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
- 格式:pptx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8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年份名义GDP(亿日元)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名义GDP(亿美元)年平均汇率(美元兑日元)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1995 4,951,660.0 1.4 2 52643.63 94.06 1996 5,050,120.0 2.0 2.7 46425.08 108.78 1997 5,156,440.0 2.1 1.6 42618.73 120.99 1998 5,049,050.0 -2.1 -2 38568.86 130.91 1999 4,976,290.0 -1.4 -0.1 43686.16 113.91 2000 5,029,900.0 1.1 2.9 46672.54 107.77 2001 4,977,200.0 -1.0 0.2 40954.50 121.53 2002 4,913,120.0 -1.3 0.3 39182.71 125.39 2003 4,902,940.0 -0.2 1.4 42292.25 115.93 2004 4,983,280.0 1.6 2.7 46060.45 108.19 2005 5,017,340.0 0.7 1.9 43141.36 116.3 2006 5,073,650.0 1.1 2 45998.64 110.3 2007 5,155,200.0 1.6 2.4 43780.89 117.75 2008 5,051,120.0 -2.0 -0.6 48845.57 103.41 2009 4,709,367.0 -6.6 -6.3 50303.00 93.62 2010 4,792,231.0 1.8 3.9 54607.30 87.75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日本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重建、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
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技术创新、出口导向、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
日本的经济发展还受到了政府政策、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1. 战后重建和高速增长阶段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美国的援助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建和发展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
这一时期,日本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蓬勃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2. 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19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经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上涨,但在1990年代初破灭。
此后,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但在21世纪初,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3.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挑战目前,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这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女性就业、引进外国劳工和提高生育率等。
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 技术创新日本以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而闻名于世。
日本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竞争优势。
2. 出口导向日本经济长期以来以出口为主导,对外贸易占据了日本经济的重要位置。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工品等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创汇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 全球化日本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体,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进行跨国投资和合作。
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全球经济也有一定影响力。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循环从1950年至1993年,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11次景气循环。
在1945—1950年期间,也出现过两次循环,但由于统计数字不全,未能进入经济企划厅正式列出的战后景气循环的行列中。
下面,将从景气循环的角度再一次重温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1 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大约1950年6 月—1951年6 月):特需景气1950 年6 月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了“特需景气”,使日本经济得以摆脱道奇推行“超紧缩”财政政策所导致的严重的萧条局面。
在特需及出口增加的刺激下,生产与设备投资很快上升,景气迅速恢复并出现繁荣。
但是,在1951年7 月开始停战谈判之前,美军就逐渐停止了物资储备与采购,致使景气于1951年6 月从上升转为下降。
景气下降过程(1951年6 月—1951年10月)特需带来的景气随着特需的中断而转为萧条,下降过程仅持续了4个月,于1951年10月结束。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下降过程一直持续到1952年4 月。
第2 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1951年10月—1954年1 月):投资消费景气特需景气结束以后,在个人消费方面,由于特需景气中人们收入的增加,加上人心趋于安定以后出现了“消费饥饿感”,导致购买力开始扩大。
1952、1953 年度个人消费增加了近30%(已除去物价上涨因素)。
在企业投资方面,虽然特需景气“风光不再”,但是,以电力、钢铁、海运、煤炭等产业部门为中心,在特需景气中积累了资本的企业仍为补充、修理、更新、添置机械设备而开展了积极的设备投资。
在政府支出方面,公共投资也有所增长。
上述因素导致出现了繁荣局面,被称为“投资消费景气”。
景气下降过程(1954年1 月—1954年11月):初次碰上“国际收支的天花板”由于消费、投资的迅速增长,导致进口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却由于特需减少、美国景气下降(对美出口减少)而增长缓慢,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导致经常收支在1953年迅速恶化,同时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俗称碰上了“国际收支的天花板”,政府、日本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于1953年9 月开始抑制贷款,景气转入下降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重建与发展初期(1945-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严重的战争摧毁,然而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迅速进行了重建与恢复。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例如造船、纺织等领域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2. 高度经济增长期(1960-1970年代):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划和私人企业的努力,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并鼓励出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3. 经济转型期(1980-199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日本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企业并购与重组等。
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出口扩大经济规模。
4. 泡沫经济崩溃与失去势头(1990-2000年代):19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这一阶段,日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高失业率、恶性通缩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结构性改革,然而经济的恢复进程缓慢,日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优势。
5. 超低利率和经济调整(21世纪):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实施了超低利率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股市和出口,但日本仍面临着长期经济调整的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政府债务高企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