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村居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断句及赏析《村居》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村居》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断句、赏析及作者简介,供大家收藏学习。
【原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词语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断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整首诗抓住了春天典型的景物和春日里孩子们的活动来写,写出了春天赋予人们的无限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这首绝句就像一幅画,前两句写绿草、飞鸟、杨柳、炊烟等静态景物,突出地描绘出春日村居的宁静。
后两句写儿童归家,放飞风筝的动态,动静结合,除了进一步深化主题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宽松和谐的美感与生活气息。
诗人那种悠然自得而又略带闲愁的心境,也就在这样幽雅的景物描写中随意流出。
【作者简介】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了二月的春景,小草在阳光下迅速生长,黄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烟中的柔美姿态,仿佛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转而描绘儿童的快乐生活,儿童们早早地从学校回来,他们不畏春寒,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里的“散学归来早”描绘了儿童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忙趁东风放纸鸢”则描绘了他们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游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他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柳树比作用碧玉装扮而成,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翠绿与柔美,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
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则是对柳枝的细腻描写。
柳枝柔软垂下,像绿色的丝带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柳枝的婀娜多姿。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人不禁好奇这细嫩的叶片是如何形成的。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解释了柳叶的形态是春风修剪而成的。
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创造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比喻贴切,通过对柳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村居古诗意思全解简短的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长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早春风光。
这首诗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逐句解释如下:
1. “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了春天典型的景象,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的时候,小草开始生长,黄莺翩翩飞舞在蓝天之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拂”字,写出枝条的轻盈,描绘出景物的动态,“醉”字,表达出诗人迷恋这良辰美景的闲适之情。
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这首诗简单易懂,通过描绘早春景色和孩子们在草地和河边玩耍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高鼎《村居》原文+赏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村居的诗意及解析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村居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原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3篇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3篇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那,溪边长满了翠绿的那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那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那儿子,他正横翁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那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翁:趴。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这首词,作者用六句话写了五个人物,而翁媪和小儿却又写得相当传神,栩栩如生,原因何在?我觉得主要的是作者善于把握现实生活,摄取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如写“翁媪”,则抓住了“醉里”“相媚好”;写“小儿”,则抓住了在溪头“卧剥莲蓬”,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举动,又通过概括性强而色泽鲜明的语言来表现,因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把读者紧紧地攫住。
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
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通常会包含两首古诗。
以下是两首古诗的示例,但请注意,由于教材版本和地区不同,古诗的选取也可能有所不同。
1.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以上两首古诗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语言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古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村居生活的平静和愉悦。
诗中草长、莺飞,杨柳摇曳,呈现出妙不可言的春光和生机。
同时,儿童放飞纸鸢,更添了别样的欢乐氛围。
古诗:《谁知道》。
花落花开年复年,今宵何夕见星辰。
牵牛索女织女星,润物无声天有情。
这首诗通过揭示自然界的变化和恒久不变的规律,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爱心。
诗中花开花落,星辰发生变化,周而复始,就像牛郎织女一样,有着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展现出了天地间的无声润物之情。
古诗二首《村居》知识点《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儿童的天真活泼,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关于《村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诗词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字词释义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三、诗句赏析1、“草长莺飞二月天”这句诗描绘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欢快地飞翔的景象。
一个“长”字,一个“飞”字,把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月天”点明了时间,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拂堤杨柳醉春烟”“拂堤”写出了杨柳枝条的柔软和修长,“醉”字则把杨柳拟人化,仿佛杨柳被春天的美景所陶醉。
而“春烟”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雾气迷蒙的特点,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他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归来早”表现了孩子们对放风筝的急切心情,“忙趁”则突出了他们珍惜春光、尽情玩耍的活泼天性。
四、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五、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以静态的草、动态的莺、静态的堤岸和动态的杨柳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以小见大诗中通过描写儿童放风筝这一小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以小见大,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