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 股前外侧皮瓣
- 格式:pptx
- 大小:11.38 MB
- 文档页数:52
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原理,包括皮瓣的血供和解剖特点。
接着详细描述了手术方法及操作步骤,包括术前标记、切口设计和皮瓣移植等。
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也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还对相关并发症和处理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指出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股前外侧皮瓣技术,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颊缺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颊缺损修复、应用研究、修复原理、手术方法、研究结果、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技术完善、总结评价、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颊部缺损是指由于外伤、肿瘤、感染或先天缺陷等原因导致颊部组织缺损的一种常见情况。
颊部缺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面部外貌,还可能影响到言语、咀嚼等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寻找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对于缺损部位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手术方法、操作步骤、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临床实践指导和技术参考,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股前外侧皮瓣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经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探讨该技术在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可行性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在颊缺损修复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术式参考。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评价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中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股前外侧皮瓣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在面部整形修复领域的发展和改进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可靠的治疗选择,提高颊缺损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手外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5-17地点:手外医生办公室主讲:吴志川主任医师内容: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股前外侧皮瓣,因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为肢体的非主干血管、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和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应用解剖:1.皮瓣的动脉供应皮瓣的供应血管大多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皮分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自主干股动脉或股深动脉发出后,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下行,到达股外侧肌的中部,发出肌皮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到达皮下和皮肤,在穿过阔筋膜前还发出分支到周围肌肉。
2.皮瓣的静脉回流临床上,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多为两条,是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静脉瓣控制着静脉流向大的穿支静脉或内上方向,游离皮瓣时应保留内上方大的穿支血管,以利静脉回流。
3.皮瓣的神经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
国外学者研究,股外侧皮神经的支配区域约20 cm ×12 cm,基本满足皮瓣感觉重建。
4.皮瓣的设计:以髂前上棘至膑骨外上缘的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3 cm为半径画圆,穿支血管的浅出点基本都在该圆内,较多位于该圆的外下象限。
变异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以横支、升支或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的主要血管蒂,蒂长可达8 cm-12cm,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1 mm(1.1-2.8 mm),其肌皮动脉分支多数情况下都为2支或2支以上,平均2.5支(1-8)支,降支远端与膝上外侧动脉相交通,皮瓣可获得逆行血液供应,因此可以形成逆行岛状皮瓣。
5.皮瓣切取面积宋业光等研究认为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 cm ,两侧至侧中线。
后研究;通过灌注后放射显影,得出单个穿支的供应面积为0.67 cm2- 39.89 cm 2,平均12.62 cm2。
股前外侧皮瓣名词解释股前外侧皮瓣就是身体上的一部分组织啦。
它在咱们大腿的前外侧这个区域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大腿前外侧的一块特别的“小补丁”,不过这个“小补丁”可有着大作用呢。
从结构上来说呀,它包含了皮肤、皮下组织,还有血管神经这些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像是一个小团队,皮肤像是保护大家的外层盾牌,皮下组织就像是给大家提供支撑和缓冲的小伙伴,而血管神经呢,那就是这个小团队的生命线和指挥系统啦。
血管就负责给这个皮瓣运输营养物质,就像小货车一样,一趟一趟地把营养送过来,让皮瓣能健康地存在。
神经呢,就像是小指挥家,告诉皮瓣什么时候该有感觉,什么时候该放松或者紧张。
这个股前外侧皮瓣在医学领域那可是个小明星哦。
医生们可喜欢它啦。
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用来修复身体其他部位的缺损呢。
比如说,身体的某个地方受了很严重的伤,皮肤和组织都没了,这时候股前外侧皮瓣就可以被取出来,然后移植到受伤的地方。
它就像是一个小救星,带着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到需要它的地方去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小环境。
不过呢,要取这个股前外侧皮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情哦。
医生们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一个超级珍贵的宝贝。
他们要精确地找到血管的位置,还要保证取皮瓣的时候不会对大腿这个地方造成太大的伤害。
这就像是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得拆得巧妙,补得完美呀。
而且呀,股前外侧皮瓣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还有一些小差别呢。
有的人的皮瓣可能会大一点,有的人可能会小一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个性一样。
医生们就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看怎么利用这个股前外侧皮瓣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呢,股前外侧皮瓣虽然只是身体上的一块组织,但是在医学的大舞台上,它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呢。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 ×15cm。
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结果 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
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
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皮瓣移植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显微外科手术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该皮瓣部位隐蔽,供区面积较大,皮瓣切取较容易,血管蒂位置较恒定,口径较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在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分为内外两支。
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
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肌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1]。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疗效。
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车祸伤12例,工作伤15例;男24例,女3例,年龄12~55岁。
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5例,足底部10例,踝部4例,足背部8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15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或韧带裸露。
选用皮瓣血管蒂:均以降支为蒂,蒂长8cm-15cm。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本文对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口腔颌面的患者20例,为进一步观股前外侧皮瓣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20例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两种方式展开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手术的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和受区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且该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与前臂皮瓣治疗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方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患者术后各方面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口腔颌面;临床效果口腔颌面是人类最主要的脏器与解剖位置,其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已经成为一项修复与重构及有关领域的重大课题,而血管化组织瓣也是目前口颌面缺损的主要修补方式之一。
用选股外侧动脉降脂作为血管蒂的皮瓣主要是由于该位置的供区面积大且隐蔽,能在不破坏主要血管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并能将其与周围的神经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新感觉皮瓣,在头颈部位的皮肤缺损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为此,本文选取20例患有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观察不同修复重建方式给患者带来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章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口腔颌面的患者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在35-59(46.15±3.20)岁,所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致癌前,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对其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等工作,然后将肿瘤周围的组织扩大1.0-1.5厘米,并对N0和N1区域的淋巴清扫干净。
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缺损修复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切除术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
但是,由于手术的范围和深度不同,造成的残损程度也会不同。
其中一种致残比较严重的
手术是面颊部肿瘤切除术,这种手术常常会导致颊部组织大面积缺损,影响患者的口腔功
能和外观美观。
因此,如何对颊部缺损进行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颊部缺损的方法,该技术可以很好地修复颊
部缺损,使患者外观得以复原,并对患者的口腔功能有很好地恢复。
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通过不断精细化的手术技术不断发展而来的修复方法,它是利用
股前外侧腹壁的皮肤和皮下脂肪,通过移植的方式将其导入颊部进行修复。
其优点是在颊
部缺损修复方面前期准备简单,术中易于掌握;操作时间短,对患者切口的压迫时间短,
手术后恢复较快,而且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可以保证修复后颊部色泽和肌肤纹络的完整一致,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外貌需求。
由于该技术需要对股前外侧腹壁进行多次手术,术后还需要严格的护理措施,否则会
增加术后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细致的手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既要具备先进的手术技能,又要具备精湛的临床经验,
才能确保股前外侧皮瓣在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之,股前外侧皮瓣在颊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研究,从理论上充分阐明了该方法的优
点和劣势,并对该技术的手术设计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更好地应用股前
外侧皮瓣修复颊部缺损、改善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
值。
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麻醉与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或腰麻,小儿用全麻。
修复手部创面时,加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平仰卧位,术侧臀部垫高30°便于手术操作。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分为两支[1],外侧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外侧皮肤,多数为肌皮穿支,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以第1支皮动脉穿支为最粗大,外径0.5~1.0mm,是皮瓣的主要血管。
与动脉伴行的有1~2条静脉,其外径均大于动脉。
皮瓣设计:在髂前上棘外缘设A点,髌骨外上缘设B点,两点间作一连线,该连线中点为O点,即为第1肌皮动脉穿支的浅出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为E点,OE连线相当于旋股外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
该皮瓣以旋股外动脉降支的浅出点为轴点,以AB连线为轴线向下设计皮瓣,用布样测量所修复缺损的面积,沿(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 着上述点和线画出椭圆形皮瓣标记线。
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
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
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
)手术步骤:按皮瓣标记线逆行法切取皮瓣。
先切开皮瓣外缘皮肤深筋膜,在阔筋膜和肌膜间作钝性分离,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可见1~3条肌皮血管束。
同法切开皮瓣前缘和侧皮肤,深筋膜,在肌膜以浅分离,掀起皮瓣与外侧解剖会师。
应边切开边将深筋膜与皮缘缝合,以防分离而破坏血供。
最后沿第1肌皮动脉解剖,血管束周围带5mm宽的肌肉,确保血管束完整无损伤。
遇肌支结扎切断,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之间即见到旋股外动脉降支,向近端解剖血管蒂,保留股神经肌支,依受区吻合血管长度需求而断蒂。
受区准备与皮瓣移植:单钝皮肤撕脱缺损,创面污染较轻,可供吻合血管条件良好,经彻底清创,行急症皮瓣移植修复。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13 期 ·临床医学·41患耳的鼓室内,每隔1 d 用药一次,共用药3次。
强的松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0.5 mg/kg,每天服1次,共用药3~5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2个月其病情的复发率。
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中耳积液、耳鸣、耳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其听力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声导抗测试显示其鼓室内的压力正常。
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中耳积液、耳鸣、耳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其听力明显改善,对其进行声导抗测试显示其鼓室内的压力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中耳积液、耳鸣、耳痛等症状未减轻,其听力未得到改善,对其进行声导抗测试显示其鼓室内的压力未得到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x ±)表示,用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GC 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RT 组患儿,P <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组别例数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RT 组4319(44.19)15(34.88)9(20.93)79.07(34)GC 组4324(55.81)16(37.21)3(6.98)93.02(40)*注:*与RT 组相比,P <0.05。
2.2 对比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RT 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4.71%(5/34);GC 组患儿中有1例患儿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5%(1/40)。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创面的护理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多数患者存在较大的创面合并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硬脑膜缺损(1)。
由于颅骨缺损面积过大或存在肿瘤及感染复发的可能,常常无法进行一期植骨或肽网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因此,游离皮瓣移植常常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唯一选择。
我科近年曾先后收治此类患者9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配合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本组共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16岁~60岁。
其中5例为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且局部反复破溃,形成颅骨骨髓炎,有3例已发生癌变;1例为狼咬伤后瘢痕性秃发,后形成颅骨骨髓炎;1例为感染性秃发,形成纤维肉瘤;2例为原发性头皮鳞状细胞癌。
9例中有8例颅骨受累,出现颅骨缺损。
1.2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彻底清除病灶后皮瓣移植。
9例患者经局部清除病灶后均存在面积为9cm×11cm~16cm×22cm的创面,8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面积为3cm×4cm~15cm×16cm。
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为10cm×13cm~17cm×23cm,其中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成活。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照片如图1~4。
2观察和护理要点2.1术前准备图1头皮磷状细胞癌术前2.1.1心理准备此类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有过多次就医经历,心理压力巨大,对手术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且对手术的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心和体贴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介绍过去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2.1.2皮肤准备对有破溃、感染的创面,术前应积极处理。
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换药,以保持创面清洁,待感染控制后方可行手术。
术前一日,剃头、供区大腿及会阴部毛发,并用75%酒精擦拭,术晨再擦拭一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1月第22卷第1期·25·Sports Med,2006,34(4):542-552.24 Degenhart puter-navigated ACL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Or-thoPilot.Surg Technol Int,2004,12:245-251.25 Panisset JC,Boux De Casson F.Navigate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correlation between computer data and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Orthopedics,2006,29(10Suppl):S133-S136.26 Koh J,Koo SS,Leonard J,et al.Anterior cruciate l igament(ACL)tunnel placement:a radiographic comparison between navigated versus manual ACL reconstruction.Orthopedics,2006,29(10Suppl): S122-S124.27 Jull iard R,Plaweski S,Kirchmeier M,et al.Anatomometric ACLnavigation using Bone Morphing:result on150patients//Langlotz F, Davies BL,Stulberg SD.4th Annual Meeting of CAOS-InternationalProceedings.Verlag,2004:133-135.28 Julliard R,Plaweski S,Lavallee S.Why navigation on the ACL is im-portant//Langlotz F,Davies BL,Bauer A,Eds.3rd Annual Meeting of CAOS-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Verlag,2004:170-171.29 Pena E,Calvo B,Martinez MA,et al.Influence of the tunnel angle inACL reconstructions on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knee joint.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06,21(5):508-516.30 Yagi M,Kuroda R,Nagamune K,et al.Doub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rotational stabil ity.Cl in Orthop,2007,454: 100-107.(收稿:2007-07-09 修回:2007-09-18)(本文编辑:刘丹)•短篇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加髂骨植骨修复手背软组织及掌骨缺损二例蒲超1 朱红1 黄富国2【关键词】 手外伤 股前外侧皮瓣 髂骨植骨 修复重建中图分类号: R622.1 R658.2 文献标志码:B2006年5月,我科收治2例因严重外伤造成手背部较大软组织及掌骨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骨移植的方法予以修复,操作较简便,效果良好。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张治家;刘洁;杨军;罗旭松;田恒进;王志勇;靖树林;盛辉;李德保;沙震兴【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2(021)015【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erolateral femoml skin flap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ankle area. Methods A total of 13 flaps in 12 patients were transplanted anterolateral femoral skin flaps based on the siz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ankles. Results 10 patients with 11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and two cases with two flaps had necrosis on one side tip. The necrotic parts healed completely by dressing after one to two weeks. All flaps attached to the wound ,no effusion and no sinus. Conclusions The anterolatera! Femoral skin flap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such as cutting a larger area, rich blood supply, hidden parts, no damage to major blood vessels, fascia lata repair damaged Achilles tendon Phase II. It is an ideal choice for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ankle.%目的:探索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足踝区皮肤软组织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患者,13块皮瓣,踝区软组织缺损,根据创面大小选择股前外侧皮瓣给予修复.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11块皮瓣完全存活,2例2块皮瓣一侧尖端坏死,部分创面外露,经过局部1~2周的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皮瓣与创面贴附良好,无皮下积液、空腔及窦道形成.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阔筋膜可以Ⅱ期修复损伤的跟腱,是修复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理想皮瓣.【总页数】2页(P1932-1933)【作者】张治家;刘洁;杨军;罗旭松;田恒进;王志勇;靖树林;盛辉;李德保;沙震兴【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相关文献】1.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J], 颜军尧2.股前外侧皮瓣串联髂骨皮瓣修复重建前足弓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J], 李建瑞;林加豪;廖海;吴建伟;林小勇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J], 颜军尧;4.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J], 张治家; 杨军; 罗旭松; 田恒进; 王志勇; 靖树林; 盛辉; 李德保; 沙震兴; 刘洁5.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J], 范辉;陈代全;伍维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