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10.79 KB
- 文档页数:2
会阴切开属于自然分娩过程中在短时间将产妇的分娩结束而选择实施的一种手术,属于产妇分娩过程中防止出现会阴裂伤的一种方法,为创伤性手术。
在产后修养时也会出现愈合不良的情况,继而对产妇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造成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切口感染、缝合技巧、阴道炎、拆线时间选择失误等[4]。
其中切口感染是由于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抵抗能力相对降低,此时切口继发性感染几率大幅提升,加之侧切口距离肛门较近,接触粪便的几率也会有所提升。
而缝合技巧主要与每针针距、打结力度等有直接关系,针距过密或过松、打结力度过紧或过松均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提高。
阴道炎的发生也与产妇身体虚弱有关,且如果其具有原发性阴道炎,就会进一步恶化愈合不良的程度。
拆线时间通常为产后5天,如提前拆线则不利于组织愈合。
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会阴切开缝合是产科常用手术,近年来有成为常规使用的倾向,其感染率为10%[1]。
为减轻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5年1月开始,对部分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产妇采取了在家后续治疗和定期家访相结合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至2007年施行会阴切开术后顺产的患者3 116例,根据切口愈合的分级标准[2],甲级愈合3 090例,占99.17%;26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占0.83%。
在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26例患者中有20例切口感染(77%),6例切口裂开(23%)。
会阴切口感染原因有存在阴道炎症14例(53.9%),胎膜早破2例,中度贫血、妊高征、产后出血各1例,巨大胎儿引起的复杂裂伤1例。
会阴切口有4例全层裂开,裂开时间12~96 h,导致裂开的原因:切口渗血、便秘、过早(<12 h)采取蹲位,2例浅层裂开呈舟状时间均出现在72 h拆线后,因皮肤、皮下组织错位所致。
1.2 处理措施及效果4例会阴切口全层裂开的产妇即刻送回产房;3例会阴切口严重感染、彻底清创后伤口≥3 cm×2 cm×1.5 cm的产妇,在静脉滴注抗生素的同时,会阴伤口局部予5%聚维酮碘溶液纱条换药,2次/d,保持引流通畅,经过2~6 d后渗出明显减少,急性炎症消退后在产房清创。
清创术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去除切口表面的小血块及0.2 cm厚的皮肤、皮下组织,采用传统缝合法再次缝合。
7例在术后5 d拆线甲级愈合出院。
1.3 在家后续治疗和定期家访 2例会阴切口浅层呈舟状裂开、17例感染产妇清创后切口<3 cm×2 cm×1.5 cm,经抗炎和局部换药治疗,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出院,在家后续治疗。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红外线灯(医院借用)1盏、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小纱条、棉签、高锰酸钾片剂等治疗用物。
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处理
很多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阴有不同程度裂伤,或进行会阴侧切术等。
产褥期由于会阴处有恶露,分娩时较充血水肿,伤口愈合欠佳,容易发生感染。
常见表现:充红肿账,硬结,压之疼痛,切口表面有脓苔,严重者切口裂开。
处理:1.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一天两次。
2.会阴切口处,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
一天两次,注意防止冲洗液流进阴道内,防止倒流引起的感染。
3冲洗完会阴处涂以百多邦软膏。
4.勤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5.可看及线结者,必要时拆线,免得线结一直刺激,又吸收不了,影响伤口愈合。
以上是本人临床上,应用经验,可以借鉴,但个体差异,发生感染者还是得到医院进行处理。
会阴伤口感染的防治会阴伤口包括侧切口和撕裂伤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阴伤口感染,在很多医院很常见,我们在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见处理中,对不同情况的会阴伤口感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会阴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全身性的因素:孕妇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结核、重度妊高征等,导致全身营养不良,组织水肿,在这重情况下,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常会有会阴撕裂可能,并且撕裂易感染。
产科因素:滞产,多次阴道检查,慢性阴道炎,会阴切口缝合消毒不严格,对合不佳,疏密松紧不当,产后不注意会阴卫生,卧床不活动等等。
会阴伤口感染的防治单纯会阴水肿:会阴水肿不属于切口感染,但可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会阴切口感染。
可用50℅的硫酸鎂湿敷切口。
水肿较重者用60~100W的灯炮局部热烤,能加速血液循环或用周林频普保健治疗仪加速血液循环。
切口硬结:切口硬结为切口深部感染,或深部血肿吸收成硬结,往往感觉切口深部疼痛,严重者不能坐起,检查切口处有硬结,触之疼痛明显,外观切口表面可以正常。
对全身用抗生素不敏感。
治疗时用切口扇形封闭法效果佳;1%普鲁卡因1ml加庆大8万U混合,从硬结外缘进针,皮下注射皮丘,再沿切口边缘呈“扇”形表浅及深部封闭,1~2次/日,同时配和局部热敷。
有缓解疼痛、限制炎症扩散,促使硬结吸收作用。
或中药“黄金散”用茶或米醋调水外敷切口,2~3次/日,此药有消肿散结作用,对会阴切口部硬结疗效好。
切口全层裂开:因切口感染致切口愈和不良,切口全层裂开,表面可有浓液,用呋喃西林布换药,洁尔阴药液冲洗,2次/日;换药时注意去除脓苔,待局部浓液干净,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可行切口二期缝合;在骶麻下修剪会阴切口致新鲜组织处,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按会阴陈旧方法缝合。
术后注意保持切口卫生,局部换药2次/日,肌注抗生素,约90%病人伤口二期愈合。
此法和切口裂开逐渐换药相比,可以缩短疗程,可以避免日后阴道壁膨出。
肠线异物反应:因个体差异,有些产妇对肠线吸收缓慢,因局部排异物反应,当排除切口丝线之后,深部长线逐渐向浅表移行,钻开表皮,形成一个小窦道,易合并局部感染,临床处理很棘手,疗程长,效果差。
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10-09T15:11:02.00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2期作者:郑云方
[导读] 临床上应针对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对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以减少其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产科 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正常足月分娩并行会阴切开术的196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会阴侧切口感染与产妇本身的键康因素,术前的护理、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有关。
结论临床上应针对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对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以减少其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
【关键词】会阴切口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86-01
会阴侧切术是为了胎儿顺利出生的一种手术,侧切刀口虽然不大,但因其位置特殊,前近尿道,后近肛门,再加上产后大量恶露导致伤口非常容易造成感染。
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均极为不利[1]。
许多原因可导致会阴切口感染,所以侧切术后一个礼拜之内,伤口的细心护理、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减少侧切口的感染率促进产妇的健康,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实施会阴切开术的19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初产妇124例,经产妇76例,平均年龄27岁。
患者中有45例会阴发生感染,其中41例为单一的切口感染,4例伴有会阴切口撕裂伤,会阴侧切术前所有患者已告知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临床表现产后2~3d45例患者表现为会阴部疼痛,会阴伤口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其中4例患者脓液多,并且患者切口开裂并出现恶臭;伴有发热(体温≥38℃)切口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2感染原因分析
2.1全身因素产妇本人键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切口的愈合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合并肥胖症、产妇阴道炎、产科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肝病等内科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如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都会导致产妇机体抵抗力低下[1],机体内环境容易生长细菌,还容易促进肉芽的生长,不利于切口愈合[2];
2.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产房及病房消毒隔离不严格产房及病房空气消毒不严格,不规范,非工作人员随便进出产房,使产房内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而增加会阴侧方切口感染率。
2.3医护因素
2.3.1术者无菌观念差,手术操作及检查不当接生人员自身无菌观念不强,洗手消毒不严格; 会阴消毒不规范,接生过程中发生手套破裂等,均易发生产后会阴侧方切口感染。
产程观察中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肛查过多,过频,会破坏生殖系统的防御机制,细菌容易进入[3];也增加了会阴侧方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
会阴部有脓疱疮,毛囊炎者未及时应用抗生素,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环境污染、缝合前未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未遮盖肛门,未换污染的手套。
缝线末端过长垂于肛周将细菌带入创面。
引起创口感染 2.3.2未严格掌握会阴侧切的手术指征。
会阴侧切的手术指征有:
2.3.2.1产妇会阴弹性差、阴道口狭小或会阴部有炎症、水肿等情况,估计胎儿娩出时难免会发生会阴部严重的撕裂,会阴侧切势在必行。
2.3.2.2 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或者合并有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妊娠时,为了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对母婴的威胁,当胎头下降到会阴部时,就要做会阴切开术了,利于胎儿娩出。
2.3.2.3有高度近视眼的准妈妈,为避免第二产程过长导致视网膜剥离,也应及时行会阴侧切。
2.3.2.4还有些产妇先天条件非常好,但她们子宫口已开全,胎头较低,出现胎儿有明显的缺氧现象,胎儿的心率发生异常变化,或心跳节律不规律,且羊水混浊或混有胎便时,也是给我们做会阴侧切的一个讯号。
2.3.2.5当胎儿较大或胎头位置不正,再加上产力不强,胎头被阻于会阴难以娩出时,也是会阴侧切的指征。
2.3.2.6不足37周早产的宝宝往往不能耐受阴道过长时间的挤压,他们需要会阴侧切来帮助他们及早离开阴道这个环境。
3.3.3技术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熟练,阴道粘膜切口顶端缝合不严,间断缝合时,末穿透切口的基底层,有死腔以致恶露渗人潴留引起感染;会阴部皮肤消毒严格,为有菌伤口,靠近肛门极易污染,阴道检查时手指污染肛周粘液粪便,缝合前末彻底消毒会阴部皮肤引起感染。
局部组织血肿,异物可减弱切口组织抵抗力,为细菌繁殖提供一定的条件;产后护理不当,未重视产后24小时内恶露对会阴切口的影响,未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及产后便秘的预防及处理。
3 护理对策
3.1 孕期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孕期进行健康教育,妊娠中晚期积极筛查,完善各种检查,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合理的饮食。
增强产妇机体抵抗力,保证充分休息,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卫生习惯。
加强对产妇的卫生宣教,提高保健意识,指导其穿全棉内裤,用消过毒的卫生纸和护垫并经常更换,每次排便和排尿后要从前向后擦。
3.2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本身的业务水平。
完善无菌物品的检查制度。
3.3 产房应每日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每日定期空气细菌培养。
3.4 术后应使用抗生素,产妇出院前会阴切口每日2次用0.5%碘伏擦洗,严密观察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伤口有硬肿者及时用50%硫酸镁热敷,并用红外线灯照射30min,每日2次产妇取健侧卧位,以防恶露污染切口,勤更换会阴垫。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对胎膜早破的产妇产后必要时继续应用抗生素,以防止产后感染而影响会阴切口愈合。
对产后出血患者,针对出血原因,积极处理,迅速止血,必要时输血以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帮助婴儿早接触,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恶露量,加强产妇膳食调理,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加抵抗力。
5天后即可拆线,如不良可延期拆线,术后随访。
4讨论: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母婴免受产时损伤,但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切口感染。
会阴侧方切口感染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产妇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
做好会阴侧切感染的预防,以及一旦发生侧切感染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会阴侧切口感染与产妇本身的键康因素,术前的护理、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有关,只要加强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就能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从而提高产妇的应激能力和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切口快速愈合。
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学习及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无菌物品的检查制度。
切实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会阴侧切切口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赵金荣,王海波,周爱玲等.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因素对照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药,2015,37(4):559-560.
[2]王佳,黄荔红,游荔君等.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 371-373.
[3]索瑞君.会阴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65-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