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4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使用时间:2013年9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的继承性;(2)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 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能力目标:(1)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生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
(2)传统习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建筑,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4)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等。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对今天中国人的、和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和,是的精神纽带。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4。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
《文化生活》第四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在形成并保留在,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征:(1)从、、、、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性。
(2)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传统文化崇尚的“浩然正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性。
这种性既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同时,它的具体内涵能够。
(3)“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性,是一个民族在,具有鲜明的、、和,是维系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克服,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才能,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应是:。
具体解释为,对于,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主干知识1、传统文化的特征2、传统文化的作用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三)合作探究: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四)误区点拨:(重点班学生完成)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五)目标检测:1.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二、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2、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2、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模式】教与学一体化,有效课堂;老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预习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本框题内容,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3分钟检查点评。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继承性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的继承,的继承,的继承,的继承。
(详见探究二)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传统文化的特点:⑴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⑵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作用。
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的态度是:“,”,,。
2、面对传统文化,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和。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要求的,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的、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或。
第二部分探究案『课堂学习』学习小组共同研讨、集中展示成果。
课堂25分钟完成本案内容。
探究一:看教材第39页方框内的图片,感悟传统文化及其特点探究二:体验文化的继承性,完成下表探究三:看教材第43页方框内的两种观点,探究以下问题:(1)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2)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三部分检测案『课堂检测』本节课知识的过关与巩固。
高中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2.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正确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自学研读教材至少两遍:先独立研读课本,再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记忆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写到我的疑惑处4.对探究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写出思路要点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金榜教程)二.预习自测判断:1. 存在于历史中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 )2.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所以是一成不变的。
( )三.整理巩固、构建体系四.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探究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眼下许多新人热衷中国传统婚礼:八抬大轿迎娶,新郎新娘要叩拜天地、高堂,还要夫妻对拜,再要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新人的床上要撒些吉祥之物,还要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新人在婚礼上要互打同心结等,同时,婚礼还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相声、京剧、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跷、耍滚灯,热闹非凡。
与时下普遍流行的西式婚礼相比,中国传统婚礼别有一番韵味。
(1)请将材料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分一下类。
(2)当前,传统婚礼受热捧,传统艺术融入到婚礼中并受到青睐,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探究点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发行,更是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
教材包括《弟子规》《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同时还加入了《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欣赏》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的精粹内容,这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能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如何正确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4.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中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和。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传统、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和。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
3.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存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探究】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否举例说明?2、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归纳: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有怎样的作用(双重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合作探究】1、《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2、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2.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3.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
2.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案-课前预习案】一、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2)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C案-课堂探究案】【探究1】视频欣赏:《传统文化荟萃》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探究2】一批美籍华裔青少年到聊城旅游。
作为聊城市的一名中学生,请你向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要求:第一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有何影响。
第二小组介绍聊城市的传统建筑;第三小组介绍聊城的传统文艺;第四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传统思想;并说明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并完成表格:表现含义影响地位例子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探究3】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大连经贸高中导学案(高二政治文)主编:薛徐静审核:王宇才课题:4.1传统文化的继承日期:2016 年4 月20 日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识记并能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能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增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等)【本课主要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阅读课本39 - 43 勾画思考: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等。
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典例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
③鲜明的。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
(识记)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态度:。
②意义:由于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会造成其发挥作用的结果不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自学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含义重要表现形式特点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探究案【探究一】话题:从周杰伦的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略)【预习导航】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的艺术。
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以、传统戏曲、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和道德观念等。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作用(1)如果能顺应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课堂探究】【探究一】我国西周时期,婚嫁有“六礼”:(1)纳采(送礼求婚)。
(2)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
(3)纳吉(送礼订婚)。
(4)纳征(送聘礼)。
(5)请期(议定婚期)。
(6)亲迎(新郎亲自迎娶)。
请问:(1)当今婚嫁习俗与西周时期是否相同?不同民族间婚嫁习俗是否相同?(2)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探究二】“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孝敬父母的非同寻常的故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懂得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预习检测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在长期①中形成并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③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其中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⑤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具有⑧和鲜明的⑨。
2.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如果⑩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谁也不能摆脱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正确发挥的作用,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正确对待的影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四、选择题1.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三个概念。
下列对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都是先进文化B.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先进文化,同时也存在着落后文化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传统文化没有这种差别D.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令世界瞩目。
第二单元《文化与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周次:第周【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地位;2、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掌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影响;明确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方法】议、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被称凝固的艺术)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和中国的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
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③。
传统文化是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课堂探究】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仍保留着喝乌龙茶,用筷子,说家乡话的习惯,每年清明,无数台胞侨胞纷纷返乡祭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
2.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基础梳理】1、阅读教材,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思考:你知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历史上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从传统文化含义中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思考:①你知道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这些传统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②中国有哪些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各自有怎样的特点?③中国传统文艺主要以什么为代表?请你举例说明?④中国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请你举例说明。
2、阅读教材,归纳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思考:①“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的“和”、“合”思想是什么关系?体现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谈谈你的想法。
(2)传统文化的作用3、阅读教材,归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合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现在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2、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的文化。
想一想:存在于历史中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探究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色(1)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3)鲜明的_________: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_______、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
判断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所以是一成不变的。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_________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_____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_________、妨碍_______的消极作用。
探究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___________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___________、去其糟粕”,___________,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___________要求的、积极向上的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___________。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三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四 自主学习:1、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①传统文化有何特点?②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③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学习。
2、制作思维导图探究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材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 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
有数据表明,75%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 为3: 7。
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其博客上撰文称,中国应该取消中医中药,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的官员辟谣。
问题1: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问题2:应该取消中医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点二: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措施)材料: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问题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六 达标检测1.近年来,关于过节燃放鞭炮是否应该被禁止的争论一直不休。
文化学者认为,对燃放鞭炮不能一禁了之,应该通过有效地疏导使人们享受到过节的乐趣。
节日燃放鞭炮属于()A.传统文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C.落后的过节方式D.传统文化中的糟粕2.人们今天所享用的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
高一()班第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识记并能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能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传统文化的能力。
3.增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难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初步掌
握重点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课前预习案】
二、预习自测(单项选择题)
1.2005年9月9日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新修订的法规,取消实行了13年之久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认为,燃放鞭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义重大,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疏导使人们享受民俗乐趣。
节日燃放鞭炮是()
A.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B.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C.封建迷信活动 D.落后的过节方式
2.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
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继承性
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④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3.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4.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5.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
许多台胞到山东参观访问时,都要去曲阜“三孔”圣地。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
6.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三、我的疑问:(有奖啦,大家积极参加哟)
四、知识体系构建
含义:
继承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继承
特点:、
作用
正确态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言必行,行必果。
”“国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
”
子贡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有信用。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先去掉哪个呢?”孔子说:“去掉军队。
”子贡又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二者之中先去掉谁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
”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经济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人,法制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人。
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探究二:
镜头一:2005年4月28日晚,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数十人到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听戏。
茶馆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细瓷盖碗,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的服务员穿梭往来。
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大佛龙井茶,后来又换上了浓香扑鼻的茉莉花茶。
更吸引客人的是一组充满京腔京韵的演出,包括京剧、单弦、清宫礼仪、含灯大鼓、顶技、五音联弹等。
整个晚上,两岸同胞共同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愫里。
表演快结束时,连战主席欣然挥笔写下“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
”
镜头二:2005年5月9日上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赴老家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祭祖。
按照当地的习俗,此次祭祖仪式分为行祭祖礼;鸣炮;主祭人就位;向先祖三鞠躬;行上香礼;行祭祖礼,三祭酒、酌酒;主祭,主祭人向先祖三鞠躬;鸣炮及礼成等9道步骤。
每到一处,宋楚瑜及家人均严格按照家乡风俗,任何一项程序也不敢怠慢。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
请结合以上两组镜头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