- 文档页数:26
建筑策划引言:据专家测算,在设计阶段可以控制70—85%的工程投资,后面的施工、材料、劳务只能控制15—35%什么是规划:总体立项后,运用建筑学的原理来进行使用功能的确定,建筑规模的确定,容积率的确定(包括功能分区),这样的过程叫规划过程。
但规划又分很多,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建性详规)。
什么叫设计:规划确定立项以后,(某一个建筑单体本身,比如住宅区的规划定下后,我们对住宅区里的每一栋住宅和公共建筑进行单体设计),所以所谓规划和设计是不同环节的二个方面,那么房地产发展商最关心的是设计任务书。
并不是设计原理。
也就是说发展商用自己的钱买一块地,做这个项目去开发,如何去运作,去委托建筑师,向建筑提出什么要求其实就是向建筑师提出设计任务书。
这就是发展商与建筑师的关系问题。
那么由规划到规划任务书到规划设计的实现,做为开发商对设计师提出要求,而设计师也要按开发商的要求去做,这个演解过程,实际上是开发商与设计师的关系问题!开发商科学的严密的委托建筑师做规划,保证二者之间拟定的设计任务书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就是开发商与设计师共同的职责与技能。
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建筑策划导论,那么导论并不是很详细的理论,只是框架。
我想通过这二次课,使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通俗的了解发展商与建筑师的关系,以及发展商与建筑师的交流以及二者之间交点的位置,用浅显的道理说明开发运作的过程,大家了解了这个问题,那么设计规划就更容易理解和如何要求建筑师。
导论(英文)1.建筑学的新体系的构成业内人士如果能代表中国房地产的前沿,就应了解建筑学的新体系,在许多行业中,建筑是比较理性的比较古老的学科,自从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建筑学(如半坡村遗址挖个坑,搭二个棍子,遮上顶就是最早的家),这朴素的概念就是建筑学的概念。
那么今天建筑学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盖房子这么简单的概念,所以,世纪之交有必要了解建筑学的新体系。
2.建筑策划的引出亚历山大——建筑界的鼻祖,现代设计理论的创史人,最早提出现代设计方法理论的人。
建筑策划的方法
建筑策划的方法
㈠SD法一语义学解析法
SD法是SemanticDifferential法的略称,是奥斯顾德于1957年作为一种心理测定的方法而提出的。
从字面上讲,SD法语义学的解析方法,即运用语义学中“言语’’为尺度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对各种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的概念和构造。
对于以建筑空间为对象的SD法,可以概括为:研究空间中的被验者对该目标空间的各种环境氛围特征的心理反应,对这些心理反应拟定出“建筑语义”上的尺度,而后对所有尺度的描述参量进行评定分析,定量地描述出空间目标的概念和构造。
㈡模拟法及数值解析法
模拟法是用模型对实态事项、环境、空间进行模拟,并通过对模拟环境空间的分析来演绎和归纳显示环境和空间的方法。
模拟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模拟法、理论模型模拟法。
物理模型模拟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运用简单材料,对环境空间的物理形态按比例缩小而建立起来的在特定方位上类似于真是目标的具象模型;二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虚拟空间的描述,在屏幕上显示目标的三维图像。
理论模型模拟法,是模拟法的核心。
理论模拟法的关键是将目标空间及环境“数式化”的过程,对数式进行解析而获得的一般解即为理论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
㈢多因子变量分析及数据化方法
多因子变量分析及数据化方法主要是对应于SD法,是对SD法中的相关因子进行数据处理的补充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现代统计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的应用范围极广,在经济预算、商品销售、工业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尽管所表述的目的不同,但原理和基本方法是相同的。
第一章引论在当代世界潮流日趋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de)社会化,强调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de)统一,强调经济效益以及建筑活动日趋商品化(de)潮流下,建筑师仍在传统(de)运行模式中被动地按照业主所拟定(de)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显得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对建筑设计依据研究(de)缺乏已经成为从立项到设计之间(de)一个“断层”,针对这个断层,二十世纪后期国际上兴起了“建筑策划”(de)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立法规定对超过一定规模(de)大型项目必须经过建筑策划后才能通过政府主管部门(de)审批.中国推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de)轨道,房地产市场日渐成熟.随着城市化水平(de)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de)不断改善,房地产市场对商品住宅(de)要求呈现出快速提升和复杂多变(de)状态,于是,“房地产策划”成为开发商越来越熟悉(de)词汇,甚至发展为一个方兴未艾(de)行业.但是,这种现象中(de)“策划”大多数都缺乏应有(de)规范和科学(de)方法,尤其是与建筑技术体系严重脱节.对市场(de)研究,不仅不能有效地指导建筑设计,反而因表达语言等形式上(de)限制和策划内容与建筑技术(de)脱节,成为项目开发任务向建筑技术转化(de)障碍.因此,引进“建筑策划”理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de)“住宅产品策划”(de)科学体系,是十分必要而迫切(de).一、什么是住宅产品策划——从建筑策划说起建筑策划就是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后建筑设计(de)依据问题,摒弃单纯依靠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de)不科学、不合理(de)传统方法,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de)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de)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de)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de)科学方法.住宅产品策划并行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建筑活动中一个独立环节.二、建筑策划(de)由来1、发端于20世纪中叶,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建筑策划(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研究(de)雏形始于二战以后.当时城市(de)重建与修复是在资金匮乏、基础设施破坏严重(de)情形下展开(de),为了保证建设项目投入资金(de)高回报,保证建筑(de)功能和空间发挥最大(de)效益,将浪费降到最低点,城市建设当局、开发商和建筑师、规划师开始对建筑设计(de)先导理论如信息论、系统方法论、多元分析论及可行性研究等倾注极大(de)热情,并积极地运用到城市重建中去,这为后来建筑策划理论框架(de)形成作了物质准备.近年来强调人(de)因素第一,社区建设公众参与,使建筑策划(de)意识大大加强.国外有些国家已经有法律规定,何种等级上(de)建筑必须要进行建筑策划(de)研究,方可进行下一步委托建筑设计.2、中国建筑界(de)新课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房地产(de)开发,特别是市场经济机制(de)引入,要求建设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de)呼声日益高涨.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有些建设项目组织投标竞赛,似乎强调了高效率和高水准,但恰恰忽视了组织者即建设部门(业主)对设计任务书(de)研究,使得各参赛设计单位以此任务书作为设计依据,最终造成设计方案(de)不合理.历时数月(de)设计竞赛,只因提供(de)设计条件和依据不尽合理使得几个方案毁于一旦,造成极大损失和浪费.因此,建筑策划理论框架(de)提出和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建筑业(de)科学合理(de)发展有重要(de)现实理论和价值.目前,我国建设项目(de)可行性研究已经法律化了,这为建筑策划提供了一个良好(de)前期环境.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建筑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在操作主体、研究领域和结论对象三方面(de)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三、住宅产品策划——住宅产品开发(de)核心环节尽管由于中国现行经济体制(de)原因,尚未从总体上使所有建设业主对所开发(de)建设项目提出建筑策划(de)要求,但随着房地产业和民营经济(de)发展,尤其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de)全面到位,住宅产品开发已率先提出建筑策划(de)迫切要求,甚至在一些开发商和“策划公司”那儿,已明确提出“住宅产品策划”(de)概念,然而,由于理论建设和技术体系(de)滞后,目前社会上流行(de)所谓策划基本上停留在对产品进行感性设想(de)阶段,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这种被许多开发商认为中看不中用(de)策划,其基本特征就是在内容上(de)随意性和形式上(de)非建筑化,这种策划所提出(de)意见往往让建筑设计师不知所措和不知所云.就其原因,还是策划(de)操作主体、操作方法和操作领域三方面均停留在市场与经济研究阶段,缺乏将项目(de)经济性与技术性融会一体(de)科学体系.住宅产品策划同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一样,是建筑学(de)一部分.一般认为,传统建筑(de)创作进程是首先由城市规划师进行规划立项,业主投资方根据这一规划立项确立建设项目并上报主管部门立项,建筑师按照业主(de)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而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施工,最后付诸使用.图1 传统建筑活动(de)程序城市规划是由国家和地方权力机构从全局出发,考虑经济、政治、地理、人文、社会等宏观因素,依靠规划师制订(de).而投资活动则是由业主单方面进行(de),建筑师只是在规划立项(de)基础上,接受了任务委托书后进行具体设计,而施工单位则只是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单向(de)流程,但事实上建筑师(de)工作既属于建设投资方(de)工作范畴,又属于建筑施工方(de)工作范畴,其工作立场是多元(de).为确保住宅开发实现最大效益,不妨将住宅项目立项与建筑设计从中剪开,插入一个独立(de)环节,这就是住宅产品策划.图2 建筑创作(de)全过程框图这一过程是与住宅建设规模(de)扩大化、住宅建设技术(de)高科技化和社会结构(de)复杂化等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相适应(de).住宅开发项目立项是对建筑设计(de)条件进行宏观(de)、概念上(de)确定,但对设计(de)细节不加以具体(de)限制,是一项指导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以及建设周期等(de)指令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生活(de)变更和丰富,设计条件(de)确定工作逐渐变成了一项异常繁杂(de)、多元(de)、多向性(de)系统工程.于是,自成一体、专事研究这一复杂多向(de)设计依据问题、在住宅产品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de)住宅产品策划就应运而生了.第二章住宅产品策划原理一、住宅产品策划概述在一般(de)建设程序中,住宅产品策划应由建筑师(或建筑师和业主)来承担,是紧跟随着住宅产品立项之后(de)一个环节.业主应在委托设计前,首先委托或住宅产品策划机构进行住宅产品策划(de)研究,以求得设计阶段(de)理论依据.前面已经提到,住宅产品策划就是在市场研究(de)基础上,在建筑学范畴内根据总体规划(de)目标设定,从建筑学(de)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de)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de)方法及程序(de)研究工作.它为建筑设计能够最充分地实现总体规划(de)目标,保证项目在设计完成之后具有较高(de)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提供科学(de)依据,对人和建筑环境(de)客观信息建立起综合分析评价系统,将总体规划目标设定(de)定性信息转化为对建筑设计(de)定量(de)指令性信息.其中对人在建筑环境中(de)活动及使用(de)实态调查是它(de)关键所在.由于住宅产品策划(de)原始思想是来源于“民众参与与听询设计”,以避免居住环境(de)创作思想有悖于使用者,有悖于民众自身期望(de)居住环境,所以,住宅产品策划首先是对使用者(de)目标及环境进行阶段层性、地方性、历史性(de)考察,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调查分析人居住环境在社会、空间、时间三方面(de)信息交流及相互干涉(de)状况,归纳出人类对居住环境(de)使用模式,以及带有社会、历史、科技和时空信息(de)环境评价,以此得出定量(de)结果来指导或修正目标(de)设计.对居住环境(de)这种研究,尽管在最初是由建筑师在设计工作前期或过程中捎带进行(de)不甚明确或下意识(de)活动,但它却已成为今天由目标到设计实施进程中住宅产品策划(de)雏形.此后这种实态调查、信息摄取、数据分析(de)研究对象由居住环境拓展到了更大(de)范围,视野已不仅局限于建筑物(de)使用状况,而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de)活动中去.近代数学(de)发展使这一研究更加信息化、完整化、独立化.统计学等近代数学手段使实态调查和数据分析更加精确,更加定量.这为住宅产品策划理论(de)创立做了物质和技术上(de)准备.在形象和逻辑面前,建筑师往往更偏爱形象.因为自古建筑(de)智者多是以创造丰富、宏大、辉煌、深奥(de)空间而引以自豪,那种缺乏形象思维(de)逻辑推理往往被认为是建筑艺术上(de)低能儿.至今边我们当代建筑师在内,也对自己能出口道出“体量、质感、平衡、肌理”等等一连串(de)建筑术语而踌躇满志.然而,生活实态和使用实态(de)复杂性,使得这些传统(de)建筑语汇在描述其活动机理时就显得贫乏且缺少量(de)精度.而建筑目标(de)形成、设计(de)展开与实施却离不开定量(de)计算,空间(de)大小、人流动线(de)分析、使用质量(de)保证,都需要有一个定量(de)注释和说明.当然,经验(de)积累可以从定性总结出定量(de)结论,这在一定(de)时期内是可行(de),但时代(de)突飞猛进使这种只凭经验概括(de)定量办法远远落后于时代(de)需求.在第二章我们谈到,人脑(de)机制决定它可以用现时获得(de)信息,结合记忆––––经验,创造出新(de)模式,所以我们说,没有经验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de)设计者.这就是说,人脑必须利用以往储存(de)信息––––经验,融合吸收描述客观环境(de)物理量、心理量(de)定量结果,才能进行适应时代(de)创作.就是说,建筑策划者要完成设计目标,在展开设计工作之前,应做好两个准备:第一,通过建筑环境(de)实态调查,取得相关(de)物理量、心理量;第二,依据建筑策划者自身(de)经验,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筑语言化,从而是得下一步设计(de)依据和基准.这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缺少定性定量(de)分析,即传统地凭经验拟订设计任务书,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设计(de)不精确及与使用(de)脱离,甚至相悖.而另一方面,缺少经验(de)建筑语言,就不可能将调查(de)结果加以建筑化,进而对其全面功能加以组织.缺乏生动性和使用性(de)设计,充其量只是一张逻辑(de)框图.这两点可以说是住宅产品策划(de)基本思想,围绕这两点进行(de)协调、分析、创作也正是住宅产品策划(de)基本任务.二、住宅产品策划领域住宅产品策划由于是介于住宅开发项目立项和建筑设计之间(de)一个环节,其承上启下(de)性质决定了其研究领域(de)双向渗透性.它向上渗透于宏观(de)总体规划立项环节,研究社会、环境、经济等宏观因素与设计项目(de)关系,分析设计项目在社会环境中(de)层次、地位、社会环境对项目要求(de)品质,分析项目对环境(de)积极和消极(de)影响,进行经济损益(de)计算,确定和修正项目(de)规模,确定项目(de)基调,把握项目(de)性质.它向下渗透到建筑设计环节,研究景观、朝向、空间组成等建筑相关因素,分析设计项目(de)性格,并依据实态调查(de)分析结果确定设计(de)内容以及可行空间(de)尺寸大小.图3 住宅产品策划(de)领域住宅产品策划不同于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和区域各项发展建设综合布置方案,规划空间范围,论证城市发展依据,进行城市用地选择,道路划分,功能分区,建设项目(de)确定等等.它规定城市和区域(de)性质,如政治行政性、商业经济性、文教科技性等等,但对个体建设项目(de)性质不作过细(de)规定.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区域、聚落(de)位址选择,如沿海、靠山等等.它规定城市中心(de)位置,重要建筑(de)红线范围,进行交通(de)划分和组织,但不规定建设项目(de)具体朝向和平面形式.而住宅产品策划是受制于规划立项,在规划立项所设定(de)红线范围内,依据规划立项确定(de)目标,对其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进行实态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用地区域(de)功能性质划分,确定项目(de)性质、品质和级别.例如在城市规划(de)行政中心区域内,其政府部门(de)建筑性质,依据总体规划区域性质(de)划分而设定,应为政治性建筑,其品质和级别应成为城市中权力(de)象征,具有权威性.在商业旅游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样内容(de)建设项目却因地域定位和特性(de)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de)性质,如同样是旅馆,在商业旅游区它偏重于商业性,而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则更偏重于文化性和历史性.因此从城市规划(de)角度来讲,住宅产品策划是对住宅开发建设项目本身进行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在内(de)策划研究.住宅产品策划不同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逐项将任务书各部分内容经过合理(de)平面布局和空间上(de)组合在图纸上表示出来以供项目施工使用.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关心空间、功能、形式、色彩、体形等具象(de)设计内容,而不关设计任务书(de)制定.设计任务书一经业主拟订之后,除非特别需要建筑师一般不再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照章设计直至满足设计任务书(de)全部要求.而住宅产品策划则是在建筑设计进行空间、功能、形式、体形等内容(de)图面研究之前对其设计内容、规模性格、朝向,空间尺寸(de)可行性,亦即对设计任务书(de)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和数理分析,从而修正项目立项(de)内容.简言之,住宅产品策划就是科学地制定设计任务书,指导设计(de)研究工作.因此,我们可以把规划立项与住宅产品策划之间(de)研究建筑、环境、人(de)课题作为住宅产品策划(de)第一领域,而把住宅产品策划与建筑设计间(de)研究功能和空间组合方法(de)课题作为第二领域.把人与住宅(de)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住宅产品策划(de)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住宅产品策划(de)第一个领域.人类(de)要求与建筑(de)内容相对应,从对既存(de)住宅(de)调查评价分析中寻求出某些定量(de)规律,这是住宅产品策划(de)一个基本方法,其内涵外延极其广阔.例如,住宅和人类在心理、生理和精神(de)相互关系及影响以及社会机能等等,其中包括住区景观协调(de)要求、经济技术(de)制约、因素、实施建设费用及条件限定因素等等.居住要求(de)多样性、时代和社会发展(de)连续性意味着住宅产品策划(de)第一领域将持续扩展下去.图4 住宅产品策划领域(de)相关图式住宅产品策划(de)第二领域研究建筑设计(de)依据、空间、环境(de)设计基准,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建设目标(de)确定;(2)对建设目标(de)构想;(3)对构想结果、使用效益(de)预测;(4)对目标相关(de)物理、心理量及要素进行定量、定性(de)评价;(5)设计任务书(de)拟订.首先,住宅产品策划目标(de)明确要与第一领域建立信息反馈关系.由第一领域(de)分析结果考察设计目标(de)可行性,同时,第二领域中设定(de)目标又是第一领域中研究(de)课题和依据.实际上,第二领域中设计目标(de)设定问题不过是第一领域中人与社会对建设目标要求(de)另一种说法.目标确定不只是一个书面上文件化(de)过程,而是研究“目标是什么”、“为何以此为目标”(de)过程.其次,对住宅建设目标(de)构想.即既定建设目标与人们使用要求相对应,在充分满足和完成各使用功能(de)前提下,对所需(de)设施、空间(de)规划进行设定工作.它要求策划者把人们(de)使用要求建筑化地转换成建筑语言,并用建筑(de)语言加以定性(de)描述.其研究(de)方法从直观(de)设想到理性(de)推论并非一个唯一(de)答案.这种构想不仅是存在于观念中(de)建筑形式,其意义(de)体现必须通过物质性载体来实现.对构想(de)结果进行预测是对构想可行性(de)最好检验.在这里,策划者可以凭藉自身(de)经验,依住宅(de)模式模拟住宅(de)使用过程.但遗憾(de)是,预测(de)方法目前还只停留在经验模拟阶段,还有待于向逻辑化、理性化方向发展.基于预测(de)结果,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目标相关物理量、心理量(de)评价了.按照预测模拟(de)建设目标(de)构想,进行多方位(de)综合评价.显然,由于住宅开发目标(de)不同,项目性质、使用(de)侧重点不同,各相关量(de)评价标准和尺度也就各种各样.多元多因子(de)变量分析评价法可使其得到较满意(de)解决.这样,由目标设定构想预测评价,住宅开发项目(de)各项前提准备就基本完成了.将这一过程用建筑语言加以描述,进行文字化、定量化,就可以得出住宅开发项目(de)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经过标准化处理就可以成为下一步建筑设计(de)依据了.至此,住宅产品策划(de)领域已相当明确,其成果(de)有效性,影响着下一步设计工作(de)开展.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住宅产品策划所涉及(de)内容,我们将在下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述.三、住宅产品策划内容及与规划立项和建筑设计(de)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住宅产品策划(de)领域.由第一领域到第二领域,住宅产品策划受规划立项(de)指导,接受总体规划(de)思想,并为达成项目既定(de)目标整理准备条件,确定设计内涵,构想建筑(de)具体模式,进而对其实现(de)手段进行策略上(de)判定和探讨.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内容:(1)对开发目标(de)明确;(2)对开发项目外部条件(de)把握;(3)对开发项目内部条件(de)把握;(4)开发项目具体(de)构想和表现;(5)开发项目运作方法和程序(de)研究.在这里“目标设定”一点,如前所述与第一领域建立信息反馈关系,它原本属于规划立项范畴,而具体(de)建筑造型等又是属于设计(de)范畴.这种再三地将住宅产品策划如此划分,也正体现了其研究领域(de)双向渗透性和与开发程序(de)前后阶段(de)因果反馈关系.一般来讲,对开发项目(de)目标确定,规划立项是决定性(de)、指导性(de),但对目标(de)规模、性质等内在因素(de)研究,住宅产品策划则很关键.实际上,这种规划立项和住宅产品策划对项目目标(de)研究其分界却不是截然(de),并不是总是由规划立项开始再到住宅产品策划(de)单向流程.通过住宅产品策划(de)实现条件和手段,依据预测评价(de)定性和定量(de)结果,不断反馈修正总体规划(de)情况并不少见.住宅产品策划和设计(de)关系似乎也是如此,对于住宅产品策划来说要决定住宅产品(de)性质、性格、规模、利用方式、开发周期、开发程序、预算从而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如果没有具体(de)建筑构想和方案决定上述条件是困难(de).这种探讨性(de)方案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de)“概念设计”.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住宅产品策划(de)概念设计应属于住宅产品策划(de)范畴而不是建设项目(de)正式设计,它只是住宅产品策划(de)一部分,策划者只是依据这种探讨性(de)设计方案来为住宅产品策划(de)其他内容提供参考.但毕竟这一环节具有了建筑设计(de)某些特性,因此,我们认为住宅产品策划与建筑设计(de)分界也非截然.既然如此,住宅产品策划与前期(de)规划立项立项和后期(de)建筑设计阶段之间建立信息反馈程序就变得异常重要,而且住宅产品策划(de)内容中也应包含这些环节.1、开发目标(de)确定如前所述,这个问题本属于规划立项范畴,但在住宅产品策划阶段对其进行检验、修正和明确化是必要(de).为便于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某开发商拟建造一个住宅小区,规划立项只是确定了建设目标是“住宅小区”,可这是一个多目(de)、多功能(de)建筑综合体,是以普通住宅为主,还是以高级公寓为主是主要面向高层次(de)文化知识界人士,还是高收入(de)白领人士其规模大小、使用者和经营管理者(de)构成以及位置朝向等问题是规划立项所回答不了(de),但这些问题恰恰要在设计任务书中加以说明.也就是说,开发目标(de)具体确定和修正也应是住宅产品策划课题(de)一部分.在开发目标(de)具体确定中,首先要确定(de)是住宅(de)主要用途和规模,然后是地域(de)社会状况及相互关系、使用(de)内容和建筑物(de)功能以及做出对未来使用(de)预测,同时对建筑造价、建筑施工做出明确(de)设想.2、开发项目外部条件(de)把握住宅产品策划应同时考虑建设项目内、外两方面(de)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指围绕建筑(de)社会、人文和地域条件.一般说来,住宅存在在于社会环境中,在社会中充当何种角色其基本情况是由相关(de)社会因素决定(de).亦即,社会因素是决定住宅基本性格(de)基础.社会要求来自各个方面,住宅是和社会地域分不开(de).这正如公共设施要考虑使用者分布(de)范围,其规模和性格也应与使用者(de)特征相适应;医院要考察地域内居民(de)生活方式以及与该地域内其他医院(de)关系;而学校则要对地域内儿童(de)数量、分布情况等进行动态预则,并进行校区划分.不单是直接使用(de)问题,住宅在其所处地域中有形无形地受各种各。
关于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后评价(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使用后评价建筑理论行为与环境心理论文摘要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1.使用后评价的概念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反馈机制的作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人类在20世纪提出的三大理论。
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核心,就是特别重视反馈机制的作用。
维纳的控制论论述了人类、动物和机器是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学习、调整并改进自身的行为。
没有反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
以射箭运动员为例,每发出一箭,都要了解所射之箭偏离靶心的信息,作为调整下一次射箭的依据,使之越来越准确地命中目标。
开展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就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建立反馈机制。
缺乏这一过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程序就不完整。
欧美建筑界通过使用后评价发现,大量建筑物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当造成的。
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使用后评价及时发现,就可能在类似的其它工程中一再发生,甚至延续数十年而得不到发现和解决,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智能建筑◎SD法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辅助应用——以教学空间评价方法为例Auxiliary Application of SD Method in Building Space Design------Taking the Example of Teaching Space Evaluation Method轄樂LI Bi-shen(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但是,这个索求依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问题为中心,导致与教学空间平等的事实相违背,教学空间设计与使用中存在的各种不舒适造成师生发展空间被限制等问题,文章借助SD法探讨对教学空间的辅助应用,指出了一个具备较高品质的教学空间应该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J s social economy,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placed in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This demand is still teacher-oriented rather than problem-oriented,which leads to a violation of the feet that teaching space is equal,and various discomforts in the design and use of teaching space result 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hopes to explore the auxiliary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space by SD method.【关键词】建筑空间设计;SD法;教学空间;空间评价[Keywords]building space design;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teaching space;spatial evaluation1研究目的与意义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消解教学空间不平等权利,在生理和心理上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使这种空间更好服务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空间在服务与教学模式,力求将多元的使用场景与多维的空间角色相融合如图1。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及其研究特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使用后评价的概念,对国内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最近国内的学术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国内研究的特点。
【关键词】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 poe1 使用后评价poe简介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是20世纪60年代从环境心理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建筑环境的研究,英文缩写poe。
是指建筑物或环境建成若干时间后,研究者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收集使用者对建筑或环境某方面的评价信息,并通过科学分析了解使用者对目标环境的评判。
poe的研究重点和应用方法是相似的。
使用者是其评价核心,建筑性能是其重要概念,研究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建筑性能是poe 的重要概念,它构成评价所需要的参照系统。
2 我国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研究状况目前,poe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发展出一系列的评价理论和方法,poe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国外poe研究的发展已有学者进行过总结,笔者则要对国内的poe研究情况作一番梳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筑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利用学术交流及翻译著作等方式,陆续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环境心理学等理论,使用后评价也随着环境心理学一起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对建成环境的评价研究由此初步展开,但在实践上还处于不自觉的理论吸收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涉足此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2年常怀生先生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介绍建筑环境心理学,首先在国内传播建成环境评价理论。
他1984年翻译出版了《环境心理学》一书,其书中介绍了日本的建成环境评价实践。
1992年起,常先生着手进行了住宅、医院和办公室等建筑类型的使用后评价。
他的评价实践偏重于研究人与微观环境的心理互动关系。
他还于1999年出版了《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一书,书中较系统地介绍了使用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