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 格式:ppt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第一章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一、小说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二、小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三、小说是作家的宣泄工具第二节、第一个十年的小说(1917----1927)一、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1)鲁迅的《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这十四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918年4月、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孔已己》1918年冬、《药》(华老栓、华小栓、夏瑜)1919年4月、《明天》1919年6月、《一件小事》1919年7月、《风波》(九斤老太、七斤、赵七爷)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白光》1922年6月、《端午节》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
鲁迅的《彷徨》共收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13篇,《祝福》(祥林嫂、鲁四老爷)1924年2月7日,《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第一个十年小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大体状况是,新小说取得了文学正宗地位,而又有两类不同的派别。
一类是问题小说,以及之后转向的人生派写实小说,另一类则是自叙传小说和其他的抒情类小说。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的需要和西方文学的传入两个主要方面,这也是鲁迅所总结的。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对小说现代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让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是承担了沉重的社会使命。
文化运动革命是从推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入手的,随着文学刊物使用白话文的引领,最终落实到教育部规定小学实行国语教育,这对采用白话作为叙述语言的小说的发展和推广,自然起到基础性作用。
而社会方面还有潜在的背景,那就是新式教育形成了一代青年学生,在此基础上则形成了新小说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而现代的印刷业和出版业的发展也对文学活动的自我组织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
西方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而小说内部发展的成熟条件反而成为了潜在的要素。
从林纾翻译大量西方小说开始,因其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
这一时期是翻译小说的时代,译作多于著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的小说家基本都是在阅读西方小说的基础上走进创作的,其形式、叙事、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西方小说的直接影响。
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他发表了《孔乙己》《药》等著名篇目,尤其拉开了五四小说的序幕。
小说的革命从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但是等到五四运动爆发,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就加快了步伐,并迅速形成热潮。
小说新人不断涌现,重要作品迭出,小说更是向文学的中心位置移动,成为当时文学的中枢。
不过总体上说,除了鲁迅等个别天才之外,整体上的创作还是比较幼稚的。
第一个十年小说的整体状况是纷繁复杂头绪甚多的,外国前后三个阶段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乎是同时被引入创作,也使得小说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趋于多样化。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鲁迅小说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与大胆创新,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了卓越的范式。
而且笔墨盛净,又能入木三分,写人状物多用”白描“与”画眼睛“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在写意传神的传统。
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
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与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共同创立文学研究会,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等。
他的小说从不大段地铺陈华丽的语言,也极少长段的抒情、独白,而是语言干净、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家,他其实在有意识地践行语言的规范化,这使他的作品成为现代白话文的典范文本之一。
冰心
她是在文学研究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
提到她,我们不禁就会联想到她“爱的哲学”,即——母爱、童真、大自然,在她的作品中,这种“爱“可以疗救青年们受伤的心,也可以使冷硬的心充满温情,不光如此,她典雅、素洁而充盈着生命哲理感悟的小诗也在新诗坛上自成一格。
郁达夫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创造社。
郁达夫是一位广泛吸收异域营养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在他的身上,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代表作《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紧接着第二年,鲁迅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
“五四”小说就此拉开了序幕。
到了清末明初,小说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开始移动。
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把小说与维新革命相联系,强调小说的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提高了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
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更大的契机。
广泛的思想文化启蒙大潮对小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西洋小说的引入也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
问题小说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出现的一股小说“题材热”,是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小说家都写过“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他们艺术倾向不尽相同,却汇成了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
问题小说涉及的题材为广泛,其中触及最多的问题有劳动者的命运问题,男女青年的婚姻恋爱问题,人生的目的和道路问题,教育和儿童问题,军阀混战的战祸问题等等。
这些小说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们开设的药方,而在于他们真实地提出了为人们所关心的人生或社会问题,以引起注意。
二、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A.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B.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C. 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
三、问题小说创作▲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的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起步《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1921年发表《超人》,提出并试图解答“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