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村居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断句及赏析《村居》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村居》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断句、赏析及作者简介,供大家收藏学习。
【原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词语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断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整首诗抓住了春天典型的景物和春日里孩子们的活动来写,写出了春天赋予人们的无限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这首绝句就像一幅画,前两句写绿草、飞鸟、杨柳、炊烟等静态景物,突出地描绘出春日村居的宁静。
后两句写儿童归家,放飞风筝的动态,动静结合,除了进一步深化主题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宽松和谐的美感与生活气息。
诗人那种悠然自得而又略带闲愁的心境,也就在这样幽雅的景物描写中随意流出。
【作者简介】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古诗二首
村居 【清】高
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咏柳 【
唐tánɡ】贺hè知章 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双横线里的生字带组词:
莺yīnɡ(黄莺,夜莺)拂fú(吹拂,拂拭)堤dī(河堤,堤坝)柳liǔ(柳树,柳叶)醉zuì(喝醉,醉酒)咏yǒnɡ(歌咏,吟咏)妆zhuānɡ(化妆,装扮)丝sī(蚕丝,丝巾)绦tāo (宫绦,绦纶)裁cái (裁缝,剪裁,裁判,仲裁)剪jiǎn
(剪刀,剪断)
田字格生字带组词: 诗shī(诗人)(诗歌)童tónɡ
(儿童)(童话)
趁chèn (趁着)(趁早)碧bì(碧绿)(碧玉) 妆zhuānɡ(化妆)(装扮)绿lǜ(绿色)(绿豆) 丝sī
(丝巾)(丝绵)剪jiǎn (剪刀)(剪子)。
村居古诗和咏柳古诗村居古诗和咏柳古诗如下:1、村居古诗如下三首:①《村居》[作者] 高鼎 [朝代] 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村居》[作者] 张舜民 [朝代] 宋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③《清平乐·村居》[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咏柳古诗如下十首:①《咏柳》[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咏柳》[作者] 王克功 [朝代] 宋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
灞桥何限经行者,不记寻花击马时。
③《赠柳》[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④《咏柳》[作者] 曾巩 [朝代] 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⑤《咏柳》[作者] 韩偓 [朝代] 唐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⑥《咏柳》[作者] 薛逢 [朝代] 唐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⑦《咏柳》[作者] 吴融 [朝代] 唐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⑧《咏柳》[作者] 李咸用 [朝代] 唐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夸炫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⑨《咏柳》[作者] 日本贡使 [朝代] 明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⑩《咏柳》[作者] 杨慎 [朝代] 明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课内必背古诗+译文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课内必背段落2.《找春天》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村居》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村居》原文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注释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风筝。
鸢,老鹰。
《村居》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
《村居》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遍地姹紫嫣红,而村野田间,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
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高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
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
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早春二月,青草生长,黄莺飞舞,柳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似乎都陶醉在了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了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无数柔嫩的柳条像丝带一样垂下来。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意:六月西湖的风光,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碧绿的荷叶无穷无尽,一直延伸到了天边,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开了花瓣,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美丽。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快乐地鸣叫,一行白鹭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02 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13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意: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繁茂。
无情的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吹来,它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第27页)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送给别人玫瑰,手也会留下香味。
说明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平时帮助他人,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有人帮助。
这说明关爱是相互的。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雪中送炭”的行为比“锦上添花”的行为更让人感动。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第39页)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古代,“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时辰,“鼠、牛、虎、兔……”是十二生肖。
《村居》原文及译文《村居》原文及译文《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居》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居》原文:张舜民〔宋代〕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村居》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
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
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5 古诗文和日积月累一、古诗文盘点。
第1课古诗二首(必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参考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参考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第15课古诗二首(必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参考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参考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二、日积月累盘点。
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参考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语文园地二(帮助他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语文园地三十二生肖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语文园地四(诚信名言)轻诺必寡信------《老子》失信不立---------《左传》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语文园地五(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古诗二首《村居》知识点《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儿童的天真活泼,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关于《村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诗词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字词释义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三、诗句赏析1、“草长莺飞二月天”这句诗描绘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欢快地飞翔的景象。
一个“长”字,一个“飞”字,把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月天”点明了时间,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拂堤杨柳醉春烟”“拂堤”写出了杨柳枝条的柔软和修长,“醉”字则把杨柳拟人化,仿佛杨柳被春天的美景所陶醉。
而“春烟”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雾气迷蒙的特点,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他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归来早”表现了孩子们对放风筝的急切心情,“忙趁”则突出了他们珍惜春光、尽情玩耍的活泼天性。
四、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五、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以静态的草、动态的莺、静态的堤岸和动态的杨柳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以小见大诗中通过描写儿童放风筝这一小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以小见大,富有生活情趣。
二年级古诗二首村居的意思村居一独树花开亚香杨,幽居深处养儿郎。
微雨垂帘绿萝蔓,晚风拂面清吟唱。
池际荷花倒映天,山边麦浪渐成黄。
莫嫌宫商远相错,散步林间感自强。
1. 这首古诗描述了一座村庄中一户人家的生活。
2. 古诗中,描述的独树花开的亚香杨很美,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3. 这家人住在村庄深处,有一个幽静的居所来养育儿女。
4. 居所里,营造了宁静的环境,微雨垂帘,绿萝蔓,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5. 夜晚,微风吹拂着他们的面庞,静静地吟唱,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安慰和满足。
6. 诗句“池际荷花倒映天”,描绘出了一幅荷塘月色,荷花倒影在水中,十分美丽。
7. 山边的麦浪渐渐成熟变黄,描述了农村秋季丰收的景象。
8. 诗句“莫嫌宫商远相错”,表达了村民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和喜爱。
9. 散步林间,感到自强,表达了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村居二野水东流泻玉壺,古槐依旧半偏舒。
林光闪耀初升日,屋漏无声备夜雨。
窗花淡烟清似梦,庭柳轻烟绿比翠。
博物馆开放寻归家,青松葱茏路漫漫。
1.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田园风光和家乡记忆。
2. 古诗中,描述了一条野水流淌,对比古槐的静态和安定。
3. 比喻时间的流逝,野水已流淌到远方,古槐依旧挺立。
4. 林光闪耀,初升日的美丽画面,非常美丽。
5. 屋子里漏雨无声,人们知道:夜雨就要到了。
6. 房间里的花朵淡淡的,烟雾环绕,宛如一个梦境。
7. 树阴下庭院里的柳树轻轻地摆动,像一道绿色的风景线,美丽极了。
8. 让人回忆起家乡的美丽和宁静。
9. 古诗中不忘提到博物馆,表达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追求和尊重。
10. 最后一句“青松葱茏路漫漫”,描述了自己的未来要走的路途,要继续前进,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