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70.61 KB
- 文档页数:6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1.定义流动单元是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
流动单元定义的提出为砂岩的储集层的划分及作图提出了比较量化的定义,同时为油藏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础。
并且,流动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储集岩体,都可以称之为流动单元。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开发条件的需要,流动单元的级次应该不断细化,一般分为以下4个级次:1)标志层法:用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或夹层进行划分,把泥岩或夹层纵向上分隔开的每一个层都称之为一个流动单元;2)沉积相法:用沉积相进行划分,把某几个相带或某几个相带的组合称之为流动单元;3)成因相法:把在沉积相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的成因相或岩相作为流动单元;4)渗流单元划分:具有特定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特征,是一个成因砂体或砂体内部的次级要素,其外界与成因砂体和次级要素的边界相一致,不能穿相。
渗流单元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符合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所需的三维地质模型。
2.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分类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沉积特征参数、储层宏观参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
表1-1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参数类型典型代表沉积特征参数层理构造、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岩厚度、砂岩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厚度储层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极差系数、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平均渗流半径、流动带指数流体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胶质沥青质含量综合参数流动系数、存储系数流动单元参数的选取要紧密的和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以及生产区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选取流动单元参数尤其重要,一般,这些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地层系数、饱和度、传导系数、存储系数、孔喉半径、孔喉比等。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对产能动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元 54区长 1油层组为例宋广寿 1 , 2,孙 卫 1,高 辉 1,莫建武 1( 1.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710069;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 :目的 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 。
方法 通过沉积微相 、储层综合定量分析 、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
结果 本次划分 ,选取了有效厚度 、孔 隙度 、渗透率 、突进系数 、流动带指数等参数 ,以元城油田元 54 区长 1 油层组为例 ,将储层划分为E 、G 、M 、P 4类流动单元 。
结论 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 、岩性 、物性和油层初始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 、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 。
关 键 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流动单元划分 ;产能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 : TE3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2274 Ⅹ ( 2010 ) 02 20299 205The cl a s si f i c a t i o n of fl ow u n i ts and i ts i n fluence o n deli v er abili ty performance : A ca s e of the Ch ang 1 forma t i o n of Y u an 54 Area s i n O r dos Ba si nS ON G Guang 2shou 1 , 2 , S UN W e i 1 , G AO H u i 1 , M O J ian 2wu 1( 1. D e p a r tm e n t of G eo l o g y / The Sta t e Key L a b o r a t o r y of C on t inen t a l D y nam ic s , No r thwe st U n i ve r sity, X i ′an 710069 , Ch i na;2. Chan g q ing O ilfie ld Comp a ny, Pe t r och i na, X i ′an 710021, Ch i na )T o ana l yze and p r opo s e the ra t i o na l m e a s u r e s of enhanc i ng the p r oduc t i o n and fl o od i ng deve l o p 2A b s tra c t : A i m m e n t effec t effec t i ve l y i n a l l k i nd s of fl o w un its . M e thod sB a s ed on comp rehen s i ve quan t ita t i ve ana l ysis and eva l u 2a ti o n of sed i m en ta ry m i c r ofac i e s and re se rvo ir . Re su lts Tak i ng Yuan 54 A rea s Chang 1 f o r m a ti o n i n Y uancheng o i lfi e l d a s an examp le, fi ve p a ram e te rs, i nc l ud i ng effi c i ency th ickne ss, po r o sity, p e r m eab ility, da sh fac t o r and fl o w 2z one i ndex a re se l ec ted f o r . The f o r m a ti o n is fi ne l y d i vi ded i n t o 4 typ e s of fl o w un its, i nc l ud i ng E, G, M , P . C o n 2c lu s i on The re su lts can be ve rifi ed w ith p r oduc ti o n behavi o r da ta each o the r and show tha t the se l ec ted va l u e s ofp a ram e te rs, comp rehen si ve eva l ua ti o n func ti o n s and i ndex e s f o r the fl o w un it d i vis i o n can tru l y and ob j ec t i v e l y r e 2flec t the geo l o gi c fea tu re s of u ltra 2l o w p e r m eab ility re se rvo ir, such a s poo r p r op e rty cha rac te risti c s and str o ng he t e r 2ogene i ty .Key word s :O rdo s B a s i n; u ltra 2l o w p e r m e ab i lity sand re s e r vo i r; fl o w un its subd i visi o n; de l i ve r ab i lity p e r f o r m a nce eva l ua t i o n1319 % ,平均空气渗透率 7111 ×10 - 3μm 2,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 ,属成岩性低孔 、特低渗透油 藏 。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1.定义流动单元是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
流动单元定义的提出为砂岩的储集层的划分及作图提出了比较量化的定义,同时为油藏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基础。
并且,流动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储集岩体,都可以称之为流动单元。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开发条件的需要,流动单元的级次应该不断细化,一般分为以下4个级次:1)标志层法:用区域上稳定发育的泥岩或夹层进行划分,把泥岩或夹层纵向上分隔开的每一个层都称之为一个流动单元;2)沉积相法:用沉积相进行划分,把某几个相带或某几个相带的组合称之为流动单元;3)成因相法:把在沉积相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的成因相或岩相作为流动单元;4)渗流单元划分:具有特定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特征,是一个成因砂体或砂体内部的次级要素,其外界与成因砂体和次级要素的边界相一致,不能穿相。
渗流单元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符合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所需的三维地质模型。
2.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分类描述储层流动单元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沉积特征参数、储层宏观参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
表1-1 描述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参数类型典型代表沉积特征参数层理构造、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砂岩厚度、砂岩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厚度储层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极差系数、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半径、平均渗流半径、流动带指数流体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胶质沥青质含量综合参数流动系数、存储系数流动单元参数的选取要紧密的和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以及生产区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选取流动单元参数尤其重要,一般,这些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地层系数、饱和度、传导系数、存储系数、孔喉半径、孔喉比等。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本文针对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分层指标、油藏品质指数、孔喉半径这5个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西山窑组二段储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该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的地质特征。
标签:低孔低渗储层流动单元Q型聚类分析西山窑组二段吐哈盆地1引言流动单元是由Hearn C. L.等(1984)提出的一个概念,定义为一个纵横向连续,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1]。
此后,众多专家及学者们用这一概念开展油气藏地质表征研究,并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进行了丰富和发展[2~4]。
大体可分为定性划分和定量划分两大类,并可细分为四种方法:①依据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进行划分;②根据夹层的展布与特征进行分类;③依据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区分和研究;④根据流体的特征与压力状况进行确定。
研究区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J2x2段)发育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储集性能较低,渗流阻力大和非均质性强烈等特点。
本次研究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该区流动单元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进行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
2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2.1参数选择(1)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孔隙度Фe,渗透率K。
(2)孔喉结构参数:孔喉半径(R35):油藏品质指数(RQI):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流动分层指标(FZI):2.2聚类分析本次研究选取J2x2段9口取心井472个分析化验数据点,利用孔隙度、渗透率、FZI 、RQI、R35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多次变量的引入和剔除,最终选出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渗透率和R35值,并用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分别为:I类流动单元:I=-41.333×lgR35+57.056×lgK-28.279II类流动单元:II=-52.44×lgR35 +39.236×lgK-10.957III类流动单元:III=-65.051×lgR35 +28.449×lgK-10.167IV类流动单元:IV=-69.571×lgR35 +16.118×lgK-15.159V类流动单元:V=-72.67×lgR35 +0.367×lgK-29.103利用上述判别函数依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归类,统计出各类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结果(表1)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参数聚类中心(表2)。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北断褶带,目的层系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礁滩相储集层。
其中,长兴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海绵礁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生屑白云岩等;飞仙关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等。
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好,但受沉积、成岩、构造等作用影响,各类品质储集层交错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
在深层礁滩相储层研究基础上,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储量动用程度低、动用难度大的现状,及区别于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研究难点,通过开展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及储层属性刻画关键参数优选,进一步开展礁滩相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参数、方法的研究,完善深层礁滩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图1)。
图1 普光气田地理位置图流动单元又称水力单元,是指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储层单元,它是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同一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水动力学特征,亦具有相似的水淹特点,不同的流动单元,其水淹特点亦不相同。
在侧向和垂向连续具有相同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集岩体,每一个流动单元代表一个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流体流动特征。
流动单元不同于砂体结构,亦有别于岩石物理参数的分布模型。
流动单元建立的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不仅能客观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特征,而且能描述到最小一级分隔体,它可以把一个储集体划分为若干个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各异的流动单元。
在同一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同,不同流动单元间则表现了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1 流动单元分析的基本方法储层空隙的变化决定着流体流动的不同层带,展布空间由着自身的分布规律,不同沉积体系形成的流动单元也有各自的规律。
启动压力梯度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低速非Darcy渗流现象,不是所有低渗透储层流体渗流都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当储层压力系数低于1时,低渗透储层才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渗流特征。
利用压汞参数定性“粗化”流动单元分类。
第I 类:排驱压力小,分选好,孔喉分布表现单峰特征;第II类:排驱压力较小,分选较差,孔喉分布表现单峰或双峰特征;第III类:排驱压力大,分选较差,孔喉分布表现正偏态或微负偏态特征;第IV类:排驱压力*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17-001)资助成果。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描述的分析方法宋子齐;陈荣环;康立明;杨金林;潘玲黎;王静;路向伟【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0)003【摘要】介绍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分别对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和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将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参数及物性特征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总页数】4页(P56-59)【作者】宋子齐;陈荣环;康立明;杨金林;潘玲黎;王静;路向伟【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流动单元的划分及描述 [J], 高兴军;吴少波;宋子齐;谭成仟2.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 [J], 金佩强;杨克远3.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 [J], 施玉娇;高振东;王起琮;王刚4.裂缝型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1储层为例 [J], 蒋平;赵应成;陈开远;李佳鸿;许晓明5.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 [J], 周金应;李治平;谷丽冰;张世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储层流动单元即储层中流体流动的最小单元。
储层中的流体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结构、连通性、岩石性质等。
储层流动单元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孔隙,也可以是一系列相连的孔隙,其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储层的岩性和成因。
研究储层流动单元可以揭示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规律和特征,为油气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岩心分析方法:通过对采集的岩心进行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孔隙表面性质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获得储层中孔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规律等信息,从而推断储层流动单元的特征。
2.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模拟实验,模拟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过程,可以研究储层流动单元的形状、大小与流体流动的关系。
3.水质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储层中流体的不同化学组分,如离子浓度、溶解气体等,可以揭示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路径和速度,进而推断出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和特征。
4.应力监测方法:通过监测储层中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可以推测储层中的流动通道和流动单元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5.人工注入实验方法:通过在储层中注入一定量的人工标记物质,如稳定同位素、示踪剂等,在储层流畅情况下,通过观察和分析注入物质在储层中的运移与分布,可以推断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态与规模。
综上所述,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是油气开发和管理的基础,通过上述几种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储层中流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储层流动单
元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和深入化,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应用作者:姜虹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特征参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并按照流动单元分类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优选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岩心孔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特征参数,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电分析资料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分别建立FZI的多参数拟合方程,并最终建立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关键词:流动单元;特征参数;流动带;渗透率0 引言流动单元是指垂向上及侧向上连续,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相似的储集岩体[1]。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孔喉半径的分布来划分;一种是流动层带指标(FZI)法划分。
本文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并建立相应的渗透率模型。
1 利用特征参数FZI划分流动单元其中FZI为流动层带指标;Fs为形状系数;Fsτ2为Kozeny常数;τ为迂曲度;Sgv为单位体积颗粒表面积,μm2;RQI为储集层质量指标;φZ为标准化孔隙度指标;K为渗透率,×10-3μm2;φ为有效孔隙度,%。
FZI综合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孔喉特征,具有相同FZI值的样品,应属于同一个流动单元,在渗透率K与孔隙度φ的双对数关系图中,属于同一流动单元的样品点应落在同一直线上,否则,应落在与之平行的直线上,见图1;在RQI与φZ关系图中,属于同一流动单元的点能够形成斜率为1的直线,FZI值不同的点(不同类流动单元)形成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见图2。
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110块岩心孔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公式(1-1,2)计算得到FZI 值的范围0.087-12.712,基于流动带指数范围,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电分析资料,将储层流动单元分为三类:Ⅰ类,FZI>5.0,Ⅱ类0.62 流动带判别函数方程建立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110块岩心的FZI值与地层对应的各测井曲线值之间建立相关关系,根据流动单元特征参数FZI与单一测井曲线的相关关系分析,根据权重差别,选择与FZI 相关性强的多条测井曲线,建立FZI的多参数拟合方程,经研究选取双侧向(Rt-Ri)以及三孔隙度曲线(AC、CNL、DEN)作为变量,进行相关拟合,见式(2-1)。
基于辫状河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分布规律随着地质物理技术的发展和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油田储层划分为流动单元是进行数值模拟和油田开发的必要前提。
然而,基于不同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本文以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和分布规律。
辫状河储层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沉积体系,由多条交错的河道、洪积平原和泥块体等构成。
其沉积结构复杂,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不均,因此存在一定的流动单元划分难度。
但在实际油藏开发中,只有准确划分辫状河储层的流动单元,才能实现水驱油,提高采收率。
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包括勘探井资料法、地震资料法、钻井测试资料法、地质统计学方法等。
在实践中,常常采用综合方法来进行划分。
其中,勘探井资料法是最常用的划分方法之一,主要基于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划分。
通过分析不同层段的岩石性质、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确定流动单元的上下边界和空间分布。
地震资料法则是基于地质剖面和地震速度图像来划分流动单元,通过合理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油藏内部的岩石、构造和孔隙骨架等信息,从而实现流动单元的划分。
钻井测试资料法是基于实测数据来划分流动单元,包括测井数据、钻柱取芯分析数据、压力测试数据等。
这种方法对于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适用性较好。
地质统计学方法包括反演方法、统计学分类方法等,通过对储层差异性的统计分析,实现流动单元划分。
针对辫状河储层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主要包括流动体积、空间分布和孔隙度规律。
在流动体积方面,辫状河储层的流动单元具有严格的纵向分布规律,即由上至下,单元流动体积逐渐减小。
在空间分布方面,辫状河储层的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河道和河道岸边部位,而洪积平原和泥块体部位则为非流动单元区域。
在孔隙度方面,由于辫状河储层的复杂沉积构造和地质特征,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不均,因此流动单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往往较高。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存储层流动单元是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件,它可以将多个存储节点组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存储池分割为多个虚拟的存储块,使得存储池的负载可以由多个节点来均衡分担,从而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基于数据块的划分方法、基于节点的划分方法和基于任务的划分方法。
基于数据块的划分方法是将数据块根据大小分割成多个虚拟的存储块,然后将每个存储块分配给不同的节点;基于节点的划分方法是将节点根据性能划分到不同的存储块中,使得每个存储块的性能都能够得到提升;基于任务的划分方法是将存储任务根据每个存储块的负载情况进行划分,以保证每个存储块都能够获得适当的任务量。
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同时也为存储系统的管理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存储系统中添加新的节点时,可以根据划分方法将新节点分配到合适的存储块中,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当存储系统中的节点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根据划分方法自动将存储任务分配到其他可用的存储块中,从而保证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对于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可以根据不同的存储系
统环境和应用场景,结合存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实现更为灵活、高效的存储资源管理。
虎狼峁区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作者:吴诗情丁海燕李威甘衫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3期[摘要]研究工区受沉积环境、构造因素及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非均质性强、层内与层间变化大、综合含水差异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突出,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相、储层岩石物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等15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孔隙度、渗透率、动层指数、渗透率极比、渗透率均质系数、砂体厚度、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别函数。
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为3类,结果显示I类流动单元具有良好的综合特性,与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流动单元;非均质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TH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354-011 研究区地质概况研究区虎狼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东部,虎狼峁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中生界三叠统延长组地层。
结合传统旋回厚度法及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法,在对比标志层控制下,将长6油组划为3个砂组,6个小层。
储层岩性以细砂为主,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经岩性、电性特征统计,长6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2.7×10-3um2,平均孔隙度11.1%;无论是平面,还是纵向上,非均质性都是非常严重。
2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2.1 定性选择流动单元参数基础流动单元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影响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沉积相、储层岩石物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等。
针对研究区特质选用了孔隙度(?)、渗透率(K)、动层指数(FZI)、砂层厚度(H)、有效厚度(h)、储层品质系数[(?/K )1/2]、地层系数(KH)、储油能力(?*So*H)、含油饱和度(So)、渗透率变异系数(Vk)、渗透率突进系数(Tk)、渗透率极差(Jk)、渗透率极比(Bk)、渗透率均值系数(kp)、隔夹层分布密度(Dk)共15个参数做为划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