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0.49 KB
- 文档页数:5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思考题【名词解释】【温热环境】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小气候】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产热调节】指在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
【散热调节】指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
【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指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时的温度范围。
【露点】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的图。
【有效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温湿指数】指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风冷指数】是指由气温与风速相结合评价寒冷程度的指数。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家畜环境卫生学资料库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一切事物的综合。
2.应激: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等热区: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4.临界温度(下限):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
5.热性喘息:当气温升高到某一限度时,动物开始加快呼吸表现为呼吸急速,浅表,张口伸舌,唾沫直流。
6.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7.绝度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8.饱和水汽压: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9.露点:在空气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光周期: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地球上出现一天24小时中有明暗的循环。
11.采光系数:畜舍玻璃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12.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13.潜热:动物机体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道蒸发散热,不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14.显热:动物机体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导致空气温度发生变化。
15.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某一具体地点的地平面所构成的最小夹角。
16.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生产产品过程中增加的热量,如生长、繁殖、产乳、产蛋。
17.蒸发散热: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
18.化学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下,散热调节已不能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或减少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增加或减少产热。
19.温湿指数: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20.风冷指数: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来估计天气寒冷指数的一种指标。
21.被动免疫:家畜的母体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血液输送给子宫中的胎儿,初生子畜依赖于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来抵抗疾病。
22.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 C.人工授精室 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 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 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 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第四章:热环境(温度,湿度是重点)热环境: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途径):基础代谢产热,体增热,生产代谢产热,活动产热基础代谢产热:基础代谢在动物上常成为饥饿代谢,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的状态下的产热量.体增热: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HI)也称为热增耗,增生热,特殊动力作用(SDA)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产乳,产蛋,产毛等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活动,觅食,饮水,争斗,适应欢迎变化和其他胜利活动等而增加的产热量.*体增热对于低温环境仲动物御寒具有仲要作用,但在高温环境中则会增加动物的热负荷.动物散热的形式(途径):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辐射散热:是指动物与周围环境可度量距离内物体之间的电磁波形式进行的热交换.传导散热:是指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者原子的震动或者旋转等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对流散热:是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位移造成的热传递.蒸发散热:是指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高温时动物的体热调节: (1)加少热产量(2)增加非蒸发散热量(3)提高蒸发散热量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等热区是指下限临界温度与上限临界温度之间的环境温度范围.舒适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临界温度(等热区下限临界温度):是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舒适区:是指动物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若环境温度在舒适区内,家畜最为舒适,饲料利用率最高,生产力最高.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1.动物种类和品种2.年龄和体重3.被毛与皮肤状态4.生产力(生产力高的个体临界温度低)5.日粮营养水平与动物营养状况6.饲养管理制度7.对环境的适应和驯化等热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了解)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 . 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高温对动物的影响1.高温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机能,行为.2.高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饮水量,繁殖性能,生长肥育,产蛋性能,产奶性能,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死亡率.3.高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①高温直接引起动物产生疾病②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衍,诱发传染病③高温有利于病媒昆虫繁衍和活动,有可能导致疾病流行④高温为寄生虫繁衍创造了条件,有可能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⑤高温可降低动物抵抗力,诱发疾病⑥高温可降低饲料品质,使动物产生疾病高温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1.公畜:在高温环境中,公畜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高温使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对公畜精液品质的不良影响一般在遭受高温作用1-2周后才表现出来,即使停止高温作用,也需要7-8周后才能逐渐恢复.2.母畜:高温环境使母畜情期受胎率降低.高温对妊娠早期母畜的危害最大,在配种后胚胎附植于子宫前后若干天,高温更易导致胚胎早期死亡.高温可使母畜发情期延迟,发情持续时间缩短,异常发情率和乏情率提高,高温会使母畜排卵数减少.高温影响母畜繁殖力的原因主要有:1.高温导致体温升高2.高温减少母畜子宫供血量3.高温导致内分泌机能失调4 .高温导致动物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低温对动物的影响(了解)1.低温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行为2.低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食量与饲料消化利用率,生长发育,产奶量,产蛋性能,繁殖力,畜产品品质,死亡率.低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①低温直接导致动物发病②低温可通过影响病原微生物,媒介虫和寄生虫而影响动物健康. ③低温改变机体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使冬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季节性④低温通过影响饲料品质来使动物发病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潮湿成都的物理量描述空气湿度的指标: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本身所产生的压力,单位为帕(Pa)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g/m3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单位为℃空气湿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1.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感染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升高,并利于其流行.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猪瘟,猪丹毒和鸡球虫病等最易发生流行,家畜亦易患疥,癣及湿疹等皮肤病.高湿使吸吮疥癣虫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湿对疥癣蔓延起着重要作用.高湿有利于秃毛癣菌丝的发育,使其在畜群中发生和蔓延.高湿还有利于空气中猪布氏杆菌,鼻疽放线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无囊膜病毒的存活.高温高湿有其利于霉菌的繁殖,造成饲料,垫草的霉烂,极易造成霉玉米,使赤霉病及曲霉病大量发生.在梅雨季节,畜舍内高温高湿往往使幼畜的肺炎,白痢和球虫病暴发蔓延或者流行.低温高湿,家畜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肌肉,关节的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痛等.但在温度适宜或者偏高的环境中,高湿有助于空气中灰尘下降,使空气较为干净,为防止和控制呼吸道疾病有利.2.低湿环境空气过分干燥,特别使再加以高温,能使皮肤和外露粘膜发生干裂,从而煎肉皮肤和外露粘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低湿有利于白色菌葡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以及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的存活.湿度过低易使家禽羽毛生长不良.低湿还是家禽互啄癖发生和猪皮肤落屑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高燥会使空气中尘埃和微生物含量提高,易引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并有利于其他疾病的传播.畜舍的防潮措施(防止畜舍空气湿度过大的基本措施)1.畜牧场场址应选择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2.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上升,在墙身和墙角交界处设防潮层3.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确保供水系统不漏水,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4.即使清除粪尿和污水,有条件的最好训练接触(如猪)定点排粪尿或者在舍外排粪排尿5.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暖设计,冬季应注意畜舍保温,防止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6.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并及时排除潮湿空气7.使用干燥垫料,如稻草,麦秸,锯末,干土等,以吸收地面和空气中的水分*气温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较高空气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的水平流动,称为”风”气流的状态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一种特殊的图式表示风向的分配情况,即将风向的频率按比例绘在8或16 个方位上,这种图被称为”风向玫瑰图”即”风向平面图”空气热环境的综合评定:有效温度,温湿度指标,风冷却指标,湿卡他冷却力有效温度(ET) :亦称”实感温度”或”体感温度”,是综合反应气温,气湿和气流对家畜体热调节影响的指标温湿度指标(THI):使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风冷却指标:是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天气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湿卡他冷却力:是用以评定气温,气湿,风速,辐射四因素综合炎热程度的指标.第五章:海拔高度,气压,光照和噪音对家畜的影响光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波长大,能量低,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光热效应.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表面,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血管扩张,温度升高,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使物质代谢加速,细胞增长,并有消炎,镇痛和降低血压及降低神经兴奋性等作用.因此在人医和兽医上常用红外线来治疗冻伤,风湿性肌肉炎,关节炎及神经痛等疾病☆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1.杀菌作用2.抗痀佝偻病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红斑作用(特异反应)5.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6.提高畜禽生产力7.光敏性皮炎(多发于白色皮肤的动物,特别是动物无毛和少毛部位)8.光照性眼炎(角膜损伤,眼红,眼痛,灼热感,流泪等)可见光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1.光的波长对家畜繁殖的影响:红光可延迟鸡的性成熟,使产蛋量增加,蛋的受精率下降.红光也可延长小母猪性成熟的时间2.光照强度对家畜繁殖的影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动物的繁殖活动.雄禽的性活动可能需要较强的光照,光照强度对小母猪性成熟具有重要影响,低光照强度不利于母畜子宫发育3.光照时间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的繁殖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驴等动物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绵羊和赡养等动物则在秋季日照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发情配种,一般而言,延长光照,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繁殖活动,短日照动物与长日照动物相反,延长光照,则抑制动物繁殖活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听力损伤2.干扰睡眠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4.对胎儿的影响噪声对畜禽的危害1.产奶量(下降)2.产蛋量(下降)3.生长肥育(产生不利影响)4 . 生理机能(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可引起动物烦躁不安,神经紧张)5 . 行为(发生惊恐反应)畜牧场噪音的控制(了解)1.选好场址,尽量避免外界干扰2.合理地规划畜牧场,使骑车,拖拉机等不能靠近畜舍,还可利用地形做隔音屏障,降低噪音3.畜牧场内应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机械设备,装臵机械时应注意消声隔音4.畜牧场及畜舍周围应大量植树,可降低外来的噪音第六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与空气离子()氨(NH3)对家畜的危害在畜舍中,氨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家畜的呼吸道粘膜上.氨能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粘膜充血,喉间水肿.氨被动物吸入呼吸道系统后,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NH3由肺泡进入血液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或碱性高铁血红素,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低浓度的氨可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心如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上皮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状.家畜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下降,这种症状称为”氨的半中毒”或者”慢性中毒”.如果氨的浓度较高,则可使对家畜出现明显的兵力反应和症状,这种症状称为”氨中毒”.在畜牧业生产中,氨中毒易被人发现,而慢性中毒往往不易察觉,却给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寒冷地区,冬季为了保暖,常禁闭门窗(尤其在夜间),忧郁通风换气不良,舍内的氨容易大量滞留,饲养人员在舍内工作,高浓度的氨刺激眼结膜,产生灼伤和流泪,并引起咳嗽,严重者可导致眼结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氨的卫生学要求:我国劳动为生标准规定空气中的氨含量最高不得超过30mg/m3硫化氢(H2S)对家畜的危害H2S主要是刺激动物呼吸道系统及其他系统粘膜,易溶于动物粘膜仲的水分,与粘液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眼结膜炎,表现流泪,角膜混浊,畏光等症状; H2S还可引起鼻炎,气管炎,咽喉灼伤甚至肺水肿.动物经常吸入低浓度的H2S可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偶尔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H2S在肺泡内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内,氧化成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游离在血液中的H2S,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脢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火星,影响细胞的氧化过长,造成组织缺氧,所以,长期处于低浓度H2S的环境中的家畜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肠胃病,心脏衰弱等.高浓度的H2S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H2S的为生标准:畜舍空气中H2S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5.58mg/m3.我国劳动为生部的规定,空气H2S含量不得超过10mg/m3减少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1.科学进行畜舍建筑设计2.日常管理①及时清理粪尿,污水,避免粪尿在畜舍内分解产生有害气体,训练家畜定点排泄,或者到舍外排泄,从而有效的减少畜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②注意畜舍防潮③勤换垫料与垫草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⑤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⑥在粪便中加入化学试剂减少有害气体⑦采用微生物活菌制剂降解有害物质⑧合理配合日粮和使用添加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微粒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了解)1.微粒对畜禽健康的直接危害2.微粒可作为有害气体的载体侵入动物体内3.微粒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载体消除或减少畜舍空气微粒的措施1.在畜牧场四周中止防护林带,减少风力,阻滞外界灰尘的产生;对畜牧场内进行绿化,路旁种植草皮,灌木,乔木,高矮结合,尽量减少裸地面积,以减少尘粒的产生.2.饲料车间,甘草垛应远离畜舍,且避免在畜舍上风向,以减少饲料粉尘对畜舍空气的污染.3.在畜舍内分发干草和反动垫料要轻,以减少尘粒的产生4.尽量减少干粉料饲喂动物,改用颗粒饲料,或者拌湿饲喂5.禁止带畜干扫畜舍地面,禁止在畜舍中刷拭家畜6.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空气微粒的产生7.定时通风换气,及时排除舍内微粒及有害气体8.必要时进风口可安装滤尘器,或采用管道正压通风,在风管中设除尘,消毒装臵,对空气进行过滤,以减少微粒量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滴核传播,尘埃传播减少畜牧场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第一,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病源,如医院,兽医院,皮革厂,屠宰场等各种加工厂,防止这些场所病原微生物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害第二,畜牧场周围应设防护林带,并以围墙封闭,防止一些小动物把外界的疾病带入场内;畜牧场应与公路主干线保持安全距离,以专用道与主干公路相连,防止过往车辆带来病原;畜牧场内部要分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尸体及粪便处理区,以防病原微生物的蔓延第三,在畜牧场的大门设臵消毒及车辆喷雾消毒设施,保证外出车辆不带入病原,在各生产功能区入口处,各畜禽舍入口处及过往通道设臵消毒池及紫外灯,尽量减少带入病原微生物的机会第四,场内要绿化,畜舍内要保持清洁,减少尘埃粒子第五,定时通风换气,减少一切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条件,必要时采用除尘器净化空气第六,定期和不定期消毒第十章: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和布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内容:1.前言2.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3.主要工艺参数 4 .畜群组成及周转 5.饲养管理方式6.为生防疫制度7.牧场环境参数和建筑标准8.各种畜舍的样式,构造的选择和设备选型9.附属建筑及设施10.环境保护措施畜牧场场址选择时对水源的要求:畜牧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为生防护对地形,地势的要求(土壤---次要考虑)要求牧场场址的地形应开阔正气,并有足够的面积.要避免选择过于狭长或迂角太多的场地.牧场场址应地势高燥,平坦.一般有求牧场场地至少应高出当地利是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场地少有坡度,便于场地排水,但场地坡度不易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5%畜牧场场址选择时考虑社会联系因素畜牧场应选择在文化,商业区及居民点的下风处且地势较低处,但要避开其污水排出口,同事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使牧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选择场址还应考虑供电条件,饲料的方便供应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与利用,特别使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畜牧场,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畜牧场可分为三个功能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隔离区第十一章:畜舍设计及畜舍环境控制与管理半开放式畜舍:使三面有墙,一面仅有半截墙的畜舍,多用于单列的小跨度畜舍半开放式畜舍的使用范围: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畜舍跨度较小,仅使用于小型牧场,温暖地区可用作成年畜禽舍,炎热地区可用作产房,幼畜舍开放式畜舍:是指面(正面)或四面无墙的畜舍,后者也称为棚舍开放式畜舍的使用范围:开放式畜舍适用于炎热地区各种动物生产和温暖地区成年猪鸡牛羊生产,但需要做好棚顶的隔热设计.也可用作遮阳棚,物料堆棚.主要家畜所需的环境参数:适宜温度,生产环境,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空气微生物畜舍的防暑与降温畜舍的隔热设计: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合理确定屋顶的隔热构造;通风屋顶;浅色围护结构外表面降温设备选型:喷雾降温设备;湿帘降温设备;水冷式空气冷却器建筑防暑与绿化:阻滞好畜舍通风;遮阳;绿化绿化降温的作用表现为:①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热以降低气温②通过遮阳以降低辐射③通过植物根部所保持的水分,可从地面吸收大量热能而降低空气温度畜舍与畜体降温措施1.蒸发降温畜体蒸发降温防暑:畜体喷淋和喷雾只能间歇的进行,不应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家畜采食与休息环境蒸发降温:地面淋水屋顶喷淋,舍内喷雾2.机械制冷:降温效果最好,但成本很高,目前仅在数种畜舍,种蛋库,畜产品冷库中应用(论述题:简述珠三角地区在冬季给小猪的)畜舍保温防寒:畜舍防寒保暖设计:冬季低限热阻;加强屋顶和无棚的保温隔热设计;墙壁的隔热设计;门窗设计;地面的保温隔热设计;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成.供暖设备选型:热风炉式空气加热器;暖风机式空气加热器;太阳能式空气加热;电热保温伞;电热地板;红外线灯保温伞;热水加热地板;电热育雏笼.防寒保暖的管理措施:1.增加饲养密度2.防湿防潮3.利用垫草垫料4.加强畜舍的维修保养光照方案设计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地面有效面积之比.常用1:x的形式来表示照明设备的安装:①确定灯的高度:灯的高度直接影响地面的光照度②确定灯的数量:灯数量=畜舍地面面积*a/b/c ,其中a为畜舍所需的照度,b为1w光源为每平方米地面积所提供的照度,c为每只灯的功率③灯的分布:为使舍内的光照比较均匀,应适当降低每个灯的瓦数,增加舍内的总装灯数④人工光照的管措理施(常采用的人工控制光照制度)1.恒定光照制度:式培育小母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即自出雏后第二天起直到开产为止每日用恒定的8h光照;从开产之日起光照骤增到13h/d,以后每周延长1h,达到15-17h/d后,保持恒定2.递减光照制度(渐减渐增光照制度):式利用有窗鸡舍培育小母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先设计自雏鸡出壳至开产时的每日自然光照灯数,加上7h,即为出壳后第三天的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光照时间递减20min,到开产时恰为当时的自然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增加1h,直到光照时数达到15-17h/d后保持恒定3.间歇光照制度:使用无窗鸡舍饲养肉用仔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即把一天分为若干个光周期,光照与黑暗交替时数之比较常用1:3,光照期供鸡采食和饮水,黑暗期供鸡休息.4.持续光照制度:时在肉用仔鸡生产中采用的一种光照制度,在雏鸡出壳后数天(2-5)光照时间为24h/d,此后每日黑暗1h,光照23h,直至肥育结束.5.恒定单期光照制度6.超期光照制度畜舍通风换气---通风设计根据气流形成的动力不同,可将畜舍通风换气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在实际应用中,开放舍和半开放舍以自然通风为主,在炎热的夏季辅以机械通风,在封闭式畜舍,则以机械通风为主.根据通风造成的畜舍气压的变化,将机械通风分为负压通风,正压通风与正负压联合通风三种方式.负压通风:也称排风式通风或排风,是指利用风机将蜂蜜舍内污浊空气抽出,使舍内压力相对小于舍外,而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而形成舍内外气体交换正压通风:也称进气式通风或送风,是指利用风机向封闭畜舍送风,从而使舍内空气压力大于舍外,舍内污浊气体经排气管口排出舍外正负压联合通风:也称联合通风,是一种同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根据气流在畜舍流动的方向,将畜舍机械通风分为两种形式:横向通风,纵向通风纵向通风:是指将风机安装在畜舍的一端山墙或一侧山墙附近的纵墙上,进气口设臵在另一端山墙或另一侧山墙附近的纵墙上,气流沿畜舍纵轴(长轴)而流动,纵向通风适用于大跨度畜舍和具有多列笼具的畜舍第十二章:畜牧场环境保护(简答)畜禽粪便用作饲料的方法1.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2.青贮法3.发酵法(有氧发酵,厌氧发酵)4. 鸡粪与垫草混合直接饲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气生产过程:1.发酵液化 2.发酵产酸 3.发酵产生甲烷畜禽粪便的利用1.畜禽粪便用作肥料2.畜禽粪便用作饲料3.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生产沼气的适宜条件1.适宜温度(30-40度)2.厌氧环境3.料液的PH(中性环境)4.接种物5.料液浓度。
第1~3章1、什么是家畜的环境?影响家畜生产和健康的环境因子有哪些?答:主要指外环境,即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根据环境因子的性质,家畜的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因子。
空气环境因子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等热环境因子,空气成分、有害气体、空气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粒等空气环境质量因子;水环境因子主要是指水源、水质以及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光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及辐射。
此外,还有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等土壤因子,地球表面上的海洋、湖泊、陆地、草原、高山、丘陵、经纬度、海拔等地理因子;饲养设备、设施等组成的家畜生活空间环境因素;畜禽之间、及生物个体之间的社会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畜禽优良遗传性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饲料转化率的高低、及疾病产生的可能性等问题。
2、造成我国规模化畜禽场粪便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①由于我国发展集约化养殖业的时间不长,开始缺乏经验,资金短缺,尤其是认识不足,没有把畜禽粪便处理做为集约化畜禽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畜禽场建设计划。
②粪便排放量大,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跟不上。
③现代农业丢掉了粪便做为有机肥的传统习惯。
④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大中型养殖场,目前缺乏统一的粪便环境管理条例、标准和有关的法规,也是造成粪便污染环境的一个原因。
3、可见光是如何影响家畜的繁殖和生产的?答: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家畜产生光觉和色觉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家禽的产蛋需要较长的日照,而昼短夜长的冬季,满足不了母鸡产蛋对日照的需要,成为母鸡停产的主要原因。
在逐渐延长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的新母鸡(如12月份孵化的)较为早熟,开产日龄较小,但第一个产蛋年的小形蛋比例较大;反之,在逐渐缩短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的种母鸡(如8月份孵化的小鸡),性成熟较晚,开产较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会提高成年后的产蛋率,增加蛋重。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温热环境1、应激:凡是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强称为应激,它是机体的一种非持异性反应。
2、温热环境:温热环境是指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气流等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3、气象:是对流层所发生的风、云、雨、雪、寒、暖、干、湿、光、声、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4、气象因素:决定气象(对流层所发生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各项因素,如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压、气流、云量和降水等称为气象因素。
5、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降水)所决定的大气状况,如寒暖、阴晴、干湿、雨雪、风云等。
6、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既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或特殊天气状况。
这种天气变化规律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
7、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也称作用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或人类与生物的活动,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8、畜舍小气候:指畜舍内部的气象状况。
畜舍中小气候的形成除受舍外气象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舍内的家畜种类,饲养方式、密度、垫草使用,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通风换气、排水防潮,以及日常饲养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
9、体温: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
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10、基础代谢热:基础代谢在动物常称为‘饥饿代谢’。
指饥饿、休息。
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
也是动物的最低产热量。
基础代谢=293 W0.75 (kJ/日)11、体增热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或“饲料特种动力作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是体增热的主要来源。
12、隐汗蒸发:又叫渗透蒸发,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在皮肤表面蒸发,当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含水量增加时,渗透作用也大为加强。
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及研究目的,了解环境、环境的分类及其环境对家畜的基本作用。
学习重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重要性,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家畜的环境 ( animal environment )与家畜生产和生活有关的一切外界因素统称为家畜的环境。
家畜环境的分类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水,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物理因素:温热、光照、噪声、地形、地势、海拔、土壤、牧场和畜舍等;生物学因素:饲料、牧草、有害和有毒植物、媒介虫类和病原体等;群体因素(社会因素):家畜与家畜之间的群体关系,以及人类对家畜所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
环境对家畜的作用有利作用:外界环境是家畜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家畜与外界环境经常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家畜依赖外界环境而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产品;家畜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可增强体质和提高生产力。
有害作用: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散热的影响: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
家畜呼吸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甲烷含量。
家畜排泄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的数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科学。
其目的是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提高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地位和作用各环节在提高饲料转化率中作用:优良的品种(基因管理gene control) 15%营养均衡的饲粮(营养管理feed control) 49%家畜的健康(疾病管理disease control) 10%家畜的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 control) 26%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理:主要阐述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机能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应激(环境应激):环境因素干扰或妨碍动物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
2、应激源:引起动物应激的环境因素。
3、应激反应:是动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提高适应能力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物学的特殊的合理状态。
2、温热环境:指动物周围空气环境中的温暖、凉爽、炎热或寒冷等状态,由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温度是温热环境的主要因素。
3、辐射:一切物质都以电磁波方式向四周发射能量,即辐射,太阳辐射是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温度最终源于太阳辐射,直接源于地面和海洋面。
4、热平衡:产热和散热达到的平衡状态。
5、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6、环境:广义是指作用于动物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狭义是指在特殊环境或特殊范围内的作用于动物机体的因素。
7、体温:指身体深部不同点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的唯一可靠的指标,但并非一个确定的数据。
8、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躯干和头部较高,躯干腹部高于背部,腹面中央和腋窝最高,四肢近端到远端较低。
9、平均温度:指整个机体的平均温度。
10、平均皮温:指机体整个皮肤表面的平均温度。
11、温湿指数(THI):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又称“不适指数”THI=0.71(T d+T w)+40.6 T d是干球温度,T w是湿球温度,THI数字越大,表示热应激越严重。
12、等温指数(ETI)指用气温、气湿、风速相结合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种指标。
以20℃、40%RH、0.5m/s风速作为基础适宜环境。
13、有效温度(ET):也称实感温度或体感温度,指能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根据人体感觉而制定的一种温度指标。
根据不同的气温、气湿、风速在共同作用下对机体热调节产生相对影响的有效空气温度。
14、风冷指数(WCI):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用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概述1.1 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2 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1.3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2.1 空气环境的要求2.2 水质的要求2.3 土壤环境的要求2.4 噪声和辐射的要求第三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3.1 环境卫生质量评价方法3.2 环境卫生监测方法3.3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第四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环境卫生管理组织4.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5.1 常见家畜环境卫生问题5.2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5.3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第六章:家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6.2 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6.3 粪便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七、第七章:家畜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7.1 废水性质及污染指标7.2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7.3 废水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八、第八章:家畜养殖废气处理8.1 废气成分及污染指标8.2 废气处理技术及工艺8.3 废气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九、第九章:家畜养殖环境设计与改善9.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9.2 养殖舍设计要求9.3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十、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标准10.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0.2 环境卫生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六、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动科072班《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1.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影响家畜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3.小气候:是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4.太阳辐射是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5.体热的来源:1)基础代谢产热2)热增耗3)肌肉活动产热4)生产产热5)外源热。
6.体热的散发途径: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热(皮肤蒸发、呼吸道蒸发)5)加热饲料和饮水。
7.决定蒸发散热量多少的因素是:空气湿度;胡额定非蒸发散热量多少的因素是:空气温度。
8.等热区(TN):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9.温度应激的危害有哪些?1)体温上升2)呼吸循环系统急促3)消化系统(消化不良)4)繁殖机能下降5)泌尿、神经系统(运动失调、泌尿系统出现问题)。
10.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1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当时饱和水汽压之比。
12.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之。
绝对湿度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
13.防寒指标:冬季低限热阻防暑指标:夏季低限热阻.14.畜舍降温的四种形式:蒸发降温,冷风设备,地能利用装置,机械制冷。
15.根据二氧化碳,水汽,热能计算畜舍通风量。
16.负压通风形式: 两侧排风, 屋顶排风,横向负压通风,纵向负压通风。
17.畜产公害: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在畜产品中由于某些元素的积累和富集,药物的残留,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一定的危害,称为畜产公害。
18.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的含量超过其在环境中的含量,称为生物富集。
19.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允许的量。
20.负压通风(排气式通风或排风)是指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C.人工授精室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学复习资料绪论1.家畜环境卫⽣学概念及研究对象?家畜环境卫⽣学: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措施的⼀门学科。
研究对象: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外界环境。
2. 环境对家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①环境影响家畜的⽣产⼒:夏季⾼温产蛋率,⾳乐,迁移应激②环境影响家畜的繁殖季节:鸡对光周期很敏感。
光周期的变化是鸡产蛋出现淡季旺季的决定性因素。
③环境影响家畜的分布和育种:当地的⽣态环境条件及家畜的适应性来决定的。
④环境影响家畜的⽣态特性:在⽣理、解剖和形态特征上的改变。
⑤家畜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应激综合征、⽆名热、⼝蹄疫。
⑥环境影响畜产品的品质: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s PSS):是猪在⾃然应激因⼦(如运输、⾼温、运动、争⽃、交配、分娩等)的作⽤下,发⽣进⾏性呼吸困难、⾼烧⾎管收缩,突然死亡,且死后迅速僵直的⼀种综合症。
这种猪往往以异常⾼的频率产⽣颜⾊灰⽩、质地松软和向外渗出⽔分的劣质⾁(PSE⾁)。
⑦环境影响家畜饲养标准的制订第⼀章适应与应激1.适应与应激的概念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适应:适应是指⽣物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的⽣理机能的反应和遗传的反应。
有利于缓解⽣物的⽣理紧张状态。
这种反应可以使⽣物有机体的⼀切功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使⽣物在变化的环境中正常地⽣存和繁衍。
2.应激原的分类应激原:把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物学的或是⼼理学的等等)都称作为应激原。
①应激原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强度长期应激原;低强度长期应激原;⾼强度短期应激原;低强度短期应激原②应激原按照性质分:物理性应激原;化学性应激原;⽣物性应激原;营养性应激原;管理性应激原;⼼理性应激原;运输性应激原;其他⼈为因⼦3有关适应的⼏个法则①伯格曼法则(Bergman,s Rule 1847):同⼀个种的恒温动物,处于寒带的体型较⼤,处于热带的体型较⼩。
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热性喘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变浅的现象。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下限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刚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
空气中水分越多,则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它较常用,它的大小反映出湿度离饱和程度的多少。
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越潮湿。
饱和差;同温时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空气越干燥。
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风向频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种风向的次数占全部风向次数的百分比。
主风向;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方向。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踉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光照强度;光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其单位是勒克司(lx)日射病;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旧射病”。
热射病;因为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引起的体温升高。
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1.畜产公害: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在畜产品中由于某些元素的积累和富集,药物的残留,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一定的危害,称为畜产公害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的含量超过其在环境中的含量,称为生物富集3.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允许的量4.负压通风(排气式通风或排风)是指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5.纵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方向平行的机械通风6.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7.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当时饱和水汽压之比8.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9.热阻:是指空气层或材料层阻止热传递能力的热物理特性指标10.采光系数:是指窗户有效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填空1.评价空气中微粒的卫生学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IP)2.畜牧场功能区划分: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3.防寒指标:冬季低限热阻防暑指标:夏季低限热阻4.畜舍降温的四种形式:蒸发降温,冷风设备,地能利用装置,机械制冷5.根据二氧化碳,水汽,热能计算畜舍通风量6.畜舍正压通风的形式:两侧壁送风形式,屋顶送风形式, 侧壁送风形式7.负压通风形式: 两侧排风, 屋顶排风,横向负压通风,纵向负压通风8.畜舍自然通风设计任务:合理设计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面积数量,形状和位置,保证畜舍的通风量,并合理组织气流使之分布均匀设计步骤1.畜舍采光设计步骤(1)确定窗户位置(2)窗户面积的计算(3)窗的数量,形状和布置2.人工照明的设计步骤①查表得畜舍照度标准②选择灯具的种类,查表每w/m2光源给出的照度lx③用①除②乘畜舍的面积等于光源总瓦数④(1)根据每盏灯具的瓦数,计算灯具数量(2) 根据灯具数量,计算每盏灯具的瓦数3. 自然通风设计步骤(1)确定每间畜舍的通风量,查表畜舍所需通风量(2)求采光窗热压通风量4.机械通风设计步骤(1)确定通风形式(2)确定通风量(3)确定风机台数(4) 确定每台风机的数量(5) 确定风机全压(6)根据风机查径,求排风速度(7) 确定进风口总面积(8) 确定进风口数量和尺寸大小大题1.环境应激的来源(1)物理的:光照,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低气压,突发噪音(2)化学的: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用药过量,有害气体(3)生物学的:传染病(4)饲养方面的:饥饿,过饱,饲粮营养不平衡,引水不足,更换日粮(5)管理方面:转群,断奶,称重,驱赶,运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6)外伤的:断尾,断喙,去势,打耳号(7)心理的(8)运输方面的:(9)其他:选育2.应激预防措施(1)改善饲料管理,饲养方式,饲料营养方式(2)合理设计牧场(3)抗应激添加剂或药物使用(4)抗应激育种3.高温热调节(1)提高可感散热(2)增加蒸发散热(3)减少产热量4.低温热调节(1)减少散热量(2)增加产热量5.影响等热区的因素(1)动物种类一般体型较大、每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小的动物,较耐低温而不耐热,其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2)年龄和体重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下降(3)皮毛状态被毛绵密或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4)饲养水平家畜因有饲料的体增热可以用于维持体温,饲料水平越高,体增热越多,临界温度越低(5)生产力泌乳、产蛋、劳役、妊娠、生长、肥育等生产家畜,不但需给较多的饲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代谢率亦提高,因而临界温度较低,生产性能越高,临界温度越低(6)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的临界温度较低(7)管理制度(8)其他气象因素6.等热区的实践意义各种家畜在等热区内,用以维持的能量降到最低限度,代谢率最低,产热量最小,饲料利用率、抗病率、生长率较高,饲料成本最低,经营畜牧业最有利,所以确定家畜的等热区和临界温度为制定畜舍的饲养管理方案、设计畜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7.风向玫瑰图的作用8.红外线(1)光热效应(2)用红外线御寒(3)红外线能消炎镇痛9.紫外线的作用(1)红斑作用(2)杀菌作用(3)抗佝偻病作用(4)色素的沉着作用(5)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6)皮肤组织的再生作用(7)不良反应10.如何防寒(1)调整饲养密度(2)利用垫草(3)控制湿度(4)控制气流,防止贼风(5)利用温室效应防寒11.如何防热(1)建筑防热通风屋顶,建筑遮阳,采用浅色、光平外表面,加强舍内通风的建筑措施(2)设置凉棚(3)绿色防暑1.畜产公害: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在畜产品中由于某些元素的积累和富集,药物的残留,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一定的危害,称为畜产公害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的含量超过其在环境中的含量,称为生物富集3.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所允许的量4.负压通风(排气式通风或排风)是指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5.纵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方向平行的机械通风6.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7.相对湿度: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当时饱和水汽压之比8.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9.热阻:是指空气层或材料层阻止热传递能力的热物理特性指标10.采光系数:是指窗户有效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填空1.评价空气中微粒的卫生学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IP)2.畜牧场功能区划分: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3.防寒指标:冬季低限热阻防暑指标:夏季低限热阻4.畜舍降温的四种形式:蒸发降温,冷风设备,地能利用装置,机械制冷5.根据二氧化碳,水汽,热能计算畜舍通风量6.畜舍正压通风的形式:两侧壁送风形式,屋顶送风形式, 侧壁送风形式7.负压通风形式: 两侧排风, 屋顶排风,横向负压通风,纵向负压通风8.畜舍自然通风设计任务:合理设计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面积数量,形状和位置,保证畜舍的通风量,并合理组织气流使之分布均匀设计步骤1.畜舍采光设计步骤(1)确定窗户位置(2)窗户面积的计算(3)窗的数量,形状和布置2.人工照明的设计步骤①查表得畜舍照度标准②选择灯具的种类,查表每w/m2光源给出的照度lx③用①除②乘畜舍的面积等于光源总瓦数④(1)根据每盏灯具的瓦数,计算灯具数量(2) 根据灯具数量,计算每盏灯具的瓦数3. 自然通风设计步骤(1)确定每间畜舍的通风量,查表畜舍所需通风量(2)求采光窗热压通风量4.机械通风设计步骤(1)确定通风形式(2)确定通风量(3)确定风机台数(4) 确定每台风机的数量(5) 确定风机全压(6)根据风机查径,求排风速度(7) 确定进风口总面积(8) 确定进风口数量和尺寸大小大题1.环境应激的来源(1)物理的:光照,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低气压,突发噪音(2)化学的: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用药过量,有害气体(3)生物学的:传染病(4)饲养方面的:饥饿,过饱,饲粮营养不平衡,引水不足,更换日粮(5)管理方面:转群,断奶,称重,驱赶,运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6)外伤的:断尾,断喙,去势,打耳号(7)心理的(8)运输方面的:(9)其他:选育2.应激预防措施(1)改善饲料管理,饲养方式,饲料营养方式(2)合理设计牧场(3)抗应激添加剂或药物使用(4)抗应激育种3.高温热调节(1)提高可感散热(2)增加蒸发散热(3)减少产热量4.低温热调节(1)减少散热量(2)增加产热量5.影响等热区的因素(1)动物种类一般体型较大、每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小的动物,较耐低温而不耐热,其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2)年龄和体重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下降(3)皮毛状态被毛绵密或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等热区较宽,临界温度较低(4)饲养水平家畜因有饲料的体增热可以用于维持体温,饲料水平越高,体增热越多,临界温度越低(5)生产力泌乳、产蛋、劳役、妊娠、生长、肥育等生产家畜,不但需给较多的饲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代谢率亦提高,因而临界温度较低,生产性能越高,临界温度越低(6)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的临界温度较低(7)管理制度(8)其他气象因素6.等热区的实践意义各种家畜在等热区内,用以维持的能量降到最低限度,代谢率最低,产热量最小,饲料利用率、抗病率、生长率较高,饲料成本最低,经营畜牧业最有利,所以确定家畜的等热区和临界温度为制定畜舍的饲养管理方案、设计畜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7.风向玫瑰图的作用8.红外线(1)光热效应(2)用红外线御寒(3)红外线能消炎镇痛9.紫外线的作用(1)红斑作用(2)杀菌作用(3)抗佝偻病作用(4)色素的沉着作用(5)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6)皮肤组织的再生作用(7)不良反应10.如何防寒(1)调整饲养密度(2)利用垫草(3)控制湿度(4)控制气流,防止贼风(5)利用温室效应防寒11.如何防热(1)建筑防热通风屋顶,建筑遮阳,采用浅色、光平外表面,加强舍内通风的建筑措施(2)设置凉棚(3)绿色防暑。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生产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学科。
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适应、应激、气候服、气候驯化、温热环境、小气候、散热调节、产热调节、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
适应是指生物体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而应激则指动物机体对各种非特异所产生的总体应答反应。
气候服和气候驯化则分别指动物对于某种气候环境的逐渐适应和对气候环境的长期影响导致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改变。
温热环境是指与家畜体热调节密切相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而小气候则指由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导致局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则分别指在热调节中,通过增加或减少散热和产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则分别指一天和一年中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异。
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在物理调节的作用下能够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而临界温度则是指气温下降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家畜必须通过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量或通过蓄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临界点。
过高温度则指因高温而导致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
舒适区则是指家畜在等热区内能够通过自身代谢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则分别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而露点则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的情况下,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汽开始析出形成露水的温度。
34.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细菌总数是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过24小时在37℃下培养的1毫升水样中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大肠菌群限制在每毫升100CFU以下。
36.大肠菌群指数是指每升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量。
37.大肠菌群值是指含有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38.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水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组成,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