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伴奏音型与伴奏织体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常用伴奏处理手法( 4 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带旋律、不带旋律的伴奏处理方法2、掌握多声部伴奏的处理方法3、掌握几种长音的处理方法4、学习几种钢琴演奏技法在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带旋律、不带旋律的伴奏处理方法和学会几种钢琴演奏技法在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 教学难点] :几种钢琴演奏技法在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手段] :讲述、示范弹奏。
[ 教学过程] :第一节、带旋律的伴奏处理方法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根据歌曲体裁、结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伴奏织体,在带旋律的伴奏织体中,旋律弹奏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单音式旋律单音式旋律即是用单音的方式按照歌曲的曲谱弹奏旋律,是即兴伴奏中最为方便的旋律表现手法,可分为弹奏完整旋律和保留骨干音的旋律。
1、弹奏完整的旋律这种处理方法能清晰勾勒出旋律的线条,音响效果较为纯净。
在实际弹奏中也可以转换音区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层次。
谱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2、保留骨干音的旋律即是省略掉旋律中时值较短的旋律音,将旋律的骨干音清晰地弹奏出来。
在节奏复杂、音型较为密集的旋律中使用此方法,可以降低旋律弹奏的难度。
二、双音式旋律双音式旋律即是用双音的方式按歌曲的曲谱弹奏旋律。
可分为附加和弦音式和八度弹奏旋律。
附加和弦音式是在旋律下方附加上与为其配置和声相一致的和弦音,以构成旋律的双音的方式。
主要应用在右手,音响效果要比单音式旋律表现手法丰满,多用于抒情,活泼类歌曲中。
八度弹奏旋律只是对原有的旋律音的一种加强,不具有和声意义三、和弦式旋律和弦式旋律是在旋律音的下方附加上与其配置的和声相一致的和弦,以构成和弦的方式。
这种音响效果较丰满,强势,可以用在进行曲类型的歌曲以及抒情歌曲的高潮段落中。
四、加花变奏加花变奏即是用加装饰音、和弦音、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等变奏手法弹奏旋律,使伴奏织体中的旋律声部更加灵动、活泼,使歌曲更为生动。
常常用在儿童歌曲的伴奏当中。
曲式文字报告伴奏织体
伴奏织体是一种常见的曲式,它是指在音乐中以伴奏为主线,通过连续不断的伴奏音乐来强调和支持主旋律和歌词,使音乐整体更加丰富和完整。
伴奏织体的曲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重复式:这种伴奏织体是最简单直接的形式,通常由一段简单的伴奏循环反复出现。
例如,流行歌曲中常见的A-B-A-B-C-B-C-D-C-D-E-D-E形式,其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伴奏段落,按照顺序重复出现。
2.变奏式:这种伴奏织体是在重复式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发展,通过对伴奏旋律、和声或节奏进行改变和变化,使音乐具有更多的层次和变化。
例如,钢琴练习曲《黑键练习曲》中通过改变和弦进行和速度,以及增加华丽的音阶和装饰音来进行多次的变奏。
3.对比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对比不同的伴奏段落来丰富音乐表达,使音乐更具有戏剧性和对比性。
例如,古典音乐中的奏鸣曲形式常常采用A-B-A-C-A的形式,其中A和C部分为相似的伴奏段落,B部分为截然不同的伴奏段落,通过对比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4.层叠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将多个伴奏线进行层叠,使音乐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声部。
例如,管弦乐作品中常常采用不同的乐器组合进行层叠,通过不同音色和声部的叠加,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5.变位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改变伴奏的音高、音响或节奏来创造新的音乐效果。
例如,爵士乐中的伴奏改变了传统音乐的规则,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和弦进行和节奏,使音乐更加自由奔放。
综上所述,伴奏织体是音乐中常见的曲式之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来丰富音乐的表达和演奏效果。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爵士乐,伴奏织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的运用作者:白杨来源:《大观》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选择与运用分析,并引伸为伴奏织体对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主体支撑,旨在说明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注重织体的选择与运用从而产生的不同价值取向,并为从事钢琴即兴伴奏的音乐工作者及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在面对不同作品、不同风格时能够自如的恰当的发挥不同伴奏音型与节奏型的优势,利用其更透彻、更全面的辅助、衬托和诠释音乐作品。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织体;选择;运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了解钢琴伴奏的织体结构,这样编配与弹奏的钢琴伴奏才能有章法、有层次。
织体这一概念简单的说,就好比是在为旋律声部配置和声,就是把音乐中纵与横的多声部关系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像网络一样有机地编织起来。
一、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的理论概述(一)和声的选择与进行方式。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所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和声选配直接影响到作品伴奏处理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在一般性的作品中为突出其调的功能性,在选和弦时应以正和弦为主,副和弦为辅,主要结构部位多以Ⅰ、Ⅳ、Ⅴ级为主线,严禁出现错误链接。
作品的开始(前奏、进唱)、终止处等主要以调式的主和弦为主,对于强调作品的调式、调性,高潮部分可适当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较强的和弦,以增加动感音响效果。
(二)伴奏织体中的节奏音型。
a块状和弦式音型:每两拍或更长时值弹奏一个和弦,多在无旋伴奏中使用。
作为超出本作品单位拍时值条件的旋律位置或是作品题材、体裁是一种平稳、缓慢自如以及叙事内容的结构,经常会使用块状的和弦式音型。
b柱式和弦音型:在块状和弦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这种音型结构,具体弹法是每拍一个和弦,它也是无旋伴奏的弹法之一。
这种音型的基本表现特点在于节奏坚定有力、庄严宏伟、气势磅礴,和弦音响厚实、丰满,很适合于进行曲的作品伴奏。
c分解和弦式音型:这是一种将伴奏和弦分解开来,使纵向多声部变为横向单线条的弹奏方式,通过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
伴奏织体的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一篇文章的引言部分,它旨在介绍文章所要讨论的主题,概括文章的内容和目的。
本文的主题是"伴奏织体的名词解释",旨在解释和探究伴奏织体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伴奏织体作为一个特定的音乐概念,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和应用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伴奏织体的概念,并探讨其在不同音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释和分析,读者将对伴奏织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应用和发展这一概念。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伴奏织体进行深入探讨:1.2.1 伴奏织体的定义在本节中,我们将给出伴奏织体的明确定义,并介绍其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1.2.2 伴奏织体的特点伴奏织体具有独特的特点,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特点,包括其声音的特色、演奏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
1.2.3 伴奏织体的重要性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伴奏织体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伴奏织体的特征,我们将阐述其对音乐作品整体效果的影响,以及对音乐情感和氛围的塑造等方面的价值。
1.2.4 伴奏织体的应用领域本节将介绍伴奏织体在不同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等不同类型音乐中的运用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将展示伴奏织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1.2.5 结论最后,我们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对伴奏织体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同时,我们还会针对本文所述内容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以期促进伴奏织体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地研究伴奏织体这一音乐元素,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展开对伴奏织体的讨论,从而揭示其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对伴奏织体进行名词解释,介绍其定义、特点以及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如何编写(配)钢琴伴奏织体如何编写(配)伴奏织体之——秘诀大公开编著何初钢琴伴奏织体,也叫做伴奏音型,这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有的配伴奏作品配置得好听?有的作品配置的不好听或不理想呢?这与如何运用钢琴中的低音层与和声层密切相关。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望而生畏的四部和声的理论基础,和近些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的键盘和声问题。
当然,对一般朋友来说,四部和声的确高深莫测,那么现在可以根据我提供的经验来试试。
走一走捷径吧,我相信朋友们会感到茅塞顿开!一、首先说说什么是低音层?也就是在低音谱号第四线以下的所有音符。
[注]:这是我自己给定位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低音层为和弦的进行与连接提供了坚实的和声功能基础,无论转位还是原位,它的进行方式最好都尽可能地保持在这个音域范围。
这样,可以使低音声部旋律化,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声部。
配置低音的进行,原则上要尽可能地避免大跨度的跳进,我们应该想象它是一个男低音声部,换言之,人声对跳跃的音符的音高控制是非常艰难的。
(见谱例):1、效果良好的低音进行:2、效果一般的低音进行:上图中第一种低音进行会让我们觉得它就是一个旋律线条,是一个声部。
第二种低音进行明显地跳进,会使我们觉得没有了低音的线条,而仅仅是完成和弦的连接。
第二种连接在声部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作为钢琴伴奏的低音声部,却明显地失去了一种平稳,一种级进。
二、接下来我在说说什么是和声层?和声层是充分体现和弦功能的重要部分。
省却了它,和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我把和声层分为两大区域:1、当为钢琴的右手伴奏时的一个区域:这个音域为一个八度范围,如:低音谱号的第四线以上到高音谱号的(或低音谱号)小字一组G。
(见谱例):当我们在为右手的旋律配伴奏时,超出这个音域那么容易造成两只手有时会相互交错、打架的尴尬情况,作为和声层来讲,这个音域已经足够体现和弦功能的基本条件了。
2、当为了旋律而伴奏时的一个区域(也即双手均为伴奏时):这个音域相对较宽,可以将其设为两个八度或以上范围,如:低音谱号的第四线以上到高音谱号的(或低音谱号)小字二组B。
伴奏织体笔记整理伴奏织体,是和弦在伴奏中音型化的体现,它是由和弦演化而来的。
为了使伴奏音乐化,就要把伴奏音型加以变化。
这种伴奏音型的变化也称“织体”的变化,能使同样的和弦弹奏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伴奏织体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常用的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立柱式和弦型、半分解和弦型、全分解和弦型(琶音型)。
1、立柱式和弦型即各个声部同时发声。
一般适合表现坚定、有力,雄壮、激昂的音乐形象,节奏感较强。
有时改变柱式和弦的节奏与奏法,还可编写出多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柱式和弦;基本的表现特点一一坚定有力、气势磅礴、庄严宏伟。
1、节奏松,较安静平稳。
,具有烘托的背景作用。
2、节奏短促紧凑,积极主动的表现特色,有较强的动力。
3、短促、跳跃、节奏鲜明,具有舞蹈特点。
4、锣鼓式节奏,擅长表现热烈欢腾,动感较强的情绪。
在钢琴伴奏中,柱式和弦还可作为模仿各种音响效果,如火车声、锣鼓声以及其它自然界特有的声音或节奏。
使歌曲更加形象和富有表现力。
和弦式伴奏音型指的是伴奏音型用和弦的原型表达的一类方式。
即兴伴奏里,较普遍的和弦伴奏音型是用四分音符作单位完成演奏的一类方式。
这类音型的表现特征就是:铿锵有劲、节奏明朗的展现曲式特点。
比如:我们熟悉的曲目《歌唱社会主义祖国》、《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都可应用这类伴奏音型。
以上例子中应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来展现新时期我国青少年生气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应用这类伴奏音型刚好展现出了铿锵有劲、节奏明朗的特征。
以上例子中应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来展现新时期我国的壮丽河山、气势如虹,人民不畏艰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应用这类伴奏音型刚好展现出了节奏明朗、气势如虹的进行曲类型的特征.2、半分解和弦型在和弦中,根音和三音、五音节类型组合构成了半分解和弦的钢琴伴奏音型,即低音声部与中间声部不同时出现,欢快而有个性。
1、深情、委婉,亦可欢快跳跃。
2、抒情流畅、富有歌唱性,具有动感。
音乐织体分析音乐织体的分析,首先了解下和声音型。
和声音型是指和声运动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综合形态。
它不仅呈现和弦的结构、音响性质、调式功能、序进逻辑,还传导旨在塑造特定音乐形象需要的某种动感。
如:将和弦以一定的节奏密度反复,表达激动的心情等。
一般情况下,和声音型式音乐织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主要承担为旋律作陪衬的任务。
但有时,也可独立构成全曲的某个部分。
一、关于和声音型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和声音型,可谓千姿百态,归纳起来大体可划分为四种,即节奏性音型、华彩性音型、曲调性音型和综合性音型。
1(一)、节奏性音型,以和弦的垂直形态,通过重复或声部的交替轮现,造成某种有规律的节奏动感为特征。
(二)、华彩性音型,以各种纹理的和弦分解为特征。
(三)、曲调性音型,以和弦音之间加入经过音、辅助音组成曲调片段并穿插于各声部为特征。
(四)、综合性特征,以上述音型中的某两种结合起来构成的音型。
二、关于音乐织体音乐的织体是一个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音乐语言,当音乐作品由乐音编织成一个整体时,织体的概念就包括着声部的数量和声部间的关系,即有纵向,也有横向,即有局部的,也有全局整体的。
音乐织体通常指多声部音乐纵横关系构成的总体运动形态,它对于音乐意境的描绘及音乐形象的刻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音乐织体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旋律、和声音型、低音。
三者同时具备,称为“完全的织体”,否则称“不完全的织体”,两种织体是依据音乐情绪表达和音乐形象塑造需要来选用,三个要素可以排列成多种形式。
完全织体,低音在下方声部,另两种可根据需要排列。
不完全织体,是省去某个要素,但一般而言,低音是不可省略的。
1、织体的方式。
从织体的方式可分为:单声(或单音)织体、主调织体、1参见:《和声应用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著,第5—10页。
复调织体、混合织体。
织体的方式是织体的首要分析点,一般首先区别主调、复调和混合织体。
2、主调织体的类别2(1)合唱式织体,指用柱式和声写法,其音高部即是旋律。
在上一篇《声乐培训节奏篇》中,中音阶梯分享了声乐培训中节奏的意义与重要性。
今天来介绍织体。
织体和音色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涉及到音乐的组织形态以及乐器或人声的声音色彩问题。
一、织体的类别织体是指多声部音乐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形态,它是配器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音乐的织体主要分为两种,即主调音乐织体和复调音乐织体。
主调音乐织体是主旋律与和声性伴奏的结合,复调音乐织体是主旋律与有一定独立意义的对比声部或模仿声部的结合。
在声乐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很多,要点难点都需要记住,因此,艺考生也需要全部掌握,运用到实际中。
1.音型化伴奏声部音型这个术语,泛指具有某种稳定的节奏样式及声部组合方式的短小动机,并通过反复而获得显著的特性。
音型化伴奏可以使音乐显得活跃而富于弹性,是组织主调音乐织体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音型写法有如下几种。
(1)旋律性音型是用较短小的旋律性断句及其反复组成,其烘托及装饰主旋律的作用。
(2)和声性音型是建立在各种节奏形态上的和旋分解进行。
被分解开来的和弦音常常是开放排列的,目的是为主旋律声部创造一种富于弹性的“动态”背景。
这种音型最适合于弦乐器担任,因为弦乐器良好的柔韧性和丰富的音色变化,是其它乐器不可比拟的。
(3)节奏性音型被强调或突出的既不是主旋律短句,也不是和声效果,而是某种特定的节奏样式。
当这一节奏型被多次反复时便形成了鲜明的特性。
譬如圆舞曲中的三拍子节奏性音型就是显见的例子。
节奏性音型的写法可谓千变万化,应用之广泛,是伴奏编配的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2.背景性衬托声部主旋律加背景性衬托声部也属于主调音乐织体,但其写法与音型化伴奏有所不同,其目的是,使处在某种特定背景之中的主旋律鲜明地凸显出来。
这种写法在描绘性音乐(如自然景色、森林、大海等等)中表现特别明显。
在很多实例中,音乐主题的魅力正是寓于富有表现力的背景衬托之中的。
(1)持续长音衬托是位于主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和声性长音声部。
这个声部可以分配给一个或多个乐器声部。
析论配器创作的几种织体写法【摘要】织体写法是配器创作的重要环节。
旋律、和声、节奏音型、低音的处理等,最后都要体现到织体写法中。
本文从以下方面来介绍几种常用的织体写法:一是介绍几种常用织体类型及特点;二是从塑造音乐形象的角度介绍几种织体。
【关键词】配器创作织体写法织体写法是配器创作的重要环节。
旋律、和声、节奏音型、低音的处理等。
最后都要体现到织体写法中。
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音乐创作、乐队排练及音乐教学等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配器创作的织体写法。
一、几种常用的织体类型1.齐奏织体齐奏织体包括乐队的全部齐奏或部分乐器齐奏,乐队齐奏旋律常用来表现辉煌、热情而壮丽的场面,尤其是乐队全部齐奏经常用在气势宏伟的乐曲高潮或结尾部分,部分乐器齐奏,常用在乐曲或情景音乐段落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2.主旋律与伴奏织体这是主调音乐写法的典型织体,当主旋律在高音区或中音区时,织体构成分三个层次:旋律、伴奏音型(和声)、低音,后两者即为伴奏部分。
这种织体的配器,旋律可以同一件乐器或同组的几件乐器构成单一音色。
也可以采用混合音色,比如,由长笛与第一小提琴来演奏旋律,各由一件或几件乐器共同演奏。
伴奏部分既可采用同组乐器的单一音色,也可采用不同组乐器的混合音色,可以采用持续或间断的和弦进行,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节奏音型。
需要注意的是某一种音型被采用后,应相对地保持一段时间,不宜频繁交换音型与织体写法,这一点对于经验不足的创作新手来说尤为重要。
旋律与伴奏在配器音色上可以有对比(如旋律用双簧管,伴奏则用弦乐组),也可以采用相近或同一音色,或不同乐器组采用混合音色同时演奏与伴奏,这几种手法只要使用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旋律与伴奏相结合,在织体写法上可以有三种方式:(1)旋律在高声部,伴奏在下方。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如织体比较稀疏、清淡时,可按常规音区,自然排列;如伴奏比较复杂、强烈并持续很长时间的话,应考虑把旋律与伴奏音区适当分开,以保证旋律线条的清晰、突出,此时一般相隔五、六度,甚至八度来安排伴奏音区是比较恰当的。
谈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的分类作者:胡元峰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4期【摘要】歌曲钢琴伴奏的织体分类,是将和声应用于创作的最有效和必经的途径,是各种形式伴奏织体分类的基础。
在现有的一些和声书籍中,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大多是片段的,缺少对整个作品完整、综合的分析。
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路及创作结果不能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
本人以典型的歌曲钢琴伴奏作品为分析对象,以织体分类方法为主要思路,从简到繁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求对学习和声和伴奏织体分类的读者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歌曲;钢琴;伴奏;织体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74-01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声部分别可以具有旋律、低音、衬托、对位等多种不同的性能,它们在音乐的进行中互相融合,协调地进行。
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声部的组合方式总称为织体。
织体一词的含义也指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各个声部的运动形态。
一、音型的织体分类在声乐作品中有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的织体分类;在器乐作品中,有独奏乐曲、重奏乐曲、乐队乐曲等的织体分类。
织体可分主调式和复调式两类,主调式织体占了音乐作品的较大篇幅,主调织体中音型的分类是首先要了解和比较容易掌握的分类。
音型就是在保持清晰明确的和声基础的前提下,将和弦的表达方式加以丰富多样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节奏组织形式和声部组织形式的变化上。
二、伴奏织体的分类所谓织体中的分组分类,是把钢琴伴奏织体分为旋律、和弦音型、低音这三个基本层次,再根据音乐形象的需要按音区分成几个组(可以灵活减少为少于三个基本层次的两组、一组或增加为多于三个基本层次的四组),各个组常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音型样式的织体分类方法。
分组大体上可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和四组。
各组除了音型样式可以不同外,也可以让各层的节奏型相同,即织体中各个层次节奏、力度、时值、声部数量等方面基本一致,和声进行中和弦不做音型样式的不同变化。
流行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选择的方法与技巧伴奏音型是指和弦音的组织形态(形式),它是伴奏者展示内心节奏与和声思维的重要载体。
伴奏织体是指伴奏中旋律层、低音、和声层三个层次在伴奏当中纵向组合形态和横向运动形态是伴奏的重要表现手段。
一、伴奏音型的产生1、和弦音的组织2、节奏的组织3、织体层次的搭配(第二章中讲解)第一节和声节奏音型一、和声音型概述歌曲伴奏常用和声音型来衬托旋律。
按照表现需要及一定法则,将和弦音的呈现方式加以某种变化,可构成各式各样的和声音型。
和弦音型的和弦连接特点,是将一些声部表现成为断续的或隐伏的进行。
和声音型的基本结构形态是节奏音型及和弦分解音型,在此基础上可发展成为综合音型、包含和弦外音的音型、旋律化音型、音型的重叠、交替等,织体很多样。
和声音型是为器乐写作的,为适应并发挥不同乐器的特性,在写法上也有不同的特点,结构型态非常多样。
联系着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奏法等条件,每一种音型都有一定的表现意义,有的音型并具有体裁上的意义和风格上的特点(如舞曲、进行曲等)。
在技术处理上,各种音型都应注意几点:1.同一音型中通常不换和弦,音型的最低音为和弦低音。
2.和弦连接以最自然平稳的进行为主,按照实际声部的基本进行原则构成音型的连接。
3.音型需要多次反复应用(或交替反复应用),使其具有主导音型的意义。
4.以音型为伴奏时,应保持音型本身的和声完整。
二、和声节奏音型典型的和声节奏音型是将声部分层先后呈现,通常由低声部与上方声部组相交织构成各种节奏变化。
低音可先出现,也可后出现,但以先出现较常用,而且多把低音放在强拍,以获得鲜明的节拍、节奏感。
通过同一和弦(一般为主、属和弦)的原位与第二转位的低音变化,造成支持性和声进行的感觉,是和-声节奏音型特有的常见手法。
节奏音型常具有体裁意义及风格特点,如各种舞曲、进行曲。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声与微笑》、《让我们当起双桨》等。
第二节和弦分解音型和弦音的先后呈现可构成各种和弦分解音型,和弦音呈现的次序和流动方向可有许多种方式。
论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的运用作者:刘小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此课题:2010年湘南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0Y025摘要:伴奏音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而且每一种伴奏音型都有它各自的表现特色。
一首歌曲也可以包含多种音型的选择,选择时必须考虑音型是否与歌曲的内容、情绪、风格、速度等相适应。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伴奏织体;织体选择[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钢琴伴奏音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而且每一种伴奏音型都有它各自的表现特色。
一首歌曲也可以包含多种音型的选择,选择时必须考虑音型是否与歌曲的内容、情绪、风格、速度等相适应。
要运用好伴奏织体,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织体的分类。
一、伴奏织体分类伴奏织体大致分为三类:(一)柱式和弦一定节奏条件下,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弹奏的音型,称之为柱式和弦音型。
它以和声音响丰满、厚实为特点主要适用于力度较强,音响较厚重的歌颂性音乐体裁。
为进行曲类型歌曲伴奏时,常采用和弦式伴奏音型,以体现铿锵有力的音乐形象和富于弹性的节奏特点。
(二)分解和弦式和弦中各音先后连续奏出者称分解和弦(broken chord),为和弦的装饰性或音型化处理方法之一。
它常作为伴奏织体,在主调音乐中应用。
18世纪上半叶,早期钢琴音乐中著名的阿尔贝蒂低音,即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常为抒情歌曲伴奏。
(三)半分解式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一种单个和弦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伴奏音型,根据和弦音交替方式的不同,这种伴奏音型呈现出丰富的音响效果,既具有单音的清新,又具有双音的饱满,欢快跳跃,热情活泼,宜表现轻松欢快的艺术形象。
在为舞蹈性歌曲编配伴奏时,常用半分解式织体。
二、如何选择伴奏织体首先,在看到歌曲后,应该先唱一次,体会歌曲的旋律和所表达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就应该选择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是铿锵有力的,我们应该选择柱式和弦,是轻松活泼的,我们应该选择半分解伴奏织体,而这些选择的依据就是歌曲本身的旋律和情绪,以及歌词。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的基本类型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伴奏织体的基本类型(转载)2008-01-08 23:02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我觉得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的伴奏织体,根据我所掌握和了解的一些伴奏内容,这些伴奏大概有下面这些类型:1、和声密集音型:以密集的和弦进行为旋律背景,和声节奏比较缓慢,声部进行较为平稳。
它可产生庄严雄伟、安静平稳、悲壮肃穆、天真简朴以及恬静、深沉等效果。
2、和声节奏音型:将和弦作节奏性的变化,一般将和弦的低音放在强拍,其余个声部放在弱拍部分作各种节奏性的变化。
手法简便,效果良好,能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常用于进行曲、队列歌曲、圆舞曲以及一些节奏性强的轻快活泼的乐曲之中。
3、分解和弦音型:将和弦以分解形式逐音弹奏出来,形成一种单音流动的织体手法,其效果可以是温和、细腻;轻盈、优美;婉转、悠长。
这种音型往往用在抒情性较强的歌曲伴奏之中。
4、分解和弦旋律音型:在分解和弦的基础上,加进和弦外音,使分解和弦旋律化。
这种音型比一般的分解和弦音型更加灵活和富于变化,它常以无旋律伴奏织体的手法出现,在它的伴奏和衬托下,旋律可以显的更加自由和生动活泼。
5、分解节奏音型:将分解和弦音型与和声节奏音型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混合音型,由于它减弱了机械般的节奏性,加强了伴奏部分的流动性和旋律性,因此效果典雅深情,纤细优美,富有诗意,是抒情独唱歌曲中常见的音型。
6、分解琶音音型分解和弦在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内连续进行,它可以全是和弦音,有时也加进和弦外音。
这种音型在使用上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不能全曲通篇使用,它主要用于高潮处或乐曲的结尾处。
使用时低音区应采用开放排列法,中音区及高音区可以选用密集排列法。
这种音型通常用于左手,也可以双手琶音,其效果是热情饱满,激情洋溢,气势宏伟或简洁流畅。
7、音程模音音型:音程模进有平行三度、六度、四度与五度等。
第二章伴奏音型与伴奏织体织体学是属于作曲法范畴的技术理论之一。
“织体”是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因此也称为“声部结构”。
钢琴是性能较为完整的多声乐器之一,之所以被誉为“乐器王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件乐器能够演奏出多层的织体,而且钢琴作品音响饱满、层次丰富,因此,钢琴作品的音乐织体很有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音乐织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入手,重点介绍钢琴作品,尤其是钢琴练习曲的织体。
钢弹奏的声音与技术,是教与学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多少钢琴音乐,也就有多少技术问题。
”就是同一个作曲家的不同创作时期也会在内容、形式、钢琴织体写法等方面提出完全不同的技术问题。
有的人乐感好,对乐曲内涵也有较深的理解,但由于缺乏技术手段,结果弹不出好听的声音;有的人有好的技术,因对乐曲内涵理解不深或缺乏理解,也弹不出好听的声音,这说明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
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研究声音和技术是个广泛而复杂的课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现在我们仅从一些方面作探讨。
钢琴音乐织体是钢琴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它不但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而且与钢琴的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钢琴织体特征的了解与分析,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音乐作品,并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
节奏音型、琶音音型(长琶音、短琶音)和旋律音型钢琴织体以基础,分无旋律伴奏和有旋律伴奏。
在钢琴改编曲中.最直接被听众所感受到的,是音响重组。
音响重组是通过钢琴织体写法、对钢琴各声区不同音响的运用。
以及钢琴技术手段的组织来达到的。
正因为钢琴改编曲来源于其他音乐体裁的作品.这一在改编曲中所体现的“音响重组”过程.对发掘、扩大、开拓钢琴音响表现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
第二章伴奏音型与伴奏织体织体学是属于作曲法范畴的技术理论之一。
“织体”是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因此也称为“声部结构”。
钢琴是性能较为完整的多声乐器之一,之所以被誉为“乐器王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件乐器能够演奏出多层的织体,而且钢琴作品音响饱满、层次丰富,因此,钢琴作品的音乐织体很有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音乐织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入手,重点介绍钢琴作品,尤其是钢琴练习曲的织体。
钢弹奏的声音与技术,是教与学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多少钢琴音乐,也就有多少技术问题。
”就是同一个作曲家的不同创作时期也会在内容、形式、钢琴织体写法等方面提出完全不同的技术问题。
有的人乐感好,对乐曲内涵也有较深的理解,但由于缺乏技术手段,结果弹不出好听的声音;有的人有好的技术,因对乐曲内涵理解不深或缺乏理解,也弹不出好听的声音,这说明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
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研究声音和技术是个广泛而复杂的课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现在我们仅从一些方面作探讨。
钢琴音乐织体是钢琴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它不但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而且与钢琴的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钢琴织体特征的了解与分析,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音乐作品,并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
节奏音型、琶音音型(长琶音、短琶音)和旋律音型钢琴织体以基础,分无旋律伴奏和有旋律伴奏。
在钢琴改编曲中.最直接被听众所感受到的,是音响重组。
音响重组是通过钢琴织体写法、对钢琴各声区不同音响的运用。
以及钢琴技术手段的组织来达到的。
正因为钢琴改编曲来源于其他音乐体裁的作品.这一在改编曲中所体现的“音响重组”过程.对发掘、扩大、开拓钢琴音响表现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中等音乐师资不可或缺的技能课;也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水平的修养课。
我对它的特点、训练要素、织体的基本类型以及伴奏步骤等作了初步探索。
一、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以“伴”为主,但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牡丹虽美,全赖绿叶扶持”,这句话画龙点睛地衬托出了即兴伴奏的作用。
但是,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毕竟是“伴”,所以必须注意以“伴”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艺术综合能力的反应,它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将丰富的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储存在大脑中,还要有在键盘上正确的弹奏方法,设计合适的指法,并有在各常用调上移调弹奏等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即兴伴奏还带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即兴伴奏有别于钢琴伴奏正谱弹奏,因为在伴奏正谱中,已经清楚地为伴奏者写明了所要弹奏的音符、速度、力度、乐句、表情等各种记号,伴奏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完善地、艺术性地将它们“朗诵”出来而即兴伴奏则更类似于“即兴讲话”。
面对一份“发言提纲”——歌曲的旋律谱,伴奏者必须根据其内容、风格、调式、调性、结构以及实际的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可创作并弹奏出恰如其分的钢琴伴奏,以这个角度来看,即兴伴奏很接近与即兴演奏。
然而即兴伴奏与即兴演奏又有所不同,即兴演奏有时也按照某个指定的主题进行,但它往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由于包含了更多的作曲因素,即兴演奏也就是即时性的自由的音乐创作,而即兴伴奏则必须依据歌曲的旋律谱进行,即定的旋律(包括歌词以及内含的多种音乐要素)简化了即兴伴奏中的创作思维过程,但也是即兴伴奏的具体表现受到了特定的制约。
二、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要素(一)、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是学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钢琴即兴伴奏是通过钢琴弹奏体现出在旋律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即兴伴奏过程的,因此,较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自然是必备的条件,它与钢琴演奏的区别在于作为伴奏必须服务于歌唱的需要,在旋律旋律基础上,充分利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即兴地弹奏出伴奏织体,同时更加强调移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键盘上熟练地弹奏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连接,并能快速移调,是钢琴即兴伴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移调弹奏能力是即兴伴奏中一项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长期磨炼,教学中应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为即兴伴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钢琴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两门课程协调地沟通起来。
(二)、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前提当歌曲钢琴伴奏者拿到一首歌曲时,他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唱了解歌曲的调式、思想内容、基本情绪、体裁形式,标记一下功能记号,设计一下各段的伴奏音型并稍加练习与合伴奏等,力求在演奏前头脑中构思完成和声的音响效果。
如果把调式分析错了,那么所用的和声则会有张冠李戴的错误,直接影响弹奏效果。
如幼儿歌曲《娃哈哈》,有的学生把它看成是小调式,认为结束在“6”上就是小调式了,其实是对偏音的处理没有掌握;而有的学生认为是大调式,那就是对调式的知识掌握太差,正确的调式应该是我国民族调式的七声羽调式。
该曲具有新疆舞曲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可作些丰富的想象,如音型的交替使用、旋律中延长音的处理,模拟声响如小鸟叫、小兔跳等。
在左手的伴奏音型上可采用切分节奏的特点来表现和突出该曲的舞蹈性。
又如某些具有山歌风味的歌曲,施律高亢、长音较多,节拍、节奏较自由,我们可以不用固定的音型伴奏,而采用休止符或延长的和弦来衬托旋律,让演唱者可以充分自由地抒发感情。
当旋律出现长音或休止时,伴奏可用歌由中的音调,快速音阶、分解和弦等音型,使其表现活跃、富于激情,而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依托。
1、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骨架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
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
在一般性的旋律进行中,运用调内正三和弦便能大致保持主旋律的和谐、流畅以及织体的丰满效果,但在旋律的高潮段落和转调部分,和声手法的运用与处理却要求体现出特定的效果。
例如:旋律《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是一首颂歌,它以宽广雄伟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歌唱和赞美充满生命力的社会主义祖国。
全曲有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二句为并列句,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如果这里仅仅配置调内和弦,和声的力度较弱,很难推动旋律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在高潮段落恰当地运用不稳定的变和弦,便增强了和声的倾向性,加大了和声的力度从而有效地推动旋律向着激昂、辉煌的情绪发展,充分展示出这首旋律的感情色彩。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把和声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恰当地选配和弦,这在钢琴伴奏教学中也应予以弥补,让学生多弹和弦及和弦连接,仔细倾听音响的变化,感受更多的音响效果,也可建议和声课中适当地加入旋律和声轮廓的写作,掌握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加强键盘和声的训练,增强实际音响的感知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钢琴伴奏中和声设计能力的提高。
2、作品分析能力是设计钢琴即兴伴奏的前提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设计将会产生更富于整体性的效果,这是由于作品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旋律的结构和风格:但在音乐专业课程安排上作品分析课往往晚于钢琴即兴伴奏课,因此。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有目的地讲授一些必要的作品分析与曲式结构的知识及旋律的曲式规律:比如,伴奏的旋律是一段体还是二段体?二段体中是对比式的结构还是平行式的结构?都要根据不同特点加以分别处理。
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设计时先对旋律的曲式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弹奏时就能更好地把握全曲的伴奏框架,使之具有合理的整体布局。
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要从事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曲目选择上也应多注重优秀的儿童旋律作为重点。
使学生熟悉儿童旋律的风格特点。
在儿童合唱旋律中,曲式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和富于变化,以三部曲式居多.钢琴伴奏也需要更注重对比性的效果和更加引起少年儿童听觉兴趣的手法运用。
总之,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在旋律整体的框架建立上能够达到较准确的定位,无论在结构的逻辑发展以及风格特色的处理方面的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
3、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关键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有它的即兴性,但它既不能漫无边际的海阔天空,也不是要绝对遵守严格的公式格律。
不能要求学生把一首歌曲配弹成相同的样式,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想像力,创造性的编配,使每个人的灵感和才能在逻辑的轨道上创造性的充分展现出来。
要信赖自己的听觉,只有自己听了觉得美的音响,听众才会获得美感和共鸣。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乐曲背景与和声运动的需要来考虑钢琴伴奏的织体。
如可以用琶音来模拟自然界的流水潺潺、单倚音来模拟鸟鸣声声、八度来模拟雪花飘飘等,以此借景抒情;也可以模仿民间的锣鼓、吉他的弹拨、钢管的吹奏,来渲染气氛;当然也可以汲取人民生活中熟悉的音调与节奏,如民歌或民间舞曲的节奏、行进队列的步伐声、母亲晃动婴儿摇篮的律动等,来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等等,用这种创造性思维与整个作品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更加深了整个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恰当地运用复调手法在钢琴助兴伴奏中,应当根据不同旋律体栽特点和歌唱的对象分别加以处理。
一般说来,抒情旋律和艺术旋律的伴奏手法应该更加精致而富于色彩,往往需要恰当地运用复调手法加以润色,以增强伴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旋律的演唱,歌唱者有较大的个性发挥余地,在歌唱进行或间歇的全过程中钢琴伴奏都应当成为有机的整体加以烘托,其中复调手法的运用更能衬托出艺术旋律演唱的光彩,表现出更加细腻的内心感情。
对比复调、模仿复调可以经常用于钢琴即兴伴奏织体之中,比如,旋律《小白菜》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抒情旋律,演唱中感情起伏很大。
为这首旋律编配伴奏时,就不妨采用复调伴奏织体。
旋律开始部分用强力度的和弦引出如泣如诉的歌唱,在主旋律几次出现时可以根据演唱者不同的感情需要或配以模仿复调。
以烘托歌唱者在这首旋律中表现的特定思想感情。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手法运用是多样化的,无论和声式的主调伴奏织体,或者对位式的复调伴奏织体,各有各的独特表现,关键在于恰当地使用。
采用复调伴奏手法,对学生则是提高自身钢琴伴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5、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歌曲即兴伴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的学生台下弹得很好,一上台配伴奏时就浑身紧张,手指颤抖,以至无法将曲子弹得完整,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歌曲钢琴伴奏的质量。
对这种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进行个别辅导,给这些学生多创造伴奏机会,多在众人面前“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