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
- 格式:pdf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56
家畜环境卫生学1、温热环境:是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热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2、临界温度:当气温降低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3、饱和差: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愈干燥,否则反之。
4、自净与污染: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称为坏境自净。
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称为污染。
5、家畜代谢稳定区:动物依靠物理性调节便能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称为家畜代谢稳定区。
6、生化需氧量:水中的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分解时所消耗的需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7、行为需要与行为缺失: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行为缺失是指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8、采光系数(coefficient of lighting):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采光系数越大,进入舍内的光量就越多。
9、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是用来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指标,它用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率来表示。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10、纵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长轴平行的机械通风,它克服了横向通风舍内气流有死角、气流分布不均、气流速度偏低等缺陷,可确保畜舍获得新鲜空气。
1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
12、体增热:饥饿的动物在采食了饲料后,还没有完成消化、吸收,但体内一产生一定的热量叫体增热。
13、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之。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及畜舍的措施的学科,是环境卫生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应用。
生物稳衡性:外界环境变化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及生命活动相对稳定。
生物节律: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动物行为、生理机能以及数量、分布和生活方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学周期,也称为生物节律。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原:把凡能引起刺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如刺激物的性质是机械的、物理的等等)称作应激原。
基因铭记:铭记是母畜在孵化和胎儿期刺激学习的结果,而基因铭记则指遗传的转录调节。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合成上升的具有保护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家族,被称为分子伴侣。
热增耗: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也称为热增耗。
显热散热: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三种又可称为可感散热或显热散热。
潜热散热: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称为蒸发散热或潜热散热。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舒适区:舒适区是指动物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
也称下限临界温度。
饱和差: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越干燥,否则反之。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中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g/m3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温湿指数(THI):是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风向玫瑰图:将诸风向的频率按比例绘在8或16个方位上,表示风向分配情况的特殊图示。
2024年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____年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关于保护家畜环境和提高家畜养殖质量的学科。
在____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家畜环境卫生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以下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家畜的养殖条件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合理的环境卫生措施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家畜的健康状况。
同时,良好的环境卫生也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因此,在进行家畜养殖时,必须重视环境卫生的管理,确保家畜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科学的养殖管理是保障家畜环境卫生的关键。
适宜的饲养密度、卫生条件和饲养方式是保持家畜环境卫生的基础。
在____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涌现。
我在实践中发现,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家畜的生产能力。
例如,合理的饲喂方式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优化饲养环境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养殖科技的进步,及时采用新的养殖管理方法和设备,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的水平。
再次,环境治理要从源头抓起。
家畜排泄物是家畜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____年,我国家畜养殖规模巨大,面临着废弃物处理问题。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家畜粪便可以用作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
同时,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可以将家畜粪便转化为能源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家畜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家畜环境卫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护家畜环境卫生。
政府要加强对家畜养殖业的监管,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养殖过程的合规性和环保性。
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个人要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家畜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家畜环境卫生,提高家畜养殖质量和安全。
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范本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家畜的饲养和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如何保持家畜场的卫生和健康。
在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关于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家畜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的环境,既可以促进家畜的生长和养殖效率,又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在饲养和管理家畜时,必须将环境卫生放在首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其次,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家畜环境卫生的核心任务。
传染病是家畜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威胁,它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在家畜环境卫生学中,我们要学会识别和防控各种传染病,采取措施降低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这涉及到疫苗接种、卫生隔离、消毒杀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和实践。
第三,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法是保持家畜环境卫生的关键。
在日常饲养和管理中,我们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持家畜场的卫生和健康。
比如,保持饲料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粪便和污水的积聚,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饮水条件等。
此外,家畜的饲养密度、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保证家畜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最后,我们要关注家畜环境卫生的长期性和综合性。
家畜环境卫生不仅仅是一时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关注和维护。
我们要经常检查和清理家畜场的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问题。
同时,家畜环境卫生也需要综合管理,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和处理。
通过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卫生对于家畜健康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饲养和管理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深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解和应用,为保持家畜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畜环境卫生学1家畜环境:家畜生活中一切作用于家畜的因素的总称,有内、外环境之分2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和一门学科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试验研究法、检测法4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或外界刺激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反应,包括生物学适应和遗传学适应,生物学适应分:行为学、生理学、形态解刨学5适应过程的调节:(1)首先,神经调节占主导,特点:快速、准确、短暂条件:环境变化短暂(2)其次,体液调节,特点:速度慢、范围广、时间长6适应的法则:(1)格罗杰法则:1833年指气候因子与家畜皮肤被毛颜色的关系(2)贝格曼法则:1847年气候因子与家畜体格、体型颜色的关系(3)爱伦法则:1877年气候因子与家畜机体绝对表面积的关系(4)威尔逊法则:1854年气候因子与家畜皮肤、被毛、皮脂的关系7应激:是动物机体受到的外界或内部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8应激原:仅是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9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1)惊恐阶段(动员阶段)动物注意力集中,毛发竖起,凝视等呈惊恐状态(2)抵抗阶段(适应阶段):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同化作用占主导(3)衰竭阶段10应激原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饲养、管理、心理、其他11应激的分类:(1)按发生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应激(2)按发生结果区分,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12应激的本质:非特异性的反应13应激的应对措施:(1)在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方法,仍不可避免时,可提前使用一些药物预防(2)提高家畜自身的抗应激能力(3)选育抗应激能力强的品种,淘汰应激敏感的个体14温热环境:是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度,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15体温:是家畜机体深部温度、生产上指家畜直肠的温度16皮温:家畜皮肤表面温度俗称“皮温”17平均体温:由于家畜从内到外,从中心到末梢各部位不同,整个动物之平均体温18体热平衡: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使代谢产热量和从周围环境获得的手热量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19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20家畜机体热的来源:a 机体代谢(1)基础代谢产热(2)热增耗(3)肌肉活动产热(4)生产产热b外界环境传入:外源热21家畜机体热的散发:a 散发的途径:(1)皮肤(2)呼吸道(3)少量消化道、泌尿道b 散发的方式(1)辐射(2)对流(3)传导(4)蒸发(5)加热饲料和饮水及排泄22影响动物体产热的因素:(1)年龄(2)性别(3)营养状况(4)生产水平(5)采食量(6)活动量(7)皮下脂肪层23影响动物散热的因素:(1)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2)动物体表面积(3)动物姿态(4)动物被毛状态(5)皮下脂肪层24畜体热平衡:是指动物体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恒定的前提25气温:来源于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通常用数值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称空气温度。
家畜环境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应激:是指作用机体的一切异乎寻常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它伴随有一系列的神经和内分泌的变化,特别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2、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3、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下限临界温度”。
4、过高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代谢率可提高10-20%,这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也可称为“临界温度”,但为别于下限临界温度,特称为“过高温度”或“上限临界温度”.5、热性喘息:就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增加呼吸频率,减少呼吸深度的现象。
热性喘息常见于汗腺不发达或缺乏汗腺的动物如猪、鸡、狗。
6、舒适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尚有一舒适区,在舒适区内畜体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为舒适。
7、噪声: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性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角度)。
凡是环境中不协调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或不需要的声音,均称为噪声。
8、游离余氯:水的消毒一般用氯进行,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氯的用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氯化消毒后尚能剩余一些氯,称之为游离余氯。
9、光敏作用:当机体内含有某种光敏物质时,在接受光照时,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和坏死现象。
10、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湿度(饱和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之差。
1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
绝对湿度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即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1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与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
它表示空气潮湿的程度,以百分率表示,是表示空气湿度最常用的指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一、家畜与环境二、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第二节家畜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一、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外的发展二、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内的发展第三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一、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二、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第五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家畜作用的一般规律第一节家畜的环境一、家畜环境的概念二、环境的分类第二节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一、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二、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三、环境因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四、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节性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三章适应、应激与生物节律第一节适应一、适应的概念二、适应的种类三、适应的表现四、适应过程的调节五、提高家畜适应力的主要措施第二节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和性质二、适应与应激的异同三、应激原四、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五、应激对动物生产的影响六、应激的监测及应激的预防第三节动物的生物节律一、生物节律的概念二、动物生物节律的表现三、生物节律的调控机制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四章热环境第一节热环境与动物热调节一、动物体温二、产热三、散热四、畜体热平衡及体热调节五、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第二节环境温度对家畜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一、热辐射与空气温度二、高温对动物的影响三、低温对动物的影响第三节空气湿度对动物的影响一、空气湿度的概念二、空气湿度对家畜热调节的影响三、空气湿度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四、空气湿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五、畜舍的防潮措施第四节气流对动物的影响一、气流的概念二、气流对畜体热调节的影响三、气流对家畜生产力和健康的影响四、畜牧生产中的气流控制第五节空气热环境的综合评定一、有效温度二、温湿度指标三、风冷却指标四、湿卡他冷却力五、主要气象因素对家畜的影响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五章海拔高度、气压、光照和噪声对家畜的影响第一节海拔高度与气压一、海拔高度的概念二、海拔高度对环境的影响三、海拔高度和气压对家畜的影响第二节光照一、光的概念二、光源三、光的一般作用四、光的生物学效应第三节噪声一、噪声的概念二、噪声的测试三、畜牧场内噪声的来源四、噪声对人畜的危害五、畜牧场噪声的控制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六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与空气离子第一节大气有害物质对人畜的影响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二、大气污染第二节畜舍中有害气体及其对家畜的影响一、畜舍中有害气体的产生二、畜舍中主要有害气体对动物的危害三、减少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第三节畜舍和畜牧场空气中的微粒一、畜舍和畜牧场空气中微粒的种类二、畜舍内微粒的来源三、微粒对动物生产与健康的影响四、消除或减少畜舍空气微粒的措施第四节畜舍空气中的微生物一、畜舍空气微生物种类及危害二、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三、减少畜牧场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第五节空气离子一、空气离子的产生二、空气离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空气离子对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四、影响大气离子浓度的因素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七章土壤环境与动物生产第一节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其对畜牧生产的影响一、土壤的物理组成二、土壤的物理性状与动物生产第二节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其对畜牧生产的影响一、土壤的化学组成及性状二、土壤中化学成分对家畜的影响第三节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畜牧生产的影响一、土壤的生物组成二、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三、土壤的卫生学评价四、土壤污染的特性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八章水环境与动物生产第一节水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一、水的生理作用二、水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三、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四、水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五、畜牧场的用水量第二节水体污染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一、水体的概念二、水体污染三、水体污染及其危害四、水体自净作用第三节水源一、各种水源的卫生特点二、水源的选择及其卫生防护第四节饮用水源的卫生学要求与评价一、饮用水水源的卫生特性二、生活饮用水和渔业用水卫生标准第五节水的净化与消毒一、饮用水的净化二、水的消毒三、水的特殊处理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九章动物环境与营养第一节热环境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一、热环境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二、热环境对饲料消化率和代谢率的影响三、热环境对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影响四、热环境对蛋白质及其它物质代谢的影响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动物饲料利用与畜牧场环境污染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日粮氨基酸平衡与粪尿氮排出量三、植酸酶的使用与粪尿磷的排放量四、日粮重金属的添加及其从粪尿中的排放五、动植物优良品种与动物粪尿中氮、磷的排出量六、先进饲养管理技术与粪尿营养物质的排放第三节动物环境与饲料产品安全一、饲料产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二、环境污染与饲料产品安全三、饲料产品安全与动物生产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十章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和布局第一节畜牧场及其分类一、畜牧场的概念二、畜牧场的类型第二节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一、建筑材料的热工特性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三、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四、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评价第三节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概念二、现代畜牧生产工艺特点三、畜牧场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四、畜牧场工艺设计内容五、畜牧场工艺设计方法第四节畜牧场场址选择一、地形、地势二、土壤三、水源四、社会联系第五节畜牧场场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一、畜牧场的分区规划二、运动场和放牧地的设置三、场内道路的规划及供水管线的配置四、建筑物布局第六节畜牧场防疫和环境绿化设计一、畜牧场的防疫措施二、畜牧场的环境绿化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十一章畜舍设计及畜舍环境控制与管理第一节畜舍设计的概念及原则一、畜舍设计的概念二、畜舍设计的原则第二节畜舍类型及小气候特点一、封闭式畜舍二、半开放式畜舍三、开放式畜舍四、各种家畜对畜舍小气候的要求第三节畜舍结构和作用一、基础、地基二、墙和柱三、屋顶和天棚四、门、窗及其它细部五、地面第四节畜舍的防暑与降温一、畜舍的隔热设计二、降温设备选型三、建筑防暑与绿化四、畜舍与畜体降温措施第五节畜舍保温防寒一、畜舍防寒保暖设计二、供暖设备选型三、防寒保暖的管理措施第六节畜舍光照的控制一、自然光照二、人工照明三、人工光照的管理措施第七节畜舍通风换气一、通风设计二、通风换气设备选型三、管理措施第八节畜禽饮水设备及污水粪尿的排出一、畜禽饮水设备二、畜舍的排水与清粪三、管理措施第九节垫料的使用一、垫料使用的卫生学意义二、垫料的种类三、垫料的使用方法四、垫草用量第十节畜禽饲养密度及饲养方式一、家畜饲养密度的卫生学意义二、影响家畜饲养密度的因素三、饲养方式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十二章畜牧场环境保护第一节畜牧场的环境污染一、环境污染的概念二、畜牧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三、畜牧场污染物质第二节畜禽粪便的污染、危害及其资源化处理一、畜禽粪便的特性二、粪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三、畜禽粪便的处理四、畜禽粪便的利用第三节畜牧场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其净化处理一、畜牧场废水污染物及其危害二、畜牧场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三、畜牧场废水处理与利用工艺第四节畜牧场空气污染、危害及其控制一、畜牧场废弃物污染空气的主要形式二、影响畜牧场空气有害物质扩散的因素三、畜牧场空气恶臭的危害四、减少畜牧场恶臭气体的措施第五节畜牧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一、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产生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概念及特点三、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四、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程序五、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提要参考文献思考题第十三章畜牧场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第一节绿化环境一、绿化环境的卫生学意义二、畜牧场绿化带的设置第二节环境消毒一、畜牧场常见的消毒二、消毒的类型三、畜牧场环境消毒方法第三节灭鼠灭虫一、防治鼠害二、防治虫害第四节尸体处理一、处理尸体常用的方法二、常见动物尸体的处理第五节预防疾病的卫生管理措施一、建立完善的防疫机构和制度二、做好各项卫生管理工作三、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第六节畜牧场环境监测内容与评价方法一、畜牧场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二、畜牧场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三、畜牧场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提要参考文献。
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研究家畜生产环境卫生的学科,主要研究家畜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环境卫生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如何正确管理和维护家畜场的环境卫生。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家畜环境卫生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能够减少家畜受到疾病的风险,提高家畜的生产效益。
对于畜禽养殖场而言,保持场内卫生干净整洁是防止疾病传播、提高畜禽生产效益的基本要求。
清洁卫生的环境能够减轻家畜的压力,提高它们的免疫力,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
因此,做好家畜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保障家畜健康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其次,科学的环境卫生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畜疾病的发生。
在家畜场,常见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家畜场内如果灰尘过多,空气质量差,容易导致家畜患上呼吸道疾病。
又例如,家畜场内饲料、粪便堆积过多,不进行及时清理处理,容易引发传染病的爆发。
因此,科学的环境卫生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提高家畜场的生产效益。
再次,合理使用药物和消毒物品是家畜场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和消毒物品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不能滥用药物和消毒物品,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导致药物残留问题。
合理使用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和病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因此,在家畜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中,合理使用药物和消毒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此外,环境的整洁和物品的摆放也是家畜场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畜场内杂乱无章、秩序混乱不仅会影响家畜的生产效益,还容易引发疾病的发生。
合理摆放食槽、饮水器和牧具等物品,便于清洁和消毒。
保持家畜场内的整洁和干净,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家畜的生产效益。
最后,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在家畜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中,不仅是从事畜牧业的工作人员,还包括农民、养殖户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猪B. 牛C. 羊D. 马匹2. 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家畜生长发育B. 家畜繁殖C. 家畜疾病防治D. 家畜生存环境与生产性能的关系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噪音A. 猪B. 牛C. 羊D. 马匹6.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A. 猪B. 牛C. 羊D. 马匹8. 家畜舍内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舍内温度控制B. 饲料储存C. 粪便处理D. 家畜选种10. 家畜舍内风速对家畜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生长发育B. 呼吸系统疾病C. 采食行为D. 繁殖性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改善家畜生产性能和________的科学。
2. 影响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________和有害气体等。
3. 家畜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
4. 家畜舍内光照时间过长会导致家畜________现象。
5.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堆肥、发酵、________等。
6. 家畜舍内氨气浓度超过________mg/m³时,会对家畜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家畜舍内风速过大,会导致家畜________现象。
8.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家畜舍、________、粪便处理等。
9. 家畜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称为________。
10.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________和现场调查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2. 影响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及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家畜舍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家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养猪场冬季舍内温度过低,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疫病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