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5
病感染检测的意义与常见方法病原体感染检测的意义与常见方法病原体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进入宿主并扩散,引发疾病的过程。
准确检测病原体感染对于早期预防、快速干预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病感染检测的意义以及常见的检测方法。
一、病感染检测的意义1. 早期诊断与治疗:通过感染检测,可以在感染初期及时发现病原体的存在,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 防止传播:感染病原体的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
3.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的病原体感染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检测可以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类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防止过度治疗:部分疾病的症状与病原体感染相似,通过感染检测可以明确是否为感染引起的症状,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发生。
二、常见的病感染检测方法1. 细菌和真菌感染检测:(1)细菌培养:通过培养患者样本中的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及菌落特征,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和敏感性。
(2)真菌培养:类似于细菌培养,针对患者可能感染的真菌,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3)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通过扩增目标微生物的DNA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感染情况,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病毒感染检测:(1)PCR检测:PCR检测对于病毒核酸的扩增和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常用于HIV、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检测。
(2)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存在,诊断病毒感染。
3. 寄生虫感染检测:(1)血液显微镜检查:对于一些血液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或其他样本,检测寄生虫的存在与数量。
(2)免疫学检测:采用免疫学技术检测患者的抗体水平或寄生虫特异性抗原,诊断寄生虫感染。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内容摘要: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分病原学检测、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
因检测方法较多,很多医护人员、甚至实验室人员也不能完全掌握。
为方便理解,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4种过筛试验和7种确诊试验的区别;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过筛试验与确诊试验不同结果的4种组合模式所对应的临床意义。
WHO推荐用VDRL和RPR方法(现临床常用TRUST方法代替)对血清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用TPPA、TPHA (现临床常用TP-ELISA代替)等方法做确证试验,本文对这些试验作了重点介绍。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3~6周后,可在患者血清中检出2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螺旋体抗原的抗体,另一种是针对非螺旋体抗原(心磷脂)的抗体。
抗体又称为反应素。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分病原学检测、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
一、病原学检测:材料: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无菌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等。
方法: 1.取材:①皮肤粘膜损害部位取材:先在玻片上加无菌盐水1滴,用棉拭子擦去皮损部位污物,如有痂皮,可用钝刀除去,嘱患者用手挤压皮损周围,使组织液渗出,用钝刀轻轻地刮取组织液(避免出血),将组织渗出液与玻片上无菌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后镜检。
②淋巴结取材:消毒淋巴结表面皮肤,用1m1注射器配12号针头,吸取0.25-0.5ml无菌盐水,以无菌操作穿刺淋巴结并注入盐水,再吸入注射器内,如此反复二三次,取少量淋巴液直接滴加于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③羊膜穿刺术:梅毒孕妇的羊膜穿刺术应由专业人员操作,获得羊水直接滴加于玻片,加盖片后镜检。
2.显微镜检查:①打开暗视野显微镜,在聚光器上加一滴蒸馏水(湿式)。
②将玻片置于载物台上。
③上升聚光器使蒸馏水接触玻片的底部,先用 10倍物镜调焦,再用40倍物镜观察。
【结果】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如有发光的典型螺旋状梅毒螺旋体及特征性运动方式(旋转运动、伸缩移行、弯曲前行)为阳性结果。
二过筛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检测针对心磷脂的抗体。
梅毒实文验档素材室诊断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根本原理】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依据其特别形态和运动方法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外表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觅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法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p m,直径小于0.2p 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法。
暗视野显微镜下发觉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汇报】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工程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解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考前须知】1.取材时尽量防止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马上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根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1.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